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指导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关于坡向问题的最全整理

纬度:(太阳辐射、太阳高度角):纬度越低,温度越高

地形:海拔越低,温度越高(经常用于谷地)山脉阻挡:冬季北侧有山脉阻挡冷空气,温度高

洋流:暖流增温,寒流减温

锋面:冷锋后最冷,暖锋后最暖

下垫面:城市>郊区,城市热岛效应,白天:荒地>草地>森林>湖泊河流(含水越多,温差越小)

海陆位置: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内陆

天气情况:白天晴天>阴天(原因是晴天大气削弱作用弱)夜晚阴天>晴天(原因是阴天大气保温作用强),整体来看,晴天多温度更高

海陆风:冬季海风增强海洋性,增温(如盛行西风)

山地阴阳坡:北半球南阳北阴,南半球北阳南阴

下沉气流:谷地下沉气流可以增温,也可以降温,(如冰川风)看题想要什么,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增温(导致雪崩)

影响降水或水分的因素

风:吹海风多雨(如盛行西风、东南季风),吹陆风少雨(如信风、西北季风)

大陆西岸的信风为离岸风,性质干燥降水少;大陆东岸的信风为迎岸风。从海洋带来水汽,多雨。

气压:低压处盛行上升气流多雨,高压处盛行下沉气流少雨

洋流:暖流增湿,寒流减湿

锋面:冷锋峰后降水,暖锋锋前降水

下垫面:湖泊降水>森林>荒地,城市雨岛效应,雾岛效应

海陆位置:临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山地迎风坡 背风坡:迎风坡多地形雨 背风坡焚风效应少雨

谷地上升与下沉气流:下沉增加蒸发,降低湿度;上升气流遇冷凝结多降水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厄尔尼诺中国少雨旱灾,拉尼娜洪灾

蒸发:纬度高温度低蒸发弱纬度低温度高蒸发强

下渗(土质疏松、西北沙土、西南喀斯特地貌易下渗,东北青藏冻土、城市地面硬化不易下渗)

植被覆盖率:覆盖率高,水分含量高;反之则低

坡向作为地形中的要素之一,深刻影响着自然环境,一直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

一、 阳坡与阴坡

丘陵、山地中朝着太阳的一坡日照多,称为阳坡,背着太阳的一坡称为阴坡。由于一年中太阳只能直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北半球东西走向的山脉,南坡日照多,所以南坡是阳坡,北坡是阴坡。我国古语就有山之南为阳的说法。南半球东西走向的山脉,南坡日照少,所以南坡是阴坡,北坡是阳坡。注意,东西向的山脉南北坡的阳坡和阴坡较明显,而南北向山脉可为东坡和西坡,光照差别不是很大,那么阳坡与阴坡就不明显。

它们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表现有:

由于向阳坡日照时间长,气温高,霜冻情况比阴坡大为减轻,以至阳坡可以发展某些经济林木,而阴坡则因冬季受到冻害而不宜种植。而且由于热量差别,同一自然带在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雪线是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是长年积雪的下界,其高度若考虑消融量,阳坡热量高,年消融量大,所以其雪线的海拔比阴坡高。当然我们也要考虑降雪量。

二、 迎风坡和背风坡

迎风坡指的是迎着风的来向的一坡,另一坡即为背风坡。我国东部丘陵山地东侧迎着来自太平洋的东南风,所以东坡为迎风坡,西坡为背风坡。西北内陆的天山由于距太平洋和印度洋遥远,加上山脉的重重阻挡,得到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水汽少,北坡迎着来自于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所以北坡为迎风坡,南坡为背风坡。安第斯山南段处于西风带,其西坡为迎风坡,东坡为背风坡。

它们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表现在:

1. 对降水的影响

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在山脉的迎风坡受地形阻挡被迫抬升,山上海拔较高,气温低,水汽容易达到饱和,从而凝结致雨,这种雨就叫地形雨。(如图1所示)若山足够高,随着高度继续增加,降水在达到最大降水带以前会不断增加,但超过最大降水带这一高度后由于水汽减少,降水也会减少。例如喜马拉雅山脉迎风坡1000~1500米左右,降水量达到最大,而后降水量就随高度增高而减少。背风山坡因空气下沉,气温升高,降水就少,成为雨影区。所以迎风坡比背风坡多雨。

