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草原上的“长跑健将”就是野驴本驴了!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

从北京动物园的西北门进入,在左手边的大型食草动物展区中,您会看到两种珍贵的野驴,分别是亚洲野驴和西藏。

家驴是人们熟悉的家畜,一般个头没有家马大,肩高为110—136厘米,体重130—260千克,但头大,耳朵比家马长,没有额毛,颈部的鬃毛短而直立,四肢也比家马细而长。▼▼▼

因此,我们可以在家驴形态的基础上来欣赏这两种野驴。先看亚洲野驴。它的体形比家驴大一些,耳朵和尾巴都不如家驴的长,外形强健剽悍,更像家驴与家马杂交而生出的骡子,所以在它的产地也被人们叫做“野骡子”。亚洲野驴的肩高为100—150厘米,体重260千克左右。它的头较短而宽,吻部稍圆钝,吻部、耳内侧为白色。背部的毛呈淡棕色并带有沙土黄色,冬天较深,夏天较浅。鬃毛呈深棕色。腹部和四肢的上部及内侧为乳白色,背部和腹部的毛色逐渐过渡,在腹侧的上部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分界线。另外一个明显的特征是从肩部至尾基部有一条漂亮的深褐色背中线,在臀部处稍宽。此外,在它四肢端部后面的凹陷处各具两个棕黑色的斑点。▼▼▼

再看西藏野驴。它的体形与亚洲野驴大体相似或稍大,但区别也有很多,首先是体色更深,夏季呈赤棕色;其背部和腹部之间的毛色界线也更加明显,而且位置较低,位于腹侧的下部;从肩部至尾基部的背中线更宽、更明显,呈黑褐色。此外还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在它的肩部的后侧面有典型的白色楔形斑,自腹部向上延伸,前腹角呈弧形。▼▼▼

虽然这两种野驴从外表上是能够区分出来的,但总体上还是很相似,因此它们从前也被认为是一个物种的两个亚种。但是,这两种野驴都不是家驴的直系祖先,家驴是由产于非洲东北部的非洲野驴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时驯化而成的。据说,也有人试图驯化亚洲野驴和西藏野驴,但它们的野性都较强,至今尚未能驯化成功,比人类驯养家马的历史还要长。虽然家驴的性情较为顽固,但却具有耐力强、耐粗饲、聪明、能吃苦、行走稳健等优点,经得起暴风的摧残,可以用来载物、载客、推磨及耕种等。有趣的是,人们发现亚洲野驴有时能与家马进行杂交,产出红白相间的“斑驳马”。

在野外,亚洲野驴分布于亚洲的西部和中部一带,包括我国新疆、青海、甘肃、西藏、四川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一带,西藏野驴则分布于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和新疆南部等地。野驴的生活环境多样,在不同产地,分别栖息在气候干旱的草原、半荒漠、丘陵、山地和高原等地带,最高可达海拔4000—5000米,比那里生活的普氏野马的活动范围大得多,可以进入海拔较高的山岳地带。不过,野驴的栖息地也不十分固定,常常四处游荡,但活动范围有明显围绕水源的特点。有很强的适应性,极为耐寒,不惧风雪,也不怕日晒,是非常典型的荒漠动物。▼▼▼

野驴性爱结群,由健壮的雄性担任首领,并形成一定的社会序列。▼▼▼

春季和夏季多结成小群活动,白天觅食,夜间休息。秋季后则结成较大的群体,多时达到数百头以至上千头。它的胸肌比较发达,四肢略显细长,刚劲有力,角质蹄形比家驴、家马的较窄而高,因此很善于奔跑,迅速而又持久,能一口气跑上40—50千米,最高时速可达64千米,是荒漠草原上的“长跑健将”。▼▼▼

野驴的尾巴细长,上半截2/3较细而缺毛,下半截1/3着生较多且长的尾毛,但深浅不一,中间色深,两侧和内侧色浅,末端具穗毛,因此在奔跑的时候不会像野马那样扬起一条蓬松多毛的大尾巴。群体行走时很有秩序,由雄性首领当先开路,幼仔在中间,雌性在后面压阵,很少发生混乱。它还喜欢洗浴,能游泳,视觉和听觉都很敏锐,警惕性很高。一般很少鸣叫,也不会发出家驴那样的怪叫声。只有雄性在失群、求偶、争斗时才嚎叫发声,其声音比较嘶哑低沉,与马嘶相近。▼▼▼

在进食的时候,要派出“哨兵”在外面“站岗放哨”,遇有危险,即发出“警报”,由首领率领群体迅速逃跑。主要以戈壁的猪毛菜、野葱、芦苇、柽柳、节节草等沙生植物为食,在高山地区则以高山植物为食,其肠道可以在粗糙的食物中摄取很多的营养物质,在动物园也是主要以干草为食。▼▼▼

有时野驴会同鹅喉羚等食草动物在一处觅食,但互不干扰。为了寻找到充足的食物和水源,野驴每天要游荡20—30千米的路程。它较为耐渴,可以几天不喝水,冬季缺水时也可以啃冰舔雪。

