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北京标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06773390549L
《GB/T 25849-2010 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 设计计算、安全要求和测试方法》是一项国家标准,旨在为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的设计、制造以及使用提供指导。该标准适用于以电动或液压方式驱动的、可移动的、用于人员作业于不同高度位置的工作平台。它涵盖了从设计阶段到最终产品测试的一系列要求。
在设计计算方面,标准详细规定了结构强度、稳定性以及负载能力等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与准则,确保设备能够在预期条件下安全运行。例如,对于平台的承载能力,需要根据材料属性、几何尺寸等因素进行精确计算,并留有足够的安全裕度来应对可能发生的过载情况。
关于安全要求,《GB/T 25849-2010》强调了对操作者及周围环境的安全保护措施。这包括但不限于紧急停止按钮的位置设置、防护栏杆的高度要求、电气系统的绝缘性能等方面。此外,还特别指出应采取有效手段防止意外启动或者下降,比如通过安装防坠落装置等方式来增加安全性。
测试方法部分则描述了如何验证上述设计与安全要求是否得到满足的具体步骤。这些测试覆盖了机械强度试验(如静载荷测试)、功能检查(如控制系统响应时间测量)以及耐久性评估等多个方面。通过对原型机或批量生产前样品进行全面而严格的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并修正潜在问题,从而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该标准通过明确各项技术指标及其对应的评价体系,不仅促进了行业内产品质量水平的整体提升,也为监管部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
查看全部
下载本文档
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5849—2010
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设计计算、
安全要求和测试方法
Mobileelevatingworkplatforms-Designcalculations,safetyrequirements
andtestmethod
(MODISO16368:2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25849—2010
目次
前言...................................................................................II
1范围..................................................................................4
2规范性引用文件........................................................................4
3术语和定义............................................................................5
4危险列表..............................................................................9
5安全要求和/或措施....................................................................14
6安全要求和/或措施验证................................................................44
7使用信息(见附录F).................................................................47
附录A(资料性附录)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在风速大于12.5m/s情况下的使用................50
附录B(资料性附录)稳定性和结构计算的动载系数.......................................51
附录C(规范性附录)钢丝绳传动系统的计算.............................................52
附录D(资料性附录)钢丝绳传动系统...................................................57
附录E(资料性附录)障碍试验计算.....................................................61
附录F(资料性附录)使用说明手册63
附录G(资料性附录)结构安全系数.....................................................77
GB25849—2010
II
前言
本标准第5章和第6章中带“宜”字、第1章、第2章、第3章、第4章和第7章及附录中的内容为推荐
性条款,其余为强制性条款。
本标准修改采用ISO16368:2003《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设计计算,安全要求和测试方法》。
本标准根据ISO16368:2003重新起草。
本标准与ISO16368:2003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
——本标准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用一部分我国标准代替对应的欧洲标准和国际标准,增加
——本标准第5章.2中,有关其他结构的迎风面积,引用了GB3811起重机设计规范,以使得
——本标准第5章中,关于结构计算方法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例举了如GB3811、
致。
——本标准第5章5.3.6中,稳定器支腿的构造宜适应地面不平度至少为10°。对于车载式平台很
难达到。根据美国吉尼公司工程师建议更改为“在制造商允许的最大坡度进行操作时,稳定器应能够在
最大允许倾角内对底盘进行调平”。
——本标准第5章中,绝缘平台的绝缘测试和衬垫的绝缘测试引用了GB/T9465-2008的6.13
上述技术差异已编入正文中,并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边页空白处用垂直单线标识。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为资料性附录,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升降工作平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北京建筑机械化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杭州赛奇高空作业机械有限公司、北京京城重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杭州
爱知国产车辆有限公司、徐州海伦哲专用车辆有限公司、江阴市华澄特种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GB25849—2010
III
ISO16368:2003简介
本国际标准的目的是定义规则,保障有关人员和对象的安全,防止在操作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
(MEWP)时出现意外风险。
对于那些适用于每个电气部件、机械或结构部件的常规技术规则,本国际标准不再赘述。
此国际标准的安全要求是针对按照制造商的说明、工作条件、使用频率和国家规定进行定期维护的移
动式升降工作平台起草的。