2. 对气温的影响

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在山脉的迎风坡被迫上升,温度也就随之降低。空气每上升100米气温就下降0.6℃,当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雨雪落下。迎风坡和背风坡两面的空气,即使高度相同,背风坡面空气的温度也总是比迎风坡面的高,背风坡这种炎热干燥的风叫焚风。例如南美洲南端西岸,安第斯山的迎风坡深受西风的影响,温暖湿润,而东侧位于背风坡,焚风效应明显,降水少,荒凉干燥。但当东西向的山脉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而阴坡又是背风坡,两者对比,光照和热量还是阳坡丰富。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因迎风坡多云雾雨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会过度升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会过度降低,迎风坡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比背风坡的小。

3. 对气候的影响

由于山坡方向对气候的降水和气温等要素发生显著影响,继而这种非地带性因素对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使气候类型也发生了改变。如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的热带雨林气候,主要是由于其位于迎风坡,抬升了来自海洋的暖湿的东南信风,降水多;当然还受到马达加斯加暖流的增温增湿的影响。像这种非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还有巴西高原的东南部、澳大利亚的东北部、中美洲的东北部。南美洲南端西岸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由于安第斯山的影响,东侧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等。

4. 对自然带的影响

迎风坡一般多地形雨,植被生长所需要的水分条件能够比背风坡满足得好,所以会出现迎风坡植被多而且自然带海拔比背风坡高,而同一自然带在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又比阴坡高。结合两者,就要看是水分主导还是热量主导造成了自然带的差异,两者对比,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对不同的山地要区别对待。如乞力马扎罗山地处热带,南北坡热量相差不大,而南坡为迎风坡,降水丰富,所以南坡自然带高。温带的天山南北热量差别大,天山北坡虽为迎风坡,但南坡是阳坡,自然带是南坡的高,但北坡水分条件好,还多了针叶林带。如图2天山的自然带。

我国东南部山区,山的东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自然带分布的高。大致南北走向的一些山脉,水分是主导因素,迎风坡自然带海拔比背风坡高。而在降水较少的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地区南北走向的一些山脉,水分更是主导因素,随干旱程度加大,自然带的高度逐渐升高,带谱的结构趋于简化。因为在干旱的地区,只有高海拔才能减少蒸发,保持土壤中的水分,满足植被的需求。如图3,黄土高原上山地的垂直自然带。

5. 对雪线的影响

前面已提到雪线是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其高度若考虑消融量,阳坡雪线比阴坡高。但也要考虑年降雪量,迎风坡降雪量大,雪线低;背风坡降雪量小,雪线高。祁连山东段的年降水量大于西段,雪线由东(4600~4700米)向西(5000米)升高。天山的北坡既是阴坡,又是迎风坡,温度低,降雪量大,雪线低,见图2。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面向印度洋,夏季西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年降水量在2000~3000毫米以上,雪线高度在4500米左右;北坡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年降水量一般只有600~800毫米,雪线大多在6000米左右,个别地区达6200米。降水量丰富的南坡比干燥少雨的北坡雪线高度要低,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

1. 对冬季气温的影响

我国秦岭、南岭的北坡,冬季面临着来自内陆的偏北风,寒冷干燥,所以南岭以南可以发展某些热带作物,南岭以北,由于热带作物不能越冬,具有亚热带环境,而秦岭则成为亚热带和温带气候的分界线。那些南北向的山脉贺兰山也是如此。

2. 对沙丘的影响

受风的影响,沙子渐渐堆积成沙丘,沙丘的迎风坡坡度较缓,背风坡坡度较陡。

坡向对自然环境产生了影响,那么对人类活动当然也有影响,表现在如果阳坡和迎风坡结合,自然条件更优越,人口、城镇分布更密集,经济更发达。如果是海岛山,背风坡则是发展海滨浴场的良好地点。同时,因为这里天气晴朗,雨水少,太阳辐射强,所以背风坡还是盐场的最佳位置,如台湾西部的布袋盐场。背风坡海岸还可以作为海上船只的避风港。

注: 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 综合自各地理公众号 等,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 , 欢迎大家转载分享收藏点赞在看留言,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产品。

THE END
0.A.山地的迎风坡气温都比背风坡高B.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降水比背4.关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山地的迎风坡气温都比背风坡高B.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降水比背风坡多C.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降水比背风坡少D.山地的迎风坡气温都比背风坡低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d|mq1ujoukhnfac>5dk7625622:;769ib3k;df9?12li39
1.A.山地的迎风坡气温都比背风坡高B.山地的迎风坡气温都比背风B.山地的迎风坡气温都比背风坡低 C.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降水比背风坡少 D.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降水比背风坡多 试题答案 在线课程 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和人类活动等. 解答: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表现在:影响气温的高低,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影响降水,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降水丰富,背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d|mq1ujoukhnfa2j7ho:5cel4gkf5g6<76m:f:5k6::i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