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梯施工缝的留设位置哪种做法才是对的争议该结束了

对于楼梯施工缝的留设位置,施工现场做法不一,有的是上三步,有的是下三步,有的是梯板根部,有的是平台内,至于到底谁对谁错,业内也一直存在着很大争议。今天@土木三师也来跟着搅和搅和,百家争鸣嘛。

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2011第8.6.1条规定了施工缝的留设原则:施工缝和后浇带的留设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确定。施工缝和后浇带宜留设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位置。受力复杂的结构构件或有防水抗渗要求的结构构件,施工缝留设位置应经设计单位确认。第8.6.3条第3款对楼梯施工缝的具体规定是:楼梯梯段施工缝宜设置在梯段板跨度端部1/3范围内。

在GB 50666-2011之前,规定了施工缝留设位置的是《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04-1992的第4.4.18条,再往前是《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204-83的第4.4.17条,经查均未明确规定楼梯施工缝的留设位置,但“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留设原则是一贯的。再往前面就是1965年版的了,估计没啥看头儿,@土木三师也懒得查了。

施工缝在梯板根部

首先说说留设原则的理解。原则是“宜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如果既剪力较小又便于施工那自然最好,也没有争议。但如果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无法同时满足就存在哪个优先的问题了,楼梯施工缝就是这样。理论上讲应该是以剪力较小优先的,但现实中如无明确规定时,不同的人可能就有不同的理解或解释,就会出现不同的做法,然后遗传成为不同的经验做法。

再分析下原则和具体规定之间的协调性。具体规定是“宜设置在梯段板跨度端部1/3范围内”,因为梁式楼梯不常见,这里应该是指板式楼梯。但工程人都知道一般均布荷载下端部1/3范围内应该是剪力较大范围,那是规范不小心弄错了呢?还是以方便施工优先了呢?好家伙,规范好不容易第一次具体规定了楼梯施工缝位置,没想到竟然捅了马蜂窝了!

施工缝在平台内

这年头儿,理解万岁吧。估计规范是想着避免争议,主要考虑了方便施工,并照顾到现实中的各种做法,所以才规定成了这样。因为不管你是上三步还是下三步,还是梯段板根部,统统都在“端部1/3范围内”,只有那个“平台内”稍显“尴尬”了。

工程实际中,结构形式不一,楼梯类型也多样,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施工习惯、技术水平也有很大差异,确实难以统一要求。

特别是现在的队伍越来越不好带了,成了被惯坏了的伪弱势群体,要求高了人家还会造反。

所以啊,只要没有明确违反强条,只要不是涉及结构安全关键部位的,有时可能还真不敢太讲原则了,希望多互相理解吧,毕竟都不容易嘛。

THE END
0.钢筋16G101最全核心技术问题专业解答,工程人必看。好伯乐变化二、设计施工时应注意IV.当非底部加强部位构造边缘构件不设外圈封闭箍筋时,设计者应注明。施工时,墙身水平分布钢筋应注意采取相应的构造做法。 变化三、3.6.3:抗震等级为一级的剪力墙,水平施工缝处需设置附加竖向插筋时,设计应注明构件位置,并注定附加竖向插筋规格、数量及间距。竖向插筋沿墙身均匀布置。 jvzquC41yy}/uqfpi{kykwjk0ipo8ftvkimg896468727mvon
1.2023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提分训练7.地下工程的防水等级分为( )。 A.3级 B.4级 C.5级 D.6级 8.地下工程防水混凝土墙体的水平施工缝应留在( )。 A.顶板与侧墙的'交接处 B.底板与侧墙的交接处 C.低于顶班底面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 D.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 9.地下工程铺贴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时,两幅卷材短边和长边的搭jvzquC41yy}/qq6220ipo8pcqunj1su41zjm~46358677mvon
2.建筑施工员考试试题12、浇灌砼不能一次完成或遇特殊情况时,中间停歇时间超过( A )小时以上时,应设置施工缝。 A、2 B、3 C、4 D、1 13、梁模板支承时根据其跨度为6m时,梁中间要把木模板支起拱度至少为的`( C )。 A、6㎜ B、9㎜ C、12㎜ D、18㎜ 14、一跨度为7.4m的钢筋砼梁,拆底模时砼强度应达到其设计强度标准jvzquC41yy}/qq6220ipo8pcqunj1ƒmkejkoi87932750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