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山而行顺势而为——山地城市规划经验“五部曲”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中国人自古以来钟爱自然山水,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山水也早已不止于一道风景,而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符号。中国传统营城方式也历来强调人居环境与自然山水的结合,强调山、水、城、人的和谐统一。

有山有水的山地城市,是中国山水营城的杰出代表。传统的山地小城、小镇、老城,不仅继承了中国天人合一的营城理念,同时彰显了各地结合地形、灵活布局、匠心独运的建造智慧,城与自然山水融合、交织,使山地城市的空间与风貌形成了异于平原城市的无穷变化之美。

随着工业化时代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建造技术的进步,在山地新城、新区建设中,挖山填水、平场建屋、破山建路、遮山建城等做法,破坏了山地城市的特色基因与风貌,让山地城市独有的山水本底、层叠建筑、蜿蜒道路、立体景观消失殆尽。

生态文明时代,城市建设应坚持生态优先、延续传统、以人为本,山地城市更如此,以往做法已经难以为继。西部分院深耕西部十年,致力于探索如何既能延续传统山城的营城精髓,又能满足现代城市发展需求的建设方式。笔者结合若干山地城市实践项目的经验积累,归结出以下五条工作体会。

针对不同的山地类型,需要运用不同的方法来留住原本的山势与地貌特征。

浅丘地形:要素叠加“找”态势

此类地形最大的特征是小丘众多,除了小丘以外的地区,地形起伏度不足10%。这类地形仅根据散落的点状山丘很难把握整个片区的地貌特征,需要识别并叠加更多的自然要素,才能“找”出态势。

在贵安新区马场科技新城的规划中,项目组通过对山水林田湖草等场地基因的梳理,保留了最具特色的本底结构,将城市轻轻放入大自然,营造出“望山见水织田园”的城市风貌。

深丘地形:山谷识别“保”态势

相较于浅丘地区,此类地形山谷态势明显,起伏度大、陡坡多。这类地形在进行城市建设时,应重点考虑用谷还是用山?如何平场还能留住地形态势等现实问题。

用谷,看间距。保障谷的宽度至少有300-400米,且整体坡度较缓,可以组织两个城市街区。

用山,看形态。连绵、尖顶的骨架山体不宜使用,顶部成缓台的山体较为适宜,稍加平整即可作为城市建设。

在内江高铁片区,项目组经过识别、系统性保留了最具特征的一山、一谷,使城市建设布局更加紧凑和集约化。

俗话说营城先理水,水是城市命脉。而山与水又是相生相依、阴阳互济的关系,所以山地城市需要更加注重城与水的关系。

顺水:水陆平行、河街相邻

梁平是被山体围绕、重庆地区少有的“三厘三”平坝地区。看似平地,但与自然山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水与山平行,老城与山水平行。新区建设同样需要遵循生长规律、平行于山水搭建城市格局,避免产生城市与水不协调的尴尬关系。

北川新县城同样四面环山,内部平坦,静风频率高达37%,易堆积污染。城市依托安昌河、永昌河等水系廊道形成通风走廊,城市、街道平行河道进行布局,通过“水 街”构建生态网络,形成通风良好、布局紧凑、水城相生的城市格局。

控脉:因势利导、排蓄结合

山地城市山势起伏、坡度多变,汇水体系会更加复杂,并且承担了非常重要的排水、泄洪作用。在山地城市建设中,需要充分尊重并发挥汲水通道的作用,因天材就地利,通过“梳、蓄、排、控”构建城市天然的防洪排涝体系。

