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陕西林业局近日公布消息,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这意味着唐朝时就已存在的中国四大沙地之一——毛乌素沙漠,即将彻底消失。
(1)人工治理后,沙漠重新成为绿洲,从群落演替的角度分析,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该演替属于______。
(2)固沙林形成后,___________、动物的遗体和排遗物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野兔的粪便被分解者分解,这种情况下,分解者获得的能量直接来源于第_______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3)治理沙漠过程中发现单位面积灌木群落合成的有机物往往比草本群落多,原因是____。
(4)对该生态系统中的某食物链(甲→乙→丙)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单位为×103J/hm2·a),结果如下表。由表中可以看出,甲与乙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明显小于10%,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丙摄入的能量中,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是 _______×103J/hm2·a。
固定的能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24500
105
75
71.5
8.44
5.5
4.38
【答案】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次生演替 植物的枯枝落叶 一 灌木群落垂直结构比草本群落复杂,植物对光的利用率高,光合作用强 生产者分布广、寿命短,被捕食概率低 1.12
【解析】
分析表格:表中数据表示生态学家对食物链的能量流动进行研究的结果,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24500×103J/(hm2×a);某一营养级的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其中同化量中有一部分用于其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另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1)通过人工治理,沙漠变为绿洲,从群落演替角度分析说明了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该演替为次生演替。
(2)通过植树造林进行沙漠治理,固沙林形成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是植物的枯枝落叶、动物的遗体和排遗物。野兔为第二营养级,但是其粪便属于第一营养级同化量。
(3)由于灌木群落垂直结构比草本群落复杂,植物对光的利用率高,光合作用强,导致单位面积灌木群落合成的有机物往往比草本群落多。
(4)由题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初级消费者,甲与乙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明显小于10%,最可能的原因是生产者分布广、寿命短,被捕食概率低;丙的同化量为5.5,呼吸作用消耗4.38,因此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5.5-4.38=1.12×103J/hm2·a。
【题目】玉米叶片叶绿素的合成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基因型为AA的植株叶片呈深绿色;Aa叶片呈浅绿色;不含A基因时叶片呈黄色,不含A基因的植株被称为白化苗,会在幼苗期逐渐死亡。请回答问题:
(1)玉米作为遗传学材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1个优点)
(2)浅绿色叶片玉米植株连续自交两代得到的F2中白化苗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F2存活植株中叶片呈深绿色植株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种植深绿色叶片玉米植株时发现一株浅绿色玉米植株。为确定该变异是由基因突变还是由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已知缺失A基因所在染色体片段的花粉不育),请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要求写出实验方案、预期结果和结论。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A.人的细胞在衰老过程中,黑色素积累,细胞核体积增大
B.细胞能合成蛋白质,且合成场所一定是核糖体
D.活细胞都能产生ATP,且都能进行有丝分裂
【题目】艾滋病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传染性疾病,截止目前全世界约有3690万人感染HIV,对HIV疫苗或艾滋病相关药物的研制势在必行。目前科学家对HIV蛋白质的分析表明:该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半胱氨酸(R基为:一CH2一SH)。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HIV属于_______(填“原核”、“真核”、“DNA病毒”或“RNA病毒”)生物,HIV侵人人体的T细胞后,在_______的催化作用下合成DNA,并与宿主基因整合进行大量复制增殖,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引发艾滋病。
(2)某科学家为攻克艾滋病,需要用同位素标记法,获得只标记核酸的HIV和只标记蛋白质的HIV来进行研究,但是因工作繁忙,科学家想求助与你,他们给你提供了不含同位素的HIV 、T2噬菌体、大肠杆菌、B细胞、T细胞;含有同位素14℃的培养基、含有同位素15N的培养基、含有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含有同位素35S的培养基和相关的试验设备,请你选择你要用到的材料,自行设计试验思路,培养出科学家所需要的两种HIV: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工业生产中,提取天然β-胡萝卜的方法之一是利用红酵母等微生物进行发酵,经菌体裂解、离心后进行萃取。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若要初步确定某一菌株是否为红酵母菌株,相对简便的操作是通过 _________法将菌种接种于培养基上,并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其形成的菌落的_________等特征。
(2)科研人员尝试利用紫外线处理红酵母,以获得高产菌株。对处理所得菌株分别进行培养并经裂解、离心后,根据β-胡萝卜素_______的特点,可以采用萃取法,并对萃取产物通过_________法鉴定。在鉴定过程中,通过观察萃取样品中是否出现了对应于标准样品中位于展开剂前沿的_________来确认是否提取得到了胡萝卜素。
(3)从生物体内提取的天然物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提取玫瑰精油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分离的油层还会含有一定的水分,一般可以加入一些_________吸水。
【题目】农作物受到干旱胁迫时其产量会减少。多效唑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延缓植物生长,抑制茎秆伸长,增加植物抗旱能力,提高农作物产量等效果。某科研工作者探究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对干旱条件下某种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实验处理方式及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组别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F组
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处理 (mg· L-1)
50
100
150
200
250
测定指标
平均叶面积 (cm2)
1.17
0.86
0.81
0.78
0.73
0.60
叶绿素含量 (mg·g-1)
1.78
2.17
2.33
2.34
2.45
2.95
(1)该农作物受到干旱胁迫时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会______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实验中测定其叶绿素的含量时,可采用___________试剂提取。
(2)上述实验结果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多效唑对干旱条件下该农作物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原因是干旱条件下,A~F组随多效唑的浓度升高该农作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效唑作为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应用上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根据实验结果推测,用一定浓度的多效唑处理该农作物能增加抗旱能力提高其产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使用多效唑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外,农业生产上还有多种多样的措施应对干旱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请你结合农业生产实践和所学知识提出两条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单链RNA病毒,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增殖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B.该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因而更容易发生变异
C.该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因而不能继续进化
D.利用吡罗红染液,可以鉴别肺部细胞是否被该病毒感染
(1)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蝗灾发生后仅2个多月的时间,沙漠蝗数量就接近4千亿只。从种群的数量特征分析,导致蝗虫种群密度激增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研究蝗虫数量变化规律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达到有效灭蝗的目的,在大量捕杀蝗虫成虫的同时,也要通过样方法调查蝗蝻出土情况,从而对蝗灾进行监测和预报。选择样方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散居型飞蝗的体色会由绿色逐渐变为聚居型的黑褐色,飞蝗体色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研究发现,此时期黑褐色蝗虫体内开始合成具有挥发性的有毒物质,从而避免天敌的捕食,这说明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4)面对蝗灾,可采用寄生性绿僵菌进行生物防治,寄生通常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人类的皮肤含有黑色素,黑人含量最多,白人含量最少。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若一纯种黑人与一纯种白人婚配,后代肤色为黑白中间色;如果该后代与同基因型的异性婚配,其子代可能出现的基因型种类和不同表现型的比例为( )
A. 3种 3:1B. 3种 1:2:1C. 9种 9:3:3:1D. 9种 1:4: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