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入门者遇到的四个知识点

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分支,是运用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岩石力学等解决有关岩石及土的各类工程问题的科学。

结构和岩土不分家,结构工程师也经常会遇到岩土相关问题。结构工程师平时接触岩土知识较少,有时在看岩土方面资料时会觉得吃力。下面这些问题就是结构工程师在看岩土资料时产生的疑惑,可能对于岩土工程师来说,这些概念都十分基本,所以书籍资料中都没有进行仔细说明,却经常让岩土入门者费一番思量。

土和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饱和黏土的不固结不排水强度包线为什么是一条水平线?外倾结构面又是什么?本文就将最近思考的这几个岩土问题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帮大家理清一些基本概念和思路。

01

问题一:水到底是浮力还是荷载?

01

问题描述

我们先来看两个题目。

1. 大面积填海造地工程平均海水深约2.0m,淤泥层平均厚度为10.0m,重度为15kN/m3,求淤泥层中点的有效应力。

图1 土层及海水分布示意

2. 某场地地下水位如图2所示,已知黏土层饱和重度γsat = 19.2kN/m3,砂层中承压水头hw = 15m(由砂层顶面起算),h1 = 4m,h2 = 8m,求砂层顶面的有效应力。

图2 某场地土层及地下水分布情况

第1题求淤泥层中点的有效应力,应为:

Pcz = (γs - γw)×Hs / 2 = (15-10)×10 / 2 = 25kPa

第2题求砂层顶面的有效应力,应为:

σ' =  (γsH2 + γwH1) - γwHw = (19.2×8 + 10×4) - 15×10 = 43.6kPa

上面两题都是求土中某点的有效应力,水同样都漫过了土层顶。为什么第1题将水作为浮力考虑,采用浮重度(γs -γw),高出土层的部分也没有作为荷载考虑;第2题却不仅没有将水作为浮力,没有对γs采用浮重度,还将高出土层的水作为荷载考虑,加到了原有的土重上,采用(γsH2 + γwH1)。水到底是浮力还是荷载?

02

小编思考

对于透水层,且水漫过土层顶的情形,水能够在土颗粒间自由流动。对于每一颗土粒,由于来自下表面的的水压力都会与上表面的水压力形成浮力,所以水提供浮力作用,高出土层部分的水也不作为荷载考虑。

这时,我们可以将水浮力与场力进行类比,水只是提供浮力的背景。就像我们在地球周围,处于地球的引力场内,受到引力;或者像铁在磁铁附近,处于磁场中,受到磁力。当我们考虑处于水环境中的土时,只需要考虑水提供的浮力场,而不再需要考虑水本身。水对处于其中的物体,只是提供浮力的背景,不是荷载。

而对于不透水层,水不能在不透水层的土粒间自由流动,土的上表面受到土层上方水的水压力,土的下表面受到土层下方水的水压力,但水压力被中间的不透水层隔离,因此高出土层部分的水不提供浮力作用,作为荷载考虑。

这时,对于高出土层部分的水,我们可以将其下的不透水土层想象成盛水的杯子。杯子承载着其上的水,水对于杯子来说,不提供浮力,是荷载。

02

问题二:对于水不提供浮力作用的黏土层,有效应力为什么小于总自重应力?

01

问题描述

我们再来看一个题目。

某土层剖面及各土层的厚度、重度分布如图3所示。中砂层③中含有承压水,水位与地面齐平。画出竖向有效自重应力 σz' 沿深度的分布。

图3 某场地土层及地下水分布情况

竖向总自重应力 σz,孔隙水压力 u,竖向有效自重应力 σz' 沿深度的分布如图4所示。

图4 应力分布图

在问题一中小编提到,对于不透水的黏土层,水不提供浮力作用,是荷载。那么在这里黏土层的有效应力为什么会小于总自重应力?

