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逼的研究生课程终于在今天结束了,也许从今以后再也不会坐在大学的课堂上正式的听老师讲课了,接下来的时间就得开始找工作了.....前段时间一直比较忙,上课,考试,论文,以及联系实习单位...现在就差实习还没有着落了。
前些天帮一网友做了个在线坡度分析的例子,大概的功能就是勾选任意的地形区域,然后实现Web端的地形坡度分析和可视化显示,效果图如下:
实现的基本思路大致分为以下三部分:
1.在ArcMap中建立坡度求解模型和坡度统计分析模型
2.发布模型为结果地图服务,并在客户端调用
3.根据将结果添加地形渲染的分级视图。
一、建立坡度分析和统计分析模型
打开ArcMap,使用ModelBuilder建立如下所示的模型:
这里需要注意两个地方:
在 10.1 版本之前,必须在模型构建器中明确设置中间数据变量,并且强烈推荐使用输出路径下的 %scratchworkspace% 约定将所有输出写入地理处理 scratchworkspace 环境。在10.1中不必使用此约定。
2.该模型具有两个输出模型参数:SlopeData,表示坡度的栅格数据,和ZonalTable,表示对坡度栅格数据统计的结果(如:坡度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等)。
在模型建好以后,需要将该模型发布为结果地图服务,关于10.1中结果地图服务的发布可参考之前的博文。
二、Silverlight客户端调用结果地图服务,获得坡度分析结果和统计结果(坡度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等)。
Web端调用的过程和调用GP服务的过程一致,大致如下:
2.实例化地理处理服务变量,并注册相应事件:
从以上建立的模型可知:
输入的模型参数有:
polygon:表示勾选的区域,也就是执行坡度分析的地形区域
输出测量单位:表示坡度分析的结果如何表示,有两种选择,Degree:坡度以角度表示,值得范围在0-90度之间,PERCENT_RISE:表示以高程的百分比表示,默认为DEGREE.
Z 因子:一个Z单位与x,y方向单位的比值,这里
后台输入GP服务参数,调用服务代码:
请求GP服务之后接下来就是获取GP服务的结果,这里我们需要取得两个结果,一是坡度分析结果(栅格数据,对应的格式是:GPResultImageLayer),一是坡度统计结果(表格,对应的数据格式:GPRecordSet)这里我们先来获取坡度分析结果,即栅格数据。
获取栅格数据可以通过地理处理服务的GetResultImageLayerCompleted事件来获得结果,但是我们需要在地理处理服务的Completed事件中进行请求,Completed事件表示本次地理处理任务已经完成,接下来才能获取地理处理服务的结果。示例代码:
在开始部分我们已经注册地理处理服务的JobCompleted,GetResultDataCompleted和GetResultImageLayerCompleted事件,接下来在相应部分完成相应的代码,
其中JobCompleted是获取结果的前提,所有的获取地理处理结果的请求,都要等地理处理服务完成(及JobCompleted),同时请求结果的时候不能同时请求两个结果,如获取栅格数据的代码如下:
接下来就是获得坡度的栅格数据,然后在地图上显示,并同时发送获取统计表格的请求:
获取坡度统计表格的数据,表格在Web客户端传输的的格式是GPRecordSet,直接遍历即可,这里因为执行一次坡度分析,所以表格中只有一条记录,示例代码如下:
以上代码包含了栅格数据渲染的颜色等级显示图例,其中用到了一个方法:CreateColorList,该方法用来构造由绿到黄再到红的不同的渐变颜色。
以及RenderModel,该类代码如下:
这样便完成了坡度分析和颜色等级图例。
最后再来几张效果图吧!
初始界面:
勾选地形区域进行坡度分析:
正在进行坡度分析:
坡度分析结果显示:
PS:蛋疼的博客园,为了写这篇日志耗了我一个晚上,上传图片一直失败,失败后直接刷新,之前写的没有保存,直接没有了,代码弄了好久也还是没有成功,所以需要代码的请留下您的邮箱,我会在第一时间将代码发送到您的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