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全国版大二轮练习:高考非选择题专练七以中国典型区域为背景的整合题

专练七 以中国典型区域为背景的整合题

1.(2019・上饶市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吉兰泰盐湖是中国西北内陆大型盐湖之一,其采盐历史悠久,所产的盐以颗粒大、杂质少、味道浓等特点闻名遐迩。吉兰泰盐湖位置如图所示。

材料二 吉兰泰盐湖遭受流沙侵袭的最盛时段是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正是盐湖采盐规模扩大、人口急剧增加的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当地政府在吉兰泰盐湖周围大量种植防护林,并在冬季对其灌溉,治沙效果明显;90年代,盐场率先采用船采、船运、短水输生产线,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建成国内机械化程度较高的采盐场。近年来,由于多年的大规模开采、极端干旱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湖盐资源濒临枯竭。 (1)简述吉兰泰湖畔地表环境特点。

(2)分析20世纪70~80年代吉兰泰地区沙害严重的原因。 (3)指出当地对防护林进行“冬灌”的优点。

(4)分析吉兰泰盐场成为我国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盐场的有利区位条件。

答案 (1)干旱半干旱(或降水少蒸发强)气候;沙漠(荒漠)广布,植被稀疏;河流少,多内流河;多盐碱地。

(2)盐湖工业发展,人口迅速增加;牲畜饲养量增加(过度放牧);生活樵采量增加(过度樵采),植被破坏,沙化严重;气候异常,干旱加剧。

(3)错开春季用水高峰,充分利用冬季地下水资源;利用冬季增加土壤水分,为林木春季生长提供必要的水分,提高林木的成活率;沙表形成冻层,保护表土(利于就地固沙);利于林木越冬;减轻病虫害。

(4)交通便利,乌吉铁路改善了湖盐的外运条件;消费市场广阔;引入国外先进采盐技术,形成竞争优势;采盐历史悠久,品牌效应好。 2.(2019・河南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7年11月,小兰同学随某地理探险车队开启为期4天的西部之旅。他们从甘肃敦煌启程,驰骋2 000千米,突破4 000米海拔,从“大漠孤烟直”的西部戈壁,到藏羚羊奔跃的可可西里,沿途见证了令人激动万分的地理胜景(见图1)。下表为小兰同学旅行途中记录的一些内容,图2为东台湖畔冰上雅丹景观图。

行走在古丝路的路线之上,河仓城的遗迹出现在车窗外。河仓城是古代中国西第一天 北长城边防至今存留下来规模较大的、罕见的军需仓库 出发的时间比第一天更早,出门时的气温低于-10℃,夜色中向着冷湖地区进发。鼎盛的时期,冷湖地区曾拥有2 000多口油井,并设立了冷湖市。如今,第二天 越来越多的油井一天的产量已不足100公斤,曾经自喷的油井已然消失在历史的暮霭中,只留下一排排废墟砖墙 徜徉东台湖畔,见证冰上雅丹,东台湖湖区属柴达木荒漠干旱、极干旱气候,第三天 年均气温2.0℃,年降水量不足25 mm。在柴达木盆地西部的干旱戈壁里,广泛发育着中国最丰富的雅丹地貌。当日,数以百计的雅丹峰丛从广阔的东台湖冰面上直刺而出,给人以前所未见的壮阔与浪漫 抵达可可西里的索南达杰保护站,向坚守高原生态第一线的环保英雄们致敬。第四天 只有亲身而至,你才能深刻感受到那些高原上的生态巡守者面临着多大的困难

注: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

(1)根据旅行地的环境特征,说明该探险车队所用车辆需要具备的主要性能。 (2)根据材料信息,请你为冷湖地区的振兴发展献计献策。 (3)推测东台湖冰上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

(4)可可西里地区自然环境恶劣,说明高原上的生态巡守者可能面临的困难。

答案 (1)地势起伏大,车辆需具有较好的爬坡性能;多风沙,地表多砂石,轮胎需具备良好的防滑能力;秋冬季节,西北地区夜间气温低,车辆需有良好的空调设备;地广人稀,加油站相距较远,车辆需有储量更大的油箱。

