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亚东三十多年,总爱回忆军旅的点点滴滴,军队和驻地的人和事,蒙太奇式的在脑海里浮现!
——《 寻访战友故事》之十六题记
到毕节拜访战友的第三天,等待着云南楚雄的王玲和在成都的江伟到毕节来聚会,罗铁卫和王明生两位战友一直全程陪同我,行程,食宿,游览观光,都安排的妥妥帖贴,时间和经济都耗费的很多。原本打算今日就在毕节市区喝喝茶,聊聊天,静待王玲和江伟的到来!她们都是下午五点的动车到毕节,到站时间相差只有四分钟,几乎是同时到站,以便我们接站,可见二位大姐的计划周密和人性化的体谅。
在当时的亚东沟,那么优秀的王玲和江伟,自然就是干部战士心目中的女皇( 当时“女神”一词还没出现).。
我和王玲重新在网络 上认识,并加上微信时,她还是想不起在亚东时的我,加上江伟也和我在亚东认识,又产生了记忆混淆,她更想不起我来了。我打了一个很恰当的比方,在当时的亚东沟,女孩犹如是站在舞台上的演员,而我,只是众多观众中的一员,你要让演员认识并记住每一个观众,不是勉为其难?
铁卫明生陪我吃过早饭,罗铁卫建议我们驱车前往纳雍的九洞天地质公园风景区游览。从毕节到纳雍里程有近百公里,走高速加上铁卫的高超车技,单边耗时需要一个多小时。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败!
地处黔西北的毕节,是一个地级市,辖两区四县,属于典型卡斯特地貌,石漠化加气候原因,农作物出产并不丰富,所以毕节的餐饮消费要高于四川和贵州的其它地方。但正是卡斯特地貌,造就了毕节的奇山秀水,百里杜鹃和九洞天都是AAAAA景区。
我们一路驱车走走停停,遇到好玩的地方就停车下来拍照,拍视频,观山,观风景。初春黔西北,蓓蕾初现,绵延的青山时而白雾萧萧,盘山路飘在天与地、山与水之间,亦真亦幻,似凡似仙,春风拂面,茜意轻吻,不觉令人身轻气爽,愉悦感沁人心脾。
到九洞天龙井服务区接待处,已是上午十点,景区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因为刚过了国庆黄金周,游客稀少,导游小姐直夸我们游览时间选择的科学。其实早在八月份,我就在和王玲策划贵州拜访战友的出行计划,她坚决反对黄金周出行!我们的共识是,中秋国庆,战友们都有各自的人亲客往,加上景区人山人海,好心情都要被拥挤给淡化。这就是我选择国庆黄金周后出行的原因。
我们三人从二洞天坝上,乘船沿伏流进入第三洞天。这段伏流,水平如镜,波澜不兴,借助洞内的灯光,上观变幻莫测的洞顶,下望幽深黯然的伏流,令人产生洞幽极玄的感觉。船移洞通,豁然开朗,一缕阳光,从洞顶的天坑中挤进洞来,投射到水面上闪出粼粼波光,波光又反射到岩壁上,影射出阳光万缕,金光摇曳晃荡,婆婆娑娑,这就是三洞天,又名叫“金光天”的缘故。第四洞天叫“玉宇天”。玉宇天的妙处,除具备水上特色外,还在于其溶洞的三奇,沿栈道左侧一洞口,进入一独具规模的溶洞,当地人称之为“小石林”,又叫玲珑洞,洞小而奇,集石笋、石柱、石钟乳于一体,小巧玲珑,千姿百态,妙趣横生,洞高2~3米,洞深50米左右,在里面游览,就犹如置身于琼楼玉宇之中,故此洞又叫“玉宇天”。第五洞天又叫“葫芦天”,这里的两潭水面如葫芦,故而便得此名。据有关部门测量,两潭的水面有四千多平方米,置身其间,耳闻桨橹声声,眼见波光粼粼,静听暗瀑飞鸣,不绝于耳。船只经过此地,常顺激流扑向暗洞,需船工奋力划桨,船才能拔正方向;否则,那就不行,让人很是惊心动魄,刺激万分。此处接天洞沿上也有“石头开花”的景观,据这里的民间谣传,古时候,有一对青年男女相爱,因为女方的父母不同意,主要是嫌男方家里穷,结果这对男女便从这里跳下了悬崖,殉情而死了,至今洞外尚留下荒坟两座,游人来游玩,还可以看见。第六洞天名为“象王天”,因此洞的洞形如同大象立于水中,故尔得名。这里的洞,一侧洞口高大开阔,另一侧与五洞天两洞口相连,此处也有石头开花的景观,配以洞形,蔚为壮观。三、四、五、六“四个洞天”,它们都洞相接,水相连,各自有通天洞与外界相通,洞顶距水面高约80米,水面最宽处约60米,最窄处只有30米。洞中石幔、石柱、石笋、石钟乳形态万千,随船而动,忽隐忽现,放眼洞壁半空栈道上,人影晃动,游客就仿佛置身于龙宫里一样。第七洞天又名“云霄天”,这名字来源于该洞壁的右侧,有一小洞口,进洞几曲几拐,豁然开朗,哦!原来是进入了一大洞,洞中有碾有灶,据说在几百年之前,人们在这里熬硝,当地人称水硝洞。时至今日,已无人再操此业,但旧时熬硝的工具却仍存在。进洞口离河水百多米,只有涨水时才能进去,“硝”和“霄”谐音,加上洞天壁部陡峭,岩燕在上做窝,蝙蝠在阴黑处栖息,岩燕出窝时振翅向上,如冲霄汉,翻飞掠影,直出洞天,故尔该洞便叫“云霄天”。第八洞天名叫“宝藏天”,据说明代宣慰使安氏家族,在此藏有大量的财宝,故尔便叫“宝藏天”。由于溶洞电站的石坝所拦截的水面至六洞天时就已到了水尾,剩下的七洞天、八洞天内水流湍急,就目前的条件,游客只能在洞内的栈道上观尝七、八洞天,是无法“近临”的。
九洞天溶洞集群,与前几天向平战友带去游览的兴文石海袁家洞溶洞群,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卡斯特地貌,也是有地下阴河,石笋,石柱和怪石嶙峋。但九洞天的溶洞规模更大,更多,地下阴河更险和更奇。据地下阴河开船的小伙子介绍,溶洞的形成需要上亿年的地质分化,平均每年才产生一毫米的结构空间。可见,一个高达几十层楼的空间溶洞,需要多长的岁月芳华?读物观景,领悟人生,人生岁月是多么的短暂和急促呀!