假定每天开始工作前都对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进行了功能检查,而且除非所有要求的控制和安全设
备都已经准备就绪并处于工作状态,否则不能启动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并投入运行。
如果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很少使用,可以在开始工作前进行检查。
附录A解释了选择Beaufort风力6级作为最高风速的原因。
其他所有可以减少风险的解决方案都是允许的。
因为无法找到对先前国家标准中用于稳定性计算的动力因数的令人满意的解释,所以采用欧洲标准
化委员会(CEN)(即以前的TC98/WG1)所得出的测试结果,以决定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适合因数和
稳定性计算方法。测试方法在附录B中进行了说明,可作为希望使用更高或更低操作风速和利用控制
系统的最新研发成果的制造商的指南。
同样,为了避免出现与其他升降设备标准未说明的不一致钢丝绳使用系数,此文档的5.5.2和附
录C中也适当地摘录了被广泛接受的德国标准DIN15020(所有部分),附录D中还有一个应用实
例。
GB25849—2010
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设计计算,安全要求和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于输送人员到工作位置并在平台上进行工作的所有类型和规格的移动式升降工作
平台的技术安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的结构设计和稳定性计算、制造、安全
检查和测试。指出了由于使用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会引起的危险并介绍了消除和降低这些危险的方法。
本标准不包括以下方面引起的危险:
――用无线电和其他无线控制的操作
――在有潜在爆炸危险的环境里使用
--电磁的不相容
――在带电的系统上工作(见IEC61057)
--使用压缩气体作为承载的元件
本标准不适用于:
a)电梯和液压电梯(见EN81-1和EN81-2)
b)消防和救火装置(见prEN1777)
c)高处作业吊篮和擦窗机(见prEN1808)
d)升降操作员的位置在轨道式存储和卸取设备上(EN528)
e)车尾起重机(见prEN1756-1和prEN1756-2)
f)桅柱爬升式工作平台(见ISO16369)
g)公园游艺设备
h)起升高度小于2m的升降平台(见EN1570)
i)提升人员和材料的建筑施工升降机(见prEN12159)
j)飞机地面支持设备(见prEN1915-1和1915-2)
k)埋杆机(起重挖穴机)(见ANSIA10.31)
l)升降操作员的位置在工业卡车上的设备(见prEN1726-2)
m)桥梁检测和维护设备(见ANSIA92.8)
n)库存拣选或订单拣选类设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0118一般用途钢丝绳(ISO/DIS2408:2002,MOD)
GB/T2893.1图形符号安全色和安全标志第1部分:工作场所和公共区域中安全标志的设计原则
GB2893安全色ISO3864:1984,NEQ
GB25849—2010
GB2894安全标志ISO3864:1984,NEQ
GB3811起重机设计规范
GB/T19924流动式起重机稳定性的确定ISO4305:1991,IDT
GB/T5972起重机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ISO4309:1990,IDT
GB/T15706.1机械安全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第1部分:基本术语和方法ISO12100-1:2003,
IDT
GB/T15706.2机械安全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第2部分:技术原则ISO12100-2:2003,IDT
GB16754机械安全急停设计原则ISO/IEC13850:1995,EQV
ISO13854机器安全—避免挤压人体器官的最小间隙
ISO18893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安全要求,检查,维护和操作
ISO20381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操作控制和其他显示标记
GB5226.1机械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IEC60204-1:2000,IDT
GB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IEC60529:2001,IDT
GB/T11020固体非金属材料暴露在火焰源时的燃烧性试验方法清单IEC60707:1999,IDT
GB14048.5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5-1部分控制电路电器和开关元件机电式控制电路
IEC61057有电工作环境的绝缘臂架式高空作业设备
GB/T9465高空作业车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出入位置accessposition
出入工作平台的位置。
注:出入口位置、收藏位置(3.30)、低位行走位置(3.12)、运输位置(3.32)可以是相同的。
3.2链条传动系统chain-drivesystem
3.3底盘chassis
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的基座(见图1)。
注:底盘可以推、拉、自行等。
3.4关键部件criticalcomponent
支撑或稳定工作平台或伸展结构的载荷承载部件。
3.5高位行走位置elevatedtravelposition
移动式升降平台工作时在低位行走位置之外的行走状态。
3.6伸展结构extendingstructure
与底盘相连、支撑工作平台并可让工作平台移动至所需位置的结构。见图1。
注:例如:伸展结构可以是单个的臂架或梯子、伸缩式或铰接式臂架或梯子、剪式机构或它们的任
何组合,并且在其底盘上是可回转或不回转的。
3.7有限元分析模型finiteelementanalysismodel
为了进行结构分析,用计算机处理方法建立理想化模型。
3.8室内使用indooruse
移动式升降平台在蔽风环境下使用,因此,不会有风力作用在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上。
GB25849—2010
3.9载荷周期loadcycle
从进入平台位置开始进行工作并返回初始位置的循环。
3.10载荷传感系统load-sensingsystem
监控工作平台上的垂直载荷和垂直力的系统。
注:系统包括测量装置、安装测量装置的方法和信号处理系统。
3.11下降lowering
将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移动到较低位置的所有操作,除行走操作以外(见图1)。
3.12低位行走位置loweredtravelposition
移动式升降平台行走时,工作平台在小于或等于3米工作位置的状态。
注:出入位置(3.1)、收藏位置(3.30)、低位行走位置、运输位置(3.32)可以是相同的。
3.13制造商manufacturer
对准备使用的移动式升降平台的设计、使用指导、采购、制造、装配和的检测负有全责的个人或
实体。
3.14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分类mobileelevatingworkplatformgroupclassification
3.14.1A组:载荷重心的垂直投影始终在倾翻线内的移动式升降平台。
3.14.2B组:载荷重心的垂直投影可以在倾翻线外的移动式升降平台。
3.15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型式mobileelevatingworkplatformtypes
