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天下古玉的皮壳特征与包浆

俗话说:“瓷看底,玉看皮。”就像人的皮肤一样,玉皮壳是玉器里外表象的连结,能直接看到和摸到。从玉里玉外的对比中能分析出玉皮壳的老化程度以及做工、沁纹痕迹,所以辨认古玉的皮壳包浆是古玉鉴定的一项重要步骤,也是一项经验性极强的技能。

求玉之道,首在自心。昔之圣贤,比德于玉。若无玉德,岂有玉缘?因此必要戒除浮躁急切之心,从修炼自身做起。仅为逐利之徒,不免误入歧道;若为货利而故意售假者,则大违玉德,终将反食其恶果,应为同好所戒也。

然世风不古久矣。爱玉者渐众,利益趋之,货假者亦如逐臭之蝇,攘攘不绝。故同好者在修心之余,亦须明眼。而造假之术日新一日,令吾辈防不胜防,奈其何哉?

青玉质,表面有白色水沁。器横截面略呈三角形,高浮雕一人首形象。人梭形眼,出梢,粗眉,大嘴,厚唇,大耳,长颈,头戴冠,冠上饰以阴刻线纹。此器反面光素平滑,下部有一榫状物,榫上还残留有半个孔的遗痕,可能原插嵌绑缚于某种器物上。

愚不才,难识众多高仿之术,惟坚信真者自真,假者自假,古玉乃天地之精华与先民之智慧所凝结,天地神灵岂可欺乎?故作伪者必有难以模仿之处,如能领悟古玉真正难仿之要髓,则真假自辩也。

“光气”之难仿。高古之玉,委身于土,历之千年,然一朝出土,则光华自现。虽朽如鸡骨,亦不失其光。——然“光气”之谓,其华在“光”,其精在“气”也。如雾如烟,若有似无,须用心察之。有光无气,失之“贼”也。

“熟旧”之难仿。前辈譬古玉之熟旧“如白水煮萝卜”,颇为形象。而古玉熟旧之原由,盖因岁月地理之煎熬,致玉肌松弛,外表观之,若水乳充盈。凡未经长期入土之玉,难成此状。唯“老料新工”之仿品,虽熟旧无异,须详察其工耳。

“皮壳”之难仿。古玉之皮壳,乃数千百年寒暑交替、水土侵蚀所形成,不同地域所出之古玉,虽年代相仿,亦皮壳不同。或水坑、或干坑、或沙坑、或碱土,各有其状。近年高仿,虽做皮工夫大有改进,对于明眼之藏家,亦不难识别——或沁浮、或皮燥、或色异、或神伤。

“工艺”之难仿。今之高仿,舍利器而就手工,故仅以“新工”“老工”为标尺,已非良策。然仿品以利当先,手工故可学,手艺难到位。如良渚之刻画、战汉之游丝、西周之毛道、红山之打磨……如对比真品之工艺,仿品之陋毕现矣。

“规制”之难仿。汉之以往,美玉为神灵帝王所专享,其规甚严,其制甚谨也。今之做伪者依图录仿之,然往往不合其矩也。以良渚为例,关注公众号古玉虫真品神人纹之细腻、精确,惟感叹神工耳,诸多仿品,从未稍近之。

“神韵”之难仿。形故可仿,神之难求。古之玉工摒全神、穷心力而为之,或精巧绝伦,或质朴大方,皆神态盎然。伪品则或追形似而忘其神,失之拘谨;或臆其形而改其神,失之陋鄙。

古玉皮壳形成

根据目前的出土资料来看,古人做玉的第一道是开片造型。因为古人的工具原始,开片和造型的过程很漫长,所以就在开片造型的过程中开始了第一次打磨抛光工艺。开片造型和第一次打磨抛光工艺之后,接着用尖物刻出第一次草图来,在草图刻工中加入第二次抛光工艺。

古玉的鉴定是一种技术,主要是见多识广,那么见的多就可以提升眼力了吗?未必,有些人玩了十几年,态度还是自以为是,别人一讲逆耳忠言,原地爆炸。因为自我膨胀的态度,导致了数十年眼力的固步自封。

皮壳、包浆是2个概念,深以为然,故说明如下:皮壳,入土古玉所表现出的,各种沁色,次生结晶,土蚀土咬等等入土特征。包浆是古玉所特有的浆光,注意关键词“浆”,我理解为玉消融而产生的一种膜样的包浆。

很多玩家反复谈皮壳,却很少有人反复提包浆。最近的学习心得是,皮壳千万种,包浆一种,“吾生有崖,而知无崖,以有崖求无崖,殆哉矣”。我曾经在“无崖”的皮壳上下了很大功夫,后来越发迷糊,皮壳的现象太多太多,南方北方,干、湿坑口,土壤环境……,结果是什么?就是总有我没见过的皮壳,没见过就不能说不对,一些精仿没有见过皮壳,我就无法判断。研究皮壳是缘木求鱼,包括研究工痕。

但皮壳千万种,包浆只有一种。对于古玉鉴定,远看一口气(包浆),近看造型皮壳,再看细节工痕,大概的鉴定路数。远看一口气看起来玄乎,好难的样子,其实最为重要

收藏的过程,并不是追求一精一品的过程,而是让你对人生有所依恋,对传统有所认识,对岁月有所回忆的过程,喜欢收藏,是人生一大乐趣。

THE END
0.良渚纪事:文明的实证与对话杭州新闻中心精品展上,两件形制极其相似的玉琮同框出现在世人面前:一件出土于良渚瑶山遗址,一件出土于西周晋侯墓。两者埋藏时代虽相隔2000多年,出土地点也不同,但经科学鉴定,它们都产自良渚时代——良渚玉器的影响跨越了时空。 如何展示一个现代的良渚? 拿瑶山遗址来说,1987年挖掘后30多年不曾动土,所以周围的植被非常杂乱,遗jvzquC41j|tfy|3jcpm{jxz0eqs/ew4ejgthuqn1eqtugwy14284/:71255dqwygpve98>867:e30qyo
1.第一視點丨良渚紀事:文明的實証與對話時政從良渚文化那遼闊的城池、驚人的水利系統、大型糧倉遺跡以及出土的精致玉器中,他們追溯到中國人勤勞、團結、勇敢、智慧、溫潤、包容的精神源頭。 2019年4月,杭州亞運會面向全球征集吉祥物。7月,張文團隊提交設計稿﹔幾天后,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緊接著,他們的設計順利入圍。2020年4月,吉祥物形象正式官宣,代表世界遺jvzq<84rqnouklx0rguqnn3eqo4dp8GKI75o387245524981e361369235684B3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