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项目专业测量员从每户放线孔引出两条纵横轴线,以此线为基准线,后续房间方正、墙身定位、抹灰定点、墙身厚度都可以此线为依据,然后移交劳务,劳务需放出户内十字线、墙体定位线、墙体控制线、建筑1m线、门窗洞口定位线。弹线完成后引依据边线找出胀模等影响砌筑的建构面,提前进行打凿或修补。
常见质量通病
墙身线偏差、多重线、未弹墙身控制线
原因:
1)基层浮灰、石子未清理,墨斗线碰到石子导致双线或线不明显;
2)对作业班组交底不到位或未严格要求,未弹射墙身控制线。
影响:
1)墙身定位线偏位将导致砌筑墙体偏位;
2)双线或多重线增大定位误差;
3)砌筑完成后将掩埋墙身定位线,无控制线墙身及房间方正难以控制。
防治措施:
1)弹线前应先将基层清理干净,不得有石子和浮灰;
2)对班组进行交底,要求弹出户内十字线、墙身定位线、墙身控制线、门窗定位线、建筑一米线;
4)相邻的房间边线应进行校核,如能闭合则表示无误。
多条线重叠,模糊
2.2植筋
依据排砖图及皮数杆,按规范要求设置墙体拉结筋。
拉结筋施工质量要求:
3、钢筋应采用φ6 Ⅰ级圆钢,拉接筋间距50cm;
4、钢筋植入结构深度为钢筋的10d,伸入砌体不少于1/5墙体长度且不少于700mm,末端设置90°弯钩。
待植筋技术间歇要求时间(植筋胶抗拉拔强度满足要求)达到后,报监理验收并进行拉拔试验。
常见质量通病
原因
3)植筋胶不符合要求;
4)交底与监控不到位,部分较窄墙体植筋少。
影响
2)钢筋不在灰缝内,灰缝大小与水平难以控制;
防治措施
1)依据排砖图及皮数杆,按规范要求设置墙体拉结筋位置;
4)钢筋植入结构深度为钢筋的10d,伸入砌体不少于1/5墙体长度且不少于700mm,末端设置90°弯钩。
2.3导墙与打底砖
施工要求:
1、打底砖灰缝砂浆要密实、勾缝,高度宜为150mm;
2、导墙浇筑前与结构连接面需凿毛;
3、导墙浇筑密实,振捣到位,色泽一致;
4、导墙同墙厚,高度不低于20cm;
5、卫生间穿墙水管不得从导墙中穿过,应从导墙上部的砌体中穿过。
打底砖灰缝不饱满,且未勾缝,对后期抹灰可能产生空鼓、裂缝
导墙浇筑不密实、夹杂,与柱连接处未凿毛,存在渗漏隐患
原因
1)基层清理不到位,与主体结构连接面未凿毛;
2)反坎浇筑未振捣。
影响
1)卫生间、外飘板等部位存在渗水隐患;
2)抹灰可能出现空鼓、裂缝问题。
防治措施
1)反坎与结构所有连接面需凿毛,浇筑前应清理干净并浇水湿润;
3)卫生间穿墙水管不得从导墙中穿过,应从导墙上部的砌体中穿过
2.4砌块加工与筛选
依据排砖图,所需要的非标准尺寸砌块必须进行砌块再加工并上墙使用,切忌不得混砌(使用不同材质砌块)或平砌,砌块加工应使用手工锯或专用机械切割,不得使用刀斧随意砍凿。
常见质量通病
缺棱掉角、平砌
原因
1)砌砖周转搬运次数多,搬运中不注意成品保护;
2)加工砌块使用刀斧随意砍凿;
3)排转不准,预留顶砖孔隙偏差,最上一排砌块采用平砌。
防治措施
1)搬运材料采用集中卸运,搬运中注意成品保护,堆码要求下垫上盖;
2)砌块加工应使用手工锯或专用机械切割,不得使用刀斧随意砍凿;
3)施工前应绘制排转图,现场排转过程中立皮数杆,并合理预留顶砖孔隙。
2.5浇水湿润
1)根据皮数杆先盘角,采用靠尺调整好垂直度,然后上下左右拉通垂直线与水平线砌筑,控制墙体垂直与平整,做到灰缝横平竖直、上下贯通。
2)铺砂浆,每次铺砂浆长度不得大于750mm,施工温度超过30℃时不大于500mm。
3)砂浆水平灰缝饱满度不得小于90%、竖向灰缝饱满度不得小于80%,灰缝缝应控制在15mm宽,3-5mm深,待砂浆达到终凝强度后清扫墙面;