型式1只允许在其收藏位置行进的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
型式2可与工作平台一起在升高的行进位置行进,且由底盘上的一点来进行控制的移动式升降工作
平台;
型式3可与工作平台一起在升高的行进位置行进,且由工作平台上的一点来进行控制的移动式升降
工作平台。
注:型式2和型式3可以组合在一起。
3.16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mobileelevatingworkplatform
用来运载人员、工具和材料到工作位置的设备(包括移动式高空作业平台和高空作业车)。至少由
带控制的工作平台、伸展结构和底盘组成。
3.17力矩传感系统moment-sensingsystem
对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相对于倾翻线产生倾翻力矩的监控系统。
注:系统包括测量装置、安装测量装置的方法和信号处理系统。
3.18不平整表面off-slab
非整平、铺设的平面,或采用混凝土或相当材料的平面,但不包括未压实的地面。
3.19室外使用outdooruse
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可能暴露在有风环境中使用。
3.20铺设表面pavedslabsurface
沥青、混凝土或相当材料铺设的坚实的水平平面。
3.21行走控制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pedestrian-controlledmobileelevatingworkplatform
用动力驱动行走,人员徒步随行控制设备操作使其移动的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
3.22轨道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rail-mountedmobileelevatingworkplatform
在轨道上移动的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
3.23起升raising
将工作平台上升到较高位置的所有操作,除行走操作之外(见图1)。
GB25849—2010
3.24额定载荷ratedload
为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设计的正常操作载荷,由垂直作用在工作平台上的人员、工具和材料载荷组
成。
注: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可以有多个额定载荷。
3.25旋转rotation
工作平台相对于垂直轴的圆周运动(见图1)。
3.26副平台secondaryworkplatform
附加于工作平台(3.39)或伸展结构上,能独立移动的工作平台。
3.27自行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
在工作平台上进行行走控制的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
3.28回转slewing
伸展结构相对于垂直轴的圆周运动(见图1)。
3.29稳定器stabilizer
通过支撑和/或调平整个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或伸展结构以稳定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的任何装置或
系统(见图1)。
例如:支腿、千斤顶、悬挂锁紧装置、伸展车轴。
3.30收藏位置stowedposition
制造商限定的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配置,处于该配置时伸展结构被降低并收起,稳定器也被收起的
位置。
注:出入位置(3.1)、收藏位置(3.30)、低位行走位置(3.12)、运输位置(3.32)可以是相同的。
3.31人力移动totallymanuallyoperated
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仅以人力实现移动。
3.32运输位置transportposition
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运到工作地点时工作平台位置。
注:出入位置(3.1)、收藏位置(3.30)、低位行走位置(3.12)、运输位置可以是相同的。
3.33运输transporting
将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运送或运出工作场地。
3.34行走travelling
除了运输状态外,底盘的所有运动。(见图1)
3.35型式试验typetest
代表执行。
3.36车载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vehicle-mountedmobileelevatingworkplatform
行走控制位于车辆驾驶室内的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即高空作业车。
3.37钢丝绳传动系统wireropedrivesystem
3.38作业范围workingenvelope
在正常操作的条件下和在规定的载荷和力范围内,设计的工作平台的工作空间。
注: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可以有多个工作空间。
3.39工作平台workplatform
用于载人(带或不带材料)的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的可移动组成部分,底盘除外。
GB25849—2010
例如:笼、斗、篮。
图1定义的插图(续图)
GB25849—2010
图1定义的插图(续图)
4危险列表
GB25849—2010
10
这些危险已按危险评估程序鉴别见表1。
如果不是重大的危险而没有表述要求,在相应的要求栏内用“非重大”。
表1---危险列表(续表)
危险类型本标准相应条款
1机械性危险
1.1挤压危险
5.2.4、5.3.4,5.3.5,5.3.21,
5.4.4,5.6.9,5.7.1,7.2.13
1.2剪切危险5.4.4,5.7.1,7.3.13
1.3切割或切断的危险非重大
1.4缠结危险5.3.18,7.3.13
1.5拉入或卷入的危险5.3.18,7.3.13
1.6冲击危险5.3.5,5.3.22,F.2.1h)
1.7刺穿或刺破危险非重大
1.8摩擦或磨损危险F2.5e)
1.9高压液体喷射的危险
5.9.1,5.9.2,5.9.3,5.9.4,5.9.5,
5.9.10
1.10零部件飞出非重大
1.11(整机或单件)稳定性丧失
5.2,5.3.2,5.3.6,5.3.7,5.3.9,
5.3.10
1.12滑倒、绊倒和坠落危险
.3,5.6.4,5.6.5,5.6.6,
5.6.7,7.3.13
2电气危险:
2.1触电(直接或间接)5.8,F.2.1g)
2.2静电非重大
2.3热辐射非重大
2.4电气设备的外部影响5.8.1
3热危险:
3.1热源的辐射热及火焰或爆炸所造成的烧伤或灼伤5.3.19
GB25849—2010
11
表1---危险列表(续表)
危险类型本标准相应条款
3.2过冷或过热工作环境对健康的危害5.3.19
4噪声
4.1
听力丧失(耳聋),其它的生理紊乱(如失去平衡、失去知
觉等)
非重大
4.2对语言沟通、语音讯号等造成干扰非重大
5振动产生的危害(引起神经上的和血管的障碍)F.2.1i)
6辐射产生的危害,尤其是:
6.1电弧F.2.1g)
6.2激光非重大
6.3电离子辐射源非重大
6.4使用高频电磁场的机器5.8.1
7机器使用或排放的材料和物质处理产生的危害,例如:
7.1接触或吸入有害的液体、气体、薄雾、灰尘和烟雾5.3.19
7.2火灾或爆炸的危险5.3.20
7.3生物和微生物(病毒或细菌)的危害非重大
8在机器设计中,忽视人类工效学原理而引起的危害(人类特征和能力与机器不匹配),例如:
8.1有害健康的姿势或施力过度5.6.6,5.6.7
8.2未充分考虑人的四肢构造非重大
8.3忽略使用人员保护设备非重大
