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率计算的基本规定及公式

装配率是指建筑评价范围以内(室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围护墙、内隔 墙、装修和设备管线等采用预制部品部件及标准化设计、绿色与信息 化技术应用、施工与管理等的综合比例。

一、基本规定

装配率计算和装配式建筑等级评价宜以单体建筑作为计算和 评价单元,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体建筑应按项目规划批准文件的建筑编号确认;

2、单体建筑由主楼、裙楼组成时,主楼、裙楼可按不同的单体建 筑进行计算和评价;

3、单体建筑的层数不大于3层,且地上建筑面积不超过 500 ㎡   时,可由多个单体建筑组成建筑组团作为计算和评价单元;

4、地下建筑(含地下室) 可单独进行计算和评价。

二、   计算公式与评分表

1、装配率由主体结构评价得分、围护墙和内隔墙评价评价得分、装修和设备管线评价得分、细化项评价得分、鼓励项评价得分计算得出。

2、装配率应根据表1中评价项分值按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 P —— 装配率;

Q1—— 主体结构指标实际得分值;

Q2—— 围护墙和内隔墙指标实际得分值;

Q3—— 装修和设备管线指标实际得分值;

Q4—— 评价项目中缺少的评价项分值总和,不含 Q5 ;

Q5—— 细化项实际得分值,细化项评价要求及评分细则详见表 1 ;

Q6—— 鼓励项实际得分值;

表1装配式建筑评分表

注1:表中带“*”项的分值采用“内插法”计算,计算结果取小数点后 1 位。

注2:Q51合计得分如大于10分,按10分计算,Q51a不应与 Q1a同时得分,Q1最低得分可包含Q51得分,Q1与Q51合计得分不大于50分;Q52不应与Q2b、Q2d同时得分,Q2最低得分可包含Q52得分;Q53不应与 Q3b、Q3c、Q3d、Q3e同时得分。

注3:单元式幕墙满足保温、隔热节能指标时,可参照 Q2b 进行评价。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1人已点赞

全部回复(1)

主题

回复

装配式施工

9417 条内容 · 129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混凝土预制件的构件深化是一项较为烦琐的工作,并且整体过程需要花费的时间也较长,具有鲜明的周期性和复杂性。因此,要在不同阶段把握工作的重点,大致的要求可以列为以下几点。 1、决策 这一阶段主要针对的是混凝土预制件的实施方案决策。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主要依靠混凝土预制件的主体对建筑施工进行事先的咨询和了解,要确立好深化构件的重点和方向,为后续的具体设计提供参考依据。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工作的科学合理,避免不必要的步骤重复。混凝土预制件主体应当适当地参与建筑施工图的敲定中,就其图纸进行研究和分析,找出深化构件设计的要点。

THE END
0.[装配式建筑]江苏省装配式建筑预制装配率计算细则解读预制装配率是指装配式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预制构件、装配式内外围护构件、工业化内装部品的体积或面积占该部分总面积的比率。 注: 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中屋顶以上塔楼部分不列入计算范围。 2.设有商业裙房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若裙房部分采用现场浇筑施工,则在建筑主体平面外的裙房部分不列入计算范围。 jvzquC41ddy/ex6::0ipo8yjtgge/B;675=2/:230jznn
1.装配率计算一、单体预制装配率计算公式单体预制装配率=预制构件体积÷全部构件体积 二、有关定义 (一)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指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混凝土结构,包括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全装配混凝土结构等。在建筑工程中,简称装配式建筑;在结构工程中,简称装配式结构。 jvzquC41yy}/ekn5824og}4j{lj0496:276:1:7;87>/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