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瓦斯检查工安全基本知识第一节 煤矿地质基本知识 一、煤层埋藏特征 煤层是指顶、底板岩石之间所夹的一层煤及其矸石层。煤层是煤系的主要组成部分,煤层数、厚度及其变化是评价煤田经济价植的主要因素。因此,了解煤层的成因、赋存状态、厚度及其变化对煤矿生产是极为重要的。 (一)煤层的形成 煤层是地壳运动的产物。它是在地壳缓慢下降过程,由泥炭层经煤化作用转变而成的。 1.当沼泽中植物遗体堆积的泥炭形成速度和地壳沉降速度大体致时,泥炭层会不断加厚(即二者保持均衡状态),长期持续的均衡状态,就会形成厚煤层或巨厚煤层,如图2-la所示。 2.当地壳沉降速度大于植物遗体堆积速度时,植物来小及供应,泥炭堆积也就停止 ,在原有泥炭层之上沉积了泥砂质的碎屑沉积物,成为煤层顶板或为煤层中的夹矸,如图2-1b、c所示。 3.当地壳沉降速度小于植物遗体堆积速度时,沼泽供水条件逐渐困难,植物遗体堆积停止,并可使原已堆积的泥炭层也遭受风化剥蚀,从而形成薄煤层,如图2-d所示。 在地壳沉降过程中,会有多次小型振荡运动因此可出现多煤层沉积。总之,地壳运动的性质对煤层的形成,煤层层数和厚度等都有直接的关系。 (二)煤层的项、底板 位于煤层的上覆、下伏岩层称为煤层的顶、底板。煤层顶、底板岩石的性质、强度及含水性对采煤工作有直接影响。它是确定巷道支护方式,选择采空区处理方法的重要依据。 1.顶板:位于.煤层的上覆岩层,称为煤层的顶板。根据岩性、厚度及采煤过程中垮落的难易程度,顶板分为三种类刑.如图2一2所示。 (1)伪顶:它直接位于煤层之上,多为几厘米至十几厘米厚的炭质泥岩或泥岩,富含植物化石在采煤过程中,常常随采随落,不易维护。 (2)直接顶:覆盖在伪顶之上的岩层,常为数米厚的粉砂岩、页岩、泥岩等。它比伪稳定,在采煤过程中,经常在采过一段时间后自行垮落,少数砂岩层需要进行人工放顶。 (3)老顶(又称基本顶):位于直接顶之上的岩层,称为老顶。一般为厚层的粗砂岩、砾岩或石灰岩。采空后,较长时间内不易垮落,仅发生缓慢变形。 2.底板:位于煤层之下的岩层,称为煤层的底板。它分为直接底和老底两种类型。 (4)直接底:直接位于煤层之下的岩层,称直接底板。厚数十厘米,多为富含植物根化石的泥岩和泥质页岩。由于这种岩石遇水后膨胀,容易引起底鼓现象,可造成运输线路或巷道支架的破坏。 (5)老底:它位于直接底之下,常为厚层状砂砾岩或石灰岩。 煤层顶、底板的发育程度受当时沉积作用和后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因此不同地区的煤层顶底板性质及发育程度不同。有的煤层顶底板发育完好,几种类型的顶底板都有;有的煤层缺少某种类型的顶板或底板。 (三)煤层的产状要素 岩层在地壳中的空间位置和产出状态,称为岩层的产状.岩层的产状是以岩层层面在空间的方位及其与水平面间的关系来确定的,通常是用岩层的走向、倾向及倾角等产状三要素来表示。 I.走向 倾斜岩层的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称为走向线。走向线上各点的高程都相等。走向线两端的延伸方向,称为岩层的走向。走向是表示倾斜岩层在水平面上的延伸方向,如图z-7所示。 当岩层
> 1.贯通前。当两个掘进工作面相距一定距离(综掘50m,一般巷道20m)时,必须停止一个工作面的掘进工作。此时,地质部门应做好地质测量工作,掌握好贯通巷道附近的地质构造、顶底板岩性和水文地质等情况;通风部门做好正常的通风工作,并做好贯通后的通风系统调整的准备工作,预计贯通后的风流方向、风量和瓦斯量的变化情况,明确调整风流设施的布置和要求。 2.贯通时。必须由专人在现场统一指挥,只准一个工作面掘进,另一个工作面要停止工作并撤出该工作面的人员,巷道口设置栅栏及警标。并保持正常通风,风筒完好,瓦斯不超限。向前掘进的工作面每次爆破前,必须设专人和瓦检员共同到停掘的工作面检查工作面及其回风流的瓦斯浓度,瓦斯浓度超限时,必须先停止在掘工作面的工作、然后处理瓦斯,只有在2个工作面及其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都在1. 