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沙地治理:无垠荒漠变万顷绿洲

本文转自: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富丽娟 实习生贾志红

通辽市科左后旗努古斯台双百万亩生态项目区的景观。实习生 贾志红摄

盛夏时节的内蒙古科尔沁大地,一碧万顷、生机盎然。来自中蒙媒体联合采访活动的记者们走进通辽市科左后旗,共同探访这方荒漠变绿洲的绿色传奇。这里曾荒芜贫瘠,如今已是林海茫茫,孕育着无限生机。科左后旗地处我国四大沙地之一的科尔沁沙地腹地,境内多为垄状沙丘,土壤多为风沙土,质地粗糙,粘结力差,极易被风蚀。20世纪70年代末,科左后旗80%的土地出现沙化现象,草甸地逐渐盐碱化,全旗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态体系严重失衡。为了对抗严重的风沙天气,改善人居环境,科左后旗广大群众进行了数十年的努力,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工程建设,扭转了“沙进人退”的局面。如今,项目区植被覆盖度提高至90%以上,形成百万亩大林场,有效控制了风沙危害。近年来,科左后旗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立足“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力推进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据介绍,当地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地适树原则,依托“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扎实开展大规模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规划建设了科左后旗科尔沁沙地“双百万亩”综合治理工程,集中治理区面积200万亩。其中,努古斯台项目区50万亩,阿古拉项目区75万亩,茂道吐项目区75万亩。在治理过程中,当地根据立地条件和地类特点,分别采取近自然林、综合治沙、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飞播造林、自然修复、以育代造、森林湿地公园、饲草料基地建设九种模式综合施策,分类治理,统筹推进生态建设,综合效益日益显现。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科左后旗不断进行技术性探索。2013年以来,“三北”防护林的人工造林工程实施,以“深栽浅埋”的方式成功保证了造林质量,苗木成活率从过去的50%左右提升至90%以上。“深栽浅埋”即深坑投苗、浅层覆土,是针对中大乔木苗和部分灌溉大苗的新型栽植技术,能有效减少苗木被风沙抽打危害、节约水资源、缩短缓苗期、减少资金投入等。蒙古国《世纪报》记者滨巴哈基德分享她此行的感受时说:“我亲眼看到了科尔沁沙地治理的现场,深感震撼。沙漠化治理是全人类共同的课题,在未来,蒙古国会更多地向中国学习治沙经验。同时,我也期待我们在这一领域拥有更广阔的合作与交流空间。”造林治沙,不仅改善了自然环境、恢复了物种多样性,更为当地持续深远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可能。科左后旗通过产业融合推动生态富民,将生态治理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打造集生态观光、娱乐休闲、运动健身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景区。同时,当地不断改善林种结构,规划建设经济林、中草药基地和饲草料基地,培育生态产业,并通过土地流转、以造代育、生态奖补以及吸纳农牧民参与造林、抚育、管理等方式,实现大地添绿、农牧民增收。2019年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全球减贫伙伴研讨会”上,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的“生态修复促扶贫”案例成功入选“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首批24个最佳案例,成为首批“全球最佳减贫案例”之一。

盛夏时节的内蒙古科尔沁大地,一碧万顷、生机盎然。来自中蒙媒体联合采访活动的记者们走进通辽市科左后旗,共同探访这方荒漠变绿洲的绿色传奇。

这里曾荒芜贫瘠,如今已是林海茫茫,孕育着无限生机。

科左后旗地处我国四大沙地之一的科尔沁沙地腹地,境内多为垄状沙丘,土壤多为风沙土,质地粗糙,粘结力差,极易被风蚀。20世纪70年代末,科左后旗80%的土地出现沙化现象,草甸地逐渐盐碱化,全旗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态体系严重失衡。

为了对抗严重的风沙天气,改善人居环境,科左后旗广大群众进行了数十年的努力,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工程建设,扭转了“沙进人退”的局面。如今,项目区植被覆盖度提高至90%以上,形成百万亩大林场,有效控制了风沙危害。

近年来,科左后旗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立足“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力推进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

