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條公路跨越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是如何“築”成的

新華社烏魯木齊6月30日電  題:三條公路跨越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是如何“築”成的?

新華社記者邵藝博、宿傳義、顧煜

6月30日,新疆尉犁縣至且末縣沙漠公路正式通車。這條於2017年10月開工建設的沙漠公路,全長334公里,是繼塔裏木沙漠公路、阿和公路後的第三條穿越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公路。至此,我國在有着“死亡之海”之稱的塔克拉瑪幹沙漠修建了超1200公里的沙漠公路。

三條沙漠公路跨越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在“死亡之海”如何築路?

334公里耗費近5年,在沙漠修路難在哪?

淡水在沙漠裏極為珍貴,可修路離不開水。

6月26日拍攝的尉犁至且末沙漠公路,工作車輛在路面行駛(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響 攝

塔克拉瑪幹沙漠,年均降水不足100毫米,可蒸發量卻高達3000毫米。高溫乾燥讓地表水在這裡極為罕見。雖然這裡地下擁有較為豐富的水資源,但水質極差,鹽分含量高,不僅無法飲用,連鋪路灑水都不合格。

借鑒前兩條沙漠公路的成功經驗,工程人員在沙漠路段採取了幹壓法,也就是利用沙漠中的風積沙直接碾壓夯實形成沙基。然後在沙基上鋪上一層土工布,再依次鋪上戈壁料、級配礫石等。同時,用比普通公路寬一倍的邊坡給路基産生更大的側壓力。於是,松散的沙子就變成了堅實的路基。

“我們解決了沙漠地區風積沙路基填築關鍵技術難題,這樣的工藝充分利用了沙漠中現有的材料,使修路成本降低不少。”中國交建新疆尉且沙漠公路項目經理王雲飛説。

沙漠築路的難度,新疆交通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尉且項目負責人程力最清楚,“修建尉且沙漠公路比前兩條更難,它的地形條件在全國都很少見”。公路經過沙漠東部密集、高大的沙山,共挖平32座高大沙山,填平28處丘間洼地,其中最大的一處沙山耗時近半年。

在這種惡劣環境下作業,真正的挑戰來自工人生活面臨的考驗。

“塔克拉瑪幹”意為“進得去出不來的地方”。這片沙漠全年有三分之一是風沙日,加上烈日長時間照射,地表溫度甚至可達70攝氏度。

高溫,讓在沙漠中施工只能“起早貪黑”。

為保護工人,項目部調整作息時間,選擇早晚氣溫較低的時候施工,以避開沙漠中最炎熱的時段。即便如此,沙漠中的高溫讓工人們每天都要喝近20升水。

在這種沙漠施工的危險性相當大,風沙天氣下沙丘會移動,而位置的變化讓人很容易因為失去參照物迷路。為確保工人安全,工地給每人都配備了具有北斗定位系統的終端。種種防範措施,確保了在如此極端的環境下施工無一人傷亡。

風沙不會把路埋了嗎?讓流動的沙丘“靜”下來

塔克拉瑪幹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在風的作用下,沙丘會“流動”。這意味着剛修好的路面,如果不做任何措施,僅需一場大風路面就會被掩埋。

6月26日拍攝的尉犁至且末沙漠公路(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響 攝

如何讓流動的沙丘“靜”下來,成了建設另一難題。

“沙漠裏最怕的就是風沙,有時風沙一來項目停工不説,甚至還要返工。”項目總工程師井文雲説,“結合以往建設經驗,我們採取‘草方格+阻沙障’的方式,建立起立體化多層次阻沙體系。”

生長在濕地裏的蘆葦,在乾旱的沙漠裏發揮了巨大作用,成為“固沙利器”。

6月23日拍攝的尉犁至且末沙漠公路(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顧煜 攝

蘆葦稈曬乾,扎進沙丘,組成邊長1米正方形,分佈在公路兩側。這種由蘆葦稈編織而成用於固沙的正方形格子被稱為草方格。它的鋪設隨公路修建同時進行,單側最寬可達110米,最窄處也有60米。

當細長的蘆葦稈被緊密排在一起、編織成草方格後,便有了足以和肆虐風沙抗衡的力量。有草方格在沙丘上,沙子就很難被吹動。

在草方格的外側是兩道阻沙障,相隔10米。當風沙來襲,首先經過最外側的兩道阻沙障,將風速降下來、大風席捲的沙子大部分也被阻擋在外,然後再經過幾十米草方格的阻擋,風沙就更加難以對路面造成損害。

