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在秦汉时期就开始有梯田。种植水稻需要大面积的水塘,而中国东南省份却多丘陵而少适于种植水稻的平原地形,为了解决粮食问题,移民至此的农民构筑了梯田,用一道道的堤坝涵养水源,使在丘陵地带大面积种植水稻成为可能,解决了当地的粮食问题。后来在人多地少等矛盾和需求的推动下,逐渐成为一种集约利用山地的成熟方式。
梯田的种类
按田面坡度不同分为水平梯田,坡式梯田,复式梯田等。
水平梯田:沿等高线把田面修成水平的阶梯农田,是最常见一种,也是保水,保土,增产效果较好的一种。
坡式梯田:指山丘坡面地埂呈阶梯状而地块内呈斜坡的一类旱耕地。它由坡耕地逐步改造而来。为了减少坡耕地水土流失量,则在适应位置垒石筑埂,形成地块雏形,并逐步使地埂加高,地块内坡度逐步减小,从而增加地表径流的下渗量,减少地面冲刷。许多地方在边埂上栽桑植果,栽种黄花草等,既巩固了地埂,增加收益,又提高了水土保持效果。在条件许可时,坡式梯田应改造成水平梯田。
反坡梯田:水平阶整地后坡面外高内低的梯田称反坡梯田。反坡面坡度视荒山坡度大小而异,一般为300-500,坡陡面窄者反坡度较大,反之较小。田面宽1.5米-3米。长度视地形被碎程度而定。埂外坡及内侧坡均为600。反坡梯田能改善立地条件,蓄水保土,适用于干旱及水土冲刷较重而坡行平整的山坡地及黄土高原,但修筑较费工。
隔坡梯田:水平梯田与自然坡地沿地坡相同布置,即上一阶梯田与下一阶梯田之间保留一定宽度的。原山坡地,此坡地也可做下一级水平梯田的集水区,水平梯田上种作物,坡地上种草、集水。水平梯田与坡地两带宽度比一般为1:1。
复式梯田:指因山就势、因地制宜在山丘坡面上开辟的水平梯田、坡式梯田、隔坡梯田等多种形式的梯田组合。它的修建宜经过统筹规划,在必要条件下还可配合水平沟等水土保持工程,以提高坡面耕地的保水抗蚀能力。修建复式梯田可更合理地利用土地,节省工程投资和提高水土保持效益。
按梯田的田面宽度分:
窄带梯田:田面宽度小于7米,大中型农机具难以作业的梯田。
宽带梯田:田面宽度大于7米,可适应于大中型农机具作业的梯田。
按梯田田坎所采用的的材料分:土坎梯田;土石坎梯田;石坎梯。
石坎稳定性和防冲击性比土坎强,但造价高,技术复杂,通常在石料多的山区采用。土坎稳定性比石坎差,但设计时若选择合适的田坎坡度,并注意施工质量,也可满足要求。
世界梯田
世界上许多地区都有梯田
沿着陡峭的山坡层层向上分布
就像是为巨人登天而建造的台阶
它是人类改造地表形态最令人惊叹的方式之一
在东亚、东南亚等地区,如中国南部、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尼泊尔、日本等地,梯田都是拥有重要地位的田制,主要用来种植水稻。规模庞大的梯田群不仅壮美,更养育了众多人口,甚至形成一个共性鲜明的“环太平洋梯田文化圈”。
在欧洲,著名的梯田往往与人口稠密地区或旅游胜地毗邻,主要种植葡萄和橄榄树等,是高品质葡萄酒的故乡。它们多临河、临湖或滨海,风光与葡萄酒文化相结合,独具魅力,不少梯田区都拥有世界文化遗产的桂冠。
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梯田遗址是古印加文明留下的宝贵遗产。水利设施设计完美、造型奇特,梯田仿佛古希腊古罗马的露天剧场,曾用来种植玉米、马铃薯等。在磅礴高峻的深山中,壮丽的梯田弥散着神秘、悲壮和苍凉的气息。
世界最美七个梯田
德格拉朗梯田风景
德格拉朗梯田风景是巴厘岛著名的梯田风光,游客可以在这些特别的景观餐厅,一边享用着印尼风味餐,一边欣赏醉人的梯田风光。另外,在比邻德格拉朗的乌布,也有不少梯田,几乎每个度假村都能美景尽收。田间点缀的椰树和雄伟的火山背景使它在世界上无数的梯田中独树一帜,难得的是热带风光与田园景色的完美契合。
菲律宾巴拿威梯田风景
位于菲律宾,这一个山区的纯朴小镇,有着世界级的独特风光,一亩一亩渐次而上的梯田,和谐地融入大自然的山林绿水中,如同是通往天国的阶梯。世界遗产的景点之一,巴拿威梯田最美丽的季节,田里刚刚插上翠绿的新秧,一阶阶的鲜绿方块,镶嵌在青山翠谷中。
福建尤溪梯田风景
位于福建尤溪联合乡。站在山腰,放眼望去,密密麻麻的梯田,就象串串珍珠点缀大地,又如颗颗明珠洒落人间。而那田间的房舍、袅袅的炊烟、劳作的人群,又似一幅浓浓的山水田园诗画。田间的房舍、袅袅的炊烟、劳作的人群,又似一幅浓浓的山水田园诗画。田在山中,群山环抱,绿树映衬,置身其中,让人顿感心清气爽,如入世外桃源。
广西龙脊梯田风景
龙脊梯田是广西桂林地区一个规模极为宏大的梯田群, 龙脊古壮寨梯田文化观景区,村寨的吊脚木楼依山而建,远远望去整个村寨刚好座落在龙腰之上,四周的梯田似一圈圈的年轮环抱着村寨。这里是广西北壮的发源地,您仿佛一下就走进了中国古代的水墨山水国画中,又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童话世界,那雨雾中约隐约现的龙脊梯田可以呈现出梦幻般的轮廓,有"世界梯田之冠"的美称。
遂川梯田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的遂川梯田每年春季春耕开始的时候,放眼梯田那优美的线条、折射出天空蓝色的水面、耕作的农夫、朝霞晨雾如仙境人间再现,构成了一幅山水田园画。里没有喧哗,有的是自然质朴,有的是清新宁静。漫步在田埂上,看看青山,哼哼山歌,听听蛙鸣,吹吹山风。热情的客家人还会邀你到屋里坐坐,喝一壶山泉泡的红茶,尝一下山里人家特有的茶点。此时此刻,真有返璞归真的感觉。
江西江岭梯田风景
江岭梯田随着四季的变幻,景色也各不相同,她好似山里的大妹子,不时在用各种色彩装饰着自己,有时显得妩媚、有时显得热烈、有时显得奔放、有时显得深沉。站在半山腰的公路旁举目远眺,无数的梯田连成一片片、一丘丘地在山梁上伸延,数不清的梯田组合在一起,一道道、一块块、一垄垄地护卫着山坡,护卫着村寨。春天里江岭梯田这一片油菜花,这里的景色更美。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红河哈尼梯田
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地区,仅元阳县境内就有17万亩梯田,是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在茫茫森林的掩映中,在漫漫云海的覆盖下,构成了神奇壮丽的景观。这些景区就是目前准备申报世界遗产的核心保护区。犹如正在放映一部优美的影片,云彩一幕幕地在涌动,景色一帧一帧地在变化。碧波粼粼的远近山色的田间村边的棕榈树、凤尾竹的衬托下,在漫漫云的覆盖下,构成了一幅幅神奇壮丽的山水画卷。
