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泵送性能的影响因素与试验评价方法()

搅拌站的、试验室的、开搅拌车的以及门口扫地阿姨都在围观的公众号~

作者:赵筠

(北京江汉科技有限公司)

2、“易泵性”的试验测试与评价

由于没有有效的试验室测试方法,混凝土的泵送性能,以及各种因素对泵送性能特别是“易泵性”的测试分析,长久以来只能在“真实”(试验铺设的或实际工程使用的)泵送管线上进行(类似图1)。美国J.F. Best和R.O. Lane曾研究一种“试验室混凝土泵送性能试验机”,分析混凝土拌和物中各因素(水灰比、砂浆体积、含气量、坍落度、粗骨料形状尺寸与用量、粉煤灰等)对泵送性能(易泵性)影响,并与真实泵送结果对比。“试验机”测试混凝土,得到结果与真实泵送测试结果的相关性不强,但这项研究从真实泵送获得大量有价值数据,用于了解和分析多种因素对“易泵性”的影响,部分结果见图7。

一般而言,对于传统的混凝土拌和物,增大坍落度、增大砂浆体积含量、引气、使用粉煤灰和使用相对大的最大骨料粒径(Dmax),均有助于降低泵送阻力,改善混凝土易泵性。然而,所有这些影响易泵性的因素,只能在一定的、适宜的范围内变化或进行优化(第2.3节中详细说明)。

瑞典Johansson和Tuutti试验测试了粉状材料含量、粗骨料含量、工作性(坍落度)等对泵送压力的影响(可泵性与易泵性),获得结果包括:粉状材料含量(水泥+粒径小于 0.25mm砂)460kg/m3,坍落度在10cm~15cm,泵送压力最低;最大骨料粒径(Dmax)小,最佳粗骨料(> 8mm)含量相对较小,参考图8。

上述“泵送性能”的研究,均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展的,研究的混凝土拌和物也代表当时的混凝土组成和性能特征。到八十年代,高效减水剂开始推广应用,高强混凝土(C60~C120)开始在工程上应用。例如,挪威在1987~1988年建造新一代混凝土结构的海上石油钻井平台Gullfaks C时,为顺利浇筑这种密集配筋、高耸混凝土结构,要求混凝土拌和物具有高施工性能,即高泵送性能和高工作性(坍落度22cm~25cm)。

高泵送性能要求体现在:

(1)不能发生堵管,因为泵管永久性埋在混凝土结构中,很难清理疏通;

(2)最大泵送距离为水平150多米加垂直180米(见图9),需要混凝土具备良好的易泵性。在施工Gullfaks C平台底部的油仓结构时,水平泵送的泵压常常高达250~270巴(约25MPa~27MPa),部分原因是骨料级配不良。为确保4个高180m圆筒柱顺利施工,预先开展了大量模拟泵送试验,优化和确认混凝土拌和物的泵送性能。模拟泵送采用350米(水平300m、垂直50m管线,含30多个弯头)的试验管线,实测不同混凝土的泵送压力。

结果显示:2% 左右的硅灰替代水泥,能显著改善泵送性能。一方面, 硅灰提高了混凝土的稳定性或粘聚性,使高流动度(坍落度26cm~27cm)拌和物几乎没有泌水离析;另一方面,硅灰有润滑作用,将泵送压力降低15%~30%,显著提高泵送效率,参考图10。得益于充分的准备工作, Gullfaks C平台滑模施工的4个圆筒柱,4万方C65混凝土在50天中连续、高效、顺利地泵送和浇筑完成,每天滑模浇筑速度达到3m~4.5m。其中发生几次堵塞,但均是“机械性”原因,如泵、管线接头、阀的问题。施工过程发现,由于原材料质量波动(主要是粗骨料级配波动) 允许调整用水量(实际水灰比在0.44~0.37范围变化),导致强度有一定波动(28d抗压强度71MPa~81MPa),但加水量的变化没有明显影响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和泵送性能,表明少量(2%)硅灰显著降低了拌和物对水的敏感性。