0%以下时,在掘工作面方可爆破每次爆破前,2个工作面入口必须有专人警戒。 3.贯通后。必须停止采区内的一切工作,立即调整通风系统风流稳定后,方可恢复工作。 许多煤矿在贯通时,由于爆破打通对方的巷道,双方没有及时调整好通风系统,也没有很好地检查瓦斯,引起瓦斯爆炸事故。例如1987年贵州水城的木冲沟煤矿东部采区1111工作面,在运愉巷与工作面开切眼贯通时,由于切眼停止工作,风筒维护不好,切眼迎头处于无风状态,瓦斯积聚;在运输巷向前贯通时,炮眼和装药量均不符合作业规程的规定,最小抵抗线不足,造成爆破时打通炮,爆破火焰引爆了切眼内积聚的瓦斯,引起瓦斯爆炸,同时,由于采区周围盲巷较多、煤尘大,引发了3次瓦斯煤尘连续爆炸,波及损坏巷道达2250m,死亡84人,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五、通风设施 (一)矿井主要通风设施 在矿井正常生产中,为保证风流按设计的路线流动,在灾变时期仍能维持正常通风或便于风流调度,要在通风系统中设置一系列的构筑物,这些构筑物称通风设施。通风设施按其作用可分为4类:隔断风流的设施;引导风流的设施;调节控制风量的设施。煤矿井下常见的通风设施有风门、风桥、密闭、凤窗等。 1.风门。可以使人员和车辆通过又能阻断风流的通风设施。在建有风门的巷道中,至少要有两道风门,间距要大于运输设备的长度,以便一道风门开启时,另一道风门是关闭的。风门分为普通风门和自动风门两类。普通风门是利用人力开启,利用自重和风压差来实现自行关闭。自动风门是利用机械转动、电动、气动和水动的原理来开启和关闭风门的。 2.档风墙(密闭)。设置在需要隔断风流,同时又不需要通车行人的巷道中的构筑物,叫挡风墙或叫密闭。用它来封闭采空区、火区和废弃的旧巷区。密闭的构造按服务年限可分为临时密闭和永久密闭两类;按密闭的用途可划分为:通风密闭、防火密闭、防水密闭、防爆闭。 3.风桥。在进风与回风平面相遇地点,必须设置风桥,构成立体交叉风路,使进风与回风开,互不相混,如图4-9所示。按其服务年限和巷道中通过风量大小的不同,风桥可分为绕道风桥、混凝土或料石风桥和铁筒式风桥。 4.调节风窗。在井联风路中,若一个风路中风量需要增加,而另一风路的风量有余.则可在后一风路中安设调节风窗,使并风路中的风量按需供应,达到风量调节的目的。调节风窗就是在风门或风墙上方,开一个面积可调的窗口,利用小窗口的面积调动来调节风量. (二)通风设施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煤矿井下通风设施是否合乎要求,是影响矿井漏风量大小和有效风量高低的重要因素。质量不符合规定的通风设施对煤矿安全生产有很大影响。因为对通风设施进行破坏或不按规定使用而造成的事故时有发生,如2000年,某矿井掘进工作面采用全风压通风,由于掘进工作面风量大,温度低,作业人员违章擅自把纵向风墙的风门打开,造成风流短路、掘进工作面瓦斯积聚,瓦斯检查员漏检,放炮员违章爆破引起瓦斯爆炸,造成7人死亡。 六、矿井反风 矿井反风是当矿井发生灾变时所采取的一项重要的控制风流的救灾措施。当井下发生火灾时,利用预设的反风设施,改变火灾所产生的高温、有害气体的流动方向、限制火灾影响区域,安全撤出受灾害威胁人员的安全技术措施。生产矿井的反风有全矿性反风和局部反风两种形式。全矿性反风 全矿性反风就是使全矿井总进风、回风巷道及采区主要进风、回风巷道的风流全面反向的反风方式。当矿井进风井口附近,井筒,并底车场(包括井底车场主要硐室)及和井底车场直接相通的大巷(如中央石门、运输大巷)发生火灾时,应采用全矿性反风,全矿性反风主要通过如下3种方法实现: 1.反风道反风。利用主要通风机设置的专用反风道和控制风门,使通风机的排风口与反风道相联,风流由风硐压入回风道,使风流方向反向,这种方法叫反风道反风。无论轴流式和离心式主要通风机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图4-12所示为离心式通风机反风道反风方法示意图。该反风方法要求矿井建设时期就建立相应的反风装置。