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及其部件所应完成的功能的精确定义.**体系结构是抽象的,实现则是具体的.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 简称OSI 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 “开放”是指只要遵循OSI标准,一个系统可以和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也遵循这一标准的系统进行通信.
TCP/IP协议是一个四层的体系结构,目前为止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
在学习计算机网络原理时采取折中的方法,综合OSI和TCP/IP协议的优点,采用一种只有五层协议的原理体系结构.
协议
名称
应用
DNS (Domain Name System)
域名系统
域名到IP地址的转换
WWW (World Wide Web)
万维网
大规模的信息存储所 分布式应用
HTTP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超文本传送协议
使用TCP进行传输数据
SMTP (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
简单邮件传送协议
邮件发送
POP3 (Post Office Protocol POP)
邮局协议
邮件读取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
文件传送协议
传输文件
TELNET
远程终端协议
远程登陆
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即插即用连网
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
实时传输协议
传输多媒体数据
定义应用进程间的通信规则,定义“如何通过应用进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的网络应用”
报文
报文段(TCP)
用户数据报(UDP)
负责向两台主机中某两端口的进程之间通信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服务.应用程序通过该服务传输应用层报文
IP协议
负责为分组交换机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
这一层将上一层运输层产生的 用户数据报/报文段 封装成 IP数据报.
选择合适的路由,将源主机传输层传下来的分组,通过网络层中的路由器进行转发.最后到达目的主机.
将上一层网络层的IP数据报加入必要的控制信息封装成帧,从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
帧(Frame)
在传输媒体上传送比特流. 将数据链路层中的帧的每个比特从;一个节点传输到另一个节点.
比特
表示任何可以发送或者接受数据的软硬件
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
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能为上一层提供服务, 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一层所提供的数据.
使用本层的服务的实体只能看到服务无法看到下面的协议,下面的协议对上边来说是透明的.好像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