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上存在着许多雄伟壮丽的地方,但是其中就不乏一些比较神秘的湖泊,比如在长白山的天池,直到现在都还流传着里面有水怪的传说,而且国外也有很多关于湖泊的神秘事件,印度喜马拉雅山区的禄普康湖就是如此,曾经当地的巡逻队在海拔接近4800多米的地方就发现了一所大型的墓穴,这个事件至今都没一个统一的定论。
而今天文章的主角就是我国的罗布泊,它曾经也发生过许多的神秘事件,罗布泊曾是我国的第二大淡水湖,但是却莫名其妙的干涸了,而更为奇怪的是罗布泊竟然在上世纪90年代又再次出现了湖水,那么这些水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呢?
干涸的罗布泊
罗布泊的神秘事件
彭加木失踪事件
彭加木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科学家楷模,他曾经在身患癌症的情况下,还凭借顽强的意志,3次进入到罗布泊地区进行考察。而在1980年,彭家木进入罗布泊开展第三次科研考察活动,也就是这一次,彭加木离奇失踪了。
勘探小组在借助古丝绸之路去敦煌的路上,遭遇了很多的沼泽和沙尘暴,但是在随后的几天里,勘探小组的汽油和水都几乎快要用完了,但是按照地图上的指示,几乎还要往前行走接近400多公里的地方才能到达目的地。
于是勘探小组就打算想要发送电报来寻求总部的救援,让距离最近的地方能够通过直升机送一些水和食物以及汽油过来。但是彭家木在一开始其实是并不同意这一主张的,因为他想到本次勘探活动已经消耗了很多国家资源,如果说还要使用直升机来运送物资的话,可能会花费接近7000多元的成本,他想到了国家现在的情况,便想自己去解决困难。
彭加木科考小组
但是由于队员几乎快面临中暑、休克等情况,于是他还是起草了电报并发往了指挥中心。第二天的时候,指挥部就明确指示让勘探小组原地待命,并已经派遣了救援队伍过来,但是最为诡异的就是当救援直升机飞来的时候,队员们却怎么也找不到彭加木的人影了。
他只是留下了写着“我去东边找水”的一张小纸条,后来经过队员的搜索发现彭加木走的时候并没有带上当地的地图,只是把营地的植物标本带走了。当总部得知了这件事,就连续出动了三次边防部队进行搜索,哪怕是尸体也要必须找寻回来。遗憾的是,现在四十多年的时间过去了,关于彭加木是死是活,依旧没有半点音讯。
罗布泊湖水之谜
根据地质学家的考察发现,罗布泊形成于第三纪末期到第四纪初期的时间段里,距离现大概已经有1800万年的历史了。曾经著名的楼兰古城就是在罗布泊的周围。在东汉时期,地理学家郦道元就曾在《水经注》里对于罗布泊有所记载,由于塔里木河中下游的河道改变了流经地区,所以致使下游的楼兰严重缺乏水源。
楼兰古城旧址
而后敦煌便派兵来到楼兰,帮助他们日夜进行滨河改道,使其能够流入到楼兰国内,解决楼兰的缺水问题。尽管说人为性质的疏通河道已经尽力帮助楼兰获得水源,但是由于一些原因使得楼兰古国最终断水而灭国了。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优质内容值得传播
而到了清代,即便是罗布泊到了涨水期也只是一个很小的湖泊。新中国成立以后,曾实行过西迁政策,以使得能够组建新疆建设兵团。所以随着人数的急剧增加,导致塔里木河的用水量快速增大。
于是人们在仅仅数十年的时间内就在塔里木河的流域修建了大概130多座水库,不节制地使用河水,最终让塔里木河被抽干殆尽。到了1965年左右,塔里木河流域的面积就缩减到了300多平方公里,甚至沿岸有5万多的农业用地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塔里木河
由于塔里木河的干枯,导致上游区域的河水流量极少,所以罗布泊无法再像以前一样,能够有极高的水位,甚至是连年流量都达不到标准,最终导致罗布泊的干涸。直到1972年的时候,罗布泊就几乎只剩下450平方公里了。
而在罗布泊干涸后,周围的植物几乎全部成为了荒草,树木等都变成了枯枝,除此之外,沙漠每年都以3到5米的速度侵蚀着罗布泊,最后罗布泊就被塔克拉玛干沙漠吸纳到了一起。
塔克拉玛干沙漠
罗布泊的干涸还在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在以前,罗布泊有很大一部分的湖水都是来自于海洋的水汽补给,而这些水汽一般是来自于印度洋和我国东部区域的海洋甚至还有一些北冰洋吹来的水汽。
这些来自海洋的水汽逐渐在罗布泊上空凝结,并以雨的形式降落到罗布泊之中。但是遗憾的是随着我国东部海洋的气候逐年变化,以及东北为经济发展所修建的高楼,都在阻挡着水汽向西部地区流动,那么很多人会想,昆仑山地区不是还有冰雪吗?难道它们也无法阻止罗布泊的干涸吗?