该工程中在350m模拟泵送管线和实际泵送施工中,引气混凝土的表现均不符合常规,其一:引气(约4.5%)使泵送压力有小量增大,降低了易泵性(见图10);其二:引气混凝土含气量经过泵送不降反增。当时开展试验分析,但未能确定混凝土引气后“反常” 表现的原因。可见,“引气”并不总能改善易泵性。

Gullfaks C平台工程后,低掺量硅灰常作为“助泵剂”使用。从流变性上分析,低掺量硅灰(占胶凝材料5%以内)可以降低混凝土拌和物的粘度,因此能改善易泵性(参考本文图22)。

到九十年代,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开始推广应用,自密实混凝土(SCC)也真正在工程上应用。进入本世纪,泵送施工所涉及的混凝土种类越来越多样(包括普通工作性、高工作性和自密实混凝土,也包括低、中、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混凝土原材料种类越来越多(减水剂就包括普通、高效、高性能产品,矿物掺和料品种增加且普遍应用,出现新品种外加剂如增粘剂、保水剂等);原材料(包括骨料、水泥、矿物掺和料、减水剂等)的质量和性能的差异性越来越大。因此,现在影响混凝土泵送性能的因素更加多元和复杂,往往很难再依靠经验作出判断或发现潜在问题。

减水剂能够改善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一般也能改善泵送性能(减小流动阻力或泵送压力),但如果使用不当,减水剂也可能增大混凝土拌和物泌水、泌浆或离析,导致堵泵堵管。自密实混凝土具备高工作性和稳定性,但如果拌和物的稳定性(抗离析能力)是依靠增粘剂提高粘度来实现的,流动阻力会较高,易泵性并不好。图10显示迪拜哈利法塔(Burj Khalifa)工程泵送C80和C60混凝土,实测泵送不同高度时的泵送压力。

至346m高度时,将C80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Dmax)从20mm减小14mm,泵送压力有明显的降低。苏广洪等在广州西塔工程施工中,“通过减小粗骨料最大粒径、适量使用硅灰这两项措施,明显降低了泵送压力, 解决了西塔低强度等级(C35~C60)混凝土在超高泵送过程中易离析、泵压波动较大的难点”。现代混凝土拌和物,减小Dmax可改善易泵性,这与传统混凝土不同(参考图7e和8b)。

以上所有改善易泵性的经验和方法,都是在模拟或施工的真实泵送过程获得的。张晏清尝试建立混凝土泵送压力与压力泌水的关系。分析试验数据发现,泵压与压力泌水V14 0之间大致可按80ml分为两个区域(参考图12),V14 0>80ml,泵压与V14 0 基本无关;V14 0<80ml,随v14 0="">

高层泵送时,当V140>110ml,泵压波动;V140>130ml,容易阻泵。因此,建议泵送混凝土的V140最佳范围为40ml~110ml(兼顾了可泵与易泵)。逄鲁峰等认为,对于高性能混凝土(HPC),特别是高强混凝土,由于胶凝材料用量大、细粉含量高,使拌和物保水性好,压力泌水一般在较低范围变化且差异较小,不适合用于评价可泵性(易泵性)。

评价HPC可泵性(易泵性)的关键在于反映拌和物粘度的变化。他们采用扩展度反映拌和物的变形能力(屈服应力),倒坍落度筒流空时间反映粘度。结合实际工程施工测试结果,将HPC拌和物分为不可泵区、可泵区(扩展度50cm以上、流空时间3~23秒)和可泵性良好区(扩展度54cm以上、流空时间3~17秒)(这里的“可泵”应该是“易泵”)。这两种试验评价“易泵性”的方法,属于定性或半定量判断,可作为配制“易泵”混凝土的参考。

如今,影响泵送性能的因素越来越多元和复杂,测试与分析各因素的影响,半定量试验敏感性和准确性不足,真实泵送的试验规模和成本又过高。因此,非常需要简单科学的测试评价手段。近十来年,这方面的研究与探索取得了很大进展(见第5节)。

3、配制泵送混凝土基本要求(图表经验法)

