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工程一定要懂得这个常见的土建问题

(1)回填土选用的土料含水率大。

(2)如选用的土料为粘土时因含水率过大,夯击时变成“橡皮土”,在这种基土上作混凝土垫层,易产生开裂。

(3)回填土未作分层夯(压)实,或夯实密实度不符合规定,导致下沉量过大,而造成回填土下沉。

(4)基底存在橡皮土,未做处理。

(1)严格控制回填土选用的土料和含水率。

(2)填方必须分层铺土和压实;铺土厚度及压实遍数,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3)严禁在含水率过大的腐殖土、亚粘土、泥炭土、淤泥等原状土上填方。

(4)填方前应对基底的橡皮土进行处理,处理方法可采用:

①翻晒、晾干后进行夯实;

②换土。将橡皮土挖除,换上 干性土,或回填级配砂石;

③用干土、生石灰粉、碎砖等吸水性强的材料掺入橡皮土中,吸收土中的水分,减少土的含水率。

(1)水泥质量不合格。

(2)砂的含泥量大。

(3)砂浆配合比计量不准确。

(4)加料顺序颠倒,砂浆搅拌不均匀。

(5)人工拌合。

(6)水灰比控制不好,和易性差。

(7)砂浆保水性差。

(8)砂浆品种与设计不相符,或掺外加剂后无相应措施。

上述原因将酿成砌筑砂浆强度低,满足不了设计的砌体强度,导致砖砌体的水平裂缝、竖向裂缝和斜向裂缝。

(1)砌筑砂浆的和易性差,直接影响砌体灰缝的密实和饱满度。

(2)干砖上墙和砌筑操作方法错误,不按“三一”砌砖法砌筑。

(3)水平灰缝缩口太大。

综合上述将降低砌体的抗压强度和抗剪能力。

(1)改善砂浆和易性,如果砂浆出现泌水现象,应及时调整砂浆的稠度,确保灰缝的砂浆饱满度和提高砌体的粘结强度。

(2)砌筑用烧结普通砖必须提前1天-2天浇水湿润,含水率宜在10%-15%,严防干砖上墙使砌筑砂浆早期脱水而降低强度。

(3)砌筑时要采用“三一”砌砖法(即一块砖、一铲灰、一揉挤)或“二三八一”砌砖法等。严禁铺长灰而使底灰产生空穴和摆砖砌筑,造成砂浆不饱满。

(4)砌筑过程中要求铺满口灰,然后进行刮缝。

(1)外墙转角处楼梯间和纵(横)墙交接处,留置直槎。

(2)承重墙的最上一皮砖、梁和梁垫下面、砖砌台阶的水平面上以及砖砌体的挑出层中(挑檐、腰线等),采用顺砖,当上部承受荷载作用后砌体易被拉开,使砌体失去稳定性。

(3)填充墙的顶部和梁、板的下面,摆砌平砖,造成墙与梁和墙与板为活节点,因为这种砌法打灰不能密实,导致填充墙稳定性和整体性差。

(4)拉结筋设置的不准确,位置不对,长度、数量、弯钩的制作不符合施工规范规定。

(2)承重墙的最上一皮砖、梁和梁垫下面的砖、台阶的水平面上、砖砌体中挑出层(挑檐、腰线)等部位,均应用丁砖砌筑,以便受力后能保证砌体的稳定性。

(3)砖砌隔断墙和填充墙的顶部均应采用斜砌方式砌筑,并应挤紧打严顶部砂浆,砂浆应饱满密实。

(4)按规定要求设置隔断墙和填充墙拉结筋。

(1)砌体的砌筑砂浆不饱满、灰缝空缝,出现毛细通道形成虹吸作用:室内装饰面的材质质地松散,易将毛细孔中的水分散发;外墙饰面抹灰厚度不均匀,导致收水快慢水均,抹灰易发生袭缝和脱壳,分格条底灰不密实有砂眼,造成墙身渗水。

