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地质人,创造了数十个“中国第一”!澎湃号·媒体澎湃新闻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全国地质资料馆有着上百年的悠久历史,这里存放着全国五十余万档地质资料,其中我国第一代地质工作者留下的档案资料尤为珍贵。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翁文灏为代表的地质先驱们为我国地质科学事业开创与发展,以及国家工业基础建设等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也被后人亲切地称为地质“大先生”。

今年是翁文灏先生诞辰135周年,在第17个国际档案日来临之际,为充分发挥地质档案在传承弘扬优秀地质文化中的重要价值,全国地质资料馆组织人员,对现存馆藏38份翁文灏先生编制的珍贵地质资料档案进行精心梳理,结合翁文灏先生生平经历及事业功绩,以展览的形式向公众开放。通过讲述老一辈地质学家的故事,更好地展现我国地质事业发展的历史,更好地弘扬老一辈地质学家的爱国情怀和科学精神。

翁文灏等先生们在谢家荣地质报告上的批注

(全国地质资料馆存档案)

翁文灏从小熟读四书五经,1902年,年仅十三岁的他初次应试被录为鄞县县学附生,成了一名小秀才。1906年,十七岁的翁文灏考入了上海震旦学院。由于一直名列前茅,翁文灏和另外两名学生被称为“震旦三文”。1908年,十九岁的翁文灏以优异的成绩从震旦学院毕业并于同年秋考取了留欧的资格,进入比利时的鲁汶大学,开启了他的留洋求学之路。

1912年,完成了五年的鲁汶地质学专业课程,翁文灏以博士论文最优等的成绩获得博士学位,这是中国人撰写的第一篇地质学博士论文,翁文灏也是第一位获得地质学博士的中国人。

1913年,学成归来的翁文灏拒绝了报酬丰厚的工作邀请,毅然加入地质研究所成为地质学专业的教授,自此,他与志同道合的章鸿钊、丁文江一同开创了中国地质事业的先河。

北平丰盛胡同3号原地质研究所旧址(1914年)

南京中央地质调查所旧址前翁文灏等三人雕塑(2024年)

翁文灏先后开设了地质通论、矿物学、岩石学及矿床学等多门学科,为学生们亲自撰写了中国第一本《地质学讲义》,他对学生的学业要求十分严格,这从他在学生地质报告上的亲笔批注可见一斑。

谢家荣的毕业报告《直隶龙门县附近地质报告》(1915年)

翁文灏在谢家荣地质报告上的批注:“读书颇多,观察太少,故于本题往往累而不详,殊为可惜,岩石报告研究颇有心得,惜各岩石实地关系多不明了”

(全国地质资料馆馆存档案)

周赞衡的《潭柘寺附近地质实习报告》(1915年)

该报告为周赞衡在翁文灏的带领下在潭柘寺附近实习后完成的地质报告

(全国地质资料馆馆存档案)

他还特别重视学生的野外工作能力培养,常常亲自带领学生做野外考察。学生们“北抵朔漠,南涉鄱阳”,跑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

地质研究所学生实习路线图(图中红线所示)(1915年)

(全国地质资料馆馆存档案)

翁文灏(左)章鸿钊(右)及地质研究所学生野外实习时的合影(1916年)

1916年7月,翁文灏参加了学生的毕业典礼,他动容地说:“以中国之人,入中国之校,从中国之师,以研究中国之地质者,实自兹始”。这批毕业的学生绝大部分进入了地质调查所担任调查员,成为那个时期中国地质事业的中坚力量。但随着第一批学生的毕业,地质研究所也就此关闭,完成了它的使命。虽然只办了一期,却为后来的中国地质科学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石。

地质研究所毕业生和修业证书样式(刊于《农商部地质研究所一览》)/《地质研究所师弟修业记》

(全国地质资料馆馆存档案)

地质研究所教员与部分学生毕业合照(1916年)

第一排左起为翁文灏、章鸿钊、丁文江

翁文灏非常重视地质图的绘制,在他的带领下,地质调查所编制了《中国地质约测图》,这是中国学者自己编制的第一张中国地质全图,为新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探奠定了基础,提供了重要资料。

北京西山地质图(1916年)

(全国地质资料馆馆存档案)

在普遍调查汇集各方地质资料的基础上,1919年翁文灏撰写了《中国矿产志略》,这是一部当时集大成的中国矿产资源报告,极具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是进行全国范围内进一步地质调查和勘探的重要理论依据。

中国地质学会成立会员合影摄于兵马司9号图书馆前(1922年)

前排左起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等

20世纪20年代是翁文灏地质科学研究的黄金时代,在时局动荡的艰苦条件下,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确立了他在中国地质学界的权威地位。

1926年,他创立了著名的“燕山运动理论”,探讨了燕山运动及与之关联的岩浆活动和金属矿床的形成,这是他对中国地质学的重大贡献,其影响最深远。

经翁文灏积极努力推动,由北京协和医院解剖学系主任步达生(加拿大)争取到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地质调查所和协和医院合作成立“新生代研究室”,共同研究古人类生物学,并派北大毕业的裴文中在周口店附近主持实地挖掘工作。1929年,周口店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发现是地质调查所工作取得的一项轰动世界的成果。

布林、步达生、李捷在周口店遗址(1929年)

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人员(1929年)

周口店发掘的第一个头盖骨(1929年)

头盖骨发掘现场(1929年)