据介绍,当地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地适树原则,依托“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扎实开展大规模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规划建设了科左后旗科尔沁沙地“双百万亩”综合治理工程,集中治理区面积200万亩。其中,努古斯台项目区50万亩,阿古拉项目区75万亩,茂道吐项目区75万亩。

在治理过程中,当地根据立地条件和地类特点,分别采取近自然林、综合治沙、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飞播造林、自然修复、以育代造、森林湿地公园、饲草料基地建设九种模式综合施策,分类治理,统筹推进生态建设,综合效益日益显现。

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科左后旗不断进行技术性探索。2013年以来,“三北”防护林的人工造林工程实施,以“深栽浅埋”的方式成功保证了造林质量,苗木成活率从过去的50%左右提升至90%以上。“深栽浅埋”即深坑投苗、浅层覆土,是针对中大乔木苗和部分灌溉大苗的新型栽植技术,能有效减少苗木被风沙抽打危害、节约水资源、缩短缓苗期、减少资金投入等。

蒙古国《世纪报》记者滨巴哈基德分享她此行的感受时说:“我亲眼看到了科尔沁沙地治理的现场,深感震撼。沙漠化治理是全人类共同的课题,在未来,蒙古国会更多地向中国学习治沙经验。同时,我也期待我们在这一领域拥有更广阔的合作与交流空间。”

造林治沙,不仅改善了自然环境、恢复了物种多样性,更为当地持续深远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可能。

科左后旗通过产业融合推动生态富民,将生态治理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打造集生态观光、娱乐休闲、运动健身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景区。同时,当地不断改善林种结构,规划建设经济林、中草药基地和饲草料基地,培育生态产业,并通过土地流转、以造代育、生态奖补以及吸纳农牧民参与造林、抚育、管理等方式,实现大地添绿、农牧民增收。

2019年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全球减贫伙伴研讨会”上,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的“生态修复促扶贫”案例成功入选“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首批24个最佳案例,成为首批“全球最佳减贫案例”之一。

THE END
0.2023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实施方案》《国土变更调查技术规程附件12023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实施方案依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调查条例》《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 TD/T1055-2019) (以下简称《技术规程》)和《国土 变更 调查技术规程》,为做好 2023 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 以下 简称“2023 年度变更调查”)与国土利用动态全覆盖jvzquC41yy}/5?5fqe4dp8iqewsfp}48;;>87<:a32?94:>:874ivvq
1.202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释义最新版全文法律法规治理者应当按照防沙治沙规划的治理方案进行治理;使用已经沙化的国有土地的使用权人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必须采取措施改善土地质量,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对其治沙活动提供技术指导;采取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或者封育措施治沙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人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按照国家规定,享受政府提供的政策优惠;对沙化jvzquC41yy}/|jnncy4dp8kciwo03?>363824B<9::<50qyon
2.《辽宁省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和荒漠化综合防治行动方案(2023—2030年省委、省政府全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立足全省沙化荒漠化现状,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制定《辽宁省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和荒漠化综合防治行动方案(2023—2030年)》。行动方案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于近期印发。现将方案编制的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jvzq<84nkcuokwl0pgt/exr0ep5og}|qtm5mkjtpkpmog€x1zylcj8jngugo1;54516:19=177;7:<6498?72<::644tj}rn
3.辽宁发布行动方案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央广网沈阳9月8日消息(记者李子平 实习生张新月)为进一步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提升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辽宁省委、省政府制定《辽宁省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和荒漠化综合防治行动方案(2023-2030年)》(下称《行动方案》)并将于近期印发。9月8日,在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姜生伟介绍了jvzquC41yy}/eww0ep5mp8otnp532;82;2>0v;5452?1:h:486737><0ujznn
4.西安“防水沙”和“保水剂”参与全球荒漠化治理西安新闻网土地沙化,不仅导致土壤自然生产力的下降,影响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更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为解决这一世界难题,西安一家企业研发出一种神奇的防水粉,并以此为母料,研制了沙漠治理新材料——防水沙和保水剂,将二者结合使用,既保证植物生长需求,又极大改善土壤沙化,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神奇白色粉末 遇水“淡定自若” jvzquC41yy}/zrfpep4dqv4z|v5dqwygpv532;9/275268hqpvkovh;:;89777m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