(2)门窗口与墙连接密封不严,窗口天盘未设鹰嘴和滴水线,室外窗台板高于室内台板。室外窗台板未作顺水坡,而导致倒水现象。

(3)后塞口窗框与墙体之间没有认真堵塞和嵌抹密封膏,或窗框保护带没撕净,导致渗水。

(4)脚手眼及其他孔洞堵塞不当。

(1)组砌方法要正确,砂浆符合设计要求,坚持“三一”砌砖法。

(2)对组砌中形成的空头缝应在装饰抹灰前将空头缝采用勾缝方法修整。

(3)饰面层应分层抹灰,分格条应在初凝后取出,注意压灰要密实,严防有砂眼和龟裂。

(4)门窗口与墙体的缝隙,应采用加有麻刀的砂浆自下而上塞灰压紧;勾灰缝时要压实,防止有砂眼和毛细孔而导致虹吸作用。若为铝合金和塑料窗应填塞保温材料,缝隙封堵防水密封胶。

(5)门窗口的天盘应设置鹰嘴或滴水线;室外窗台板必须低于室内窗台板并应做成坡度利于顺水。

(6)脚手眼及其他孔洞,应用原设计的砌体材料按砌筑要求堵填密实。

(1)不按规定设置箍筋。

(2)有抗震要求的钢筋混凝土箍筋不进行加密,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杆件的抗剪性能,满足不了住宅工程的抗震需要。

(3)对有抗震要求的住宅工程或者受扭结构杆件的箍筋弯钩制作角度不是135度角和平直长度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达不到抗震要求的规定。

(1)构造柱钢筋组装不设置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在浇筑混凝土或受施工荷载冲击时,会导致构造柱钢筋位移。

(2)混凝土圈梁、框架梁板柱和剪力墙的主筋上没有按规定设置混凝土保护层垫块,或垫块组装的不牢固,由于垫块产生位移,导致混凝土结构杆件露主筋,或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小于规定。

(3)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制作强度偏低,垫后压碎,垫块制作厚度不符合规定要求。

(4)个别工程施工不制作垫块而随意用小石子代替。

(1)配制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材质不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规定。

(2)拌制混凝土时没有法定检测单位提供的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或操作中配合比有误。

(3)拌制混凝土时投料不按重量计量。

(4)混凝土运输、浇筑、养护不符合规范要求。

(1)没有按施工图进行施工放线;

(2)模板的强度和刚度不足,稳定性差,使模具产生变形和失稳,导致混凝土构件变形。

(1)施工前必须按施工图放线,确保构件断面几何尺寸和轴线定位线准确无误。

(2)模板及其支架应做好施工设计,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确保模具加荷载后不变形、不失稳、不跑模。

(3)在浇捣混凝土前后均应坚持自检,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1)模板表面不光滑,粘有干硬的水泥浆块等杂物。

(2)木模板在混凝土入模之前没有充分湿润。

(3)钢模脱模剂涂刷不均匀。

(4)模具拼缝不严,浇筑的混凝土跑浆。

(5)混凝土拌合物中的粗细骨料级配不当,以及混凝土配合比失控,水灰比过大,造成混凝土离析。

(6)振捣不当。

(7)浇筑高度超过规定。

(1)混凝土配合比应准确,严格控制水灰比,投料要准,搅拌要匀,和易性要好,入模后振捣密实。

(2)模板表面应平整光滑、洁净,不得粘有干硬的水泥等杂物;模板拼缝要严密,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钢模板应用水性脱模剂,涂刷均匀。

(3)钢筋过密部位应采用同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分层浇筑,并应精心操作,认真振捣,确保成型后的混凝土表面光滑密实;

(4)拆模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强度,严禁过早拆模。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而底模则应在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或规范要求后,方可拆除。

(1)垫层(或基层)表面清理不干净,有浮灰 、垃圾或其它污物,影响与面层的结合。

(2)水泥砂浆铺设时,垫层(或基层)表面不浇水湿润或浇水不足,过于干燥。铺设后,水泥砂浆中水分很快被垫层(或基层)吸收,造成砂浆水分失去过快,面层与垫层(或基层)粘结不牢。

(3)基层过于潮湿,表面有积水,特别在有积水部位,水泥砂浆的水灰比增大,影响上下层之间的粘结,容易使面层突鼓。

(4)管道沟上表面和门口处砖层过高或砖层湿润不够,使面层砂浆过薄以及干燥过快,也会造成面层开裂、空鼓。

(1)面层铺设前,必须认真清理垫层(或基层)表面的浮灰垃圾。

(2)垫层(或基层)表面过于光滑应凿毛。门口处砖层或基层凹凸过大,应凿平处理,尽量使面层砂浆铺设厚薄一致。

(3)面层施工前一天,应对基层进行浇水湿润和认真涂刷水泥浆,并严格做到随刷随铺设面层水泥浆。

(2)板块面层铺设前,背面浮灰没有刷净和浸水湿润,直接将干燥的板块进行铺贴,水泥砂浆中的水分很快被板块吸收,造成砂浆脱水而影响其凝结硬化,降低了砂浆的强度,影响砂浆与基层,砂浆与板块的粘贴。

