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设计到研究,深圳国际山公园街区的场所营造事务所

在深圳市国际山公园街区公共开放空间设计项目中,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总结出具有健康促进作用的疗愈环境及社会资本友好型社区的相关空间特征;进而以此为设计目标制定相应的设计策略,期望通过提升场所体验吸引和服务社区居民,创造富有活力、令人身心愉悦的公共开放空间,最大化社会效益,进而形成具有凝聚力的慢行街区。项目建成后,实地回访获得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结果显示,项目的整体设计效果符合预期目标。本项目的结论为社区级公共开放空间的设计实践提供了设计参考和依据,有助于促进相关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的有效桥接。

江湘蓉

西华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讲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景观设计学博士

秦晓晴

PLAT事务所项目经理,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山姆福克斯设计与视觉艺术学院客座讲师

Katrina ORTIZ

PLAT事务所景观设计师

社区公园和街道等公共开放空间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主要的活动空间。通过提升公众在使用过程中获得的场所体验,能够促进公共健康、提高生活满意度,从而增强社区活力。已有较多学者从多方视角开展研究,为社区级公共开放空间的设计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然而在相关设计实践中,设计师对于这些理论的应用有限,有碍于其设计理念的传达与落地;在项目建成后也往往欠缺对使用者场所体验的经验总结。

为回应上述问题,本文对深圳市国际山公园街区公共开放空间设计项目展开探讨。该项目依据既有研究成果设定设计目标,制定了能够提升场所体验的设计策略;项目建成后,通过实地回访了解场地的实际使用情况和公众评价,对设计策略进行总结,以期促进相关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的有效桥接。

项目位于深圳市宝安区,包含新建的国际山公园(总面积约4000m2)和改建的社区街道景观(总面积约7860m2)两部分。项目场地南北高差约5m,靠近水库和茂密林地,小气候环境宜人。项目主要服务于周边500m范围内的,在建和现状居住区的各年龄段居民。因场地紧邻学校与幼儿园,设计方案特别考虑了儿童及代际同住家庭的使用需求。周边现状道路均为车行道,无临街休憩场地,慢行体验不佳。整体而言,项目场地内社区级公共开放空间极为匮乏,难以满足新开发区域居民的使用需求。

国际山公园设计方案平面图。  © PLAT Studio

在注意力恢复理论(Attention Restoration Theory,ART)中,斯蒂芬·卡普兰提出了疗愈性空间的四种自然环境特征——远离感、魅力、兼容性和延展性。其中,远离感指空间能够让使用者脱离日常生活节奏,得到放松;魅力指空间通过丰富的自然要素吸引人们注意的能力,有助于缓解精神疲劳;兼容性指空间可支持不同类型活动的开展;延展性指空间本身具有丰富且连贯的内容[1]。在压力舒缓理论中(Stress Reduction Theory),罗杰·乌尔里奇表示,自然景观有助于减轻人们在压力下产生的症状[2]。此外,大量研究已证实,城市中的自然元素(特别是树木)对于公众心理健康具有促进作用[3][4][5]。

社区级公共开放空间是邻近居民最易使用的场地,承载着强化社区纽带、促进邻里交往的功能。设计可通过营造开阔的视野和秩序井然的景观空间,形成“关怀线索”(cues to care)以吸引“街道目光”(eyes on the street),提高人们的安全感[6],保证场地活力;创造“席坐景观”(sitting landscapes)[7],鼓励居民主动选择慢行出行方式,增加社交机会[8]。此外,通过提升环境的美学价值和可达性,也可以增加社区居民的户外活动量[9]。

空间分区

首先,在公园内建设旱喷广场、海绵绿地、生态绿阶、酷玩坡地(2~14岁)、旋风球场,以及绿波雨水花园六个不同功能的空间,以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使用需求。在空间划分上,为了消纳场地高差显著及不规则的边界形态,设计通过攀爬坡、草坡、台阶、座阶、挡土墙等竖向设计元素将场地划分为三层台地结构。

国际山公园设计方案平面图。  © PLAT Studio

对于紧邻街道的小型社区公园而言,水声是减少交通噪音干扰、增强场所体验的有效途径[10]。因此,项目团队在旱喷广场设置了旱喷与镜面水结合的人造水景,期望喷泉开启时能够吸引儿童与水互动玩耍;关闭后也能成为日常活动的空间。