8.4不合适的区域照明非重大
GB25849—2010
12
表1---危险列表(续表)
危险类型本标准相应条款
8.5人员精神过度紧张和疲劳非重大
8.6人为错误5.7.1,5.7.2
9复合性危险
10动力供应失效、机械零部件故障和其他功能故障引起的危险,例如:
10.1动力供应失效(动力和/或控制回路)5.3.11,5.7.6,5.7.7,5.7.8,5.7.9
10.2机械零部件或液体意外飞出非重大
10.3控制系统的故障/失灵5.7.7
10.4装配错误5.8.1,5.9.11
10.5倾翻,机器稳定性的意外丧失5.2,5.3.2,5.3.6,5.3.7,7.3.1k)
11.1防护装置的所有种类5.3.18
11.3启动和停止装置
5.3.1,5.4.5,,,
,5.6.3,5.7.1,5.7.2,
5.7.3,5.7.4,5.7.5,5.7.6,5.7.7,
5.7.8,5.11.3,5.11.6
11.4安全标识和信号5.3.2,5.6.10,5.7.2,5.9.10
11.5所有信息和警示装置
5.3.2,5.3.13,5.6.11,7.2,F2.1
c),F2.2
11.6动力供应切断装置5.8.2
11.7急停装置5.7.4
GB25849—2010
13
表1---危险列表(续表)
危险类型本标准相应条款
11.8工件装入或移出的方式非重大
11.9进行安全调整和/或维护的必要装置和辅助设备5.4.5,5.9.1,F.2.5a),F.2.5i)
11.10气体排放设备等5.3.19
12移动//工作区域的照明不充足非重大
13装卸过程中突然移动//不稳定所造成的危险
5.2,5.3.2,5.3.3,5.3.6,5.3.7,
5.3.8,5.3.9,5.3.12,5.6.1,5.7.1,
5.7.3,5.7.4,5.7.5,5.7.9
14传动//操作位置的设计未充分考虑//未考虑人类工效学原理5.6.9
14.1危险环境所造成的危险(与移动零件、废气接触等)5.3.18,5.3.19
14.2驾驶员/操作者所处位置的视野受阻5.3.2,5.3.21
14.3不恰当座位/座椅(座椅标定点)中度危险
14.4控制装置的设计/位置未充分考虑/未考虑人类工效学原理5.6.9
14.5自行式机器的启动/移动
5.3.13,5.3.14,5.3.15,5.3.16,
5.3.17,5.3.21,5.7.1,5.7.3,
14.6自行式机器的道路行驶5.3.11,5.3.15,5.3.16,5.3.18
14.7徒步随行控制机器的运动5.3.17
15机械性危险-
15.1由于设备运动失控而对无防护人员的危险5.2.4,5.4.5,5.7.1
15.2由于零部件碎裂脱出而引起的危险非重大
15.3由于滚翻(ROPS)而引起的危险非重大
15.4由于落物(FOPS)而引起的危险非重大
15.5不恰当的出入方式引起的危险5.6.6,5.6.7
15.6由于牵引、耦合、连接、传动而引起的危险非重大
GB25849—2010
14
表1---危险列表(续表)
危险类型本标准相应条款
15.7由于电池、火花、排放等而引起的危险5.3.19,5.3.20
16由于升降操作而引起的危险-
16.1稳定性不足
5.2,5.3.2,5.3.6,5.3.7,5.3.9,
5.3.10,5.4.1
16.2机器脱轨5.3.23
16.3机器和起升附件的机械强度失效
5.2.5,5.4.1,5.4.7,5.6.13,7.2.2
(b,F.2a),F.2.2b)
16.4运动失控
5.3.3,5.3.4,5.3.5,5.4,5.5,
5.6.1
17无法清晰看到运动部件运行轨迹5.3.21
18雷电引起的危险非重大
19由于载荷/超载而引起的危险5.4.1
20由于提升人员而引起的危险
20.1机械强度5.2,5.5.2,5.5.3
20.2载荷控制5.4.1
21控制
21.1工作平台的移动
5.4,5.6.1,5.7.1,5.7.3,5.7.4,
5.7.9,附录C
21.2安全行走控制5.7.1,5.7.3,5.7.4
21.3安全速度控制5.3.1,5.3.16,5.3.17,5.4.6
22人员坠落的危险
22.1人员保护设施5.6.2
22.2工作平台台面翻转门5.6.8
22.3工作平台倾斜控制5.6.1
23工作平台坠落/倾翻
GB25849—2010
15
5安全要求和/或措施
5.1一致性要求
制造商应满足本条款中的详细要求。
除非行业或地方有更为严格的标准规定,否则必须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此外,对于本标准没有涵盖的危险,设备应符合(如果适用)GB/T15706.1和GB/T15706.2危害
的条款。
5.2结构和稳定性计算
5.2.1制造商的职责
制造商应负以下责任:
a)结构计算,求各个载荷和力的位置、方向以及对构件强度产生最不利的组合值;
b)稳定性计算,识别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的各种位置和载荷及力的组合作用而产生的最不利的稳定条
件工况;
c)结构和稳定性计算,包括由于使用5.4.6允许的较高速度而产生的动态作用。
5.2.2载荷和力
应考虑下列载荷和力:
a)额定载荷(见)
b)结构载荷(见)
c)风载荷(见)
d)手动操作力(见)
e)特殊载荷和力(见)
5.2.3载荷和力的确定
额定载荷
额定载荷m:
m=(n×mp)+me……(1)
式中:
mp人的质量(80kg)
me工具和材料的质量(≥40kg)
n工作平台上的允许人数
假定每个人质量的载荷点作用在工作平台上,距上部顶栏杆平面水平距离0.1m.载荷点之间的距离
为0.5m。(见图2示例)
表1---危险列表(续表)
危险类型本标准相应条款
23.1坠落/倾翻
5.2,5.3.2,5.3.3,5.3.6,5.3.7,
5.3.9,5.3.10,5.3.12,5.4.1,
5.4.2,5.6.12,5.9,5.10
23.2加速/制动5.3.16,5.4.6,
24标识7.3
GB25849—2010
16
假定工具和材料的质量均匀作用在工作平台25%的台面上,如果此压力超出3kN/m2,可将25%的
数值增加到压力为3kN/m2为止。
所有这些载荷假定作用在产生最不利结果的位置。
图2:额定载荷-人员
关键词:
1倾翻线
图3:额定载荷-工具和材料
结构载荷
不运动的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构件的重量应为静态载荷。
GB25849—2010
17
运动的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构件的重量应为动态载荷。
风载荷
.1室外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
所有室外使用的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被认为是受风压100N/m2的作用,相当于风速12.5m/s(风力
等级6级)。
假定风力水平作用于工作平台上的人员、工具和材料及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零部件面积的中心,并
应作为动态力。
本要求不适用于仅用于室内的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见7.3.6)
.2迎风面积采用的形状系数
a)L形,U形,T形,I形截面1.6
b)箱形截面1.4
c)大型平面区域1.2
d)圆形截面,依尺寸而定0.8/1.2
e)直接迎风人员1.0
有关其他结构迎风面积,见GB3811起重机设计规范。人员的迎风面积,见.3。
.3工作平台上人员的迎风面积
一个人的全面积应为0.7m2(平均宽度0.4m×高度1.75m),面积中心位于工作平台面以上1.0m。
站在工作平台的1.1m高的(无孔)围栏后面的人员迎风面积应为0.35m2,其面积中心位于工作平台面
以上1.45m。
直接迎风的人数应按如下计算:
a)平台迎风面的边长(圆整到0.5m),除以0.5m;或者
b)如果工作平台上的人数少于a)计算的人数,按a)。
如果工作平台上的许可人数大于a)计算的人数,其他人员应采用形状系数0.6。
.4风力
工作平台上迎风的工具和材料所受风力按其重量的3%计算,水平作用在工作平台面以上0.5m高
度。
手动操作力
设计仅承载一个人员的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手操作力M的最小值应按200N计算;设计承载一人
