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监理工程师《道路与桥梁》考点:多年冻土

公路监理工程师《道路与桥梁》考点:多年冻土

多年冻土,是指持续多年冻结的土石层。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每年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称活动层,又称冰融层;下层常年处在冻结状态,称永冻层或多年冻层。

1、什么是多年冻土?

温度小于和等于0℃,且含有冰的土(石),称为冻土。在天然条件下,地面以下的冻土保持三年或三年以上者,称多年冻土。

2、多年冻土的分类

1)按其状态分为:

①坚硬冻土,土粒被冰牢固胶结,在荷载作用下,具有一定的脆性和不可压缩性。砂土和粘土的温度低于一定数值时,便成坚硬冻土。

②塑性冻土,土粒被冰胶结,含有一定的未冻水,在荷载作用下可以压缩,其温度比坚硬冻土高。

③松散冻土,土中含水量很少,没有被冰胶结的砂土和大快碎石土均属此类。当冻土融化时,其力学性质基本上不会发生变化,也不会出现沉陷。

2)按其总含水量和融沉等级分为:

①少冰冻土,总含水量小于10%~14%,融沉等级为“不融沉”。

②多冰冻土,总含水量10%~21%,融沉等级为“弱融沉”。

③富冰冻土,总含水量16%~28%,融层等级为“融层”。

④饱冰冻土,总含水量25%~45%,融沉等级为“强融层”。

⑤含土冰层,总含水量大于45%,融层等级为“强融陷”。

3、多年冻土地区的两种公路病害

1)冻胀:在有冻胀性土的路段,当有水分供给时,在冬季负气温作用下,水分连续向上聚流,在路基上部形成冰夹层、冰透镜体,导致路面不均匀隆起,使柔性路面开裂,刚性路面错逢或折断的现象称冻胀。

冻胀性分类:通常是在土质分类的基础上,按土的冻胀性强弱划分为三类或四类,分别为:轻冻胀、冻胀、重冻胀、特重冻胀。

2)翻浆:在有冻胀性土的路段,当冬季负气温时,水分连续向上聚流、冻结成冰,导致春融期间,土基含水过多,强度急剧降低,在行车作用下路面发生弹簧、裂缝、鼓包、冒泥等现象称翻浆。

翻浆分类,根据导致翻浆的水分来源分为五类,分别为地下水类、地面水类、土体水类、气态水类、混合水类。根据翻浆高峰时期路面变形破坏程度,将翻浆路段分为三级,分别为轻型、中型、重型。

4、影响冻胀与翻浆的因素

公路冻胀与翻浆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土质、水、温度与路面是影响冻胀的四个主要因素,翻浆除这四个因素影响外,还受行车荷载因素的影响。在上述诸因素中,土质、温度和水是形成冻胀和翻浆的三个基本条件。

1)土质

粉性土具有最强的冻胀性,最容易形成翻浆。这种土的毛细水上升较高祈且快,在负温度作用下水分易于迁移,如水源供给充足可形成特别严重的冻胀,在春融时承载能力急剧下降易于形成翻浆。粘性土的毛细水上升虽高,但速度慢,只在水源供给充足且冻结速度缓慢的情况下,才能形成比较严重的冻胀和翻浆。粉性土和粘性土含有较多的腐植质和易溶盐时,则更易形成冻胀和翻浆。粗粒土在一般情况下不易引起冻胀和翻浆,因其毛细水上升高度小、聚冰少,且在饱水情况下也能保持一定的强度;但当粗粒土中粉粘粒含量超过一定量以后,冻胀性明显增加,也能形成冻胀和翻浆。

2)水

冻胀与翻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水在路基中迁移,相变的过程。路基附近的地表积水及浅的地下水,能提供充足的水源,是形成冻胀和翻浆的重要条件。秋雨及灌溉会使路基的含水量增加,使地下水位升高,从而促成冻胀与翻浆的形成。