喷泉关闭时,水景展示出镜面效果。  © ACF-域图视觉

喷泉开启时,一名儿童在家长的保护下伸手触摸水景。  © ACF-域图视觉

海绵绿地为35m×22m的开敞空间,在外围设置“观察-参与-休憩”的过渡空间,以期增加人们在此停留和活动的时间。海绵绿地连同旱喷广场与生态绿阶,不仅串联起了半山生活馆室内空间与公园的轴线式开放空间,而且在场地南部组成了一个剧场式空间,提高了社区活动的多样性和场地活力。

由西侧半山生活馆与东侧植被覆盖的生态绿阶围合而成的开敞草坪空间是承载社区活动的舞台和重心。  © Holi河狸景观摄影

在公园中部,设计利用场地高差构建了酷玩坡地与旋风球场,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活动空间。其中,酷玩坡地的设计依据来源于一项针对深圳8个儿童游戏场地开展的研究[11]。研究显示,在沙地上布置复合功能区对儿童游戏行为的支持度较高。旋风球场是公园内唯一的硬质运动场地,地面及墙面上的抽象图案和划线提示人们场地不只为篮球运动而设立,不同年龄段的居民能够于不同时段在此进行多样化的活动。

在没有篮球活动的时间段,老年居民在旋风球场演练太极扇。  © ACF-域图视觉

在公园北侧,绿波雨水花园是面向林荫街道开放的半围合被动活动空间,微微起伏的地形与层次丰富的植被赋予其相对安静的半私密氛围。

与此同时,设计还考虑了各功能空间的场所界定和视线连贯性:以丰富的植物划定边界,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场地原有的山林体验,也有利于削弱周边交通噪音;不同高程的台地空间使得街道与公园、公园内部不同功能区域之间形成多向互看的条件,为使用者营造轻松和安全的空间氛围。

适度的树冠覆盖率保证了场地中各功能分区间视线的通透性,赋予使用者安全感。  © ACF-域图视觉

种植设计

根据ART理论,如果人们所接触到的自然环境具有柔引力——魅力的一种类型——那么他们就能因暂时逃离生活压力而获得远离感[1][3]。在场地中,项目团队通过地形阻隔和植被遮挡创造具有柔引力的独立小空间,供使用者安静自处、获得休息与放松。此外,选用具有独特气味的灌木和具有鲜明季相特色的乔木围合静谧空间,有益于进一步创造疗愈性环境所需条件。

富有层次的植被遮挡围合,形成了静谧的疗愈性环境。  © Holi河狸景观摄影

研究表明,竖向搭配丰富的植被群落对人类健康具有促进作用[12]。设计通过局部保留现状大型乔木,增加地被层和季相变化显著的中间层丰富竖向植被搭配。亦有研究表明,当社区的树冠覆盖率从较低水平增加到26.45%时,居民的心理压力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当树冠覆盖密度继续增长,对心理压力的缓解程度并未持续增加[13]。因此项目团队并没有一味地追求高密度的乔木空间,而是张弛有度,巧妙利用地形,前后借景,通过有限的种植创造宜人的绿色空间感受。

研究表明,低矮茂密、杂乱且缺少维护的植被与犯罪行为正相关[14][15]。为增强场地使用者的安全感,除有防护需求的篮球场、台地边界绿篱外,乔木下方低矮地被高度控制在1m以下;同时选用易养护的植物种类,以减少因养护不足导致的植被蔓生问题。

生态绿阶通过间植的粉红钟花来提供林荫、丰富空间变化;片植的低矮多年生地被在丰富植被群落竖向搭配的同时保证了视线的通透性。  © Holi河狸景观摄影

服务设施

研究发现,在深圳小微公共开放空间中,相比于硬质铺装,人们更偏爱在活动草坪休憩或开展体育和社交活动[16][17]。而通过在草地边缘种植大树则能从视觉上营造出更加绿色的自然环境氛围[18]。据此,项目团队为海绵绿地规划了多种规模、类型的活动使用情景及季节性活动建议,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

公园开放并投入使用后,海绵绿地在周末常常被用于举办主题活动,活动内容包括运动会、帐篷节、音乐节、游园会、集市、长桌烧烤等。  © 深圳万科

儿童游乐设施应当支持儿童活动的多样性[19][20],并且不同类型的游乐设施可以引发儿童不同的行为。据此,项目团队在酷玩坡地构建了面向多年龄段、高密度且互相串连的游乐设施组合和复合功能玩耍环线,增强场地的延展性和兼容性。此外,依据既有研究成果[21],本项目将游乐设施与种植景观相结合,引导儿童开展游戏活动。