以上的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手操作力的最小值应按400N计算,该力作用于平台面以上1.1m高度的位
置;任何许可的较大力,制造商应注明。
特殊载荷和力
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在使用特殊的工作方法和使用条件下会产生特殊载荷和力,例如:在工作平
台之外承载物体、工作平台上承载的大型物体承受风力以及由卷扬机或材料装卸设备所施加的力(参见
附录A)。
如果用户要求这种特殊的工作方法和使用条件,则应将所产生的载荷和力作为额定载荷、结构载荷、
风载和/或手动力进行适当的修正。
5.2.4稳定性计算
结构质量和额定载荷产生的力
由结构质量和额定载荷产生的力,所引起倾翻或稳定力矩,应乘以1.0系数,并作为垂直向下计算。
对于伸展结构,这些力应乘以0.1系数,并作用于产生最大倾翻力矩的方向。
只要提供加速度和减速度效应的测量证明,制造商也可以使用小于0.1的系数。如果使用较高的加
GB25849—2010
18
速度/减速度,应采用大于0.1的系数。(见5.4.6)
对于型式2和3的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的行走运动,应以代表加速度和减速度产生的力或路缘石测
试的系数“z”代替系数0.1(见.2.2)。该系数应以计算或测试决定(见附录E的计算示例)。
风力
风力乘以系数1.1,且作用在水平方向上。
手动操作力
工作平台上人员工作产生的手操作力乘以系数1.1并作用于产生最大倾翻力矩的方向(见图4)。
特殊载荷和力
由制造商确定的特殊载荷和力,应包括在计算中。
倾翻和稳定力矩的计算
最大的倾翻力矩和相应的稳定力矩,应以最不利的倾翻线来计算。
倾翻线应按照GB/T19924来决定,但对于实心轮胎和泡沫填充轮胎,倾翻线可看作位于轮胎与地
面接触宽度往内1/4处。
计算应以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最不利的伸展和/或回缩位置,且底盘处于制造商定义的最大允许倾
斜状态进行。制造商允许的底盘最大倾斜度,应再加上在设置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时的准确性偏差0.5°。
所有同时作用的载荷和力,应以最不利的组合计算。例如:当载荷有稳定作用时,假设在工作平台上仅
有一个人(80kg),则还需进行额外的稳定性计算。表2中给出了示例,并且可以使用图4的图形方
法。
在所有情况下,计算的稳定力矩应大于倾翻力矩。
计算中应考虑下列影响:
a)零部件制造的偏差。
b)伸展结构的连接方法。
c)由于力作用产生的弹性变形。
d)气压轮胎支撑的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在工作时任何一只轮胎故障的情况。
e)载荷感应系统、力矩感应系统和位置控制的性能特征(准确度)-例如:
?滞后
?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的倾斜
?环境温度
?工作平台上的载荷的不同位置及分布。(见)
弹性变形的确定应由计算或实验获得。
表2稳定性计算的载荷和力的方向及其组合示例(见图4)
工作情形
额定载荷
结构载荷
(Sn)
手操作力
(M)
风载荷
(W)
图解
1.0
0.1
1.0
0.1
1.0
0.1
1.0
0.1
1上升(下降)VAVA--HH
GB25849—2010
19
5.2.5结构计算
概述
计算应按照材料力学的定理和原则。如果使用公式,一般应注明出处。否则,公式应由基本原理推
导而来,以便可以检查其有效性。
除非特别说明,否则,各个载荷和力应认为作用于会产生最不利情况的位置、方向及其组合。
2行走VSVS--HH
3行走VSVS--HH
位于斜坡上前倾稳
定性
V-V-AAHH
位于斜坡上后倾稳
定性
80
kg
-V-AAHH
位于斜坡上下降,
到极限位时前倾稳
定性
VSVS--HH
7位于斜坡上V-V-AAHH
8位于水平地面
80
kg
-V-AAHH
注:V=垂直,H=水平,A=倾角,S=斜坡上角度
注:此表并不是完整的
GB25849—2010
20
对于承载的零部件和连接件,强度和安全系数所需的资料应以清楚和容易验证的方法用于计算当中。
如有必要校验计算,应给出各个零部件和连接件的具体主要尺寸、截面和材料。
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如GB3811、GB/T9465-2008标准,其中包括疲劳应力计算方法。
确定计算中使用的载荷和力时,应考虑上述5.2.2和5.2.4中给出的规定。所用国家标准都不应改变
这些规定。
应考虑细长部件的弹性变形。
应对最不利载荷组合进行分析。静态试验(见.1)和超载试验(见)所产生的应力
不应超过材料弹性极限的90%。计算出的应力不应超过允许值。
计算出的安全系数不应低于规定值(参见附录G)。
应力的允许值和安全系数的规定值取决于材料、载荷组合及计算方法。
示例1
1倾翻线
GB25849—2010
21
2运行方向
示例2
图4:最大倾覆载荷和力矩组合(见表2)(续图)
示例3
1倾覆线
2运行方向
示例4
图4:最大倾覆载荷和力矩组合(见表2)(续图)
GB25849—2010
22
示例5
示例6
1倾翻线
3极限伸展
图4:最大倾覆载荷和力矩组合示例(见表2)(续图)
GB25849—2010
23
示例7
示例8
1倾翻线
图4:最大倾覆载荷和力矩组合示例(见表2)
分析
.1总体受力分析
总体受力分析可避免因弯曲或断裂而出现故障。应对所有的承载零部件和连接件进行分析。
可采用有限元模型分析来满足此要求。应指明有限元模型和包括载荷区域、载荷形式、约束区域和
约束形式的说明。
.2弹性稳定性分析
弹性稳定性分析可避免出现弹性失稳(例如弯曲、断裂)。应对所有涉及承受压力载荷的零部件进
行弹性稳定性分析。
GB25849—2010
24
.3疲劳强度分析
疲劳强度分析可避免因应力波动而出现疲劳故障。应对所有对疲劳至关重要的承载部件和连接件进
行分析,分析应考虑到结构细节、应力波动的程度及应力循环次数。应力循环次数可能是载荷循环次
数的倍数。
由于无法准确计算出运输过程中的应力波动数,因此应减小运输过程中受振部件在运输位置上的应
力,以确保实际具有无限长的疲劳寿命(见5.4.7和5.6.13)。
图5:载荷谱系数η
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载荷循环次数一般为:
a)间歇轻载(例如:10年,每年40星期,每星期20小时,每小时5个载荷循环次数)4×104循环次数
b)重载(例如:10年,每年50星期,每星期40小时,每小时5个载荷循环次数)105循环次数
根据图5,确定载荷组合时,允许按照载荷谱系数减小额定载荷,无需考虑风载。
注:有关钢丝绳传动系统的设计见附录D。
验证方法:可通过设计校验、静态试验和超载试验验证5.1中的要求。
5.3底盘和稳定器
5.3.1自动安全装置
对于徒步控制的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和型式1的动力驱动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应按照5.11条安装
自动安全装置,以阻止工作平台不在运输或收藏位置时行走。
当工作平台不在低位行走位置时,自行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的任何行走速度应该是自动限制的。
验证方法:可通过设计校验和功能试验进行验证。
5.3.2底盘倾斜
每个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都应具有一个可指示底盘倾斜度是否在制造商允许的限制范围内的装置
(例如倾斜开关或水平仪)。应对该装置进行保护,以避免遭到损坏及意外更改其设置。
如果型式2和3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到达倾斜极限,该装置应发出工作平台上可以听到的声音信
号予以提示。
对于装有稳定器以用于测量水平的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从稳定器的每个操作位置都应可以清楚地
看到底盘倾斜的读数(例如水平仪)。
验证方法:可通过功能试验进行验证。
GB25849—2010
25
5.3.3锁紧销