(2)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工业旅游;发展科技,繁荣经济;控制污染物排放,保护和美化环境;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3)西北地区风力强劲,风力侵蚀作用强烈,形成雅丹地貌;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冰川加速消融,冰川融水流入东台湖,东台湖湖域扩大,淹没部分雅丹地貌;冬季气温低,湖面结冰,形成冰上雅丹地貌。

(4)海拔高,空气稀薄,缺氧;气压低,水的沸点低,食物不易煮熟;风沙大;冬季气温低,可能遭遇暴风雪,物资供给难以保证。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青海湖湖滨地带有广泛风沙堆积(下图)。青海湖区沙丘的主要沙源是西岸和北岸几条大河形成的河口三角洲沉积物,而沙丘集中分布于湖东平原。青海湖区盛行风向主要为西北风,夏季能受到东南季风的影响,青海湖岸克图垭口地区新月形沙丘在不同季节坡向可发生明显改变。近年来,青海湖周边地区土地沙漠化问题日趋严重,已经严重威胁到湖区周边生态安全。

(1)分析沙丘集中分布于青海湖东部而西岸少的原因。

(2)分析克图垭口地区新月形沙丘在不同季节坡向发生明显改变的原因。 (3)青海省湖滨风沙入湖现象严重。分析海晏湾西侧沙堤的成因。 (4)分析青海湖周边地区土地沙漠化的人为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答案 (1)全年盛行西北风;风沙向东移动堆积(沉积)。

东岸湖滩的风沙受到东岸高山阻挡后,沙粒停落造成湖岸东侧广泛的风沙堆积。西岸湖滩的沙子,在风力作用下,多会沉降于湖中,不易形成沙丘。

(2)青海湖受季风影响明显(冬季西北风强劲,夏季东南风沿河谷侵入),受“狭管效应”的影响,风力增强使沙丘坡向发生明显改变。

(3)西风携带沙粒沉积在湖底,西风和自西向东注入湖泊的河流驱动湖水向东运动,在湖流(或湖浪)的动力作用下,湖底泥沙向东推移到湖岸,水下沙堤不断增高,青海湖水位下降,沙堤最终出露水面。

(4)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植被破坏,工程建设、修路。

措施:工程固沙或建设立式沙障;生物措施(封沙育林育草,退耕、退牧还草等)。 4.(2019・太原阶段测评)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早上吃土豆丝、午饭烩土豆块、晚上吃土豆饼”,可以说陕西省老百姓“无土豆不欢”。土豆相对于其他作物,比较耐旱、耐寒、耐瘠薄,在陕西省种植区域产量占全国前列,土豆已经成为陕西人的主粮。

材料二 渭河流域示意图和黄土高原窑洞景观图。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10 元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

THE END
0.精品解析:福建省南安市南星中学2024近年来,近青海湖周边地区土地沙漠化问题日趋严重,已经严重威胁到湖区周边生态安全。(1)分析青海湖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2)分析沙丘集中分布于青海湖东部而西岸少的原因。(3)分析青海湖周边地区土地沙漠化的人为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答案】(1)海拔高,气候寒冷,多大风天气,具有敏感性、不稳定性,生态环境jvzquC41yy}/|}m0eun1|thv1;27@73444ivvq
1.精品解析:智学大联考•皖中名校联盟2024(2)分析沙丘集中分布于青海湖东部而西岸少的原因。(3)随着青海湖面积扩大,从整体性角度推测其对周边自然环境的影响。第1页/共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智学大联考·皖中名校联盟合肥八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检测地理试题卷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2.试卷包括jvzquC41yy}/|}m0eun1|thv1;16><55;4ivvq
2.湖滨题目答案解析,湖滨题目答案解析1(1)分析沙丘集中分布于青海湖东部而西岸少的原因。 (2)分析该地区新月形沙丘在不同季节坡向发生明显改变的原因。 (3)分析青海湖周边地区土地沙漠化的人为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免费查看参考答案及解析 题目: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湖(见下图)四周高山环抱,湖滨地带分布有大量沙丘,集中分布于青海湖东部jvzquC41yy}/3;ykmw4dqv4pgyzjm~4uq/+F8.G;';<&G?*DD'G90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