酷玩坡地的游乐设施间形成了多个玩耍环线,有助于增加儿童体力活动强度和活动时间。  © ACF-域图视觉

研究表明,公共空间中户外家具的形式对小微公共开放空间的活力有显著影响[22]。家具本身的多样性及其与空间的互动细节设计,有助于提升场地的空间兼容性,更灵活地满足不同使用人群的需求。本项目中,团队设计或选择了九种形式的桌椅形式,分布在各个功能区。

傍晚时分,居民们在单人可移动座椅上休憩。  © Holi河狸景观摄影

慢行街区

慢行街区的建立有助于增加居民间的社交机会,增进社区凝聚力。研究表明,老年人倾向于在宽阔的人行道上行走,并在此进行积极的体育锻炼[23]。此外,向导性良好的街道空间能够增强人们(特别是老年人)步行或开展其他户外活动的意愿[24]。因此,社区街道的设计方案将卧龙六路原本仅1.5m宽的人行道加宽至4.2m,在所有道路补植行道树以增加街道林荫空间,同时设置座椅,改善人行道的照明系统,在促进老年人步行[25]的同时提升居民采取慢行方式出行的场所体验。此外,项目还在街道中设计布置了由风向标、导视柱、标牌等设施组成的标识系统,帮助居民轻松认路。风向标位于公园的制高点,以剪影的形式展示出人们能在公园中开展的各项活动。这种带有社区空间象征意义的符号也有助于增强居民的社区认同感。

风向标是公园的制高点,其社区空间象征意义有助于增强居民的社区认同感。  © ACF-域图视觉

在项目建成约半年后,项目团队于2021年12月初通过问卷访谈与实地观察的形式进行了场地回访。回访时间为天气晴好的三个工作日及两个休息日(10:00~19:00),休息日期间公园海绵草地曾举办对公众开放的游园活动(14:00~19:00)。

一对一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91人份(女52人,男39人,年龄跨度为13~75岁),其中83人参与了随后的访谈。所有受访者均为自愿,且在调查开始前预先被告知研究目的,其个人隐私信息不会被泄漏;所有未成年人均在监护人陪同下接受调查及访谈。

调查问卷询问了受访者的公园使用频率,以及他们在公园中的场所体验。根据问卷结果,约85%的受访者与孩子同行,约63%为附近居民,约44%为首次来访。在后续访谈环节,调查人员进一步询问了受访者的场所体验。通过将收集到的反馈进行关键词提炼,归类合并后可总结出使用者的场所体验特征。结果显示,使用者的场所体验特征基本符合设计预期。

国际山公园街区场所体验问卷结果  © 秦晓晴

在回访覆盖时间段内,项目团队按照公园功能分区与街道划分观察区,记录各区域内使用者数量与其活动内容,每小时进行一次。可以发现,周末各区域的使用人数均明显多于工作日。项目团队预想的多种活动在各区内均有出现。在人群活动的分布上,可以发现使用者并未被局限在某一特定区域,如由于视线的通达性,监护孩子的家长不仅大量分布在酷玩坡地的高层平台上,也常见于海绵绿地及其东西两侧的大楼梯上。在设施选择方面,观察结果显示,相比于固定的座椅形式,人们会优先选择可移动家具组合,野餐桌椅和旱喷广场水景旁的座椅就座率较高。

综合而言,设施丰富、具有强延展性的酷玩坡地使用率最高;自然环境优美、可提供远离感且具有柔引力的绿波雨水花园和生态绿阶通常被用于被动休闲活动;最具兼容性的海绵绿地容纳、吸引了最多人群类型,并且支持多样活动的开展。这样的使用情况与设计预期基本相符:功能性场地服务于特定的人群,复合型空间对不同类型的人群和活动都具有吸引力。从各个年龄段使用者的积极评价和描述,以及实地观察到的丰富活动形式来看,使用者在场地中呈现了放松身心、玩耍锻炼、享受社区生活的状态,这些都是本项目社会效益的直接体现。

本项目基于现有理论研究制定了场所体验的设计策略,调查回访验证了项目的整体设计效果符合预期目标,一些空间(如酷玩坡地)的受欢迎程度甚至高于预期。然而,项目建于一块空地之上,因而无法进行设计前后的场所体验和各类绩效对比;加之目前周边居民区建设尚未完工,通过场地回访获得的使用者反馈并不能涵盖所有目标人群。此外,场地周边类似户外活动设施与场地的稀缺、游园活动的策划等因素均可能影响回访结果。例如,在大型活动期间,活动内容可能超越空间本身成为吸引使用者的主要因素。