施工工程量较大,矿井正常生产时有一定漏风,基建投资大,反风时使用设备多,实施反风工作比较复杂。 2.反转反风。利用主要通风机反转,使风流反向的方法,称为反转反风。只有采用轴流式主要通风机,方可采用这种反风方法。此种反风方式其建设费用小,反风方便,但反风风量较小。 3.无反风道反风。利用备用的主要通风机机体作为反风道,实现反风的方法,称为无反风道反风。如图4一13。此种反风方式对装有备用通风机的可以采用。此种方法基建附加投资小,但反风时阻力大,反风不方便,同时采用此种反风必须保证反风后,备用通风机能迅速恢复正常状态。 当矿井进行反风时,要注意井下采空区、密闭区多种有害气体的涌出情况及瓦斯涌出情况。由于在反风作业时井下空气压力发生重大变化,多种有害气体涌出也发生变化;抽出式通风在反风作业时改为压入式,使井下压力大幅增加,使瓦斯及有害气体涌出量小于正常通风时的涌出量;压入式通风在反风作业时,改为抽出式通风,;井下空气压力大幅降低,使瓦斯及有害气体涌出量大幅增加,对反风时的安全有较大影响。 为确保每个生产矿井具备全矿性反风能力,《规程》规定:生产矿井主要通风机必须有反风设施,并能在10min内改变巷道中的风流方向。当风流方向改变后,主要通风机供给风量不小于正常风量的40%。每季度至少检查一次反风设施;每年应进行一次反风演习;当矿井通风系统有较大变化时,也应进行一次反风演习;北方地区矿井应在冬季结冰期进行反风演习。反风演习持续时间不应小于矿井最远地点撤人到地面所需的时间,且不得少于2h。局部反风 在井下采区内发生火灾时,主要通风机保持正常运转,通过调整采区内预设风门的开关状态,实现采区内部部分巷道风流反向,把火灾烟流直接引向回风巷道。防止火灾烟流侵入回采工作面,威胁人员健康,影响正常生产。在进行采区的设计时,应考虑布置局部反风系统,包括局部反风联络巷道和反风风门等设施,这些反风设施均应采用不燃性材料制作。每组风门均安设两道。采区局部反风系统的巷道布置和反风风门如图4一14所示。 这些反风设施应在采区布置中提前设置.而且无人在附近工作时,应有远程控制装置,以免发生火灾时,不能及时反风,或因火势大,温度高,救护人员无法接近风门。 七、井巷风速的测定及井巷通过风量的计算 空气流动的速度称为风流速度,简称风速,以单位时间内流经的距离表示,常用单位为m/s。井巷中实际通过的风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井巷断面的空气体积,常用单位为m3/min或m3/S。井巷中的风流速度和通过的风量是矿井通风的主要参数之一。 (一)测算风速和风量的目的 测算井巷中的风速和通过的风量的主要目的在于: 1.检查各用风地点实际得到的风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检查各井巷中的实际风速是否符合《规程》之规定。 3.检查漏风情况。测量风速、计算风量是矿井通风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之一,也是检查、分析、改善矿井通风工作的重要手段。 《规程》规定:矿井必须建立测风制度,每10天进行1次全面测风。对采掘工作面和其他用风地点,应根据实际需要随时测风,每次测风结果应记录并写在测风地点的记录牌上。应根据测风结果采取措施,进行风量调节。 (二)井巷断面上的风速分布 空气在井巷中流动时,由于空气的粘性和井巷壁面摩擦的影响,风速在井巷断面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一般来说,在巷道的轴心部分风速最大,而靠近巷道周壁风速最小,如图9一1所示。通常所说的井巷中的风速都是指某断面的平均风速。 (三)测风仪器1.测风仪器的种类 矿井使用的风表有机械式风表、电子式风速仪、风速传感器、压差计和皮托管,所有的测风仪器都必须经过计量检定部门的计量检定,取得合格证后方可在煤矿中使用。 机械式风速表分为叶式风速表和杯式风速表,但煤矿普遍使用的是叶式风速表。风速表按测量范围分为:高速风表,测定大于10m/s以上的风速;中速风表,测定0.5-10m/s的风速;低速风表,测定0.5-5m/s的风速。