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45381993综合水文地质图图例及色标
1.标准概述
该标准适用于编制比例尺为1:200,000至1:500,000的综合水文地质图及辅助性图件。其核心内容包括地下水类型及富水性、地下水水质、控制性水点、特殊地区特征符号、地质及构造要素、地理要素、剖面图图例、图面配置示意图及色标等。
2.图例与色标的使用原则
图例及色标是综合水文地质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印该类地图的依据。标准在制定过程中,结合了我国地质和水文地质领域的常用图例与色标,同时尽可能与国际同类标准或方案相协调,以促进国际交流。
编制原则:
1.系统性:确保图例内容齐全、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2.科学性:符号含义明确,便于理解和使用。
3.实用性:兼顾国内制图技术水平和经济性,便于编绘和印刷。
具体应用:
1.地下水类型及富水性:通过普染色表示,承压淡水富水性及埋藏深度则用网纹符号表示。
2.多层含水层:可采用分层编制的方法,第三、四含水层可重复第一、二含水层的表示方法。
3.特殊情况:对于标准未规定的特殊情况,可根据具体需求进行细分或补充设计符号。
3.图例及色标的重要性
图例及色标在综合水文地质图的编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直观地展示了地下水的分布、富水性、水质等信息,还为后续的水资源管理和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统一规范的图例及色标也便于不同地区和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
通过该标准,我国在综合水文地质图的编制方面实现了规范化,为地质和水文地质领域的研究与实际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地下水类型及富水性的表示方法
在综合水文地质图中,地下水类型及富水性的表示是核心内容之一。标准中采用了多种方式来展现这些信息,具体如下:
普染色:用于直观表示地下水的分布范围。颜色的深浅通常反映地下水的富水性,深色表示富水性强,浅色则表示富水性弱。
网纹符号:针对下伏承压淡水,通过网纹的密度和样式来表示其富水性及顶板埋藏深度。网纹的密集程度越高,表明富水性越强,顶板埋藏越浅。
分层表示:对于多层含水层,标准允许采用分层编制的方法。例如,第一、二层含水层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或符号表示,而第三、四层则可以重复第一、二层的表示方式,以便于区分和理解。
5.地下水水质的表达
符号表示:使用特定的符号来表示不同类型的水质,如饮用、灌溉、工业用水等。这些符号通常简洁明了,便于快速识别。
颜色编码:结合色标,通过颜色来区分水质的优劣。例如,蓝色可能表示水质良好,而红色可能表示水质较差。
附加说明:在图例中提供水质的具体指标,如pH值、总溶解固体(TDS)含量等,以便用户更详细地了解水质情况。
6.控制性水点的标注
控制性水点是指对地下水动态监测具有重要意义的点,如地下水观测井、泉水等。在综合水文地质图中,这些水点需要被清晰标注,以便于后续的水文地质研究和水资源管理。标准中规定,控制性水点应使用特定的符号或标记来表示,并在图例中进行详细说明。
7.特殊地区特征符号
在综合水文地质图中,特殊地区(如湿地、盐碱地、岩溶区等)需要使用特定的符号来表示。这些符号通常具有明显的辨识度,能够直观地反映特殊地区的地质和水文特征。同时,在图例中,对这些符号的含义和使用方法也进行了详细说明。
8.地质及构造要素的表示
地质及构造要素是综合水文地质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地下水的分布和运动具有重要影响。标准中规定,地质及构造要素应使用简洁明了的符号来表示,并在图例中进行详细说明。这些符号通常包括地层界线、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以及岩性、岩相、岩性组合等地质特征。
9.地理要素的表示
10.剖面图图例
剖面图是综合水文地质图中的重要辅助图件,它能够直观地展示地下水的分布、富水性、水质等信息。标准中规定,剖面图应使用特定的符号和颜色来表示,并在图例中进行详细说明。这些符号和颜色通常与平面图中的符号和颜色相协调,以便于用户理解和比较。
11.图面配置示意图
图面配置示意图是综合水文地质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直观地展示地图的整体布局和内容。标准中规定,图面配置示意图应包括地图的主体内容、图例、比例尺、指北针、图名等要素,并在图例中进行详细说明。这些要素的布局和设计应简洁明了,便于用户阅读和使用。
12.色标的制定
《GBT145381993综合水文地质图图例及色标》作为国家标准,为综合水文地质图的编制提供了科学、规范、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