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低承台与高承台桩基托梁挡墙示意图
图2 托梁受力、传力示意图
1)每跨托梁顶部所受水平力计算
Ed=Ex×L
Ed-每跨托梁顶部所受水平力(KN),Ex-挡墙和托梁后部主动土压力水平分力(KN),L-每跨托梁长度(m)
2)每跨托梁顶部所受竖向合力计算
Nd=(G+Ey)×L
Nd-每跨托梁顶部所受竖向合力(KN),G-挡墙单位长度上的重量(KN/m),Ey-挡墙和托梁后部主动土压力竖向分力(KN)
Q0=Ed/n
Q0-桩顶所受水平力,n-每跨托梁长度范围内的桩基数量
2)每根桩顶所受弯矩计算
M0=(Ed×h+Nd×e)/nh-托梁厚度(m)
1)滑体由完整性较好的岩体组成,滑体上部与下部的滑动速度近于一致,桩背应力假定为矩形分布;
2)滑体为松散堆积体或含水量较高的硬塑~流塑状土质或类土质组成时,滑体底部的滑速往往明显大于上部滑体的滑速,桩背应力假定为三角形分布;
3)滑体为密实、胶结较好堆积体或土体,桩背应力假定为梯形分布。
图3 推力作用下的抗滑桩背应力分布
(注:E-滑体下滑力,Ea-桩背推力)
采用此计算模型时,桩基单元计算不再考虑上部挡墙和托梁单元所传递的水平力,但需考虑挡墙和托梁传递的弯矩。总的来说,这种计算模型对桩基托梁挡墙体系和桩基单元来说是偏保守的。
图4 推力作用下的埋入式抗滑桩背应力分布
(注:EL-埋入式抗滑桩所承受下滑力,ELa-埋入式抗滑桩所承受下滑力)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