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准误差的来源及控制方法水准测量常见问题解决方法→榜中榜知识

1.0 勘察设计过程中水准测量的问题

水准测量是采用几何原理,利用水平视线测定两点间高差。仪器使用水准仪,工具是水准尺和尺垫。公路工程测量一般使用DS3型微倾式自动安平水准仪,每公里能达到的精度是3mm,水准仪在一个测站使用的基本程序是安置仪器、粗略整平、瞄准水准尺、精确整平和读数。我们在实际勘测过程中按这个顺序施行,在每一水准点段测完后复核结果。

2.0 水准测量的现状

现在应用水准点与中桩分开观测的方法,水准点观测采取往返测量,成果整理要求高差闭合差fh容(fh容=Σh往 Σh返)达到平原微丘区三等水准测量的精度不大于±20·L(1/2)。平原微丘地区影响水准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是水准路线的长度,长度越长,精度越低。山区,则是测站,测站越多,精度越低。

3.0 水准测量的误差分析及控制方法

水准测量误差有仪器误差、观测误差和外界条件的影响。

3.1 仪器误差之一是水准仪的望远镜视准轴不平行于水准管轴所产生的误差

仪器虽在测量前经过校正,仍会存在残余误差。因此造成水准管气泡居中,水准管轴居于水平位置而望远镜视准轴却发生倾斜,致使读数误差。这种误差与视距长度成正比。观测时可通过中间法(前后视距相等)和距离补偿法(前视距离和等于后视距离总和)消除。针对中间法在实际过程中的控制,立尺人是关键,通过应用普通皮尺测距离,之后立尺,简单易行。而距离补偿法不仅繁琐,并且不容易掌握。

3.2 仪器误差之二是水准尺误差

主要包含尺长误差(尺子长度不准确)、刻划误差(尺上的分划不均匀)和零点差(尺的零刻划位置不准确),对于较精密的水准测量,一般应选用尺长误差和刻划误差小的标尺。尺的零误差的影响,控制方法可以通过在一个水准测段内,两根水准尺交替轮换使用(在本测站用作后视尺,下测站则用为前视尺),并把测段站数目布设成偶数,即在高差中相互抵消。同时可以减弱刻划误差和尺长误差的影响。

3.3 观测误差之一是符合水准管气泡居中的误差

由于符合水准气泡未能做到严格居中,造成望远镜视准轴倾斜,产生读数误差。读数误差的大小与水准管的灵敏度有关,主要是水准管分划值τ的大小。此外,读数误差与视线长度成正比。水准管居中误差一般认为是0.1·τ,根据公式m居=0.1·τ·S/ρ,DS3级水准仪水准管的分划值一般为20″,视线长度S为75m,ρ=206265″,那么,m居=0.4mm。由此看来,只要观测时符合水准管气泡能够认真仔细进行居中,且对视线长度加以限制,与中间法一致,此误差可以消除。

3.4 观测误差之二是视差的影响

当存在视差时,尺像不与十字丝平面重合,观测时眼睛所在的位置不同,读出的数也不同,因此,产生读数误差。所以在每次读数前,控制方法就是要仔细进行物镜对光,消除视差。

3.5 观测误差之三是水准尺的倾斜误差

水准尺如果是向视线的左右倾斜,观测时通过望远镜十字丝很容易察觉而纠正。但是,如果水准尺的倾斜方向与视线方向一致,则不易察觉。尺子倾斜总是使尺上读数增大。它对读数的影响与尺的倾斜角和尺上读数的大小(即视线距地面的高度)有关。尺的倾斜角越大,对读数的影响就越大;尺上读数越大,对读数的影响就越大。

所产生的读数误差为Δa=a(1-cosγ)。当γ=3o,a=1.5m时,Δa=2mm,由此可以看出,此项影响是不可忽视的,通常我们立镜高度是1.7m, 则Δa=2.33mm,。因此,在水准测量中,立尺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一定要认真立尺,使尺处于铅垂位置。尺上有圆水准的应使气泡居中。必要时可用摇尺法,即读数时尺底置于点上,尺的上部在视线方向前后慢慢摇动,读取最小的读数。当地面坡度较大时,尤其应注意将尺子扶直,并应限制尺的最大读数。最重要的是在转点位置。

3.6 外界条件和下沉的影响

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对高程的影响,可以用公式Δh=D2/(2R)表示,地球半径R=6371Km,当D=75m时,Δh=0.44cm;当D=100m时,Δh=0.08cm;当D=500m时,Δh=2cm;当D=1Km时,Δh=8cm;当D=2Km时,Δh=31cm;显然,以水平面代替水准面时高程所产生的误差要远大于测量高程的误差。所以,对于高程而言,即使距离很短,也不能将水准面当作水平面,一定要考虑地球曲率对高程的影响。实测中采用中间法可消除。大气折光使视线成为一条曲率约为地球半径7倍的曲线,使读数减小,可以用公式Δh=D2/(2x7R)表示,视线离地面越近,折射越大,因此,视线距离地面的角度不应小于0.3m,并且其影响也可用中间法消除或减弱。此外,应选择有利的时间,一日之中,上午10时至下午4时这段时间大气比较稳定,便于消除大气折光的影响,但在中午前后观测时,尺像会有跳动,影响读数,应避开这段时间,阴天、有微风的天气可全天观测。