· 梳——梳理自然排水通道。山地城市的水系与平原城市的水网密织形态不同,是由河、塘、田、沟等组成,延续而不连续,所以需要对水系廊道进行系统梳理。

· 蓄——增加调蓄水体湿地。充分利用山地地形优势,选择凹地地区增加调蓄水体及湿地,构建天然海绵体,加强城市对于水的调蓄能力。

· 排——制定排水方案。结合自然排水通道、雨水调蓄湿地,细致划定排水分区、制定排水方案。

· 控——系统管控保障蓝绿空间。通过控制汲水河道宽度、两侧绿化宽度,构建保障片区生态安全的蓝绿空间。

现代山地城市的路网组织不仅要顺应地形走势,还需要一定程度上兼顾市民生活、工作的便利性,需要在顺势与效率二者间寻求平衡。

大路定基调

顺大山、保态势。城市主干道作为山地城市骨架路网,要尽量顺应整体地形走势,避让大山和陡坡,否则会直接影响后期城市建设的工程量与建设成本。

舍小山、提效率。综合分析城市交通需求与地形条件,结合严谨的场平设计与成本核算,可适当通过截弯取直、桥隧衔接的方式代替原本过于曲折的蜿蜒道路,保障骨架路网的通达性与便利性。

小路适生活

对于以生活服务功能为主的城市支路,应采取随行就势的自由式小街区密路网,局部兜山兜水,不仅可以保障市民日常生活的便利,还可以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增添生活情趣。

在兜山兜水的同时,也需要谨慎分析道路扰动红线与山体的关系、道路标高与滨水场地标高的关系,避免对山体产生高切坡或者形成河岸边的垂直堡坎,产生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步道优体系

对于山地城市,尤其是高差较大的单面坡地区,例如巴东、涪陵老城。需充分考虑垂直方向的步道联系,才能满足居民出行的需求,山地城市道路必须通过垂直步道进行补充,才能构成山地城市完整的交通体系。

现代山地城市功能复杂、建筑体量大,对地形的适应性弱,对场地的建设要求高。需要通过合理的场地设计、有效的建筑形态控制,才能营造出山地建筑随行就势的空间效果。

契合原生地形的场地设计

通过“圆锥体三七开理论”初判基准标高、确定挖填区域、平场等高线设计三个步骤,构建契合原生地形的场地作为建筑底座,再相较于原始等高线进行土石方量平衡的校核,使挖方量与填方量实现地区内平衡。

呼应自然山水的建筑形态

结合城市功能、山水关系、视线关系,进一步推敲建筑形态,通过城市设计导则落实细化地标建筑设置、地块内高度分区等管控要求,通过控规与城市设计“双控”来实现建筑层层叠叠、呼应山水的空间形态。

古代营城讲究山水秩序,对于现代城市而言,更重要的是要让山水融入城市,让市民看得见、摸得着山水,通过优美的山水图景营造美好的生活图景。

· 大山为屏、控制城市整体形态

重庆中梁山作为沙坪坝井双地区连绵的背景山体,是城市的天然绿幕。为确保在嘉陵江对岸可以至少看到中梁山10%的山脊线,通过视线模拟控制廊道内建筑高度。同时,通过提升中心地区建筑高度,控制景观开敞通道,构建大疏大密、舒缓有致、高低起伏的城市空间形态。

· 小山为景、控制对望景观视廊

重庆磁器口古镇坐落于马鞍山山麓,清水溪、凤凰溪穿城而过,周边凤凰山、金碧山、松山山峦起伏,点缀城中。为加强山水感知,通过视线模拟从各个角度构建山山对望、山水对望视廊,并对视廊内建筑进行高度控制。

· 营造多角度读城空间

值得强调的是,设计的同时需要刻意留出读城空间来感受山地城市。例如控出山头山顶俯瞰、控出江岸隔江对看,或者结合山体设置畔山步道,让市民可以从多维角度感受立体山城、感受爬坡上坎的乐趣、感受因为纵向标高的变化所带来的百步一景。

摸得着山水

让山水回归城市生活,外可游、近可享,充分发挥自然山水的美丽价值。成都空港新城地区为典型的浅丘地貌、水系纵横,规划以自然山水作为公共生活的场景脉络,为市民构建“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不出城郭而有山水之怡”的生活美景。

· 外可游,10分钟见绿入园。以自然山水构建的蓝绿空间为底,创造多样化绿地公园,塑造高品质城市环境,让市民零距离拥抱自然。

· 内可享,营造山水生活圈。围绕自然山水构建10分钟生活圈,结合布局开放交往空间、生活服务设施,构建环境优美、活力汇聚、促进交往、人民向往的公共生活中心。

中国传统山地城市中蕴藏着很多匠心独运的营城智慧与精髓,体现了中国人自古以来对自然山水的崇敬、热爱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但在现代山地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存在诸多不尊重自然、不契合山水的做法,让山地城市逐渐失去自身的特色与魅力。在生态文明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这些不恰当的做法,重新树立正确的山地城市营城观:

一是生态优先,重拾对山水本底、自然环境的尊重。

二是延续传统,传承山地城市的建造智慧与精髓。

三是以人为本,满足现代山城人对美好山地城市的向往。

感谢分院各位领导在山地城市规划工作中的技术指导与把关;感谢所有山地项目组成员的辛苦付出。特别致谢金刚副总规划师在本次论坛中给予的专业技术指导与支持。

作者简介:贾莹,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规划三所主任工,城市规划师,重庆大学硕士毕业。

THE END
0.大安区牛佛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典型案例基于牛佛镇浅丘地貌特点、产业发展实际以及靠江地理位置优势,围绕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进行科学统筹规划,将全镇未来发展规划与当前发展实际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聚焦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增进民生福祉等问题,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谋划实施项目,最终实现预期目标。 jvzquC41yy}/|picto4dp8mvony07X738Q843;T726:P37mvon
1.地标品牌专题|井研柑橘:千丘藏一果,一果尝千秋(三)千丘藏一果,一果尝千秋 品牌口号是品牌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能直观传达给消费者品牌内涵,同时又能拓展延伸品牌内涵,因此井研柑橘的品牌口号须立足于井研地域资源,又能延伸人文内涵。 从地域资源出发,井研属中浅丘地貌,是典型的丘区农业县,独特的气候、土壤、水源,成就了水润多汁、酸甜可口的柑橘。慕名而来的食jvzq<84yyy4ctjsf0|pv0niw0et0497412=3:8h795;5c;;288:61yfig0nuo
2.航拍宜居之城重庆潼南山城里的“小平原”“山城”重庆山多水长,辖区内大多区县依山而建,呈阶梯状分布。但位于重庆西北部的潼南区,却在众多的小山城里独树一帜。潼南属盆地浅丘地貌,地势平坦,海拔高度300米至450米,堪称山城里的“小平原”。图为航拍潼南日出,高楼、大桥、江河与初生朝阳融为一体。新华网 李相博摄 飞手向进 jvzquC41es4dtr3ep1iikwfpgyy049692:711@;c83g7d6=:6;3c5:7/83<4/=52d97g3lk830nuou
3.四川省公共气象服务网|本地气候简阳市地貌以浅丘为主,其次为低山和河坝冲积平原,丘陵约占总面积的88.13%。沱江自北向南流经全境,将境内丘陵分割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丘陵以中丘中谷、深丘中谷为主,兼有浅丘宽谷,地势由北向南倾斜,海拔一般在400米至580米之间。西部丘陵以浅丘宽谷为主,兼有部分缓丘河坝和中丘中谷,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369jvzquC41yy}/ullisz4dqv4efapz1z}mr1hesq4
4.四川省公共气象服务网|本地气候位置 丹棱县,448.94平方千米。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岷江以西,青衣江以东,与成都市蒲江县,眉山市东坡区、洪雅县,乐山市夹江县和雅安市名山县相邻。 地貌 丹棱县地处总岗山南麓,地貌以浅丘为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气候 丹棱县属亚热带湿润区季风气候,四季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6.6℃,无霜期315jvzquC41yy}/ullisz4dqv4ouajm1z}mr1hesq4
5.四川省公共气象服务网|本地气候位置 西充县位于位于四川盆地中偏北部,地跨东经105度36分4秒至106度4分7秒,北纬30度52分4秒至31度15分7秒,东邻顺庆,南接嘉陵,西南连射洪、蓬溪,西靠盐亭,北与南部接壤。幅员面积1106平方公里。 地貌 西充县地处嘉陵江、涪江的脊背地带,属浅丘地貌,沟谷纵横,丘陵密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缓缓jvzquC41yy}/ullisz4dqv4pea~d1z}mr1hesq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