所有锁销都应紧固,以避免发生意外脱离(例如弹簧销)和遗失(例如链条)。
验证方法:可通过目测进行验证。
5.3.4控制杆
应将徒步控制的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的控制杆和牵引杆可靠地固定到底盘上。
验证方法:可通过目测和试验进行验证。
5.3.5使控制杆保持在垂直位置
控制杆和牵引杆如果在不使用时升高至垂直位置,应使用自动装置(例如钩子)来使其保持在该位
置,应防止意外掉落。
对于多轴底盘,完全降下的控制杆或牵引杆与地面之间的最小间隙应为120mm。
验证方法:可通过目测、试验和测试进行验证。
5.3.6稳定器支腿
在制造商允许的最大坡度进行操作时,稳定器应能够在最大允许倾角内对底盘进行调平。
验证方法:可通过目测和测试进行验证。
5.3.7允许的工作平台位置
除非已按照操作说明正确使用稳定器,否则应按照5.11要求安装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安全装置,
以阻止在允许的位置外操作工作平台。
按照5.11要求,如果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的构造是可在没有稳定器的情况下操作(操作范围有限),
则应配备安全装置,以防止在限定范围外无稳定器而执行作业。
验证方法:可通过设计校验校验和功能试验。
5.3.8完全用人力操作的升降工作平台
完全用人力操作的工作平台底板高度不超过地平面5m的升降工作平台不需要完全符合5.3.7
中的要求(见7.3.15)。
这类升降工作平台也无需满足所有无法在没有电源的情况下达到的安全要求。
验证方法:可通过设计校验进行验证。
5.3.9防止动力稳定器移动
除非伸展结构和工作平台处于收藏位置或运输位置,或在5.3.7指定的限制范围内,否则带动力
稳定器的升降工作平台应按照5.11的要求配备安全装置,以防止稳定器移动。伸展结构和工作平台处
于限制范围内时,稳定器的运行不应引发不稳定的情况。
验证方法:设计校验校验和功能试验。
5.3.10手动操作稳定器
手动操作型稳定器应设计成可防止意外的移动。
验证方法:可通过设计校验和功能试验进行验证。
5.3.11自行式移动升降工作平台的制动
自行式移动升降工作平台应至少在同轴的两个车轮上配备制动器,以便在制动动力中断或出现故障
时自动制动,并且该制动应该能按照5.3.16中的要求停止升降工作平台并将其保持在停止位置。此类
制动器不应依靠液压或气动或电力来保持制动。
验证方法:设计校检和功能试验。
5.3.12稳定器运动
稳定器的运动应由机械限位装置来限制。如果液压缸是为此目的而设计的,则满足这一要求。
应提供机械方式来防止稳定器在运输位置出现不受控的移动。每个稳定器应有两个独立的锁定装置
GB25849—2010
26
将稳定器锁定在运输位置上,其中至少一个锁定装置可自动动作,例如带棘爪的重力锁销。符合5.3.9
和5.10中要求的动力稳定器也视为符合此要求。此要求适用于带可增加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宽度或高
度且永久性连接的稳定器的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也适用于所有车载式和拖式升降工作平台。
验证方法:可通过设计校验进行验证。
5.3.13车载式移动升降工作平台稳定器指示装置
车载式移动升降工作平台应配备可从操作室内控制行走操纵台看到的指示装置,该指示装置可指示
稳定器的所有部件、伸展结构、工作梯和本设备的工作平台是否处于运输位置。
验证方法:可通过功能试验进行验证。
验证方法:可通过功能测试进行验证。
5.3.15在高位行走位置的最大行进速度
型式2和3的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在高位行走位置上的行走速度不应超过以下值:
a)车载式升降工作平台,在驾驶室内使用行进控制器时,1.5m/s;
b)轨道式升降工作平台,3.0m/s;
c)所有其它型式2和3的自行式移动升降工作平台,0.7m/s。
验证方法:可通过设计校验和功能测试进行验证。
5.3.16制动距离
以5.3.15中给出的最大速度在制造商允许的最大斜坡上行走的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应该能够在
注:最小制动距离取决于系数“z”(见)。
验证方法:可通过功能测试进行验证。
注释:
A车载式升降工作平台(从操作员位置控制)
B轨道式升降工作平台
C所有其他升降工作平台
图6:型式2和3的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最大制动距离
GB25849—2010
27
5.3.17徒步控制的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的最大行进速度
具有徒步控制的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在运输位置或收藏位置上的最大行走速度不应超过1.7m/s。
验证方法:可通过测试进行验证。
5.3.18操作位置人员的防护装置
应提供防护装置保护在操作位置或站在地面靠近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或其他入口的人员,防止热能
或机械的危险。这些防护装置的打开或拆除,只有采用工具才能做到;而这些工具应装入可锁的封闭
空间(如驾驶室、储藏室);或使用随机提供的工具或钥匙。
此要求不适用于按照道路交通规则的车辆的排气系统。
验证方法:可通过目测进行验证。
5.3.19发动机废气排放
发动机排放的废气排气口位置应远离操作位置。
验证方法:可通过目测进行验证。
5.3.20燃料添加点
汽液燃料箱(消防液体除外)添加口的位置应避免燃料由于溅到热的部件(如发动机排气管)而
失火。
验证方法:可通过目测进行验证。
5.3.21控制位置上的视线
操作员应该能够在任何控制位置上观察到控制所产生的移动。尤其是动力稳定器的操作员应该能够
在其位置上清楚地观察到每个稳定器在移动时的动作。
固定在底盘上且从地面操作的行走控制器的位置应该能使操作员站在距离车轮或履带式车辆垂直
切线至少1m的位置。
验证方法:可通过目测进行验证。
5.3.22蓄电池固定
应将所有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的蓄电池和蓄电池槽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以防止可能带来危险的位
移。应提供某些措施,以便在倾翻的情况下,将蓄电池组件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从而避免因蓄电池位
移或电解液漏出而对操作员造成伤害。
蓄电池槽、箱或盖上应具有合适的通风孔,以使得操作员工作的位置上不会存在气体积聚的危险。
注:经验指出,存在开口时,气体可自由逸出,如果通风孔的横截面积(以平方毫米为单位)为(0.5Ø电池数量Ø
5小时额定容量(容量以安时为单位)),则通常能够满足要求,但该方法不涵盖充电情况。
验证方法:可通过目测进行验证。
5.3.23防止脱轨
轨道式升降工作平台的轨道上应配备防止脱轨的装置,以及可清除轨道上可能导致脱轨的障碍物的
装置(如轨道清理装置)。
验证方法:可通过功能测试进行验证。
5.3.24车载式底盘选择
车载式底盘的选择应符合制造商的技术要求。安装应符合底盘制造商和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制造商
的技术要求。
5.4伸展结构
5.4.1避免倾翻和超出许可强度的方法
概述
GB25849—2010
28
除满足的规定外,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应有装置采用相当于表3“√”号表示的一种方法
来减小倾翻和超出许可强度的危险。
注:必须注意载荷或力矩传感器并不能防止严重超载。
表3控制装置
载荷传感系统
载荷传感系统是一种安全装置,应按照以下方式操作。
a)在达到额定载荷后、超过额定载荷的120%前,应防止工作平台从静止工作位置上正常移动。
b)按照a)中的规定避免常规移动后,应发出警告,警告包括每个控制位置上闪烁的红灯和可在每个
控制位置上听见的声讯信号。只要条件a)还存在,信号灯就应继续闪烁,同时声音警报应至少响5秒
钟且每分钟重复一次。
c)只有移除超载的物品后,才能重新开始移动。