02

小编思考

我们先来看一个杯子模型,如图5所示。一个盛水的杯子,中间有一块挡板,挡板左侧的水位低,右侧的水位高。由于挡板左右的水位存在差异,水会对挡板施加一个向左的力(图中蓝色箭头所示),反过来挡板也会对水施加一个向右的力(图中红色箭头所示),维持着平衡。

图5 杯子模型

现在我们将杯子顺时针旋转90°,将中间的挡板换成黏土层,这样就变成了和题目相同的情形,如图6所示。

图6 黏土模型

与上面杯子模型中挡板的情形类似,水对黏土施加一个向上的力(图中蓝色箭头所示),反过来黏土也对水施加一个向下的力(图中红色箭头所示)。

杯子模型与黏土模型不同的是,在杯子模型中,挡板与水的相互作用力是在挡板处瞬间完成的。然而在黏土模型中,黏土与水的相互作用力是在整个黏土层范围内逐渐完成的。

题目中,黏土层②层顶的孔隙水压力为10kPa,层底的孔隙水压力为60kPa,黏土层相当于挡板,孔隙水压力的差距在整个黏土层范围内逐渐被挡住。因此孔隙水压力沿深度的分布图,在黏土层②层的范围内,孔隙水压力从10kPa逐渐增大至60kPa。相应的,黏土层在挡住水压力的同时也受到水压力的作用,有效应力减小。

03

问题三:饱和黏土的不固结不排水强度包线为什么是一条水平线?

总应力莫尔圆为什么会集中为唯一的有效应力莫尔圆?

01

问题描述

如图7所示,饱和黏土的不固结不排水强度包线是一条水平线,这是为什么?

图7 饱和黏土不固结不排水强度包线

02

小编思考

不固结不排水试验中,土样始终是饱和的(i.e.饱和度 Sr 始终为100%),且试验过程中不排水(i.e.水和土的质量保持不变,含水量 w 保持不变),因此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土样的孔隙比 e 保持不变,土体不发生固结。

土抗剪强度的提高是由于在排水固结过程中,土中孔隙减少,土变密。因此不固结不排水试验中,由于土不发生固结,土的孔隙比保持不变,土没有变密,土抗剪强度始终保持不变。也就是说,无论围压如何变化,土抗剪强度不变,反映在强度包线上就是一条水平线。

03

问题描述

如图7中虚线所示,所有的总应力莫尔圆会集中为唯一的有效应力莫尔圆,这是为什么?

04

小编思考

土的固结过程是饱和土体内的超静孔隙水压力逐渐消散,总应力转移到土骨架,有效应力逐渐增加,土体被压缩的过程。不固结不排水试验中,土体不发生固结,附加的荷载完全由超静孔隙水压力承担,也就不会有附加荷载转移到土骨架上。因此土的有效应力就不会发生变化,反映在莫尔圆上就是唯一的一个有效应力莫尔圆。

04

问题四:什么是外倾结构面?

01

问题描述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的术语解释中将外倾结构面解释为:倾向坡外的结构面。那么到底什么是外倾结构面?

02

小编思考

边坡规范4.1.4条表格,注2是这样规定的:外倾结构面系指,倾向与坡向的夹角小于30°的结构面。

倾向的定义为: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并沿斜面向下所引的直线为倾向线,倾向线在水平面投影的方向即倾向。

坡向的定义为:坡面法线在水平面上投影的方向。

其实倾向与坡向的概念基本是相同的:都是在水平面上与走向相垂直的线,方向都是从结构面的较高处或坡顶指向结构面的较低处或坡脚。只不过倾向描述的是边坡的结构面,而坡向描述的是边坡的坡面。

由于倾向和坡向都是与走向垂直的直线,故判断外倾结构面时,可以改用走向线的夹角来进行判断,这样可以使判断过程变得简单一点。因为走向线是天然可以看到的,而倾向线天然看不到,还要转换一下垂直关系再投影到水平面上,有点麻烦。

因此,满足下列条件即可判断为存在外倾结构面:结构面与坡面的走向线夹角小于30°,且结构面与坡面的倾斜方向一致。(加上后半句是因为倾向或坡向是有方向的,由高的地方指向低的地方,而走向线是沿两个方向延伸的,所以需要排除倾向与坡向的夹角为150°~180°的情况,此时走向线的夹角仍然小于30°。)

下面举个例子,图8和图9两个岩质边坡,哪个存在外倾结构面?