试题链接
1. (2013 · 江苏)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上图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下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题。
(1)下图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是( )
A. 水平梯田 B. 坡式梯田
C. 隔坡梯田 D. 反坡梯田
(2)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 )
A. 保水保土效果更好
B. 修筑难度小
C. 利用机械化耕作
D. 便于灌溉施肥
【答案】 1. C 2. A
【解析】
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黄土高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
(1)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发布特征判断:甲区缓坡与陡坡相间分布,各占一定比重。缓坡可以开垦为梯田,陡坡可以植树种草,有利于水土保持。根据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水平梯田和反坡梯田的适合在陡坡面积小的坡面修建,AD错误;坡式梯田适合在坡度相差小的坡面修建,B错误;缓坡与陡坡相间分布适合修建隔坡梯田,C正确。故本题正确选项为C。
(2)黄土高原地区显著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秀极爱你反坡梯田可以改变水土流动的方向,能够有效的保持水土,A正确。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
2. (2021 · 福建)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
(1)从梯田位置角度,分析Z村在种植水稻时,选择品种多样糯稻的原因。(6分)
(2)稻田的田埂通常高约0.4米。解释Z村“稻-鱼-鸭”系统中,梯田田埂高达1.5米的现象。(6分)
(3)稻谷通常铺置于地面晾晒。从气候和地形角度,分析每年11月Z村利用禾架晾晒糯稻的原因。(6分)
(4)简述Z村在发展乡村旅游中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可采取的措施。(4分)
(1)【答案】梯田位于海拔较高的群山密林间,气温较低,日照时间较短;糯稻耐阴、耐寒;不同梯田朝向和海拔不同,光热组合多样。【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与一般水稻相比,当地糯稻具有高杆(成熟时稻株高达2米左右),耐阴、耐寒的特点。”可知,糯稻耐阴、耐寒。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根据材料信息“贵州省乙侗族村寨在密林中土层较厚的地方修建高埂梯田”可知,当地植被覆盖率较高,林下光照不足,适宜耐阴、耐寒的糯稻生长;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当地梯田的海拔高度差异较大,水热组合状况多样,垂直分异规律明显,适宜种植多种糯稻。
(2)【答案】高埂增大梯田的蓄水量,利于抵抗干旱,且可养殖更多鱼鸭;足够的鱼鸭粪可满足糯稻生长的养分需要,降低生产成本;糯稻稻株高达2米,可适应深水梯田环境。【解析】梯田田埂高度升高,有利于提高蓄水量,为“稻-鱼-鸭”系统提供充足水源,有利于养殖更多的鱼鸭;鱼鸭增多,可以有效减少稻田的病虫害,并提高土壤肥力,降低生产成本;根据材料信息“成熟时稻株高达2米左右”可知,糯稻植株高度较高,适宜在深水中生长。
(3)【答案】11月光照较弱,气温较低,晾晒需要时间较长;Z村地势起伏大,平地少;禾架晾晒可通风透气,缩短晾晒时间且节省土地。【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位于贵州,11月为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条件不足,气温较低不利于晾晒,平地晾晒所需时间较长,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地势起伏较大,平地面积较少,可供晾晒稻谷的面积较小;禾架晾晒可以增大稻谷之间的间隙,促进通风,有利于缩短晾晒时间;禾架晾晒可以减少晾晒稻谷占用的土地面积。
(4)【答案】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保护意识;保护森林资源,减少水土流失;做好景区规划,控制旅游人数。【解析】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地区农业文化遗产知名度;加大教育力度,提高当地居民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意识;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减少森林砍伐等,减少水土流失;延长产业链,提高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提高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积极性;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做好景区规划,控制游客人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左右滑动查看)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各地理公众号等,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欢迎大家转载分享收藏点赞在看留言,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