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箱梁的加劲肋分为开口加劲肋和闭口加劲肋。
开口加劲肋有:板肋、球扁形肋、L形肋和倒T形肋。
板肋、球扁形肋、L形肋和倒T形肋
闭口加劲肋有:梯形加劲肋(国内称为U肋)、Y形肋、V形肋、U形肋。
梯形、Y形、V形、U形
U肋
板肋
倒T肋
板肋运用最多,运用范围最广,桥面板、底板、腹板加劲肋、支承加劲肋均可。
为了解决U肋内部焊接问题,也可以预先焊接两条L肋,腹板可两面与顶底板焊接,再施焊一条纵向焊缝将L肋底板焊接合并,焊缝方向与受力方向平行,缺陷相对较好。
L肋东欧国家采用加多,国内较少采用。
倒T肋是L肋的抗弯底板加强版,连接板处受力不好,隔板需要通过两块连接板相连,日本与德国几乎不用,国内采用较多。
倒T肋连接板
V肋以前部分桥梁采用过,现在较少使用。
加劲肋功能
钢箱梁中的加劲肋有顶底板纵向加劲肋、腹板横向及纵向加劲肋、支座支承加劲肋。
钢箱梁构造
1、顶板纵向水平加劲肋
1)、主梁整体抗弯,弯矩转换为顶底板轴力,正弯矩区域顶板受压,需要纵向加劲肋解决顶板局部稳定问题,负弯矩区域增加受拉面积;
2)、纵向加劲很薄的顶板,加大桥面板局部刚度,更好保证铺装耐久性;
3)、竖向传力需要,将二恒及活载传至隔板,顶板及顶板纵肋的第二体系。
2、底板纵向水平加劲肋
1)、主梁整体抗弯转换为顶底板轴力,正弯矩区域底板受拉,底板加劲肋增加受力面积,减小活载应力幅;负弯矩区域底板受压需要纵向加劲肋解决底板局部稳定问题;
2)、运输、施工期间保证底板的面外刚度,运营期间也能减小底板面外振动效应。
3、腹板横向加劲肋及纵向加劲肋
横向加劲肋:防止由剪应力和局部压应力引起的腹板失稳;
有横向加劲肋时腹板屈曲波形
纵向加劲肋:防止由弯曲压应力引起的腹板失稳,通常布置在受压区。
有无纵向水平加劲肋腹板屈曲波形
高厚比是受弯主梁腹板的控制指标,钢箱梁抗剪一般不受控制,通常由腹板的稳定控制设计,通过纵腹板加劲肋的设置,使腹板抗剪承载力不被稳定限制,尤其大跨度钢箱梁梁高大,满足抗剪时需要的厚度并不大,纵腹板高厚比大需要足够的竖向及纵向加劲肋来保证纵腹板的稳定。
采用加厚腹板厚度满足纵腹板的稳定是很不经济的,受力需要的板厚通常在梁高拟定合适时不大,常规做法还是采用满足抗剪需要的厚度时配置横纵向腹板加劲肋来保证腹板的稳定。
4、支座支承加劲肋
通过计算支承加劲肋的局部承压及竖向应力,使支座横梁腹板在支座位置集中力以受压短柱方式得到扩散,保证局部稳定。
知识点:钢箱梁加劲肋形式和功能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6人已点赞
全部回复(0)
主题
回复
桥梁工程
19.43 万条内容 · 645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钢箱梁也有悬臂翼缘,负弯矩受力的悬臂翼缘,需要设置一个倒T型横向钢构件支撑悬臂顶板,类似于箱式外部的跨间隔板,局部影响线构件,因此纵向需要每隔一定间距设置挑梁。 挑梁负弯矩受力,倒T型底板是受压板,需要边纵腹板支撑,因此需要在边纵腹板相应位置在箱式内部设置受压对顶板,对顶板根据计算确定; 根据挑梁影响线范围内的荷载计算出对顶板的压力,通过压力确定对顶板的板厚与长度,然后通过两条焊缝传递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