图8 岩质边坡1

图9 岩质边坡2

图8中,我们看到的这个临空面就是边坡的坡面,坡面的走向沿图片左右方向。边坡的结构面在图中用蓝线画出,结构面的走向沿垂直纸面里外方向。坡面与结构面的走向线夹角基本为90°,所以不存在外倾结构面。

图9中,边坡的走向沿AB方向,结构面的走向也是沿AB方向,夹角基本为0°,边坡和结构面的倾斜方向一致,都是左高右低,所以存在外倾结构面。

规范规定外倾结构面,是为了判断是否需要考虑结构面对边坡稳定的影响。图8坡面的破坏沿我们能看到的这个临空坡面,而结构面的破坏则沿蓝线的方向,相互垂直,互不相干,因此无需考虑。图9坡面的破坏和结构面的破坏都沿CD方向发生,相互间会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考虑。

本文分享上面这些思考,是希望能帮结构工程师们更形象地理解岩土工程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将原本摸不着头脑的岩土知识与我们的力学常识联系在一起,给大家带来些许启发。

THE END
0.外倾结构面、缓倾结构面、无外倾结构面怎么理解啊|注册岩土工程师由边坡规范可知,外倾结构面的情况类似于库伦土压力的图示(该章的第一幅图),破裂体呈三角形,但破裂角沿外倾结构面,即破裂角固定,公式的来源也是由库伦土压力推倒,只是相比之下破裂角固定,故而跟土体的公式相比有所简化。缓倾结构面规范中有配图,滑动体呈四边形,公式的来源是楔体形的受力平衡分析。无外倾结构面的情况也跟普通的库伦土压力类jvzquC41ddy/{jsvwenjpj3eqo5sgji0rjv@vri?53795=
1.斜坡变形机制探讨图1 斜坡的蠕滑拉裂 2、滑移拉裂:主要发生于顺层斜坡或顺倾临空结构面贯通的切层斜坡,坡体变形表现为斜坡地表与坡体下部的变形近于一致的“矩形”分布形态。此类斜坡变形主要指沉积岩的顺层斜坡、岩浆岩等的似层状外倾斜坡、切层结构面贯通外倾的岩质斜坡等,即坡体变形有一个“先天的软弱夹层”,坡体利用该软弱夹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31272886519952986:a?69;<442;/uqyon
2.6.8岩石边坡与岩石锚杆挡墙6.8.3作用在支挡结构上的推力,可根据楔体平衡法进行计算,并应考虑结构面填充物的性质及其幔水后的变化。具有两组或多缉结构面的交线倾向于临空面的边坡,可采用棱形体分割法计算棱体的下滑力。 6.8.4 6.8.5对单结构面外倾边坡岩石锚杆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jvzq<84yyy4nq{lckp4dqv4Jgnv0IK:222=.496318+32A3jvo
3.边坡勘察:外倾结构面岩土工程勘察求教:外倾结构面怎么解释?怎么定义?今天问了一个师兄,他的意思:外倾结构面就是顺向坡那一类,对于《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倾向与坡向夹角小于30度的定义不要较真本人觉得既然规范上都说了肯定有用,而且后面在计算侧向岩土压力的时候也提到了,求教各位高手,指点一二,谢谢!回复 举报 分享到jvzquC41ddy/{jsvwenjpj3eqo5sgji0rjv@rjlg?g,ukmB4::?49
4.装饰工程脚手架施工方法连墙件采用刚性连接,垂直间距为3.6m(两步架高),水平间距4.2m,连墙杆与脚手架、建筑物的连接采用直角扣件,在结构每一外框架柱处沿一组双杆箍柱式拉杆,与框架柱拉结,在楼板上两框架柱间距结构外皮0.4m处,预埋φ48×3mm钢管,钢管与脚手架立杆可靠拉结。连墙杆横竖向顺序排列、均匀布置,与架体和结构面垂直,并尽jvzq<84yyy4qoljq0eun1|mgpiiicw4423?1486:62830qyon
5.03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若干问题与解决方案.ppt相关楼盖标注示意参见本规程第2.1节图1所示。 7.1.3山地高层剪力墙结构不应全部采用短肢剪力墙,在规定水平地震作用下,短肢剪力墙所承担的底部倾覆力矩不应大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40%。 短肢剪力墙抗震性能较普通剪力墙差,在应用于山地结构抗震时,其性能有待进一步系统研究。从偏安全角度,对山地高层剪力墙结构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51673=4832:33=5272663=:0ujz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