1977年W.G. Anderson[13]将配制泵送混凝土的要点或特征总结为“10条”,并制成图表(详见表1和图13), 用于指导泵送混凝土配制,分析和检查所使用原材料和配合比是否符合经验的要求。这“10条”是大量实践经验总结和应用表1和图13的说明,也是混凝土拌和物获得良好泵送性能“平衡兼顾”的基本原则,至今仍然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因此简要介绍如下:

(1)粗骨料(CA)/总骨料(TA)的体积比(CA/TA):

一般在50%~65%(砂率50%~35%)范围,宜根据最大骨料粒径(MSA,即Dmax)和砂细度模数(FM)具体确定。

CA/CT比低于50%(体积砂率大于50%),拌和物可能也是可泵的,但需要更多的水和粉料润滑由于细骨料(FA)较多而增大的表面积。

如果其它的指标是最优的,C A / C T比达到65%(体积砂率低至35%)也是可泵的。最大骨料粒径(M SA)较大、骨料粒形较好(圆角)并且细骨料(FA)的细度模数(FM)较小,CA/CT可以比较接近 65%,因为较大MSA和圆角颗粒需要润滑的表面积较小;较大MSA使总骨料级配范围增大,有助于减小骨料间空隙体积;FA的FM值小,表明填充空隙的平均粒径较小。

普通混凝土的粗、细骨料,因为比重相似,配制可以用重量计算CA的比例。但对于比重不同的骨料,如轻骨料混凝土,必须计算骨料的体积比。

(2)细骨料(FA)的细度模数(FM):

对于普通砂, FM应在2.4~3.0范围;对于轻质FA,建议FM在2.2~2.8范围。FM是在4.75mm、2.36mm、1.18mm、0.60mm、0.30mm和0.15mm(4#、8#、16#、30#、50#和100#)筛筛余的加权平均颗粒尺寸。

虽然较细的砂需要相对多的水实现流动性,但粗的砂会增大泌水和离析的趋势。

(3)细骨料(FA)累计通过0.30mm和0.15mm筛比例:

0.30mm筛的通过率应在15%~30%范围;0.15mm 筛的通过率应在5%~10%范围。水泥中超过213kg/m3的部分,或同类细度的粉状材料,应计入FA通过0.30mm筛的这部分。

如有额外的细粉,可将其重量除以总骨料(TA) 重量,得到额外细粉百分含量,计入到FA的0.30mm和0.15 mm筛通过率中,然后检验是否符合推荐范围。

(4)水泥或同类细度粉状材料:

通过0 . 075mm(200#)筛的材料应不少于213kg/m3。有些同类细度材料(如粉煤灰),因为具有相对平滑表面和较圆粒形,与泵送管线的摩擦力比水泥低。

水泥用量中超过213k g / m 3 部分,应计入FA的0.30mm和0.15mm筛通过率中(见第3条)。

(5)骨料级配:粗细骨料组合的级配曲线应符合图13要求。

经验表明,在最大与最小筛尺寸之间,如果粗细骨料组合的级配曲线接近直线,混凝土拌和物较容易泵送。

如果级配曲线是锯齿(折线)状,或某部分低于经验的界限,则混凝土拌和物属于“勉强”可泵或完全不可泵。

(6) 坍落度:适宜泵送的坍落度在5cm~15cm范围。

更低的坍落度会增大泵送管线的摩擦阻力和阻碍流态的形成;更高坍落度则会增大拌和物在管线中离析趋势。

(7) 含气量:

最佳引气量为3~5%,可以抑制泌水 、改善工作性和泵送性能。引气量超过6%或7%,拌和物的可压缩性过高, 会加剧泵送管道中压力的波动。

(8) 骨料饱水状态:

普通骨料的吸水率通常在0.5%~4%。以饱和面干状态调整和计量骨料重量,配制的混凝土拌和物经过泵送的坍落度损失较小或没有损失。

轻骨料内部孔隙的吸水量,最高可达到自身重量的50%,在泵送压力作用下可导致拌和物失去流动性而不可泵送。自然吸水状态的轻骨料,在使用前应喷水润湿堆场全部骨料2~3天,使吸水率至少达到ASTM试验的24小时吸水率。

