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一生中最欢乐、最美好、最值得珍惜的一个时期,天真烂漫、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成长着。
北宋名相王安石很开明,对于教育孩子有着独特的观念,他在《赠外孙》一诗里写道:“ 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书”,意思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就由着他的天性,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但是长大些的时候,就必须要读很多的书。
儿童的天性是好奇,对任何事物都有强烈的兴趣,他们孜孜不倦的探索着未知的世界;
儿童的天性是模仿,他们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吸收力,在模仿成人的行为中茁壮成长;
儿童的天性是游戏,他们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收获体验,熟悉了规则和秩序。
诗人们喜爱儿童的童真与童趣,写下一首首诗歌,赞美、鼓励这些天真可爱的儿童:
唐朝诗人胡令能在《小儿垂钓》一诗里描写垂钓的儿童:“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韦庄在《与小女》一诗里展示自己的宝贝女儿:“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在描写儿童的诗人中,就不得不提到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语言浅显明白、风格清新自然,饶有趣味,被称为“诚斋体。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留传下来的作品也有四千二百首之多。他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为“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1206年六月,杨万里以八十岁的高龄去世,是古代诗人中的长寿者。
杨万里很喜爱儿童,对儿童的天真烂漫行为观察仔细,甚至与儿童一起娱乐玩耍。他写下许多与儿童有关的诗,每一首写得都很新奇活泼、风趣自然,画面感极强。杨万里之所以长寿,或许与他的爱心、童心有关吧。
笔者精心选取了杨万里六首经典的儿童诗,展现了孩子们可爱的童真与童趣,让我们一起重温昔日的童年吧:
一、《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乡间小路曲曲折折伸向远方,路旁的树上花儿已凋落,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荫。一个孩子兴奋地奔跑着,他想要追捕一只黄色蝴蝶,可是蝴蝶飞进了一片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就再也找不到了。
新市是现在的浙江湖州市德清县新市镇,在南宋时期,新市是当时的一个酿酒中心,酒家林立。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杨万里外出旅行来到新市,他痛饮大醉,就留宿在新市一位姓徐的男子开的酒店里。
杨万里有爱心,存童心,在这首诗中,他用轻快明洁的笔触,刻画了一幅生动活泼的儿童捕蝶图。将儿童的活泼好动、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摹写得惟妙惟肖,展现了孩子们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童真童趣,抒发了杨万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捕捉蝴蝶、蜻蜓的经历,我想大多数人都曾经有过吧,儿童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
二、《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吃过酸甜的梅子之后,余酸还残留在唇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夏日午睡起来后百无聊赖,闲着无事观看儿童在忙着捕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诗的前两句描写芭蕉分绿、柳花戏舞、一派清新自然的夏日景象,最后一句“闲看儿童捉柳花”,在观看儿童的奔跑、吵闹和尽情的欢笑声中,杨万里展示了自己的闲情逸致,把我们带回了那个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童年时期。
三、《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二
宋:杨万里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松阴之下的一小块地上长出了绿绿的草苔,午睡起来想要看书,却又懒得去翻开。百无聊赖中捧起泉水去浇芭蕉叶,那淅沥的水声让正在玩耍的儿童误认为是骤然下起雨来。
杨万里童心未泯,他看到一个儿童正在芭蕉树下玩耍,就参与其中了。他故意掬起一捧清泉水,洒向芭蕉叶,水流溅湿了儿童的小脸蛋。结果可以想象,专心玩耍的儿童误认为是下雨啦,忙不迭地跑开了,杨万里开心的哈哈大笑了。
一个“戏”字与一个“误”字起到了相互映衬的作用,写出了杨万里的闲散无聊与儿童的天真烂漫,全诗充满了生活的乐趣与情趣,抒发了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四、《桑茶坑道中》
宋:杨万里
晴明风月雨乾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著,一牛吃过柳阴西。
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杨万里走在安徽泾县的桑茶坑路上,写下这首反映乡村儿童主题的诗。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夏日江南田野水边的景色,雨后天晴,风和日丽,池塘里溪水盈盈,河堤上草绿花红。后两句描写儿童牧牛,在浓密的柳荫下,一位儿童睡眠正酣,他放牧的那头牛埋头吃草,越吃越远而无人管。
这是一幅清新自然的夏日儿童牧牛图,描绘了一派自由自在、生机勃勃的乡村气象,具有独特的生活情趣和原始朴素的美感,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五、《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在一艘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坐在船中收起了撑船用的竹竿,停止了划船桨。很奇怪天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啊,这两个聪明的孩子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用伞来当帆,让船儿前进。
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杨万里乘舟路过安仁县(今江西省余江县)时,看到两个小孩子以伞当帆来使船前进。杨万里被小孩子聪明可爱的行为感染,写下了这首充满童趣的诗,描写了两个无忧无虑的小孩子充满童稚的行为,展示了只有儿童才有的奇思妙想与聪明智慧,表达了杨万里对这两个可爱小孩的喜爱之情。
六、《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做打击乐器银铮。
这咚咚当当的玉磬声传入了远处的树林,突然,噼啪的一声,银铮像玻璃一样落地碎了,惊起小儿一阵阵清脆悦耳的欢笑声。
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模仿和创意使儿童保持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
童年是一个充满斑斓色彩的梦,童年是一首萦绕在耳边的诗,童年是一段永生难以忘怀的回忆。以上就是笔者精心选取的杨万里的六首经典儿童诗,展现了孩子们可爱的童真与童趣,让我们一起重温了昔日的童年,或许会让您搜寻出藏在记忆深处里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