在实践过程中,项目团队还发现部分研究成果过于概括化,较难支撑对空间布局、设施布置、材料选择、种植设计等设计细节的决策。未来,项目团队将持续跟进本项目的使用状况,采用更科学的调研方法、从较长的时间跨度上分析使用者的真实体验和感受,以期更好地为相关研究与设计实践提供参考。

项目信息

项目地址:中国广东省深圳市

项目面积:约11 860平方米

项目委托:深圳万科

景观设计:PLAT事务所

设计团队:廖德轩、王诗婷、蓝仕霖、高梅、秦晓晴、霍思汀、隋虎、彭静、华英华、Iris Soh、王瀚宇、Sophanut Jamonak、李翔宇、孙一诺、Katrina Ortiz、钟炜娟

合作团队:深圳万科景观团队、深圳本末度景观设计有限公司、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华汇设计有限公司、筑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部分参考文献

[1] Kaplan, S. (1995). The restorative benefits of nature: Toward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15(3), 169-182. doi:10.1111/j.1467-9280.2008.02225.x

[3] Berman, M. G., Jonides, J., & Kaplan, S. (2008). The cognitive benefits of interacting with nature. Psychological Science, 19(12), 1207-1212. doi:10.1111/j.1467-9280.2008.02225.x

[7] Gehl, J. (2002). Life Between Buildings Using Public Space (R. He, Tran.). Beijing, China: China Architecture & Building Press.

[9] Cerin, E., Cain, K. L., Conway, T. L., Dyck, D. V., Hinckson, E., Schipperijn, J., … Sallis, J. F. (2014). Neighborhood environments and objectively measured physical activity in 11 countries.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46(12), 2253-2264. doi:10.1249/MSS.0000000000000367

[10] Trudeau, C., Steele, D., & Guastavino, C. (2020). A Tale of Three Misters: The Effect of Water Features on Soundscape Assessments in a Montreal Public Space.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1), 570797. doi:10.3389/fpsyg.2020.570797

[14] Forsyth, A., Musacchio, L., & Fitzgerald, F. (2005). Designing Small Parks: A Manual for Addressing Social and Ecological Concerns. New Jersey, NJ: John Wiley & Sons.

[15] Donovan, G. H., & Prestemon, J. P. (2012). The Effect of Trees on Crime in Portland, Oregon.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44(1), 3-30. doi:10.1177/0013916510383238

[16] Wang, X., & Wu, C. (2020). An Observational Study of Park Attributes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Neighborhood Parks of Shanghai,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17(6), 1-16. doi:10.3390/ijerph17062080

[22] Wang, X., & Wu, C. (2020). An Observational Study of Park Attributes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Neighborhood Parks of Shanghai,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17(6), 1-16. doi:10.3390/ijerph17062080

[25] Lu, Z. (2010). Investigating Walking Environments in and Around Assisted Living Facilities: A Facility Visit Study. Health Environments Research and Design Journal, 3(4), 58-74. doi:10.1177/193758671000300406