如果在泵送压力作用下,吸水轻骨料还有残余吸水能力,则可能需要辅助措施使骨料达到更高的“预吸水率”。真空或热饱和吸水的轻骨料,在这类处理过程吸水接近完全饱和。这样,轻骨料从拌和物吸水的能力很小或没有。以体积计量配制的轻骨料混凝土,泵送性能与普通混凝土相似。

(9) 骨料形状:

与多角不规则骨料(碎石、机制砂)相比,天然圆角骨料(卵石、天然砂)的比表面积较小,泵送需要的水和粉料较少。破碎形成的不规则骨料,在泵管中容易产生互锁作用。使用碎石粗骨料(CA)配制的混凝土拌和物一般是可泵的,但如果细骨料(FA)也是破碎砂(机制砂),泵送常常会出问题或完全不可泵。将机制砂与少量天然砂混和使用,一般能够改善泵送性能。

最大骨料粒径(MSA),碎石骨料应不超过管道直径的33%,卵石骨料不超过管道直径的40%。MSA定义为:所有骨料都能够通过的最小筛孔尺寸。

(10) 外加剂:

如第7条所述,使用引气剂有利于改善泵送性能。一般而言,所有能改善拌和物工作性的外加剂, 如减水剂、细矿物外加剂、水溶性聚合物,也能改善泵送性能。泵送过程中断较长时间,促凝类外加剂可能增大堵管的风险。这里不讨论外加剂的影响,但每种外加剂均应看作改善或降低泵送性能的因素。

近年来(1977年时),泵送外加剂已经用于降低 混凝土拌和物在管道中流动的阻力。市场上也有“超塑化剂”(高效减水剂)供应,改善混凝土粘聚性、稠度或粘度,提高泵送性能和工作性。

遵循Anderson总结的上述原则,特别是按图13要求选择和优化骨料级配,是获得混凝土优良可泵性的基础。现代混凝土与七十年代差异较大的方面,是普遍使用高效和高性能(聚羧酸)减水剂和普遍使用矿物掺和料,并且种类增多。正如第10条所述,“每种外加剂(和掺和料)均应看作改善或降低泵送性能的因素”,可以采用本文第5、6章介绍的方法测试和评价。

