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关于山体滑坡,这些知识要了解!

自然因素:地貌形态、地质结构、降水、地下水等。

人为因素:边坡开挖过陡、爆破影响、堆土不当等。

滑坡需有临空面和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滑动面与切割面,且滑动力大于抗滑力时才能下滑。滑动面与剪切面经常不是同时形成,而是在一个点或一个局部范围先剪断破坏,然后逐渐发展成贯通的剪切破坏面。

山体滑坡的预兆

1.堵塞多年的泉水有复活现象,或出现泉水突然干枯、井水水位突变等异常现象。

2.滑坡体前部出现横向、纵向放射状裂缝,反映出滑坡体在向前推挤时受到阻碍,已进入临滑状态。

3.滑坡体前缘坡脚处土体出现上隆现象,这是滑坡明显向前推挤造成的。

4.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声响。

5.滑坡体四周岩体会出现小型崩塌或者沙土松弛的现象。

山体滑坡的过程

山体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贯通剪切面向临空面下滑。滑坡的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1.蠕动变形阶段:主要是缓慢、匀速、小量的沉陷或滑移,坡面出现裂缝,后缘渐被拉裂,历时从数天到数十年。

2.急剧滑动阶段:滑动面和切割面已形成,各种滑坡形态相继出现,剧滑阶段历时很短,一般约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快的每分钟数米到数十米,甚至每秒几十米。

3.渐趋稳定阶段:在自重等作用下,滑坡体土石块逐渐密实,地表裂缝闭合,前缘渗水变清,滑体趋于稳定,但如遇新的诱发因素,又再次变形破坏。

山体滑坡的注意事项

☑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安全的地段撤离。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逃离危险区段。跑离时。以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因为在向下滑动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均是很危险的。

☑千万不要将避灾场地选择在滑坡的上坡或者下坡,也不要未经全面考察,从一个危险区跑到另一个危险区。同时,要听从统一安排,不要自择路线。

☑当遇到无法跑离的高速滑坡时,更不能慌乱,在一定条件下,如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原地不动,或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可躲避在结实的障碍物下。应注意保护好头部,利用身边衣物裹住头部,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救措施。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离原居住处越近越好,交通、水源、电源越方便越好。切忌不要在逃离时朝着滑坡方向跑,更不要不知所措,随滑坡滚动。

☑将滑坡体后缘的水排开后,方能从滑坡体的侧面开始挖掘救人。先救人,再救物。

☑在滑坡停止后,不应立即回家检查情况,因为滑坡有可能还会连续发生,贸然回家,也许会遭遇第二次滑坡的侵害。

THE END
0.大型滑坡群现场初探5、从地形地貌上看,滑坡后部存在断层通过的迹象。断层使坡体地层破碎,并成为滑坡发育的后缘。从整个大的滑坡群形态上看,长9500m的范围内发育如此大规模的滑坡是与区内发育的大断裂和强烈的地质构造运动作为基础的。 从现场看,右侧滑坡后部山体多呈“三角面”形态,远处的山体呈现明显的“凹形”,结合区内陆质构造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312?2587319952986:a?:7<;4776/uqyon
1.专家分析云南镇雄山体滑坡初步成因:层状碎裂结构岩体是主要内因2024年1月23日,云南昭通,救援人员正在现场搜救。视觉中国 图 记者从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1·22”山体滑坡灾害处置指挥部了解到,专家组经实地调查,本次崩塌初步分析成因为:陡峻的地形地貌为崩滑发生提供了条件;层状碎裂结构岩体是崩塌发生的主要内因及客观因素;前期降水持续下渗,软化岩体内软弱面,加之崩塌发生前雨雪jvzquC41yy}/vqjrcrks0ls1pg}tFnycknegq{|ctfe38:7495:
2.王玉峰等揭示中国大陆最大的高速远程滑坡特征通过遥感影像、地质调查、统计分析等研究手段,分析了依买克滑坡的孕灾地质背景和源区基岩物质组成,确定了依买克滑坡的同震启动机制;通过对源区及堆积区初始地形的重建,确定了依买克滑坡是中国大陆目前已知最大规模的高速远程滑坡;详细刻画了滑坡堆积体存在的各种堆积地貌与内部堆积结构,概化了依买克滑坡堆积模型(图2)jvzquC41iukf0||lvw4ff~3ep1oohx4329803;82:0nuo
3.独家披露,给你一个真实的水城7.23特大山体滑坡真相一次垮塌可能先发生崩塌灾害,又激发下部坡体发生滑坡灾害。 走近幸存者,还原水城7·23特大山体滑坡真相 关于坪地村岔沟组 鸡场镇因镇人民政府所在地集市逢“酉”日赶场,故称鸡场。鸡场镇地处贵州高原向云南高原过渡地带,属喀斯特岩溶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地貌以山地为主。最高峰位于箐头村八担山主峰,海拔2680米;jvzquC41yy}/t€hoy0io1rsfgz5bt}neng5bt}nengJfvjnnAkj>8;89
4.云南镇雄山体滑坡:在数万立方米的崩塌体中救人昭通市自然资源局局长、昭通市“1·22”山体滑坡灾害处置指挥部成员吴君尧介绍,凉水村合兴、和平两个村民小组发生崩塌地质灾害,崩塌区属构造侵蚀剥蚀中山地貌陡斜坡地形,坡向60°,斜坡坡度大于30°,坡顶呈陡崖状,坡脚为缓坡平台,居民区分布于坡脚平台区。 jvzq<84yyy4djrscpg}t0lto1o5tj8724651367613627:;880y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