3)温度

没有一定的冻结深度或冰冻指数(冬季各月每日负气温的总和)是难以形成冻胀和翻浆的,没有更大的冻结深度或冰冻指数是难以形成严重冻胀和翻浆的。而在同样冻结深度或冰冻指数的条件下,冻结速度和负温作用的特点对冻胀和翻浆的形成有很大影响。例如,在初冬时气温较高或冷暖交替变化,温度在0℃~3℃~-5℃之间停留时间较长,冻结线长时间停留在土基上部,就会使大量水分聚流到距地面很近的地方,形成严重的冻胀和翻浆。反之,冬季一开始就很冷,冻结线下降很快,水分来不及向上迁移,土基上部聚冰少,那么冻胀和翻浆就较轻或不出现。另外,春融期间的气温变化及化冻速度对翻浆也有影响。如春季开始化冻时,天气聚暖,土基急剧融化,则会加重翻浆。如春融期间冷暖交替并伴有雨、雪,也会使翻浆加重。

4)路面

冻胀与翻浆都是通过路面变形破坏而表现出来的。因此,冻胀与翻浆和路面是密切相关的。路面类型对冻胀与翻浆有影响。如在比较潮湿的土基上铺筑沥青路面后,由于沥青路面透气性较差,路基中的水分不能通畅地从表面蒸发,可能导致聚冰增加,冻胀量增大,以致出现翻浆。路面厚度对冻胀与翻浆也有影响,路面厚度大时可减轻冻胀,可减轻或避免翻浆。

5)行车荷载

公路翻浆是通过行车荷载的作用最后形成和暴露出来的。虽然路基有聚水、有冻胀,春融时含水过多,但无行车荷载作用,是不可能产生翻浆的。当其它条件相同时,在翻浆季节,交通量愈大,车辆愈重,则翻浆也会愈多、愈严重。

5、防治冻胀与翻浆的工程措施

1)做好路基排水

路基范围内的地面水、地下水都应通过顺畅的途径迅速引离路基,以防水分停滞浸湿路基。为此,应重视排水沟渠的设计,注意沟渠排水纵坡和出水口的设计,在一个路段内重视排水系统的设计,使排水沟渠与桥涵组成一个完整的通畅的排水系统。

为降低路基附近的地下水位,可采用截水渗沟。

2)提高路基填土高度

提高路基填土高度是一种简便易行、效果显著且比较经济的常用措施。同时也是保证路基、路面强度和稳定性,减薄路面,降低造价的重要途径。

提高路基填土高度,增大了路基边缘至地下水或地面水位间的距离,从而减小了冻结过程中水向路基上部迁移的数量,使冻胀减弱,使翻浆的程度和可能性变小。

路线通过农田地区,为了少占农田,应与路面设计综合考虑,以确定合理的填土高度。在潮湿的重冻区内粉性土地段,不能单靠提高路基填土高度来保证路基路面的稳定性。要和其他措施,如砂垫层、石灰土基层等配合使用。

3)设置隔离层

隔离层设在路基中一定深度处,其目的在于防止水分进入路基上部,从而保持土基干燥,起防治冻胀与翻浆的作用。

4)换土

采用水稳定好,冰冻稳定性好,强度高的粗颗粒土换填路基上部,可以提高土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5)注意路槽排水

