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配筋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梁配筋----梁的构造要求1. 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 梁端计入受压钢筋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2) 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3) 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下表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2. 梁的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不应超过2.75%(框架梁)。面、底面的配筋,一、二级不应少于2ф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顶面、底面两端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不应少于2ф12。2) 一、二、三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对框架结构不应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对其他结构类型的框架不宜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3) 梁端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300mm3. 连梁纵向构造筋(腰筋)配筋要求1) 连梁高度大于700时(LL按全截面考虑),腰筋直径不小于10mm,腰筋间距不大于200mm。2) 连梁高跨比不大于2.5时,梁腰筋面积配筋率不小于0.3%4. 梁的编号是否有误(LL、KL、L)大致判断方法如下:梁区分为框架梁(KL)、连梁(LL)、楼层梁(L)、悬挑梁(XL);两端与剪力墙顺接(或夹角小于30°)、跨高比≤5时按LL;两端与剪力墙顺接、当跨高比>5时按KL;当跨高比>5时且内力包络图与LL相似时,亦可按LL;一端与剪力墙顺接(平行相连)、一端与剪力墙垂直或为梁支座按KL;两端与剪力墙垂直按L;两端均为梁支座时按L。

梁配筋----梁的构造要求

1. 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 梁端计入受压钢筋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2) 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

3) 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下表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

2. 梁的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不应超过2.75%(框架梁)。面、底面的配筋,一、二级不应少于2ф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顶面、底面两端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不应少于2ф12。2) 一、二、三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对框架结构不应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对其他结构类型的框架不宜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3) 梁端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300mm

3. 连梁纵向构造筋(腰筋)配筋要求

1) 连梁高度大于700时(LL按全截面考虑),腰筋直径不小于10mm,腰筋间距不大于200mm。

2) 连梁高跨比不大于2.5时,梁腰筋面积配筋率不小于0.3%

4. 梁的编号是否有误(LL、KL、L)大致判断方法如下:

梁区分为框架梁(KL)、连梁(LL)、楼层梁(L)、悬挑梁(XL);两端与剪力墙顺接(或夹角小于30°)、跨高比≤5时按LL;两端与剪力墙顺接、当跨高比>5时按KL;当跨高比>5时且内力包络图与LL相似时,亦可按LL;一端与剪力墙顺接(平行相连)、一端与剪力墙垂直或为梁支座按KL;两端与剪力墙垂直按L;两端均为梁支座时按L。

THE END
0.拉筋排布构造的识图拉筋排布构造腰筋钢筋间距建筑物是用来供人们使用的,在建造时一定要确保其牢靠安全,所以很多人在施工时都会设置一个拉筋。那么拉筋是如何排布的?今天我们通过这张现场图片来学习一下拉筋排布的构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图是梁的施工现场照片,黄色线条示意图表示的钢筋是梁的腰筋,腰筋与腰筋的间距≤200mm。红色圈圈出的是梁的拉jvzquC41o07757hqo1jz1jwvkerf1QZNVWGM79:783]FK7mvon
1.框架梁的设置详解侧面构造筋=锚固+净长+锚固框架梁,见16G101-1第90页注3.框架梁侧面构造纵筋的搭接与锚固长度可取15d.操作步骤1、侧面构造筋锚固长度和搭接长度 取自“计算规则”➤选择“框架梁”➤设置第35、36项。2、楼层/屋面框架梁,侧面构造筋端节点 取自“节点设置”➤选择“框架梁”➤设置第10、11项。 2、侧面受扭筋: jvzq<84dkonfny3inqjpp7hqo1Fckvrcmg5lwjsilkgmkjsifgyigƒmkzkgoisng0jznn
2.16个要点要掌握!一建《建筑实务》结构构造考点学霸笔记(2)跨中有正弯矩,支座有负弯矩。跨中按最大正弯矩计算正筋,支座按最大负弯矩计算负筋。 考点八、梁、板的构造要求 (1)梁宽度一般为高度的1/3,钢筋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25mm,也不应小于直径。 (2)屋面板厚度≥60mm,楼板≥80mm。板的保护层厚度为15~30mm,间距宜≤250mm。 jvzquC41yy}/4<80eqs0lƒx31l€he8}wgdg04973235249>3;4<:8=3jvor
3.双向板受力特点超详细的结构设计规范整理——梁板本文详细解读了梁的设计规范,包括截面尺寸、配筋控制(如纵筋比例、箍筋设置)、构造要求(如架立筋、侧构造筋、悬臂梁处理),以及板设计中的尺寸选择、配筋率、钢筋布置等关键内容。同时,涵盖了板的单双向区分、悬挑板厚度、地下室顶板处理和计算注意事项。 jvzquC41dnuh0lxfp0tfv8|gkzooa=7736=898ftvkimg8igvcomu86345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