我和铁卫、明生三人乘一艏游船,开船的小兄弟开玩笑说,相当于包船游哦,没办法,我们选择的淡季出游,就有这么“优待”。
九洞天龙王井风景区,位于纳雍和大方二县交界处,属于两县共管,午饭后铁卫开车沿着大方回毕节,铁卫明生是战友中有名的毕节旅游通,下午沿大方回毕节的目的,就是打算去大方清虚洞天生桥游览。
天生桥是一种比较罕见的地质奇观,广义的天生桥实际上是岩石(以灰岩,砂砾岩等沉积岩中常见,其他岩类罕见)中的穿洞;但这个穿洞的形状大都是拱形的,和人工建造的桥拱相似;其形成主要是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狭义的天生桥仅指其中主要由流水侵蚀而成,而且至今桥下仍有流水。“天生桥”由于岩石的不尽相同,拱形千变万化,拱高的高低不一,桥上和桥下的景观也大相径庭,使得这类景观不但很早就受到人们的注意,而且还赋予了各种各样美妙的名字。天生桥的美丽可用毛泽东的两句诗来描述:“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贵州众多的天生桥中,大方的清虚洞当属魁首,位于大方县城南面,在羊场镇陇公村境内,距县城10公里,通村公路直达洞口。因洞顶上天窗大开,原名叫穿洞。洞其实就是一座天生桥,由天窗洞和溶洞组成,堪称世界地质奇观。清虚洞周边群山环抱,透过天窗洞向外望,洞含丽日,顶接蓝天,蔚为壮观。天生桥桥高178.25米,跨高105.25米,桥拱最大处127.35米,最小处77.69米,桥身长400米、最宽处200米,2001年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列为世界第一大天生桥。桥洞内由几块砂坝和草坪组成,面积约5000平方米,洞口与陇公田坝相连,洞内有小溪贯穿而过。洞后方有一个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巨大天窗,洞天之妙蕴尽在其中。洞内小桥流水,洞外田园人家,景致美不胜收,清风吹拂的时候,那阵阵凉意让来此避暑的游客产生如临仙境之感。如今的清虚洞,每年接待游客数十万人次。“大方县打出的清虚洞避暑牌,独树一帜。我们就喜欢来这样的地方旅游,愿意被气候征服,被景致征服。这是一种很美妙的感觉。”老战友王明生说,贵州山多,秘密也多,就冲着这些秘密,很乐意再来大方。
据同行的战友罗铁卫介绍,1941年在邻近的乌鸦洞建中国第一航空发动机制造厂时,清虚洞则是航发厂的火电站、铸造厂和螺旋桨厂车间。但时光荏苒,这些历史的辉煌现在已经消弭无踪,看不出什么痕迹,滞留潺潺溪水与透洞的阳光,静默的记录着一切。
洞顶上是约1000平方米的大天窗,抬头可见湛湛蓝天,悠悠白云,仿佛有“衔高山,吞丽日”之气势。阳光如同神迹一般洒入洞中,只见晨光夺目,层林尽染。让人真正感受到一种别处不可感的奇妙感受,仿佛与世界分割的疏离感,尽显一番别有洞天之妙韵。
清虚洞四围悬崖峭壁,壁上又有洞,有林立怪石。北面石壁处有人工雕凿的两尊佛像,佛像前有一仙泉,泉水清澈,终年不枯。随着洞中溪流缓下,就进入洞的幽深处,面积较狭小。胆大者再往窄小的洞中继续探幽,洞壁间隔会越来越宽、洞中景象会越来越奇。
抬头远望又是满目青山绿禾,农田中点缀着人马牛羊。一副“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妙景。在高处远眺,可见清虚洞远处山浪起伏,层峦叠翠,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
大方清虚洞,带着世界第一天生桥的天眷殊荣,身披温润溪水与流彩霞光,在美中透露着大自然的妙趣。大方之最,妙不可言。
我们仨战友漫步同心公园,放马灵魂,按捺不住的,还是心中喷薄汹涌的绿山绿水,和顺势而涨的天生桥红情绿意。骨子里蠢蠢欲动的,还是一颗逢春而绿的开花的心。一定有什么,在体内狂轰乱炸泛滥成灾了罢!在这些满目山水,绿波纵横间,如花的笑意,分明如眼前六仲河,春水的涟漪,在嘴角疯狂荡漾、潋滟,只任自己软了腰身,漾了春心,旁若无人,哔哔剥剥地唇齿呼应,激情奔涌,任侵略任漫漶,更任招安。春天从我们体内夺去的,再一一还魂给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