在冻胀与翻浆严重地段,应注意做好路槽排水,通常采用砂垫层和横向盲沟等措施。

6)加强路面结构

在冻胀和翻浆地段,常使用整体性好的石灰土、煤渣石灰土、水泥稳定砂砾等半刚性结构层,以加强路面结构。

7)加设防冻层

在中、重季节冻结区和多年冻土区的高级、次高级路面,在有可能冻胀的路段,为防止不均匀冻结,路面总厚度不应小于表3.2.5的规定。

THE END
0.物理化学下册练习题无答案(A) 吸附速度较快 (B) 吸附层可以是单分子层或多分子层 (C) 吸附热较小 (D) 吸附力来源于化学键力,吸附一般不具选择性 25. 一定条件下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与毛细管的半径 (A) 无关 (B) 成正比 (C) 成反比 (D)不确定 26. 若多孔性物质能被水润湿,则当水蒸气含量较大时,可首先在该多孔性jvzquC41o0972mteu0tfv8iqe1k45:;7987/j}rn
1.路基路面工程试题库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优点是()a、强度高b、稳定性好c、开放交通早d、耐久性好8.我国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为()a、维姆法b、superpave法c、马歇尔法d、重型击实法9.水泥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参数为()a、水灰比b、稳定度c、砂率d、单位用水量10.碎石路面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石料的强度()a、粘结作用b、嵌挤作用cjvzquC41yy}/5?5fqey/pny1fqi0fk6923923;3jvor
2.如图所示。地下水位位于地面下2.0m,毛细水上升区hc=0.5地下水位位于地面下2.0m,毛细水上升区hc=0.5m,试计算总应力和孔隙水压力。 答案:由于土中毛细水上升高度hc=0.5m,在hc范围,水表面张力作用使孔隙水压力 点击查看完整答案手机看题 问答题 【计算题】 某柱基础,底面尺寸3.7m×2.2m,柱截面尺寸0.7m×0.4m,基础顶作用竖向力Fk=1900kN,弯矩Mk=10kN·m,jvzquC41yy}/rypcq0ipo8xjkvo0:B5335<0
3.《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库及参考答案(367)(43页).毛细水:受毛细力作用保持在岩石空隙中的水。.径流深度:计算时段内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支持毛细水:由于毛细力的作用,水从地下水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面沿孔隙上升形成一个毛细水带,此带中的毛细度。水下部有地下水面支持。.径流系数: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悬挂毛细水:由于上下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21734:4823934<6262642=50ujzn
4.百米大树,水分是如何被输送到树梢的?毛细作用中,水能升高的高度,取决于管的管径、水的表面张力以及和管壁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越强,水上升的高度越大。从本质上来说,这是水表面张力的体现——由于水浸润管壁从而产生黏附力,使得和管壁接触的水上升,形成一个弯月面,而水有收缩表面积的趋势——因此就带动了液面的上升。当粘附力和重力平衡时,水面jvzquC41ddy/qwjrnwy/exr1vjxfcm4:45;:4
5.天宫课堂:毛细现象背后的知识浩瀚星宇2)毛细现象不只是存在于圆柱形状的毛细管里,也存在于两块平行的固体板中。但是当板子距离与毛细管直径相等时,板子中间液体上升的高度是毛细管内部液体上升高度的一半。 3)毛细现象也存在与其他固体(大理石,黄铜)和其他液体(乙醇,油等)的相互作用中。 4)毛细管中液体上升的高度与毛细管的壁厚无关。他使用不同外jvzquC41dnuh0|npc0ipo7hp1u5cnxla88719<>:2363|=rd0jznn
6.低液限粉土毛细上升特征的影响因素研究期刊[3]杨默涵,王照腾,王亮亮,等.徐州地区非饱和粉土毛细特性试验研究[J].路基工程.2023,(3).DOI:10.13379/j.issn.1003-8825.202209009. [4]陈志明,李淑娥,康峰沂,等.南通路基土毛细水上升高度试验探究[J].路基工程.2024,(1).DOI:10.13379/j.issn.1003-8825.202306016. jvzquC41f0}bpofpifguc7hqo0io1yjtkqjjejq1ieqd497226615
7.《水文地质学基础》完整版.pdf全文免费8.结合水:受固相表面的引力大于水分子自身重力的那部分水。 9.重力水:重力对它的影响大于固体表面对它的吸引力,因而能在自身重力作影响下运动的那部分水。 10.毛细水:受毛细力作用保持在岩石空隙中的水。 11.支持毛细水:由于毛细力的作用,水从地下水面沿孔隙上升形成一个毛细水带,此带中的毛细水下部 有地下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3;1664;4726642:7442632=50ujz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