测定时可根据井巷风速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风速表。 2.风表校正曲线 不论使用什么方法测风速,所得的数值均不是实际风速。因机械式风表有摩擦力的影响,所以所测的指针数和实际风速不相符。为此,任何一块风速表都有需要用实验方法绘出测定风速与实际风速对照曲线表,该表称为风表的校正曲线,如图4-6所示。根据风表的校正曲线可求出风表校正方程(也可以直接从表中读出井巷实际风速数),即按公式((4-6)求出巷道的实际风速: 函数式 v真= av表+b (9一23) 式中VA—实际真正的风速,简称真风速, 时 S; a—校正常数,决定于风表的构造尺 寸; b—表明风表启动初速度的常数,决定 于风表的惯性及摩擦力; v表—风表指针指示的风速,简称表速, m/s. 8}___________________、 7卜/; _6卜/, 二5卜/ 任一I/ 云4卜/{ 3卜/; 20)4'/123341516,781- V* /(m . S-1) 图9-5风速计校准曲线 (四)测风方法 前面讲述过,空气在井巷中流动时,风速在井巷断面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图9一1)。为了准确地测定井巷的平均风速,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1.线路法和分格定点法 按风表在井巷中移动的方式划分,测风方法可分为线路法和分格定点法。 (1)线路法。风表沿预定路线均匀移动,lmin内走完全部路程。风表移动“线路”有多种形式,图9一6所示为其中的1种。 (2)分格定点法。将整个井巷断面划分为若干大致相等的方格,使风表在每格内停留相等的时间,lmin内测完全部方格。图9一7所示为9点法;另外,还有3点法等。 2.侧身法和迎面法 按测风员的工作姿势,即测风员和井巷及风流的相对位置关系划分,测风方法可分为侧身法和迎面法。 (1)侧身法。测风员背向巷道壁站立,手持风表,将手臂向风流垂直方向伸直进行测风的方法,称为侧身法。 &nb
违章爆破引起瓦斯爆炸,造成7人死亡。 六、矿井反风 矿井反风是当矿井发生灾变时所采取的一项重要的控制风流的救灾措施。当井下发生火灾时,利用预设的反风设施,改变火灾所产生的高温、有害气体的流动方向、限制火灾影响区域,安全撤出受灾害威胁人员的安全技术措施。生产矿井的反风有全矿性反风和局部反风两种形式。全矿性反风 全矿性反风就是使全矿井总进风、回风巷道及采区主要进风、回风巷道的风流全面反向的反风方式。当矿井进风井口附近,井筒,并底车场(包括井底车场主要硐室)及和井底车场直接相通的大巷(如中央石门、运输大巷)发生火灾时,应采用全矿性反风,全矿性反风主要通过如下3种方法实现: 1.反风道反风。利用主要通风机设置的专用反风道和控制风门,使通风机的排风口与反风道相联,风流由风硐压入回风道,使风流方向反向,这种方法叫反风道反风。无论轴流式和离心式主要通风机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图4-12所示为离心式通风机反风道反风方法示意图。该反风方法要求矿井建设时期就建立相应的反风装置。施工工程量较大,矿井正常生产时有一定漏风,基建投资大,反风时使用设备多,实施反风工作比较复杂。 2.反转反风。利用主要通风机反转,使风流反向的方法,称为反转反风。只有采用轴流式主要通风机,方可采用这种反风方法。此种反风方式其建设费用小,反风方便,但反风风量较小。 3.无反风道反风。利用备用的主要通风机机体作为反风道,实现反风的方法,称为无反风道反风。如图4一13。此种反风方式对装有备用通风机的可以采用。此种方法基建附加投资小,但反风时阻力大,反风不方便,同时采用此种反风必须保证反风后,备用通风机能迅速恢复正常状态。 当矿井进行反风时,要注意井下采空区、密闭区多种有害气体的涌出情况及瓦斯涌出情况。由于在反风作业时井下空气压力发生重大变化,多种有害气体涌出也发生变化;抽出式通风在反风作业时改为压入式,使井下压力大幅增加,使瓦斯及有害气体涌出量小于正常通风时的涌出量;压入式通风在反风作业时,改为抽出式通风,;井下空气压力大幅降低,使瓦斯及有害气体涌出量大幅增加,对反风时的安全有较大影响。 