(3)铺设砂浆应为干硬性砂浆,如果加水较多或砂浆不振实,不平整,易造成板块层空鼓。

(1)板块本身厚薄不一,几何尺寸不准,有翘曲、歪斜等缺陷,事先挑选不严,铺贴后造成拼缝处不平、缝隙不匀等现象。

(2)铺贴板块面层时不用水平尺找平,板缝不通长拉线,易使板块接头不平及缝隙不匀。

(3)板块面层铺贴后,成品保护不好,在养护期内过早上人行走或使用,板缝也易出现高低不平。

(1)加强进场板块质量检验,对几何尺寸不准。翘曲、歪斜、厚薄偏差过大、有裂缝、掉角等缺陷的板块要挑出不用。

(2)铺贴前,应由专人负责从楼道统一往房间引进标高线。房间内应四边取中,在地面上弹出十字线,铺好分段标准块后,由中间向两侧和后退方向顺序铺贴,随时用水平尺和直尺找平,缝隙必须通长拉线,不能有偏差。分段尺寸要事先排好定死,以免最后一块铺不上或缝隙过大。

(2)板块面层铺设时过于紧凑、密实,由于使用环境的不断变化,干湿、冷热胀缩,基层与板块面层胀缩性能不同,板块面层本身无法自由伸缩只能往上部无约束方向拱起,从而因变形导致地面空鼓及开裂。

(3)某些板块面层表面密实,透气性较低,使基层水分无法排除,由于水分蒸发引起膨胀而拱起。

(1)原材料不符合要求和有关标准规定。

(2)屋面保温(隔热)层铺设前不设置坡度板(线)或厚度标桩,铺设厚度不够。

(3)松散保温材料施工时含水率大,受热后膨胀易将找平层拱裂,使卷材防水层拉开。

(4)炉渣保温材料的粒度偏细,起不到保温和隔热的作用,影响使用功能。

(1)整体水泥砂浆找平层不按规定留置分格缝或缝内未填嵌密封材料,抹面找平层厚度差异较大,导致卷材屋面产生无规则的开裂。

(2)突出屋面构造物的根部做成直角,影响防水层铺设。

(3)屋面积水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找平层没有按规定放坡、找坡。

(4)用于找平层的砂浆配合比执行不准确,表面未压实,又不注意养护,砂浆强度低,导致起砂。

(1)原材料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的有关规定;

(2)卷材铺贴在含水率较大的基层上又未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3)沥青胶结材料熬制的温度低,没有达到充分脱水;

(4)卷材表面存有浮性的滑石粉或有灰尘;

(5)因温度变化,屋面板产生胀缩,引起板端翘曲。卷材材质量差、老化或在低温条件下产生冷脆,而降低韧性和延伸度;