对于A组型式1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仅在从收藏位置升高时才允许载荷控制装置生效。在这
种情况下,对于所述的超载测试,测试载荷应为额定载荷的150%。
对于A组的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工作平台升高到运输或收藏位置1m以上之前,无需激活载
荷传感装置。在所述的超载测试中,如果未在第一个1m内激活载荷传感装置,测试载荷应为
额定载荷的150%。
载荷传感系统的控制系统应符合5.11中的要求。
位置控制
.1概述
为避免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倾翻或超过其结构的允许应力,伸展结构的允许位置应由机械限位(见
.2)、非机械限位装置(见.3)或电气安全装置(见5.11.3)自动限制。
.2机械限位装置
如果使用机械限位装置,伸展结构的允许位置应设计成能承受在施加最大力时无永久变形。专门设
计的液压缸需满足此要求。
.3非机械限位装置
如果使用非机械限位装置,伸展结构的允许位置应由测量伸展结构位置并通过控制系统操作来限定
运动工作空间的装置来限制。该装置应满足5.11的安全装置的要求。
力矩传感系统
力矩传感系统是一个安全措施,应满足下列要求:当达到许用倾翻力矩(见)时,应发出视
觉警示信号,同时除减少倾翻力矩外,阻止其它动作。
力矩传感系统的控制系统应符合5.11的要求。
提高有限尺寸的平台稳定性要求
如果符合“提高稳定性要求”,承载两人及以下的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可不包括在载荷和力矩传感
组别(见3.14)载荷传感系统及位
置控制(见
和)
载荷和力矩传感系
统(见和
提高超载标准的力
矩传感系统(见
和)
提高超载标准稳定
性的位置控制(见
,和
A√√
B√√√√
GB25849—2010
29
系统的要求内。
为了符合“提高稳定性”的要求,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应按如下标准设计:
a)工作平台的任何水平截面的外形尺寸应为:
---承载1人的,不超过0.6m2且任一边不大于0.85m。
---承载2人的,不超过1.0m2且任一边不大于1.4m。
b)对于.1描述的静态测试,测试载荷应按定义的额定载荷的150%计算。,
,,和指定的其他载荷和力的组合保持不变。
提高有限平台尺寸的超载要求
如果符合“提高超载要求”,承载两人及以下的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可以不包括在载荷传感系统的
要求内。
为了符合“提高超载”的要求,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应按如下标准设计:
a)工作平台台面的外形尺寸应为:
---承载1人的,不超过0.6m2且任一边不大于0.85m。
---承载2人的,不超过1.0m2且任一边不大于1.4m。
b)对于描述的超载测试,测试载荷应为额定载荷的150%计算。
多个额定载荷的多种作业范围
多个额定载荷和多种作业范围的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在平台上应有可视的选择组合指示器。
如允许手工选择,应只有在工作平台处于新选择额定载荷的工作空间内才能选择。
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应安装载荷和力矩传感系统(见和)或载荷传感系统和位置控
制装置(见和)
一种额定载荷的多种作业范围
只有一种额定载荷但具有多种作业范围的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如:具有多种稳定器位置的移动式
升降工作平台),允许手工选择。此时,应只有在伸展结构处于运输位置时才能选择。
验证5.4.1的所有要求:通过设计校验校验和试验(见6.1.2和6.1.4)
5.4.2伸展结构的伸展次序
当伸展结构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伸展或缩回以避免超载,则该顺序应是自动的。
验证方法:设计校验校验和功能试验。
5.4.3倾斜桅杆
有倾斜桅杆的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应有将桅杆安全紧固于运输位置和工作位置的装置。在桅杆处
于工作位置前,应由互锁装置防止平台移动。
有倾斜桅杆的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应安装5.11要求的安全装置,防止除工作平台处于出入位置
外,桅杆的倾斜运动。
验证方法:设计校验校验和功能试验。
5.4.4卷入和剪切
应按照ISO13854要求,提供安全距离或保护措施,防止和避免平台上或站立于移动式升降工作平
台旁人员会被运动部件卷入的危险。
在该措施不可行的地方,应在危险区域加装永久的清楚易见的警告标识指示要保持距离。如果未有
保护措施,剪叉式升降机构应装备有警告信号和下降警告系统。在启动下降功能时,下降警告系统应发
出声讯信号。当剪叉式平台还处于总起升行程的10-15%但是不小于3.5米,下降应停止,操作员必须
再次启动下降功能,下降的最大速度应为正常速度的50%,而且在此后的下降过程中须发出一种不同
GB25849—2010
30
的声音并应有闪光警示。
验证方法:测量和目测检查。
5.4.5用于日常维护伸展结构的支撑要求
当工作平台需起升以便做例行维护,应设法使伸展结构定位于要求的位置。该方法应能支撑卸载的
工作平台并可以从一个安全的位置操作,同时不应引起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任何零部件的损坏(见
7.3.14)。
验证方法:目测检查和功能试验。
5.4.6伸展结构的速度
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不应超出下列速度:
a)平台的升降速度为0.4m/s。
b)臂架的伸缩速度为0.4m/s。
c)回转或旋转速度为0.7m/s(在最大范围测量平台最外边缘的水平线速度)。
如果在工作平台上测得的速度改变率(即加速度、减速度)不超过0.25g,则移动式升降工作平
台可超速最多100%。测量加速度力时,不应考虑因紧急停机而产生的减速度。根据5.2应考虑紧
急停机时的加速度和减速度。
验证方法:功能试验。
5.4.7运输位置的支撑
在运输位置时伸展结构应有支撑以限制振动(见.3)。
验证方法:设计校验校验和目测检查。
5.5伸展结构传动系统
5.5.1概述
意外运动
驱动系统的设计和制造应防止伸展结构的意外运动。
验证方法:设计校验校验和功能试验。
从动力源保护伸展结构
如果动力源可能产生比伸展结构和/或工作平台驱动系统要求更大的动力,应对伸展结构和/或工作
平台驱动系统提供保护以免损坏(如限压装置)。
摩擦离合器不能满足此要求。
验证方法:设计校验。
链条或皮带传动失效
在驱动系统中使用链条或皮带传动时,应有当链条或皮带传动发生故障时能自动阻止工作平台的意
外运动的措施。可以采用通过自锁齿轮箱或按照5.11的安全装置监视皮带/链条。
不应使用平皮带。
验证方法:设计校验和功能试验。
,手柄反冲
动人工驱动系统的设计和制造应防止手柄反冲。
验证方法:设计校验和目测检查。
动力和人工驱动系统驱动的同一动作
如果同一动作同时采用了动力和人工驱动系统(如超越紧急系统)并且如同时使用两者有损坏危险,
则应避免此危险(例如互锁、切断阀和旁路阀)。
验证方法:设计校验和功能试验。
GB25849—2010
31
所有驱动的制动系统
所有驱动应有制动系统。对于起升运动,该系统应是自锁或自保持装置。当驱动系统不工作时,制
动系统应自动工作。
制动系统应确保工作平台在1.1倍的额定载荷时在各种操作配置下可以在任何位置停住并保持。应
避免此系统被意外释放。
验证方法:设计校验和功能试验。
5.5.2钢丝绳传动系统
钢丝绳传动系统安全装置
.1概述
钢丝绳、卷筒和滑轮的直径应按附录C(规范性)计算,并假定所有载荷作用在一个钢丝绳系统。牵
引驱动系统不应采用。
钢丝绳传动系统应有机械安全装置(.2)或附加钢丝绳系统(.3),在钢丝绳传动系统
失效的情况下可以限制满载工作平台的垂直移动0.2m。
.2机械安全装置
按照5.11有关伸展结构操作的机械安全装置。在钢丝绳传动系统失效时,该安全装置应逐渐地使
工作平台及其额定载荷停止并保持不动,平均减速度不应超过1.0g。