亚洲野驴于8—9月份发情交配,时常吧嗒嘴是雌性发情的最突出的标志。为了争夺雌性,雄性之间的争斗非常激烈,经常互相咬伤、踢伤,甚至鲜血淋漓,失败者很难有与雌性交配的机会成为“光棍驴”。雌性一般每2年生一胎,怀孕期为12个月,每胎产1仔,产于翌年的6一8月份。幼仔适应环境的本能极强,出生后胎毛一干即可直立起来吃奶,数小时后就能跟随着雌性活动。▼▼▼

出生后50天左右开始吃草,哺乳期约为1年,3—4岁时性成熟。寿命为25—30年。

亚洲野驴和西藏野驴的数量从前都非常多,在荒漠和草原上常常能见到数百只以上的大群,但是由于过度猎杀,特别是农田、牧场、油田和矿山等的大量开发,使它们的数量大为减少,栖息地迅速缩小,应该受到严格的保护。

THE END
0.珍稀动物介绍——荒漠猫荒漠猫比兔狲头骨粗实,吻部短宽,鼻骨后部也较宽,颧弓粗而宽,额骨略隆起,后部平。听泡凸圆,很显著,胸室大而近圆形,失状脊短,人字脊显著。牙齿构造基本似虎、豹的牙齿。上门齿成一横列,采齿发达,裂齿尖锐。 荒漠猫栖息在海拔2800-4000米的黄土丘陵、干草原、荒漠、半荒漠、草原草甸、山地针叶林缘、高山灌jvzquC41yy}/onnrkct/ew4693{7g9o
1.荒漠猫“黄老太”重获新生青海新浪财经“黄蓉”也成为世界首例截指后放归的荒漠猫。 荒漠猫外形酷似家猫,体型却比家猫大,耳端生有一撮短毛,威风凛凛。荒漠猫作为我国特有小型猫科动物,栖息在海拔2800-4000米的黄土丘陵干草原、荒漠、半荒漠、草原草甸、山地针叶林缘、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地带,也在雪地上活动,在青海省三江源、祁连山(7.640,-0.07,-0.91%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3/9>/455eql2kossnvqf:67>42@3ujvsm
2.荒漠貓“黃老太”定居西寧野生動物園荒漠貓作為我國特有小型貓科動物,棲息在海拔2800米-4000米的黃土丘陵干草原、荒漠、半荒漠、草原草甸、山地針葉林緣、高山灌叢和高山草甸地帶,也在雪地上活動,在青海省三江源、祁連山等地均有分布,據調查,估計全球數量不到10000隻。在《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瀕危等級中,荒漠貓被列為瀕危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jvzq<84sj0vfqyqg0eun0ls1DKM61w71428319>481i2:;<97/:13<>3834ivvq
3.小石榴说科普·草②丨荒漠草原里的那些“有用”的草甘草,别名:国老、甜草、乌拉尔甘草、甜根子。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根和根状茎供药用。是一种补益中草药,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能,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jvzquC41{cthuqjpi0kbu}ic{0ipo8rqdkrf1;8264?19=7633=16<64;;4ivvq
4.新疆克拉玛依让戈壁荒漠变“青山绿水”据悉,根据《规划》,在近远期,克拉玛依将实施玛河古道及玛依湖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工程,奎北铁路北侧活化沙地防风固沙工程、碳汇林东侧活化沙地沙产业建设工程、北部低山丘陵与山前戈壁荒漠生态保育工程、西戈壁地质公园景观保护与植被恢复工程,东环路东侧雅丹丘陵景观保护与植被恢复工程等多项重点生态建设工程。 jvzq<84fkuzskly0eg4dp8i146299;1455u49692884a;8:56:347xjvor
5.荒漠化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根据联合国B.山地、丘陵地区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风沙活动 C.大风日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 D.气候因素对于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环境保护材料一 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为3600万平方千米,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24%,中国荒漠化面积约267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8%。材料二jvzq<84yyy4dl|q0eqs/ew4icq€iqwl1fkrj1>;5259:7A<0jvsm
6.九师一七〇团:小沙棘大产业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一七〇团地处准噶尔盆地的西侧,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山地丘陵、荒漠戈壁之上,耕地稀缺,土壤贫瘠,全年干旱少雨,地表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为改善人居生态环境,从2007年开始,该团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届接着一届干,创造出了戈壁成绿洲、荒漠变果园的绿色奇迹,一望无际的“沙海金棘”阻挡着jvzquC41yy}/d}z0eun0ls1ygh0497413604;4CTVO28?;63;:3;>689:8/j}rn
7.找寻“沉默的道钉”西部往事:重走美国太平洋铁路手记此前,李炬曾在美国国会图书馆中看到过一批由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摄影师阿尔弗雷德·哈特(Alfred Hart)在铁路建造时期沿着太平洋铁路拍摄的一系列照片,正是这批老照片, 吸引他进入美国西部的山川河谷、荒漠丘陵去寻觅,并在这些老照片的相同地点拍摄了对比照片,记录下150 年来太平洋铁路的变迁。 jvzquC41okr/pn|u0uooc7hqo0io1;53;/66/:91fqi.kq{jksgy:>:9;;6/u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