(6)搭接长度太小,卷材收缩后接头开裂、翘曲;或因卷材老化龟裂、起沟破裂,使卷材开裂,而导致屋面防水层渗漏。

(7)防水层未作保护层或保护层处理不当,以致卷材与胶结材料发生龟裂、变脆甚至破坏。

(1)隔墙或填充墙体与混凝土交接处未按图纸和规范要求加拉结钢筋,沿交接处出现裂缝,以及本书2-6砌体结构裂缝的原因导致抹灰开裂。

(2)基层处理不当或未清理干净。

(3)基层浇水不足,抹灰砂浆脱水,影响粘结力。

(4)未按操作规程分遍抹灰,为图快“一气呵成”,造成每遍灰的收缩变形集中到面层,加大了几倍的变形量。

(5)原材料质量不好。

(6)砂浆配制不好,使用不当。

(7)水泥砂浆抹在石灰砂浆或混合砂浆上。

(1)墙体与混凝土交接处应严格按图纸和规范要求预埋拉结钢筋,发现遗漏拉结钢筋时应与设计部门研究加强措施。

(2)混凝土表面的油污、油漆、隔离剂等,均应在抹灰前清除干净。在光滑的混凝土表面抹灰时,其表现应用介面处理剂或凿毛处理,当抹水泥砂浆时,应用斩錾密斩。当抹黄砂石灰砂浆时,可星点斩毛,即斩痕间距30mm左右,痕深3-5mm。对凹凸不平处应事先剔平或用1:3水泥砂浆分皮补平,当抹灰厚度大于40mm时,应采取技术措施在抹灰层中间加钢板网或钢丝网加射钉绷紧,钢筋网片必须放在超厚的抹灰层中间。

(3)抹灰前墙面应浇水,在常温下一般隔夜进行浇水二遍即可,对气候和操作环境变化大的,应根据实际酌情掌握。

(4)水泥、砂、石灰、外加剂等原材料应符合质量要求。严禁使用强度及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细砂和特细砂以及受冻过的石灰膏。

(5)严格控制砂浆配比。抹灰砂浆必须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和保水性能,水泥砂浆保水性能差时,可掺入石灰膏,粉煤灰或塑化剂等调整好配比,以改善其保水性。常用抹灰砂浆坍落度应控制如下:

底层抹灰砂浆为10-12cm;

中层抹灰砂浆为7-8cm;

面层抹灰砂浆为10cm;

抹灰砂浆必须与基层粘结牢固,必要时可在砂浆中掺入环保型(按说明使用)胶结材料,以提高抹灰砂浆的粘结强度。

(6)当抹灰基层不平整时,中间抹灰应分层抹平,每层抹灰厚度应控制7-10mm。水泥砂浆、混合浆应待前一层抹灰凝固后,再抹后一层,一般宜隔夜进行,石灰砂浆应待前一层发白后,再抹后一层。若几层连续涂抹。因湿砂浆粘在一起,起不到分层作用,造成砂浆收缩率过大而产生空鼓,裂缝。

(7)水泥砂浆不得抹在石灰砂浆或混合砂浆上。

(8)预防女儿墙根部裂缝以及楼两端的顶层两间外纵墙裂缝的出现,应在开工前会审图纸时研究如何加强砌体构造措施。

(9)预防双阳台分隔处的栏板竖向裂缝可采取留两条竖向分隔条,缝内嵌填耐候胶。

(1)罩面灰压光的操作方法不当造成抹纹。

(2)墙面没有分格或分格过大,造成无法在分格处留槎,虽有分格但不在分格处留槎等造成接槎明显。

(3)砂浆使用的原材料不一致,没有统一配料,基层浇水不匀。

(1)外墙抹灰宜做成毛面(恻成竖向布纹),不宜抹光。用木抹子槎抹时,要掌握干湿,不能干槎,也不能蘸水槎,用力要轻重一致,必须上下抽刮,方向一致。

(2)接槎位置应留在分格条处、腰线处、阴阳角处或落水管等处,阳角处抹灰应用反贴八字尺的操作方法。

(3)外墙抹灰的面层灰,使用的原材料应一致,水泥应同品种、同标号、同批量。且应留有余量,黄砂亦应同产地、同批量,并留有余量,须有专人统一配料。

(1)墙上弹线不统一;未用水平工具尺或透明尼龙管灌水找平。

(2)分格条材质差,使用前没有充分浸水,使用后翘曲变形。

(3)分格条的粘贴和起条时操作不当,造成缝口两边缺棱角或错缝。

(1)拉通线弹出水平分格线,柱子等侧面用水平尺引过去,以保平直度,竖向分格缝,应统一吊线分块。

(2)宜使用塑料或铝合金条分格条。

(3)水平分格条一般应粘在水平线下边,竖向分格条一般应粘在垂直线左侧,以便检查其准确度,防止发生错缝、不平现象。分格条两侧可用纯水泥浆固定,在水平线处应先抹下侧面,当天抹罩面灰起条的,两侧可抹成45度,否则应抹成60度坡。

面层压光时将分格条水泥砂浆清刷干净,待水泥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起出分格条,以免起条时损坏棱角,对分格条底灰不实处应用水泥浆修补。起出后的分格条应及时清刷水泥浆以便再次使用。