水汽凝结降雨
确实有一部分的水源是来自于西部高山上的冰雪,但是冰雪融化的速度非常慢,加上在沙漠地区温度都是非常高的,几乎是还没有流到罗布泊会被蒸发了。
罗布泊为什么又有了生机?
上个世纪的罗布泊俨然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沙漠区域,很多人都想去进行探险,但是到了21世纪,有人就观察到了罗布泊又重新有了湖水,而且这些湖水都非常的清澈,那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罗布泊干旱以后,湖底表面便逐渐形成一层30厘米到1米的盐层,而在90年代的时候,就有科学家对这些盐层进行研究,发现这原来是钾盐。
钾盐盐层
罗布泊区域的钾盐储量非常丰富,而钾盐的用途也是非常重要的,钾盐主要运用在农业生产之中,是肥料必不可少的一种原材料,钾肥就是其中一种。不仅如此,钾盐还能够用在工业生产,而正是钾盐的开采才让罗布泊重新成为了湖泊。
当罗布泊的卤水储藏地点被找到后,便有很多的地质勘探队伍陆续来到罗布泊附近进行地质研究,他们惊奇地发现,这里居然还存在很多的钾盐卤水储藏地。于是当时很多人建议把这些卤水用先进的技术进行提纯,并且加工出来的盐运用到食品的制作上。
晒盐
于是很多公司瞅准商机,陆陆续续派遣工程队来进行挖掘。随着开采的工作持续不断,于是大量的卤水也随之被挖掘了出来,最早人们处理这些天然卤水的办法就是让它排放在原地。
随着卤水的流动,形成了一些天然的水渠,自然而然地汇聚到了地势比较低的罗布泊湖内。时间一久,这些水便让罗布泊再次成为了湖泊,甚至面积还超过了1万平方公里,而且直到现在还在扩大。
盐湖
青海察尔汗盐湖的开采
其实湖泊附近开采矿物资源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青海察尔汗盐湖也曾进行过大量的钾盐开采。察尔汗盐湖的面积是非常大的,而且内部蕴含着丰富的钾盐资源,其储备量几乎达到了20多亿吨,估算下来可以供应全球人吃1000多年之久。
尽管察尔汗盐湖自身的含盐量导致周围没有动植物的踪迹,但是却形成了一种自然的美观。在盐湖中,遍布着很多类似珊瑚的物质,它们就像是一朵朵白莲花一样伫立在湖中,这种珊瑚状的物质被叫做—盐花。
察尔汗盐湖
盐花其实就是盐湖中卤水的结晶物质,而这种物质想要形成就必须要有合适的温度,如果温度不一致,那么所形成的盐花也会不一样。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更为壮观的是察尔汗盐湖还存在一座贯穿南北的盐桥,一些工程师们想要维持盐湖的美观,于是就利用湖水天然形成的坚固盐盖作为原料。更为神奇的是这条桥梁和一般的桥梁完全不一样,因为你几乎无法找到一根支撑它的桥墩子,而且桥的两侧也没有刻意支撑它的地方。
这条盐桥全长达到了32公里,远远望去就像是一条通往大海的天桥一样,路面不仅平整而且还贯穿到底。但是这座桥就是因为太过于平整和光滑,所以常常会发生翻车的事件,所以一般来这里进行自驾游的司机往往都不会把车速开到80公里每小时。
察尔汗盐湖上的盐桥
在2018年的时候,察尔汗盐湖国家矿产公园就正式开业了,很多慕名前来的人都会在这里去学习关于盐湖形成和开发的知识。并且当地人借助盐湖已经获取了很多产业经济价值。
世界上的湖泊都拥有着自己的作用,有的虽然自身没有很多矿物资源,但是能够为当地调节生态平衡,而另外一些湖泊则会像是罗布泊和察尔汗盐湖一样,为人类提供大量的资源,使得我们的生产更为高效。
山川湖泊都是大自然的宝藏
今天,一起来看看高考题中涉及到的
“沙地”都考啥?
