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链接即可查看详情哦~
👇👇👇
帕德玛大桥坐落在孟加拉国首都达卡的西南方,全长7.7km。它是一座两层的公铁两用桥,上层是四车道公路,下层是客货共用的铁路。
帕德玛大桥的双层结构 | 图源网络
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汇合后,被称作帕德玛河,是恒河的入海主河道。位于这条河上的大桥,也因此得名。
帕德玛大桥位置 | 图源网络
帕德玛大桥于2015年12月动工,花费近5年时间建成,并于2022年6月正式通车。建造这座大桥,中方投资了几百亿人民币,让它一跃成为我国在国外承建的规模最大和单体金额最高的桥。
不同时期帕德玛大桥的施工进展 | 图源网络
迄今为止,它是恒河上最长的桥,同时也是连接中国与东南亚“泛亚铁路”的重要通道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交通支点。
造桥的难点
帕德玛河被称作是孟加拉国的“生命之水”,但也无情地将这个国家一分为二。为了打破河流对两岸的阻隔,建造跨河大桥十分必要。
建设前/建设后孟加拉国的交通格局变化示意图
图源:bilibili马督工
但各种不利因素太多,导致帕德玛河下游一直未能建桥。
施工环境恶劣
帕德玛河浑浊的河水 | 图源网络
同时,孟加拉国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有半年的时间高温多雨。湿热的环境让人不适,水泥、混凝土等建材也不易凝固,金属部件易生锈。洪水、飓风频发,还会对施工的安全性造成较大威胁。
地质条件复杂
雨季降水强度大,河岸两侧容易受到侵蚀,导致河流含沙量大。而帕德玛河下游地势平坦,河流携带的泥沙易堆积,所以河床堆积物厚度大,且多为细颗粒的黏土和粉砂,质地非常松软。
如此复杂的水下地质条件让大桥的基础(桥墩)难以稳固。
本地资源短缺
孟加拉国境内山地、高原、丘陵等地形占比小,地表物质以河流沉积物为主,缺少岩石,建筑材料需进口。
难点的攻克
正是因为以上种种不利条件,许多国家考察后,都不愿意接下这个项目。最终只有中国迎难而上,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在建造的过程中,我们究竟作出了哪些努力?
造桥墩时需要避开雨季,这时河流水位低,便于施工,各种灾害也相对较少,所以要赶在6月前(雨季未到)完工。
修建的意义
在克服诸多建设中的困难以后,帕德玛大桥终于与世人见面了。它对孟加拉国和我国未来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 经济
帕德玛大桥建成后,孟加拉国各个地区间的空间联系、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这有利于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同时,大桥的修建还催生出一批与桥梁建设相关的产业,如钢铁、水泥制造业等。
孟加拉国新建的水泥厂 | 图源网络
不仅在当下,帕德玛大桥的修建对未来也意义非凡。
以帕德玛大桥为中心,未来还会建设新的经济区和高科技园区,吸引更多国内外的投资,使这一地区的发展潜力大大提升。
✓ 社会
在帕德玛大桥建成通车之前,想要越过帕德玛河下游,都得依靠摆渡或者绕路,这往往需要几小时才能到达彼岸,这种运速低、运量小、安全性差的运输方式的弊端显而易见。
有了帕德玛大桥,这趟行程被缩短至10分钟,极大地提高了运输效率。
河面上的摆渡船 | 图源网络
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使各种工作岗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统计,修建大桥至少聘用了当地5万多人一同参与,包括钢筋工、装吊工、电焊工、钳工、司机等多个工种,起到了增加就业机会、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当然,各项基础设施也得到了完善。
孟加拉国由中国企业提供技术和设备等支持建成的电站
此外,在中国援建的这段时间里,孟加拉国还向中国企业学习了一系列技术和管理经验,当地劳动力素质也有所提高。
孟加拉员工接受培训 | 图源网络
✓ 在帕德玛大桥的建设过程中,我国也积累了许多攻克桥梁工程方面难题的宝贵经验,提升了国际影响力,能促使我国未来承接更多的同类国际项目,有利于向世界推广我国的基建标准和服务标准。
孟加拉国央行发行的以帕德玛大桥为主题的纪念钞
图源网络
✓ 帕德玛大桥能促进两国间贸易量的增加,有助于实现互利共赢,未来必定还会有更加密切深入的合作。
✓ 帕德玛大桥也是中国与孟加拉国沟通交流的桥梁,通过这次合作,两国文化交流频繁,伙伴关系日益紧密,成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 帕德玛大桥还为我国西南内陆地区开辟了一条新的出海通道,拓展了我国内陆地区对外发展的空间,加深我国与南亚、东南亚等国的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