4)砌块搭接长度宜为300mm,不得小于砌块长度三分之一。
5)每砌筑约3-4皮砖高后及时使用勾缝器(圆钢或PVC管)进行原浆勾缝处理。灰缝要求必须上下左右贯通平滑。
6)每天砌筑不得超过1.8米,阴雨天不得超过1.2米,不同材质砌块不得混砌;
6)有转角或丁字的墙须同时砌筑并设置拉结筋,拉结筋伸入墙内不小于500mm,竖向间距不小于500mm,末端设置90°弯钩。
8、砌筑中如需设置施工缝应留置成斜槎。若留斜槎有困难时应留成凸槎且砌体内需设置拉结筋,拉结筋伸入墙体与留出长度不少于500mm(6、7级抗震要求不小于1000mm),竖向间距不小于500mm,末端设置90°弯钩。
10、大面砌筑完成后,将施工日期与正手墙面标注在墙体上,便于计算顶砖间隙时间。
常见质量通病
混砌、灰缝缺陷、预制块缺陷
原因
1)砌块加工尺寸偏差,导致灰缝不一、瞎缝;
2)排转不合理或门垛处排转困难,孔隙部位采用灰砂砖或小砌块填塞形成混砌或通缝:
3)灰缝砂浆不饱满导致透缝;
4)一次砌筑过高,砌体产生不匀均沉降。
影响
1)砌体墙面平整度、垂直度偏差大,观感差;
2)外墙瞎缝、透缝存在渗漏风险;
3)混砌、灰缝不饱满处抹灰易出现空鼓、裂缝。
防治措施
1)砂浆水平灰缝饱满度不得小于90%、竖向灰缝饱满度不得小于80%,水平缝和竖向缝应控制在12mm宽;
3)门垛处采用L型预制块,避免竖向通缝产生;
4)上部砌筑完成后开始使用勾缝器对灰缝进行勾缝,勾缝深度3-5mm,待砂浆达到终凝强度后清扫墙面;
5)一次砌筑不宜过高,每天砌筑高度不得高于1.8米,阴雨天不得超过1.2米,防止下部受力过大,灰缝变形。
2.7二次结构
2)墙高超过4米时应设置圈梁,圈梁高度宜为砌块高度的倍数,且不小于120mm。配筋要求纵筋不少于4φ10,箍筋φ6@200。
3)当不同标高过梁设置在相邻门窗洞口,为满足规范要求,采取整体浇筑。
常见质量通病
原因
2)马牙槎留置错误;
影响
1)砌体墙面平整度、垂直度偏差大,观感差;
2)外墙存在渗漏风险;
3)后期抹灰易出现空鼓、裂缝
窗台板伸入墙体过短
2.8顶砌
墙体斜顶砖应在墙体大面砌筑完成并砂浆达到强度后(14d),进行补砌。
施工要求:
1、顶砖应根据预留顶砌高度调整顶砖角度,控制顶砖角度在45-60°;
2、从墙两端靠中间同时砌筑,灰缝必须饱满,且按要求勾缝;
3、外墙斜顶砖之前必须完成空调孔、排气孔的固定,对外找坡20mm。
4、工完场清
常见质量通病
顶砖部位勾缝不密实
原因
1)外墙外立面勾缝操作困难;
2)班组质量意识较差,顶砖随意采用砌块等塞缝;
3)贴近钢套管砂浆收缩易出现缝隙;
影响
1)外墙存在渗漏风险;
2)后期抹灰易出现空鼓、裂缝
防治措施
1)有空调管洞、排气管等部位可采用预制块固定套管的方式,防治套管外壁透缝或渗水,预制与摆放过程中注意套管找坡内高外地。
3)顶砌完成后应在外立面对顶砌部位进行普查,从迎水面来控制渗漏的隐患。
穿墙管周围密封不严实
外墙灰缝未勾缝
内墙抹灰工程
2 抹灰施工各工序质量要点
2.1定位放线要求:
1)抹灰前将地面清扫干净,找出砌筑前放出的墙身控制线或户内十字线;
2)若两种线都不清晰则应找出主控轴线,并依据轴线再次引出墙身控制线以方便灰饼施工,同时便于控制房间方正。
2.2灰饼定点要求:
1)利用砌体工程中所放控制线和抹灰厚度进行灰饼定点。灰饼大小约50mm正方形同抹灰厚,每面墙的灰饼间距宜为1.5m,距转角边阴角不得大于200mm,阳角不得大于150mm,
2)两墙相对必须灰饼相对,灰饼应方正且面必须平整。
2.3基层清理
要求:
1)灰饼施工完成后应对墙面进行检查,结构、预埋件等突出部位进行整改。
常见质量通病
外墙渗水
原因
螺杆孔洞未封堵或封堵不密实
防治措施
2)对班组进行交底,完工后检查到位,确保所有外墙螺杆洞封堵密实。
2.4水电开槽、预埋
工序流程及要求:
开槽前安装部先在墙上弹出管线位置,线槽避开灰饼位置。土建灰饼完成后移交安装开槽、埋线管线盒。水电预埋完成后移交土建进入下道工序。
要求:
2)砌筑墙体禁止直接打凿,应用机械切割;
4)线盒垂直面平灰饼,线管埋入墙体确保抹灰厚度;
5)各工序移交前工完场清。
常见质量通病
凿穿墙体,底盒(线管)凸出抹灰面,线盒高度不一
原因
1)开槽过深容易凿穿墙体;
2)开槽太浅,线管埋设深度不足;
3)安装底盒未严格按照1米线控制标高,未按灰饼控制底盒垂直面进出。
防治措施
1)依据预埋管直径控制开槽深度;
2)剃槽前尽量将线槽内切割成小块,防止局部剃槽时用力过猛凿穿墙体;
3)固定底盒时应在两边灰饼间拉线来控制底盒位置;
4)控制好砂浆配合比,禁止使用初凝后的砂浆固定底盒。
2.5挂网、甩浆
工序流程与要求:
1)挂网:为防止抹灰面空鼓和开裂,墙体不同材料交接处与线管表面、烟道表面应挂网,宽度每边搭接不小于100mm,烟道满挂,材质与规格应符合图纸要求。
常见质量通病
甩浆稀疏,浆液流坠,污染灰饼
原因
1)浆液配合比未控制好,掺水过多;
2)现场监控不到位,工人质量意识淡薄,图速度;
防治措施
1)控制好配合比,可适当添加少量细沙,提高浆液粘稠度;
2)施工中应注意成品保护,或在灰饼表面粘贴胶纸等措施,防治灰饼面被污染。
2.6分层抹灰
工序流程与要求:
正式大面抹灰前墙面需浇足水,然后连接灰饼冲筋再抹灰,抹灰应分层进行,每次抹灰厚度不宜大于8mm。
1)墙面冲筋
冲筋应使用与抹灰层相同砂浆,充筋根数应根据房间的宽度和高度确定,一般冲筋宽度为50mm。当墙面高度小于3.5米时宜做立筋,大于3.5米时宜做横筋。
2)抹底灰
充筋完成2h后可开始抹底灰,抹前应先抹一层薄灰,要求将基体抹严,抹时用力压实使砂浆挤人细小缝隙内,然后后抹灰与冲筋平,刮尺收平后用搓板搓毛。此时应开始检查墙面平整度、垂直度、阴阳角方正,不合格立即整改。
3)抹罩面灰
在底灰初凝时开始抹罩面灰(抹时如底灰过干应浇水湿润),罩面灰两遍成活,厚度约2mm,操作时最好两人同时配合进行,一人先刮一遍薄灰,另一人随即抹平。依先上后下的顺序进行,然后赶实压光,压时要掌握火候,既不要出现水纹,也不可搓压过猛,压好后随即用毛刷蘸水将罩面灰污染处清理干净。
4)浇水养护三天
常见质量通病:
裂缝、空鼓、色差
原因
1)砂浆水灰比过大或使用初凝砂浆;
3)抹灰一次成活或一次抹灰过厚;
4)抹罩面灰过早,搓压太用力揉动抹灰层形成空鼓;
5)抹灰完成后养护不到位。
防治措施
1)每道工序中使用的砂浆应在3h内(室温超过30℃时2h)用完,禁止使用初凝砂浆或随意加水,必要时砂浆掺入胶水或塑化剂提高连接力和保水性。
2)抹灰前后墙体都应进行浇水养护,抹灰前提前一天浇水湿透,抹完后浇水养护不少于3天。
2.7成品保护与工完场清
常见质量通病
窗台、过道阳角破损
原因
搬运材料、外架、斗车等碰撞;
防治措施
1)粘贴防碰撞标识:
2)过道阳角装订护角。
工程创优与常见问题防治作者
个人持有和运营
IP属地: 天津
优质工程创建与赏析; 标准化施工与管理; 常见问题预防与治理; 分享质量安全为本的干货全席; 打造实用技术的后花园。
客服:电话 132 4387 2306(工作时间 10:00-20:00) 微信 zy99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