THE END
0.建材申请泵送混凝土用保水剂及其制备方法专利,使混凝土可泵性本发明制备的保水剂具有的苯环为刚性结构,当混凝土泵送时,保水剂分子在剪切作用下,由于苯环的刚性结构,分子链朝剪切方向舒展,使得保水剂分子对混凝土的塑性粘度没有影响,可泵性更好。jvzquC41ecogwqfq0ggtvvtpg{4dqv4pgyy0497634813=:338847964246
1.混凝土搅拌站管理制度(通用7篇)二、可泵性混凝土的配料 1.骨料的级配。骨料级配对泵送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必须严格控制。根据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泵送混凝土骨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管道内径的1/4~1/3。如果混凝土中细骨料含量过高,骨料总面积增加,需要增加水泥用量,才能全部包裹骨料,得到良好的泵送效果。细骨料含量少,骨料总面积减少,包jvzquC41yy}/fr~khctxgw3eqo5gcw|gp1mvkƒmcpi€ikmz138813@5;0jznn
2.《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2011.pdf下载3.1.3 当多台混凝土泵同时泵送或与其他输送方法组合输送混 凝土时,应根据各自的输送能力,规定浇筑区域和浇筑顺序。 3.2混凝土可泵性分析 3.2.1在混凝土泵送方案设计阶段,应根据施工技术要求、原 材料特性、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士拌制工艺、混凝土运输和输送 方案等技术条件分析混凝士的可泵性。 3.2.2混凝土的骨料jvzq<84yyy4c|tt0eqs0u}i147?54?3jvor
3.泵送混凝土范文石子是混凝土中用量最多的材料,在混凝土中起着骨架的作用,并能显著影响着混凝土的可泵性和硬化后的物理力学性能。石子粒径的最大尺寸与配筋、施工方法等因素有关。泵送实践证明,在进行混凝土泵送时,如果输送管内有3个大颗粒石子,排在一起就容易造成堵塞。因此,石子的粒径大小和颗粒级配是配制泵送混凝土的重要条件。美国混凝土协会(ACI)304.2R7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6:24ivvq
4.《建筑施工技术》试题与答案解析18、为保证泵送混凝土有良好的可泵性, 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180mm。( x ) 19、混凝土应覆盖浇水养护,其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天。 ( v ) 20、釉面砖应先在清水中浸泡2~3小时,取出晾干,表面无水迹后, 方可使用。( v ) 21、混凝土产生“蜂窝”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振捣不良。 ( v ) 22、屋面的排水方式主要为有jvzquC41o0972mteu0tfv8iqe1>66A<492:/j}rn
5.雅富顿化学取得具有低温可泵性的发动机油专利国家知识产权局雅富顿化学取得具有低温可泵性的发动机油专利 金融界2025年6月24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雅富顿化学公司取得一项名为“具有低温可泵性的发动机油”的专利,授权公告号CN116745396B,申请日期为2021年10月。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情报员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M4TM3CN:273?RKTP0jvsm
6.C60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1)进行原材料适应性优选试验,保证胶凝材料与外加剂之间良好的适应性,就可以配制出满足泵送高度达430m的超高层高强混凝土。 (2)所制定的超高层泵送混凝土的可泵性评价指标能够指导、控制本工程泵送混凝土的顺利施工。制定出了高强泵送混凝土的可泵性评价指标具体数据,为本工程的顺利泵送施工奠定了可靠基础。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61361986:16=34=<26a725>>772>:0|mvon
7.原创2020年度喷射混凝土材料与工程技术及应用发展报告喷射混凝土不需要模板、无需振捣,这决定了湿喷混凝土工作性的特殊含义。特别是当使用速凝剂后,新拌喷射混凝土的性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变化,因此喷射混凝土的工作性主要指终凝前的喷射混凝土。对于湿喷混凝土的工作性,很多研究者将其划分为可泵性(也称作可压送性)、可喷性两方面进行研究。 6.1.1可泵性 通常认为可泵性(可压送性)包含流动性、稳定性两jvzq<84yyy4deyf0eqs/ew4ukvk0exsvgpz07@:80jznn
8.防渗墙施工泵送砼堵管原因浅析及预防论文细骨料按粒径可分为:粗砂、中砂、细砂,其中中砂的可泵性较好;粗骨料按形状可分为:卵石、碎石。卵石的可泵性好于碎石。骨料的最大粒径与输送管道的最小口径也有关系,卵石应小于1/3泵管口径,碎石应小于1/4口径,否则也易引起堵管。 由于材料的不同,细骨料的含量(即含砂率)、粗骨料的级配都存在一个最佳值jvzq<84yyy4vpsx0eqs0n~sygp5g1;53;2:239;7279`3B;525?/j}rn
9.光伏工程施工管理范文由于重晶石砂、烧结球比重大,在大塌落度和压力条件下,混凝土中骨料会下沉,从而产生离析、泌水,因此,在实验室对混凝土的可泵性进行了压力泌水试验,模仿混泵送施工。 3)优化泵送路线 优化路线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泵送能力。由于基坑深度为20米,泵管下基坑时呈阶梯形,不能直管一下到底,在垂直管道中间位置增加一道长度为7米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3949/j}rn
10.“复杂环境下地下工程混凝土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科技成果鉴定会本项由北京工业大学牵头,集北京建工新型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可耐可特新材料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完成,依托了多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历经十余年,开展了地下环境混凝土工作性和可泵性调控方法的研究,揭示了地下混凝土渗裂机制,研发了抗渗抗裂系列功能材料,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项目应用在包括北京大兴国际jvzq<84yyy4deyf0eqs/ew4ukvk0exsvgpz03;9740nuou
11.T66高低温导热油可泵性 2000mm2/s 300mm2/s -3℃ 11℃ 充分扩展紊流时的zui低温度(Re=10000) 10英尺/秒,1英寸管内 20英尺/秒,1英寸管内 72℃ 53℃ 紊流过渡区的zui低温度(Re=2000) 10英尺/秒,1英寸管内 20英尺/秒,1英寸管内 35℃ 26℃ 馏程 10% jvzquC41yy}/eqjo394dqv4rtqjve}4fgvgjn8>5;:?50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