为确保每个生产矿井具备全矿性反风能力,《规程》规定:生产矿井主要通风机必须有反风设施,并能在10min内改变巷道中的风流方向。当风流方向改变后,主要通风机供给风量不小于正常风量的40%。每季度至少检查一次反风设施;每年应进行一次反风演习;当矿井通风系统有较大变化时,也应进行一次反风演习;北方地区矿井应在冬季结冰期进行反风演习。反风演习持续时间不应小于矿井最远地点撤人到地面所需的时间,且不得少于2h。局部反风 在井下采区内发生火灾时,主要通风机保持正常运转,通过调整采区内预设风门的开关状态,实现采区内部部分巷道风流反向,把火灾烟流直接引向回风巷道。防止火灾烟流侵入回采工作面,威胁人员健康,影响正常生产。在进行采区的设计时,应考虑布置局部反风系统,包括局部反风联络巷道和反风风门等设施,这些反风设施均应采用不燃性材料制作。每组风门均安设两道。采区局部反风系统的巷道布置和反风风门如图4一14所示。 这些反风设施应在采区布置中提前设置.而且无人在附近工作时,应有远程控制装置,以免发生火灾时,不能及时反风,或因火势大,温度高,救护人员无法接近风门。 七、井巷风速的测定及井巷通过风量的计算 空气流动的速度称为风流速度,简称风速,以单位时间内流经的距离表示,常用单位为m/s。井巷中实际通过的风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井巷断面的空气体积,常用单位为m3/min或m3/S。井巷中的风流速度和通过的风量是矿井通风的主要参数之一。 (一)测算风速和风量的目的 测算井巷中的风速和通过的风量的主要目的在于: 1.检查各用风地点实际得到的风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检查各井巷中的实际风速是否符合《规程》之规定。 3.检查漏风情况。测量风速、计算风量是矿井通风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之一,也是检查、分析、改善矿井通风工作的重要手段。 《规程》规定:矿井必须建立测风制度,每10天进行1次全面测风。对采掘工作面和其他用风地点,应根据实际需要随时测风,每次测风结果应记录并写在测风地点的记录牌上。应根据测风结果采取措施,进行风量调节。 (二)井巷断面上的风速分布 空气在井巷中流动时,由于空气的粘性和井巷壁面摩擦的影响,风速在井巷断面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一般来说,在巷道的轴心部分风速最大,而靠近巷道周壁风速最小,如图9一1所示。通常所说的井巷中的风速都是指某断面的平均风速。 (三)测风仪器1.测风仪器的种类 矿井使用的风表有机械式风表、电子式风速仪、风速传感器、压差计和皮托管,所有的测风仪器都必须经过计量检定部门的计量检定,取得合格证后方可在煤矿中使用。 机械式风速表分为叶式风速表和杯式风速表,但煤矿普遍使用的是叶式风速表。风速表按测量范围分为:高速风表,测定大于10m/s以上的风速;中速风表,测定0.5-10m/s的风速;低速风表,测定0.5-5m/s的风速。测定时可根据井巷风速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风速表。 2.风表校正曲线 不论使用什么方法测风速,所得的数值均不是实际风速。因机械式风表有摩擦力的影响,所以所测的指针数和实际风速不相符。为此,任何一块风速表都有需要用实验方法绘出测定风速与实际风速对照曲线表,该表称为风表的校正曲线,如图4-6所示。