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冲淤平衡原理河口变化

一、定义:冲淤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河段上游来沙量等于本河段水流挟沙力,下泄的沙量与进入河段的沙量基本保持相等的现象。

二、理解:时空尺度

根据定义, 冲淤平衡取决于两个变量,一是上游来沙量,二是河段的水流携沙力(河段泄沙量),冲淤平衡需求这两个变量基本相等。

河床的冲淤是由于上游来沙量与本河段的水流挟沙力不平衡而引起。当来沙量大于水流挟沙力,河床则发生淤积; 而来沙量小于水流挟沙力时,河床则被冲刷。

短时间尺度下,平衡只是相对的、暂时的,冲淤不平衡才时常态。

当然,就较长时间内的平均情况来说,河床形态经过调整有可能与流域的来水来沙条件相适应,河段趋于相对的冲淤平衡状态。

三、思维导图

①当上游来沙量大于本河段的水流挟沙能力时,产生淤积,河床升高;

②当上游来沙量小于本河段水流挟沙能力时,产生冲刷,河床下降;

③同一河段:河流的侵蚀与堆积往往是“你强我弱”,交替进行;流量大时(汛期),侵蚀为主;流量小时(枯水期),以堆积为主。

④河口区域:河流和潮汐(海浪)的共同影响,两个的强弱“此消彼长”:流水沉积+海浪侵蚀;流水侵蚀+海浪堆积。

同时会引起海岸线进退变化。( 流水沉积+海浪侵蚀;流水侵蚀+海浪堆积)

四、类型

(1)、纵向平衡:即来水含沙量与河段挟沙能力平衡。分为不冲不淤平衡以及冲淤平衡;主要研究的是河水深度的变化问题。

(2)、断面平衡:断面平衡是指在对抗流水侧蚀与堆积过程中,由于河段情况特殊,断面形状并没有改变。主要研究是汛期河流水面宽度的扩张问题。

(3)、平面平衡:主要指的是游荡型河流的稳定问题。其呈现的主要是辫状河道整段或局部无明显的摆动变化。

五、冲淤变化

人地和谐:案例

案例1 黄河

黄河每年都会有调水调沙,就是通过水库的大量泄水,以较大的流量集中下泄,形成人造洪峰,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能力。

冲淤泥沙,会减少河床淤积。

现阶段黄河下游的淤积主因是来沙量巨大,其淤升幅度受制于河口基准面,属于溯源淤积的性质,解决黄河下游淤积的关键是“抓两头”,即首先减少上游流域进入下游的沙量,特别是粗沙量,其次是减缓河口淤积延伸的速率。

拖淤、挖沙、放淤、调水调沙和借清刷浑等措施均具有局限性,在解决局部淤积问题和兴利方面有实用。

案例2 崇明岛

夏秋之际,长江洪水和风暴潮是决定崇明岛冲淤变化的两个因素。长江的洪水冲蚀着冲击岛,同时也有长江泥沙的淤积。风暴潮类似涨潮流,起着涨冲落淤的作用。

崇明岛的泥沙主要来自于长江,但黄河泥沙也会因为涨潮流的作用参与长江河口沙洲的建造过程。

崇明岛的冲淤趋势是南岸冲刷,北岸淤积。崇明岛岛南的长江口,南支流在地转偏向力右岸冲刷严重。在岛北,冲淤变化更加剧烈,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长江口北支流以涨潮流为主,加速淤积,北支接近消亡。

另外,涨、落潮流速减小也过加大冲淤变化的幅度。

案例3 海河河口修建拦潮闸

我国沿海中小入海河口大量修建拦潮闸,造成入海径流量明显减少以及潮波严重变形,使得闸下淤积问题在泥质河口十分突出,对河口地区的防洪安全和航运产生严重威胁。

如海河流域56个入海河口中,已建闸35个,其中有22个严重淤积。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江流域水电站众多。 2003年长江三峡大坝建成并开始蓄水; 2010年金沙江梯级电站陆续建成、运行。香溪河为长江一级支流,位于三峡库区,汇口距三峡坝址约 30 km。拦门沙坎是河口附近凸出于上下游河段河底连线之上的成型堆积体。深泓线即沿河流方向最大水深处的连线,沿此线的剖面为河流的纵剖面。图 1示意香溪河汇入长江分布,图 2示意香溪河河口段纵剖面冲淤变化情况。