01
干旱半干旱区沙地
1.横向沙丘:
① 新月型沙丘是一种最简单的横向沙丘形态。其平面如新月,走向与风向垂直或大于60°。迎风坡为凸坡,较平缓;背风坡为凹坡,较陡。
②当横向沙丘的地面上遇植物灌丛阻碍时可以形成抛物线沙丘,其形态与新月型沙丘相反,沙丘的2个翼角指向风源方向,沙丘的凹侧迎风,平面上像一条抛物线,一般高2-8m,如图2、图3。
2.纵向沙丘又叫沙垄,沙丘形态的走向与风向基本一致(一般小于30°)。长条状展布,最长达数十千米,高约数十米,宽数百米。如下图:
3.多方向风作用下的沙丘形态:金字塔沙丘、蜂窝状沙丘、格状沙丘、星状沙丘。
【思路】
【对应练习】
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该沙丘地貌分布图最不可能在( )
A.塔里木盆地
B.内蒙古高原
C.鄂尔多斯高原(黄河以南,黄土高原以北)
D.柴达木盆地
2.该地区的主导风向( )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参考答案:1-2 DB
灌草丛沙堆发育的增长期称为风影沙丘。不同植被形成的风影沙丘的长度、宽度、高度不同。图X示意我国西北地区某灌木形成的风影沙丘,图X示意该灌木植株高度与沙丘体积的相关性。据此回答3-5题。
3.该地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
A. 东南风 B.西北风
C. 西南风 D.东北风
4.风影沙丘( )
A. 体积与植株高度成正比
B. 长度与植株高度成反比
C. 高度受灌丛叶片大小影响大
D. 宽度受灌丛迎风面积影响大
5.随着风影沙丘数量的增加,当地( )
A.风蚀作用不断加强
B.荒漠扩张速度加快
C.风积地貌趋于稳定
D.大气降水显著增加
参考答案:3-5 DDC
6.如图所示区域中,巴丹吉林沙漠以湖泊、奇泉、沙山等闻名于世。该地年降水量40~80mm,蒸发量超过 3000mm,沙漠中却有100多个湖泊,其中面积大于 1km2的湖泊有5个,冬季不结冰。该地沙山广布,最高达 5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沙丘。沙山内部较潮湿,沙山顶部附近生长有较多的植物。
试分析该地高大沙山的形成原因。(8分)
参考答案
该地位于西北内陆,附近沙源丰富(2分),冬春多大风天气,携带大量沙尘在此处堆积(2分);沙山内部湿度较大,且顶部附近植物较多(2分),形成固定沙丘,随着沙尘持续堆积,形成高大沙山(2分)。
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下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6分)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2分)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2分)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处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2分)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5分)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2分)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3分)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分)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2分)侵蚀路基(和路肩);(2分)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2分)影响运行列车安全。(1分)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止措施(6分)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堆(高立式沙障)。(2分)(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2分)设置石(草)方格沙障。(2分)(若所提措施不符合当地实际,如植树造林,不得分。)(2020全国卷三)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24分)
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上述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减小。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某科研团队调查1万年以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湖沼沉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8所示。图9示意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气温、降水的变化。
(1)分别简述图8所示I、Ⅱ、Ⅲ三个阶段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特征,并归纳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的关系。(8分)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I 阶段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II 阶段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沙活动先弱后强;Ⅲ阶段湖沼面积骤减,凤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此消彼长。
解析:根据材料,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风沙沉积增多会导致湖沼面积缩小,两者之间成负相关关系。小结:曲线变化特征常用表述语言:总体上升(总体下降),持续上升(持续下降),波动上升(波动下降),波动剧烈(波动较小),以及这几种情况的组合表述。
(2)说明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6分)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呈波动增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
