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算沥青混凝土层底拉应力时,应力最大点在B和C两点之间,可分别计算点B、D、C、E的应力,然后确定最大应力
10.4.2.3 路面容许弯沉值计算 (1)累计交通量同容许弯沉值之间存在良好的双对数关系。可表示为:
N—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 ni—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作用次数 P—标准轴载 Pi—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 K—被换算车辆的类型数; Ci—轴数系数 C2—轮组系数 (2)当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计算时,凡轴载大于50KN的各级轴载的作用次数均按公式(14-29)换算成标准轴载P的当量作用次数N。
C1—轴数系数 C2—轮组系数10.4.4 土基回弹模量值的确定10.4.4.1 概述 (1) 弹性理论中表征材料性质的参数是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2)工程上通常采用承载板试验或弯沉测定的方法确定路基土和路面材料的回弹模量值,并将这种回弹模量作为弹性模量。 (3)土基回弹模量是路面结构设计的重要参数;其取值的大小对路面结构厚度有较大影响。土基回弹模量与土的性质、密实度、含水量、路基所处的干湿状态以及测试方法有密切的关系。10.4.4.2 确定土基回弹模量的方法 (1)现场实测法 现场实测法是在不利季节,采用刚性承载板法直接在现场土基上实测,目前采用的测试方法是按照规范的规定用大型承载板法测定土基0~0.5mm(路基软弱时测至1mm)的变形压力曲线,按下式计算土基回弹模量。
结构层材料的容许拉应力士路面承受行车荷载反复作用达到临界破坏状态时的最大疲劳应力。这一应力较一次荷载作用的抗拉强度小,减小的程度同重复荷载次数及路面结构层材料的性质有关
弹性双层体系双圆均布荷载弯沉计算诺谟图10.4.7.2三层体系
10.4.9 弹性层状体系理论的计算机程序解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许多设计组织和机构提出了弹性层状体系理论的计算机解,除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外,有些程序还能求解粘弹性问题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也开发了相配套的路面结构分析和设计程序。60年代后期,有限元方法开始应用于路面的荷载响应分析。10.4.10 新建路面结构设计步骤 (1)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确定路面等级和面层类型,计算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 的累计当量轴次和设计弯沉值 (2)按路基土类与干湿类型 ,将路基划分为若干路段(在一般情况下路段长度不宜小于500m,若为大规模机械化施工,不宜小于1km),确定各路段土基回弹模量值 (3)根据已有经验和规范推荐的路面结构,拟定几种可能 的路面结构组合与厚度方案,根据选用 的材料进行配合比试验及测定各结构层材料的抗回弹模量、抗拉强度,确定各结构层材料设计参数。 (4)根据设计弯沉值计算路面厚度。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沥青混凝土面层和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基层、底基层,应验算拉应力是否满足容许拉应力的要求。如不满足要求,或调整路面结构层厚度,或变更路面结构组合,或调整材料配合比,提高材料极限抗拉强度,再重新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