由于大气折光的影响,视线是一条曲线,大气折光对读数的影响,用r表示。在稳定的气象条件下r约为c 的1/7,rR Dc2 07.071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的共同影响 : R Drcf2 43 .0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的影响,可采用使前、后视距离相等的方法来消除。仪器下沉是指在一测站上读的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之间仪器发生下沉,使得前视读数减小,算得的高差增大。为减弱其影响,当采用双面尺法或变更仪器高法时,第一次是读后视读数再读前视读数,而第二次则先读前视读数再读后视读数。即“后、前、前、后”的观测程序。这样的两次高差的平均值即可消除或减弱仪器下沉的影响。

水准尺下沉的误差是指仪器在迁过程中,转点发生下沉,使迁站后的后视读数增大,算得的高差也增大。如果采取往返测,往测高差增大,返测高差减小,所以取往返高差的平均 值,可以减弱水准尺下沉的影响。最有效的方法是应用尺垫,在转点的地方必须放置尺垫,并将其踩实,以防止水准尺在观测过程中下沉。

根据误差来源分析表1.1,应用偶然中误差MΔ=±([Δ·Δ]/[4·n·R])(1/2)计算合格,附合路线闭合差公式计算同样合格。那么,这个比较隐蔽的错误主要来源是立尺方向出现倾斜和转点位置下沉或移动,中间法距离控制不好。解决的方法是首先改变水准测量的模式,基平与中平分开。其次在每一个测站检核,在同一测站上以不同的仪器高度(或称视线高度)观测两次,两次所测高差之差不超过规定的容许值2.0mm,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本测站的观测结果。严格执行上述控制误差的方法。就能够有效的把误差控制在精度要求内。

THE END
0.大学物理实验习题22、分光仪实验中,消除望远镜视差的方法是 () A :调节望远镜的目镜 B :调节望远镜的物镜 C :调节平行光管的狭缝宽度 D :同时微调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 3、在分光仪实验中,调节分为粗调和细调。其中粗调合格的标志是 () A :对准三棱镜的其中一面,从望远镜的物镜中能看到“+”字的像 B :对准三棱镜的其中一面jvzquC41o0972mteu0tfv8iqe1=:3=85;8:70qyon
1.自学考试《电子测量》自测试题及答案202423、采用盘左、盘右的水平角观测方法,可以消除()误差 A、对中 B、十字丝的竖丝不铅垂 C、2C 答案:C 24、丈量了两段距离,最后结果分别是L1= 814.53± 0.05m,L2= 540.60± 0.05m,则该 两段距离丈量的精度是()。 A、L1比L2高 B、L1比L2低 C、L1等于L2 D、等于零 答案:A 25、工程测量中使用最多jvzquC41yy}/qq6220ipo8pcqunj1ƒnmcq5tjryk15>13=50jvsm
2.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第三章水准测量原理和仪器十字丝分划板视差:由于物镜调焦螺旋调焦不完善,使目标成像与十字丝分划板平面之间有相对移动 消除视差的方法: 先进行目镜调焦,使十字丝十分清晰;再瞄准目标进行物镜调焦,使目标十分清晰,使目标与十字丝之间没有相对移动 步骤: 望远镜对准天空(或明亮背景),旋转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分划板清晰 jvzquC41dnuh0lxfp0tfv8vsa6>22A5;41gsvrhng1jfvjnnu1738<83:6?
3.分光计的调节与应用显微镜消除视差的方法同样是先调节目镜,看清楚分划板叉丝,再调节物距,使像和分划板处于同一平面,这样就不会差生视差. 当然,光学实验中还有许多其它类型的仪器需要消除视差,在这里不能逐一介绍.总之,视差的消除对于提高光学实验测量精度意义重大,需要我们不断摸索,不断提高观测水平.剩余jvzquC41o0972mteu0tfv8iqe1k46@<659?/j}rn
4.测量基础知识A.物镜对光、初步瞄准、目镜对光、精确瞄准、消除视差B.目镜对光、初步瞄准、物镜对光、精确瞄准、消除视差C.初步瞄准、目镜对光、物镜对光、精确瞄准、消除视差D.目镜对光、初步瞄准、精确瞄准、物镜对光、消除视差80.下列高程测量方法中,用于测量两点之间的高差最精密的方法是( )。A.水准测量B.三角高程测量C.jvzquC41yy}/ys}0ep5y|88829>66<3cur~
5.理论物理基础教程答案为视差现象。消除视差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使视线垂直于标尺平面 读数;二是使标尺平面与被测物密合于同一平面内。 25. 使用带有叉丝的测微目镜、读数显微镜等仪器时,需要进行消视差调节。为什么? (教材p19)用带有叉丝的测微目镜、读数显微镜和望远镜进行的测 量属于非接触式测量,使用时必须进行消视差调节,即需要仔细jvzquC41o0972mteu0tfv8iqe16g9;6429;/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