根据风表的校正曲线可求出风表校正方程(也可以直接从表中读出井巷实际风速数),即按公式((4-6)求出巷道的实际风速: 函数式 v真= av表+b (9一23) 式中VA—实际真正的风速,简称真风速, 时 S; a—校正常数,决定于风表的构造尺 寸; b—表明风表启动初速度的常数,决定 于风表的惯性及摩擦力; v表—风表指针指示的风速,简称表速, m/s. 8}___________________、 7卜/; _6卜/, 二5卜/ 任一I/ 云4卜/{ 3卜/; 20)4'/123341516,781- V* /(m . S-1) 图9-5风速计校准曲线 (四)测风方法 前面讲述过,空气在井巷中流动时,风速在井巷断面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图9一1)。为了准确地测定井巷的平均风速,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1.线路法和分格定点法 按风表在井巷中移动的方式划分,测风方法可分为线路法和分格定点法。 (1)线路法。风表沿预定路线均匀移动,lmin内走完全部路程。风表移动“线路”有多种形式,图9一6所示为其中的1种。 (2)分格定点法。将整个井巷断面划分为若干大致相等的方格,使风表在每格内停留相等的时间,lmin内测完全部方格。图9一7所示为9点法;另外,还有3点法等。 2.侧身法和迎面法 按测风员的工作姿势,即测风员和井巷及风流的相对位置关系划分,测风方法可分为侧身法和迎面法。 (1)侧身法。测风员背向巷道壁站立,手持风表,将手臂向风流垂直方向伸直进行测风的方法,称为侧身法。 &nb
布是不均匀的。一般来说,在巷道的轴心部分风速最大,而靠近巷道周壁风速最小,如图9一1所示。通常所说的井巷中的风速都是指某断面的平均风速。 (三)测风仪器1.测风仪器的种类 矿井使用的风表有机械式风表、电子式风速仪、风速传感器、压差计和皮托管,所有的测风仪器都必须经过计量检定部门的计量检定,取得合格证后方可在煤矿中使用。 机械式风速表分为叶式风速表和杯式风速表,但煤矿普遍使用的是叶式风速表。风速表按测量范围分为:高速风表,测定大于10m/s以上的风速;中速风表,测定0.5-10m/s的风速;低速风表,测定0.5-5m/s的风速。测定时可根据井巷风速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风速表。 2.风表校正曲线 不论使用什么方法测风速,所得的数值均不是实际风速。因机械式风表有摩擦力的影响,所以所测的指针数和实际风速不相符。为此,任何一块风速表都有需要用实验方法绘出测定风速与实际风速对照曲线表,该表称为风表的校正曲线,如图4-6所示。根据风表的校正曲线可求出风表校正方程(也可以直接从表中读出井巷实际风速数),即按公式((4-6)求出巷道的实际风速: 函数式 v真= av表+b (9一23) 式中VA—实际真正的风速,简称真风速, 时 S; a—校正常数,决定于风表的构造尺 寸; b—表明风表启动初速度的常数,决定 于风表的惯性及摩擦力; v表—风表指针指示的风速,简称表速, m/s. 8}___________________、 7卜/; _6卜/, 二5卜/ 任一I/ 云4卜/{ 3卜/; 20)4'/123341516,781- V* /(m . S-1) 图9-5风速计校准曲线 (四)测风方法 前面讲述过,空气在井巷中流动时,风速在井巷断面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图9一1)。为了准确地测定井巷的平均风速,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1.线路法和分格定点法 按风表在井巷中移动的方式划分,测风方法可分为线路法和分格定点法。 (1)线路法。风表沿预定路线均匀移动,lmin内走完全部路程。风表移动“线路”有多种形式,图9一6所示为其中的1种。 (2)分格定点法。将整个井巷断面划分为若干大致相等的方格,使风表在每格内停留相等的时间,lmin内测完全部方格。图9一7所示为9点法;另外,还有3点法等。 2.侧身法和迎面法 按测风员的工作姿势,即测风员和井巷及风流的相对位置关系划分,测风方法可分为侧身法和迎面法。 (1)侧身法。测风员背向巷道壁站立,手持风表,将手臂向风流垂直方向伸直进行测风的方法,称为侧身法。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