任何有弹簧操作的该装置,应是一端固定并有导向的压缩弹簧,或者在操作状态下弹簧丝的直径大于节
距的一半,从而限制弹簧在出现故障时变短。
.3第二钢丝绳系统
第二钢丝绳系统应满足以下一种:
a)按照第一系统设计的第二钢丝绳系统,应设有使两个钢丝绳系统有大致相同张紧度的装置,以使安
全系数加倍;
b)按照第一系统设计第二钢丝绳系统,并有确保第二系统在工作时承担小于一半载荷的装置,但如果
第一系统失效时可以承担全部载荷;
c)依照a)形式设计的第二钢丝绳系统,如果采用较大的卷筒直径及滑轮直径,可以延长第二系统的
疲劳寿命,使其至少为第一系统计算寿命的两倍。
第一系统的失效应能够自动提示。
验证方法:设计校验和目测检查。
承载钢丝绳
承载钢丝绳应由镀锌钢丝或相当材料制成,并具有如下特性:
a)直径最小8mm;
b)钢丝数目:最少114;
c)钢丝绳抗拉强度:最小1570N/mm2;最大1960N/mm2;
d)适合的疲劳寿命(见附录C);
e)与镀锌钢材相等的抗腐蚀能力;
f)滑轮直径与钢丝绳直径比率应符合要求(见附录C);
钢丝绳的破断载荷应在使用说明书上写明。
直接用来提升和支撑工作平台的钢丝绳,除其端部外,其余部位不应包括任何接点。
允许采用有等效安全性能的其它性质钢丝绳。
验证方法:设计校验和目测检查。
多钢丝绳系统
GB25849—2010
32
如果一个点上有一根以上的钢丝绳,应有使这些钢丝绳有大致相等的张紧力的装置。
验证方法:设计校验和目测检查。
钢丝绳重新张紧
应能够对钢丝绳重新张紧。
验证方法:设计校验和目测检查。
钢丝绳端部
钢丝绳末端仅可以使用以下几种:
---编结接头;
---铝合金压制接头;
---不老化钢压制接头;
---楔形夹紧套紧固件;
承载钢丝绳的末端不可使用U型螺栓夹紧。
钢丝绳与钢丝绳末端之间结点应能承受钢丝绳最小破断载荷的80%。
验证方法:设计校验和目测检查。
钢丝绳末端目测检查
不需拆除钢丝绳或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的主要结构零部件,应能进行钢丝绳末端目测检查。
如果不适宜采用观察口检查,制造商应提供检查的详细指导。
验证方法:设计校验和目测检查。
钢丝绳升降的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的安全装置
采用钢丝绳方法升降的工作平台,应按照5.11要求安装安全装置以防止钢丝绳松弛引起的运动。
但允许反向运动。如果钢丝绳不会产生松弛,则无需此装置。
验证方法:设计校验和功能试验。
卷筒绳槽和防止钢丝绳脱离卷筒端缘
钢丝绳卷筒应该开有绳槽并设有防止钢丝绳从卷筒两端脱落的装置,例如:卷筒上法兰边缘应保证
高出最外层钢丝绳直径两倍以上。
验证方法:目测检查。
钢丝绳层数
钢丝绳应在卷筒上仅绕一层,除非使用特殊的缠绕系统。
验证方法:目测检查。
0钢丝绳保留圈数
当伸展结构和/或工作平台在最远位置时,应至少有两圈钢丝绳保留在卷筒上。
验证方法:功能测试和目测检查。
1钢丝绳卷紧于卷筒
每根钢丝绳都应该在卷筒上适当地卷紧。卷紧后应可以承受钢丝绳最小破断载荷的80%。
验证方法:设计校验和目测检查。
2钢丝绳意外脱槽
应采取措施防止钢丝绳从滑轮上意外脱槽,即使是在钢丝绳松弛的状态。
验证方法:设计校验和目测检查。
3卷筒绳槽截面
卷筒及滑轮的绳槽底部的横截面应该呈圆形,而且角度不小于120°。
验证方法:设计校验和目测检查。
GB25849—2010
33
5.5.3链条传动系统
失效时限制垂直运动
.1概述
链条传动系统应有装置或系统,在链条传动系统失效的情况下可以限制满载工作平台的垂直移动
在0.2m以内。为满足此要求,可采用.2或者.3。
.2单链安全措施
单链传动系统的安全系数至少为5,并装有按照5.11配备与伸展结构操作的机械安全装置在传动
系统失效时,该安全装置应逐渐地使工作平台及其额定载荷停止并保持不动,平均减速度不应超过1.0g。
任何有弹簧操作的该装置,应是一端固定并有导向的压缩弹簧,或者在操作状态下弹簧丝的直径大于节
距的一半,从而限制弹簧在出现故障时变短。
.3双链条传动系统
双链条传动系统应满足以下a)或者b)的要求
a)相同张紧
双链条传动系统的每条链条的安全系数至少应该为4(最小总安全系数为8),并配有可为两个
链传动系统分配大约相等张力的装置,或者遵照下面b)中的要求。第一系统的失效会自动提示。
b)不相同张紧
双链条传动系统,承受全载荷时,第一系统安全系数至少为5而第二系统安全系数至少为4(承受
全载荷时总共最小系数为9),并有装置确保第二系统在工作时承担小于一半的载荷,但如果第一系统
失效时可以承担全载荷。
第一系统失效应是自动提示。
验证方法:设计校验和目测检查。
环形链和最小破断载荷
应不使用环形链。
链条的破断载荷应在说明书上注明。
验证方法:设计校验和目测检查。
多根链条
如果一个点上采用多根链条,应有使这些链条张紧力大致相等的装置。
验证方法:设计校验和目测检查。
张紧链条
应能够对链条重新张紧。
验证方法:设计校验和目测检查。
链条与链条末端之间结点的强度
链条与链条末端之间结点应能承受链条最小破断载荷的100%。
验证方法:设计校验。
链条和链条末端目测检查
在不拆除链条或大范围拆卸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的主要结构零部件情况下,应能进行链条和链条末
端目测检查。
如果不适宜采用观察口检查,制造商应提供检查的详细指导〔见F.2.5f)2)〕
验证方法:设计校验和目测检查。
链条升降的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的安全装置
GB25849—2010
34
采用链条传动升降的工作平台,应按照5.11装备安全装置制止链条松弛引起的运动。但允许反向
运动。如果不会产生链条松弛,则无需此装置。
验证方法:设计校验和功能测试。
链条意外脱出
应采取措施防止链条从链轮或滑轮上意外脱出,即使是在链条松弛的状态。
验证方法:设计校验和目测检查。
5.5.4螺杆传动系统
螺杆和螺母设计强度及材料
螺杆和螺母设计应力应小于使用材料的抗拉极限强度的1/6。螺杆材料应比承载螺母有更高的抗磨
损能力。
验证方法:设计校验。
螺杆与平台脱离
设计的螺杆机构在正常使用时,应能防止平台从机构中脱离。
验证方法:目测检查。
承载螺母和安全螺母
每根螺杆应有一个承载螺母和一个非承载安全螺母。承载螺母失效时才由安全螺母承载。当安全螺
母承受载荷时,工作平台无法升起。
验证方法:设计校验和目测检查。
螺母磨损检查
应无需拆卸就可以检查承载螺母的磨损。
5.5.5齿轮齿条传动系统
齿轮齿条的设计强度
齿轮齿条的设计应力应小于使用材料的抗拉极限强度的1/6。
验证方法:设计校验。
安全装置和超速控制器
齿轮齿条传动系统应有由限速器控制的安全装置。在升降机构失效时,该安全装置可以逐渐地使工
作平台及其额定载荷停止并保持不动。该安全装置的平均减速度不应超过1.0g.如果该安全装置触发,
动力供应应该自动中断。
验证方法:设计校验和功能试验。
齿轮---防止啮合脱离装置
除了正常工作平台的导向轮之外,还应提供主动有效的装置防止任何驱动或安全装置的齿轮与齿条
脱离啮合。这些装置应确保可以限制齿条轴向移动以保证齿轮至少有2/3的齿宽与齿条啮合。它们也应
制止齿轮径向运动,使其正常啮合位置大于齿高的1/3。
验证方法:目测检查。
齿轮的目测检查
在不拆除齿轮或大范围拆卸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的主要结构零部件情况下,应能进行齿轮的目测检
查。
验证方法:目测检查。
5.6工作平台
5.6.1工作平台水平度
在伸展结构伸展时或由于操作时的载荷和力的作用,工作平台与水平面或底盘平面或任何可旋转平
GB25849—2010
35
面的水平度变化应不大于5°。
调平系统应该按照5.11的要求设置安全装置,在系统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安全装置可以使工作平
台的水平倾斜度增加不超过5°。
验证方法:设计校验和功能试验。
如果机械调平系统设计成至少可以承载加载于其上的负载的两倍,则调平系统使用活塞杆或控制
杆就可以满足要求。对于钢丝绳和链条,可参见和。
验证方法:设计校验。
液压系统的液压缸应符合5.10.2。
验证方法:功能试验。
5.6.2护栏(保护)系统
每个工作平台的周边应有保护以防止人员和材料跌落的装置。保护装置应该牢固地固定在工作平台
上,由至少1.1m高的护栏、至少0.15m高的护脚板以及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