(4)分格条可采用一次性符合分格条宽度和深度的塑料条或铝合金条,该条永远镶嵌在墙体上。分格条的断面形式要防止抹灰收缩后弹出。

THE END
0.国家开放大学22秋建筑施工技术形考任务14[标准答案]10.普通粘土砖墙的砌筑,应选用(? ? ? ? ? )。 A.水泥砂浆 B.混合砂浆 C.粘土砂浆 D.石灰砂浆 11.砖墙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至少达到(? ? ? ? )以上 A.90% B.80% C.75% D.70% 12.砖墙砌体灰缝厚度一般应控制在(? ? ? ? )左右。 A.8mm B.10mm C.12mm D.15mm 13.以下对砂浆保水性的说法错误的是(jvzq<84yyy4zq~}wg361h7hqo1wjvj44248.3:239/?7;B3jvor
1.渝粤教育21秋期末考试土木工程施工10516k14、砖墙中留置临时施工洞口时的宽度不应超过( ),洞口顶部宜设置过梁。(1.5 分) A.1.2m B.1m C.1.5m D.0.9m 5、静力压桩的施工程序中,"静压沉管”紧前工序为( )。(1.5 分) A.桩身对中调直 B.测量定位 C.吊桩插桩 D.压桩机就位 6、砖墙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至少达到( )以上。(1.5 分) jvzquC41dnuh0lxfp0tfv8~w{wktjxtn1cxuklqg1fkucrqu13833<<242
2.对小砌块砌体灰缝的砂浆饱满度要求摘要:砌体灰缝应横平竖直,全部灰缝均应铺填砂浆。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按净面积计算不得低于90%;竖向灰缝采用加浆法,使其砂浆饱满,竖向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竖缝凹槽部位应采用砌筑砂浆填实;不得出现瞎缝、透明缝 对小砌块砌体施工时砂浆饱满度的要求比砖砌体的要严。这是因为:①小砌块壁较薄,肋较jvzquC41yy}/ekn5824og}4j{lj0497527681<525;>/j}rn
3.施工员土建施工专业技能试题及答案一28、现浇钢筋砼的施工缝应留在( A )。 A.剪力较小处 B.弯矩较小处 C.弯矩较大处 D.任何位置 29、浇筑砼,砼自由下落高度不应超过( B )。 A.1.0m B.2.0m C.2.5m D.3.0m 30、砖墙砌筑时,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应不低于( C )。 A.60﹪ B.90﹪ C.80﹪ D.70﹪ 31、砼强度达到( D )时才jvzq<84yyy4twufkzwk/exr1|l0hm4585830qyon
4.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条文说明(GB50203烧结普通砖检验批数量的确定,应参考砌体检验批划分的基本数量(250m3砌体);多孔砖、灰砂砖、粉煤灰砖检验批数量的确定均按产品标准决定。5.2.2 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小于 80%的规定沿用已久,根据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试验结果,当水泥混合砂浆水平灰缝饱满度达到73.6%时,则可满足设计规范所规定的砌体抗压强度值。有特殊要求的砌体, jvzquC41lli/p€sw0gjv0ls142731:5421i55==c:8::98ucig4ivv
5.DB33T10272018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应用技术规程.pdf灰缝应横平竖直,水平缝砂浆饱满度不应小于 90% 。垂直缝砂浆饱满度不应小于 80%。普 通砌块采用专用砌筑砂浆砌筑时,若加气砌块表面太干,砌筑前可适量浇水。 5.3.3 当加气砌块采用薄层砂浆砌筑法时,其灰缝厚度宜为2mm~4mm,精准砌块的灰缝不 宜大于 3mm。普通砌块采用专用砌筑砂浆砌筑时,灰缝应饱满,其水平缝和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3:1713@4:23614<5852623;<0ujzn
6.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是指砂浆的多少吗?图片中水平方向的缝用厚度表示,而竖直方向的缝用宽度表示。 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砖砌体灰缝中的砂浆与砖的有效粘结程度,以砖与砂浆的接触面面积和砂浆在砖面上有效粘结的面积的百分比表示。检查方法:拆下墙中的砖,底面朝上,放上百格网,数出砖上粘有砂浆的格子数,取三块砖的平均值,80以上为合格。(百格网jvzquC41yy}/lrfpujk:;7hqo1pjcwcq45{kuncq1ii49652:6:2A9;36765;:8844t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