THE END
0.景观分区图–设计本装修效果图方案图册> 景观分区图 5199 0 0 分享 收藏 评论(0) 200 发表评论 王岚 山东· 青岛 关注 咨询 来自案例 方案图册 热门效果图 简欧客厅电视墙 简欧式客厅 欧式客厅灯 欧式客厅墙纸 欧式室内客厅 家装客厅隔断 复式客厅吊顶 家装欧式客厅 美式田园风格客厅 中式客厅 其他用户都在搜 换一批 求主卧衣柜布局jvzquC41yy}/uqjlkdko0lto1yusm|4477?51
1.4.3功能分区图&景观节点图(一)本小节主要讲解了景观交通分析图纸的制作方法。 4.3 功能分区图&景观节点图(一) 本节时长:21分钟 本小节主要讲解了功能分区图中ID软件钢笔工具创建形状与调整形状的具体操作方法。 4.4 功能分区图&景观节点图(二) 本节时长:14分钟 本小节主要讲解了功能分区图中面与面相交进行布尔运算的操作方法以及图纸后期优化jvzq<84o0sooz~j0eqs0kwigz0virHw?ejgqvnw1owrv(}zkf?84:/ywekj>7;<
2.读中国地理分区图(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名称:①地区.②地区.(2读中国地理分区图 (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名称: ① 地区,② 地区. (2)①地区自然特征为 ,②地区自然特征为 . (3)在①中,由A→B→C景观变化依次是: → →荒漠.图中界线Ⅰ是 - 一线(填山脉、河流),它是一月 ℃等温线通过的地方,是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界限Ⅱ与 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d|mq1ujoukhnfad62fl=7;5?c;o
3.阅读标明设计范围内园林景观各组成元素的位置、名称(如:水景、铺装、景 观建筑、小品及种植范围等) ; 6主要地形设计标高或等高线,如山体的山顶控制标高等; 7 图纸比例、指北针或风玫瑰 . 2. 3. 3 功能分区图,常用比例 1 : 500-1 : 1000. 在总平面图基础上突出标明各类功能分区,如供观赏的主要景点、供休闲的jvzquC41gdupm7hjkpgcwrqfkpm/exr0ep5{dxtmnkh0dxtmrfl0r{tdcvoppHXkvgOE?:+dqqqJFF:6589
4.如何用植物区分前、中、后景?,快来收藏!|景观手绘照片改绘NO.27本次任务图为公园内的滨水场景,桥体、植物、水体,又是我们常见的表现元素,来看下如何快速表现出来吧~ / NO.27-4 手绘任务 / 项目来源:北京青年湖公园 (点击蓝字了解) / 绘制要点/ 01 构图分区——整体地平线在画面1|3处,画面分区主要有桥体,背景的植物,水面,远景建筑和天空几大部分。桥是整个画面的主体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412;4286419<:9>;4:a715<<;72:90|mvon
5.城市街道设计导则范文街墙立面的规划控制图则分为控制图则和设计导引两个部分。分别从城市景观分区、城市重要街墙立而的规划控制和城市街墙立面的设计导引三个层面来完成城市景观系统规划对建筑设计的管理和指导。城市设计控制是一个多层次的有指引作用的系统,涵盖了从区域到整个城市,从分区或是街区层次到独立基地的设计指引。地段级城市设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9;346/j}rn
6.寺庙设计平面图的布局思路古建筑公司2、自由式布局:在一些现代寺庙设计中,也采用了自由式布局,这种布局方式更加灵活多变,可以根据地形和环境的特点,自由地安排建筑和景观元素,营造出独特的空间效果。 功能分区 1、宗教活动区:包括主殿、配殿、钟楼、鼓楼等建筑,是寺庙进行宗教活动的核心区域,在设计平面图时,需要合理安排这些建筑的位置和布局,以保证宗教jvzquC41yy}/pkll|0ipo86339:/j}rn
7.思拉堡温泉小镇之规划篇:盘龙聚气腾龙前迈景观分区与景点分布图 相关阅读: 》》思拉堡温泉小镇之策划篇:山海一泉?度假小镇 》》思拉堡温泉小镇之设计篇:福溪洞天 琴海八泉jvzquC41dl4mylo0eqs0ejxgu1yiq€d2a2e58A3jvor
8.苏州园林景观CAD图2025年苏州园林景观CAD图资料下载本专题为筑龙学社苏州园林景观CAD图专题,全部内容来自与筑龙学社论坛网友分享的与苏州园林景观CAD图相关专业资料、互动问答、精彩案例,筑龙学社论坛聚集了1300万建筑人在线学习交流,伴你成长达成梦想,更多苏州园林景观CAD图资料下载、职业技能课程请访问筑龙学社论坛。jvzquC41yy}/|qznqpm/exr1|veznh822486:8igvcom698422<81
9.校园景观有哪些功能分区庙头镇校园景观的功能分区主要包括教学科研区、生活休息区、体育活动区以及自然生态区。 具体功能解析: 校园中的教学科研区是整个校园的核心区域,这里集中了图书馆、实验室、教室等设施,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与研究环境。生活休息区则包括宿舍楼、食堂、休闲广场等,旨在满足师生的基本生活需求,同时为他们提供一个放松身jvzquC41yy}/evjkk0ipo8rkcqzpw86352=777mvon
10.06SJ805:建筑场地园林景观设计深度及图样现状平面图 16 总平面图 17 功能分区图 18 种植总平面图 19 水景设计 20 读书台设计 21 景观给水排水设计说明及总平面图 22 初步设计 图纸目录 23 设计说明 24 总平面图 25 铺装设计总平面图 26 竖向布置图 27 种植总平面图 28 水景设计 29 铺装节点设计 30 读书台设计 31 景观给水排水设计说明 32 景jvzquC41yy}/eqnpcd{jnmnpi0ipo7hp1dupm685;0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