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中的三种风成地貌沙丘风力

下面这三张图片反应的是三种风成地貌,你能说出它们分别是哪一种地貌,并且在三幅图中画出它们的风向吗?

今天,一起来了解高考地理中容易混淆三种风成地貌吧!

一、流动沙丘

流动沙丘是在风力作用下容易发生移动的沙丘类型。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新月形沙丘。

1.流动沙丘的特点

(1)形态多样:常见的有新月形沙丘、横向沙丘等。新月形沙丘的平面形态呈新月状,其迎风坡较缓,背风坡较陡。

(2)植被稀少:缺乏足够的植被固定沙粒,导致沙丘容易随风移动。

(3)移动性强:在强风作用下,沙丘整体会沿着风向向前推进。

(4)沙粒松散:沙子之间的结合力较弱,容易被风吹起和搬运。

2.流动沙丘的形成条件

(1)丰富的沙源:例如附近有干涸的河床、沙滩等提供大量的沙粒。

(2)强风条件:持续且风力较大的风是沙丘移动的动力。

(3)缺乏植被阻挡:地表植被覆盖率低,无法有效固定沙子。

3.流动沙丘的影响及治理

流动沙丘的存在可能会对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等。治理流动沙丘通常需要采取增加植被覆盖、设置沙障等措施来固定沙丘。

二、固定沙丘

固定沙丘是指植物覆盖度较高或沙丘表面有薄层粘土结皮、盐结皮,在风力作用下不发生位移的沙丘。

1.固定沙丘的特点

(1)稳定的形态:具有相对固定的外形和轮廓,不会因风力轻易改变。

(2) 良好的植被覆盖:植被根系能固定沙粒,减少沙丘的移动。

(3)沙层紧实:经过长期的堆积和固结,沙层较为紧实。

2.固定沙丘的形成条件

(1) 适宜的水分条件:使得植物能够生长,从而固定沙丘。

(2)较弱的风力:不足以推动已经被固定的沙体。

固定沙丘对于维护当地的生态平衡、防止沙漠化扩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一些地区,通过人工措施将流动沙丘转化为固定沙丘,是防治沙漠化的有效手段之一。

三、鲸背状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形成过程示意图

鲸背状雅丹地貌是一种风蚀地貌,通常出现在干燥地区,由河湖相土状沉积物经风化、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其形态独特,形似鲸鱼的背部,因此得名。

1.鲸背状雅丹地貌的特点

(1)独特的形态:鲸背状雅丹地貌的外观呈现出鲸鱼背部的形状,高低起伏,错落有致。

(2)风蚀作用显著:长期的风力侵蚀使得鲸背状雅丹地貌的表面形成了各种奇特的纹理和沟壑。

(3)色彩丰富:风蚀作用和土壤中的矿物质会使鲸背状雅丹地貌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如红色、黄色、灰色等。

(4)规模较大:鲸背状雅丹地貌通常形成于广阔的地区,规模较大,给人以壮观的视觉感受。

这种地貌在中国的新疆、青海等地较为常见,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也是独特的旅游景观。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