解析:流动沙丘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主要从风力减弱、植被增加、沙丘水分增多、沙丘增高等方面考虑,结合图表可知,该时间段内气温波动变化,降水波动增加,植被增多,沙丘中水分增多,有利于流动沙丘转固定沙丘。(3)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湖沼面积减小,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6分)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导致蒸发(腾)增加,地表水减少。
解析:湖沼面积减小有两种情况,泥沙淤积增多和入湖水量减少。根据材料,此时间段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所以泥沙淤积并不多,那么只能是入湖水量减少,而此时间段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 ,降水波动增加,所以只能是人为原因导致入湖水量减少。人类活动增强,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导致蒸发增加,地表水减少,入湖水量减少。(4)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4分)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赞同理由:年降水量已增加到近 450 毫米,趋向湿润,自然条件改善,流动沙地逐渐固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植树造林及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沙地景观最终消失。
反对理由:沙地是一种自然景观,1 万年以来,尽管气候波动变化,这里沙地与湖沼景观共存(目前虽然偏湿润,可能过些年偏干旱;该沙地东南部降水偏多,但西北部降水较少);过度绿化(农业发展和植树造林),蒸腾量大增,会加重区域的干旱程度,导致风沙活动加强。
解析:赞同即为认为沙地会消失,不赞同即为认为沙地不会消失。沙地的存在受自然因素影响(蒸发与降水影响,植被影响)和人类活动影响。再从不同的时间尺度来判断,大尺度是趋于平衡,小尺度是会有变化。02
湿润半湿润区沙地—“天漠”
“天漠”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现象,在半湿润及湿润地带,具备沙物质组成的地表在植被遭到破坏、沙体裸露和干季与风季在时间上同步的条件下,经风力作用的结果同样可以产生风沙活动,并塑造出沙丘起伏的地表景观,地表出现类似沙漠化环境的土地风沙化。它的形成须具备地表具有丰富的物质来源,旱季和风季重合以及植被稀疏等条件。一般出现在河边,湖边,海边等地。
【思路】
【专题训练】
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见图10(b)。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读图10,完成1~2题。
1.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分布的影响,图10(b)所示地区( )
A.全年以偏北风为主,冬半年风速较大
B.夏半年以西南风为主,风速较大
C.全年以偏南风为主,夏半年风速较小
D.冬半年以东北风为主,风速较小
2.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 风力堆积、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
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该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环流形势弱,风力较小,当副热带高压北移至29.5°N以北时,该地吹东北风,当副热带高压中心在鄱阳湖以东时,该地偏东风受大别山、庐山阻挡,被迫变为东北风南下;冬季,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不断向右偏转形成东北风。
2.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的沙岭沙山在较早时期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其上的垄槽则是由偏北风吹蚀形成。翡翠岛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黄金海岸南部。该地区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区内风向季节变化较大,夏秋季节盛行偏西风,冬春季节盛行偏东风且冬春季节风力较大。读图,完成3~5题。
3.现在,沙丘获得的补充沙源主要来自
A.西北内陆
B.浅海区及沿海沙滩
C.深海区
D.河流
4.图示沙丘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受夏秋季节偏西风影响
B.受冬春季节偏东风影响
C.受涨潮海水的影响
D.受落潮海水的影响
5.滑沙入海是该岛颇具吸引力的旅游项目, 该旅游活动对沙丘影响明显的季节及具体影响是
A.冬季,使沙丘高度增高
B.夏季,使沙丘高度增高
C.冬季,使沙丘高度降低
D.夏季,使沙丘高度降低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湿润地区的沙漠往往称作“天漠”,也有“飞来的沙漠”之称,丹娘沙丘使是其中之一。上右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图,该地区4~9月份降雨丰富,占全年八九成,10月~次年3月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大风经过江面容易形成涡旋上升气流。河谷阶地和沙洲上植被稀少。人们生产活动以放牧、种植和林业为主,生活能源来自薪柴。
(1)分析图示河谷冬春风沙活动的沙源。(2)简要说明丹娘沙丘形成的过程。(8分)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滥砍、滥伐、滥牧导致区域水土流失,泥沙汇入河谷.河道泥沙淤积,形成沙洲和河漫滩.冬春季节,河流水位低,河滩和沙洲裸露.(2)每年冬春季节(10月-次年3月),气候干旱,多大风( 2分),大风经过地区植被稀少,加上经过江面,受阻挡较少,形成涡旋上升气流(2分),气流携带沙洲和河滩上的沙粒(2分),受江边山地地形阻挡,风速减缓,沙粒堆积于山坡日积月累形成沙丘(2分)。7.满洲乡(22°30′N,120°34′E)位于台湾岛的南端恒春半岛东岸东部丘陵,属于中央山脉的余脉。这里每年九月至次年四月盛行东北风。图12所示区域是满洲乡北部地形图,受地形与风向的影响,G处形成了沙丘、又不断变化成沙丘断层、沙壁、沙浪、沙河、沙纹等特殊的沙漠景观,面积达200多公顷,为台湾唯一的沙漠,称九棚大沙漠,又名港仔大沙漠。
(1)根据材料,简述九棚大沙漠的形成过程。
参考答案
(1)港仔溪从上游搬运下来的泥沙(2分),在出海口受到海水顶托作用(2分),泥沙堆积在河口两侧 (2分);冬季退潮时,强劲的东北季风,将沙滩上沙粒吹往内陆地带(2分);沙粒受到地形与植被阻挡,在山前堆积(2分)。(共10分)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