翁文灏的学术成就不仅限于地质学、地图学,在地史学、地文学等多方面也取得了瞩目成就。他被公认是“中国地理科学的创始人之一”,主导编制的《中国山脉考》《中国地理学中的几个错误的原则》《中国地理区域及其人生意义》等著作对国人重新认识中国山川河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首次提出的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对后来“胡焕庸线”的提出也有着重要的启发。

在地震学领域,鹫峰地震台的建立也是由翁文灏主导的一项重要工作。1930年,一块刻有“地质调查所鹫峰地震研究室”的牌子正式挂出。这是中国人自建的第一个现代地震台,中国的现代地震科研事业就此开启。

20世纪30年代初摄于鹫峰地震台

左起:谢家荣、章鸿钊、金开业、金绍坊、金绍堂、金绍基、翁文灏、李善邦

翁文灏推动并主导了玉门油田的开发,早在1921年他就派学生谢家荣对西北地区的石油矿产做了地质调查工作,30年代翁文灏又组织孙健初等人对玉门地区的石油地质做了进一步考察。为了尽早开发玉门油田,他争取到与周恩来会晤的机会,商洽借用钻机设备等问题。周恩来为了民族大义,当即表示“同心为国,绝无异议”,从延长油矿调来两部井深达200米木制钻机和20多名技术人才,全力支援玉门油矿的勘探开发。1939年,玉门第一口油井获得工业油流,成为中国人自己开发的第一个油田。它的成功不仅成为世界石油地质史上非海相油田的重要实例佐证,为新中国石油工业大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还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专业人才,“铁人”王进喜就是来自玉门油田的杰出工人代表。

兵马司9号沁园燃料研究室落成典礼(1930年)

坐者右为葛利普,葛利普旁站立者翁文灏

玉门油田工人合照(1935年)

(玉门油田档案馆提供)

孙健初《甘青两省石油地质调查报告》(1938年)

(全国地质资料馆馆存档案)

新中国时期的玉门炼油厂((玉门油田档案馆提供)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大庆油田档案馆提供)

翁文灏先生的一生有过曲折,走过弯路,但他始终不渝地抱着一颗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少年时就立志科学救国,并将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他热爱的地质和科学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翁文灏先生曾当选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并担任民革中央常委等职务,积极参政议政,他对国家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对中国科学事业尤其是中国地质事业所做的贡献有目共睹。

晚年翁文灏在北京的家中

“谢绝私交厚薪给,愿为地学启朝暾。吴兴泰兴具同志,筚路蓝缕何足论”

—青年翁文灏

“对于自然界,应该恳恳切切地和它亲近,老老实实地看看它是什么东西。”

—翁文灏

“我们第一步的任务是要把我们中国亲切地认识了”。

—翁文灏

参考文献

《翁文灏》李学通著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翁文灏年谱》李学通著 山东教育出版社

《兵马司9号-中国地质调查所旧址史考》张尔平、商云涛著 地质出版社

THE END
0.中国各省地质图集【高清大图】.pdf中国各省地质图集【高清大图】.pdf VIP免费下载 收藏 分享赏 3 下载提示 1、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2、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3、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331662>43:5;437xjvo
1.崇本拓新,向海图强:拔尖计划2.0全国线上书院中国海洋大学主题活动为进一步提升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展示学校拔尖基地建设特色,提升拔尖人才培养辐射引领作用,中国海洋大学将于5月16日-5月22日承办线上书院主题活动周,以“崇本拓新,向海图强”为主题,策划组织了名家讲坛、科研报告、云端参观、朋辈经验、读书会等8个模块14场活动。活动将通过线上书院面向全国高校进行直播,可jvzq<84ejqthdns0qwi/gmz0ep532;7127791l6;598b5@592:5qcpj0jvs
2.史上最全,权威发布丨中国各省高清地质大图(32幅)中国各省高清地质大图 (史上最全,权威发布!) 台湾省地质图 山东省地质图 山西省地质图 河南省地质图 河北省地质图 江苏省地质图 浙江省地质图 福建省地质图 湖南省地质图 湖北省地质图 黑龙江省地质图 吉林省地质图 辽宁省地质图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图 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956<1:h:9828::A50jvsm
3.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图)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创建于1985年2月,地处武汉东湖之畔,南望山麓,交通便利,环境优雅,是由教育部及湖北省委宣传部主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办的具有鲜明地球科学特色的学术型教育出版机构。 自成立以来,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出版导向,勇担传播文明、教育人民、服务教学的出版使命,坚持“学术为本jvzquC41ewmq0lzi0gjv0ls1i{}n1|vll0nuo
4.专辑50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图 青海省地质图 四川省重庆市地质图 云南省地质图 贵州省地质图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图 广东省、香港、澳门地质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图 青藏高原地区地质图 西藏自治区地质图 海南省地质图 台湾省地质图 来自:地大华睿矿山预灾 共享 地质论坛公众号旨在分享和传播优秀文化思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277=`397578744@3jvor
5.中国变质地质图(1:400万)及说明书完成初稿并已正式验收【摘要】:<正> 中国变质地质图(1:400万)及说明书已于1985年4月23日在北京验收通过。由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郭令智等组成的评审组一致认为:“该项编图和研究工作是在我国大面积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和专题研究工作基础上进行的,是建国以来全国变质岩研究 jvzquC41yy}/ewpk0eun0ls1Ctzjeuj1ELLEVxycn/J[Na6;:7632980j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