為什麼要修這條路?“死亡之海”蘊藏着無限生機

位於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且末縣,長久以來與外界的交通十分不便。尉且沙漠公路的通車讓這座“天邊小城”與庫爾勒的路程縮短350公里。

“這條期盼已久的公路終於開通了!”家住且末縣的亞森·圖爾迪説,且末是巴州最偏遠的縣城,以前外地的姑娘都不願嫁過來。現在從庫爾勒回家只用6小時,用時縮短一半,出行更方便了。

公路的開通也給企業對沿線地區的投資增加了信心。位於且末縣的新疆稷原牧業發展有限公司養殖有6000多頭牛,“這條路讓每頭牛的運輸和養殖成本節省近1000元,我們計劃再投資5億元擴大養殖規模。”公司副總經理郭成禮説。

尉犁至且末沙漠公路穿越塔裏木河和胡楊林(6月22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響 攝

此外,這條沙漠公路的開通無疑又讓自駕游沙漠有了新選擇。尉且沙漠公路有307公里深入沙漠腹地,一路上可以欣賞到巨大沙墻、沙間盆地、綿延沙丘等沙漠特有景觀,還有27公里穿行胡楊林、濕地及植被覆蓋區。

該路線穿越區域為塔裏木盆地石油地質蘊藏富集帶,將為未來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發、運輸等提供有力支撐,進一步推動南疆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對促進沿線優勢資源開發和經濟社會發展均具有重要意義。

THE END
0.守在巴丹吉林沙漠深处的点号兵,他们的故事平凡而又精彩此时此刻,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戈壁深处——巴丹吉林沙漠,一群士兵仰望星空和蓝天,守望无垠沙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他们驻守的哨所叫“点号”。一枚枚导弹发射升空的背后,有他们默默无闻的付出,他们的故事平凡而又精彩。 品尝孤寂,拥抱风雪,守在巴丹吉林沙漠深处的点号兵,平凡生活也有属于心灵的“绿洲”。 jvzq<84yyy4937hp1{}`49=949522:6:849/j}rn
1.《沙丘》:被强行硬炒的“反流行”科幻《沙丘》中的沙漠世界饱和度没那么高,也没有给我印象很深的流线景观、空间构图,相比同样拍沙漠的名片《遮蔽的天空》,那画面意境不可同日而语。沙漠世界又总是伴随着主角保罗的梦境和幻象,给我脑海里留下的画面总是断断续续。尤其是扑翼机坠落时黑黢黢的段落,让我很不舒适,3D亮度下降的话会更影响体验。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31364287516>19=d32281;>6770yivvq
2.佐杜洛夫斯基没能拍出《沙丘》,但他的《沙丘》无处不在这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大卫·林奇版《沙丘》,幸好,林奇拍砸了。虽然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最终没能拍出来,但是在许多后来的科幻电影之中都可以看见它的影子。比如《星战》中的剑斗场面、主角在沙漠的成长背景设定、与Luke在“千年隼”上练剑的可以对周围环境作出反应的球形机器人、《终结者》中对面部进行识别分析的jvzquC41oq|jg7iqwdgo0lto1tkwkn|1;794::<1
3.《沙丘2》:震撼爽快的3小时之后,真正的故事才刚开始南方+《沙丘2》的故事大部分都发生在沙漠中,为了更好地绘制宏大的沙丘世界,丹尼斯·维伦纽瓦决定全片采用IMAX特制拍摄。 从《沙丘》开始,丹尼斯·维伦纽瓦便采用了IMAX特制拍摄,当时有超过一小时的画面内容以IMAX特殊画幅呈现,包括大自然、太空和沙漠的镜头。这次全片采用IMAX特制拍摄,维伦纽瓦希望能让观众获得最大的画面jvzquC41uvgukl3phcvq0|twvjio0lto1euovnsv14636981335d:?<::8?/j}rn
4.沙丘拍摄趣闻(施工完毕)没想到吧!火星也是沙丘! 🍵说他只有两幕不是实拍,其他都是在沙漠实景中完成的。 2.阿布扎比沙漠 另一个取景沙漠在阿布扎比的liwa desert,也是《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的主要取景地。 Oscar be like: 这我熟啊! 飞行员波波~ 影片开头 大多室内场景都是在布达佩斯搭建场景拍的,整个宫殿都是实景拍的,维维说这样jvzquC41yy}/fxzdcp4dqv4itq{q1}trke5379>5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