在高考地理中,渔场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内容。在高考中解答渔场的形成条件分析类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答题思路
1. 先确定渔场的地理位置,这有助于结合该区域的特定地理条件进行分析。
2. 思考可能影响渔场形成的因素,一般从洋流、大陆架、入海河流、温带海区等方面展开。
3.渔场形成和分布的分析思路
渔场是鱼类汇集、渔业资源丰富、渔业生产发达的海域。鱼类繁多的原因包括饵料丰富、繁殖条件优越、不同鱼种汇集等。因此,凡是能够满足这些条件的海域都有可能形成渔场。世界的渔场主要分布在以下几类海域:
(1)寒暖流交汇海域
寒暖流交汇导致海水搅动,无机盐上泛,鱼类饵料丰富;冷暖水性鱼类汇集,形成渔场。如纽芬兰渔场位于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北海渔场位于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冷海水交汇处,北海道渔场位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我国舟山渔场位于台湾暖流与东海沿岸流(寒流)交汇处。
(2)上升流海域
该类渔场大多分布在信风带大陆西岸,这里盛行离岸风,沿岸形成离岸流,近岸海水流向大洋中心,下层海水上升补偿,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海洋表层,使得饵料丰富,鱼类集聚形成渔场,如南美大陆西岸的秘鲁渔场。非洲大陆西岸的加那利寒流、本格拉寒流流经海域,澳大利亚大陆西岸的西澳大利亚寒流流经海域,北美大陆西岸的加利福尼亚寒流流经海域等都有可能形成大渔场。
(3)大陆架海域
大陆架海域海水浅,阳光充足,光合作用旺盛,浮游生物繁盛,饵料丰富。
(4)河流入海口海域
河流入海口海域有河流带来无机盐和有机质,饵料丰富。
(5)温带海域
温带海域季节变化明显,冬季表层冷海水下沉,深层海水上涌把营养物质带到表层。
(6)岛礁分布海域
岛礁分布海域有利于鱼类繁殖和躲避天敌。
二、具体分析角度
1. 洋流因素
(1)寒暖流交汇
❶解释:寒暖流交汇的海域,海水受到扰动,将底层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
❷举例:如北海道渔场是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形成;纽芬兰渔场是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北海渔场是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南下冷水交汇形成。
❸答题表述:该海域有[具体洋流名称]寒暖流交汇,海水发生搅动,使海底的营养盐类上泛,为浮游生物提供丰富的饵料,吸引大量鱼类聚集,从而形成渔场。
(2)上升流:
❶解释:在离岸风的作用下,表层海水被吹走,底层冷海水上泛,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
❷举例:秘鲁渔场是由秘鲁沿岸的上升补偿流形成。
❸答题表述:该海域受[具体风向]离岸风影响,形成上升流,将底层丰富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促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充足的食物,进而形成渔场。
2. 大陆架因素
❷答题表述:该渔场位于大陆架海域,海水浅,阳光可直射海底,海洋植物光合作用强,饵料丰富;且水温适宜,有利于鱼类生长和繁殖。
3. 入海河流因素
❶解释:河流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和泥沙,为海洋生物提供丰富的饵料和适宜的栖息环境。
❷答题表述:该海域有[具体河流名称]等河流注入,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增加了海水的肥力,吸引了众多鱼类在此聚集,有利于渔场的形成。
4. 温带海区因素
❶ 解释:温带海区季节变化显著,海水温度随季节变化较大,有利于不同种类的海洋生物生长和繁殖。同时,温带海区冬季表层海水降温快,易形成上下水层的对流,也能将底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
❷ 答题表述:该渔场位于温带海区,季节变化明显,海水温度适宜不同鱼类生长;冬季海水对流强烈,能将底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为鱼类提供丰富食物,促进渔场的形成。
三、答题注意事项
1. 结合题目所给的具体区域进行针对性分析,不要生搬硬套所有因素。
2. 答题时语言要规范、准确,逻辑清晰,可分点作答,提高答题的条理性。
3. 如果题目中有图表信息,要充分利用图表中的线索,如洋流流向、等温线分布等,辅助分析渔场的形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