( 1)分析深泓线 PQ段弯曲的原因。

( 2)说明 2004~ 2017年香溪河河口段泥沙淤积的时空变化特点。

( 3)有人推断香溪河河口泥沙淤积量与长江干流来沙量呈正相关,指出其推断依据。

( 4)香溪河河口形成拦门沙坎的可能性较小,推测其原因。

参考答案:

( 1)该段河道弯曲,河流凹岸受流水侵蚀而水深较大,故深泓线向凹岸弯曲。

( 2)时间变化特点:淤积速度呈下降趋势; 2010年以后淤积明显减缓。空间变化特点:越往上游(随距河口里程越大),泥沙淤积厚度变化越小。

( 3) 2010年以后,长江上游多个水电站相继运行造成干流含沙量显著下降时,该河河口段的泥沙淤积也趋缓;三峡工程建成并蓄水后,干流水位升高,顶托作用强,干流泥沙更易倒灌进入支流;该河口河水汇入长江的朝向容易发生干流泥沙倒灌。

( 4)上游干流水电站拦截泥沙,三峡工程减淤调度等,使河流含沙量减小;流域植被条件不断改善。

高考回顾: 不同时空背景下的河流断面横向冲淤以及河流纵向冲淤平衡

1、曲流段

下图表示某河段在自然状态下河岸的变迁状况。

1、有关该河段河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②处河岸为凹岸, ①③为凸岸

C. ②处河岸以侧蚀作用为主, ①③以堆积为主

D.河岸变迁主要与地转偏向力有关

答案:D

解析:该题思维方法是以河流一个断面为考查对象,它考虑的不是纵向冲淤平衡,而是断面横向冲淤平衡问题。对于该断面而言,上游来沙量以及 水流挟沙力 这两个变量中,上游来沙量是一致的。所以,它仅需要考虑的是凹凸岸流速差异引起的 水流挟沙力差异。在地形平坦的弯曲河道,由于流水下蚀作用不明显,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由于凹岸水流速度快,水流挟沙力强,泄沙量大,而凸岸水流速度慢, 水流挟沙力弱 ,泄沙量小,所以最终形成‘凹岸冲刷,凸岸淤积’的冲淤横向不平衡现象。所以,河道变迁与河流冲淤有关。

2、高山峡谷河段

我们常说,河流中上游落差大,水流急,外力作用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而河流中下游落差小,水流速度慢,外力作用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但, 这只是一种很笼统的说法, 地理事实是,同一河段,冲淤总在交替变化。我们来看2019届全国三卷的37题。

( 2019届全国三卷37题)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图7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

(1)、对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6分)

(2)、指出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8分)

(3)、分析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8分)

答案:(1)答:(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未摆动);单一岩性(岩性相近)河岸,河岸直立。

解析:该小题先考查了冲淤平衡的断面横向平衡问题。在地形平坦的弯曲河道,由于流水下蚀作用不明显,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由于凹岸水流速度快,凸岸水流速度慢,则会发生凹岸冲刷,凸岸淤积的冲淤不平衡现象。但是该河段由于地处山区,落差大,流水以下蚀为主,侧蚀作用不明显,同时由于岩石坚硬。所以河面宽度基本不变,保持河道断面平衡。如下图说,高山峡谷。

(2)答:变化特征:深度增加。原因:融雪补给为主,流量持续增长,水位上升;融雪补给为主,含沙量低,流速持续加快,侵蚀河床。

解析:该小题开始考查河流纵向冲淤平衡问题。示意图呈现出来的是河床被冲刷,说明该时期上游来沙量小(融水补给不是雨水补给,坡面冲刷力量小,坡面水土流失少),而河段泄沙量较大(流量增加),携沙能力强。

(3)答:降水补给,(坡面侵蚀强,)河水含沙量高;径流量与流速变率大,流速降低时泥沙快速淤积。

解析:该小题 该小题考查的同样是河流纵向冲淤平衡问题。示意图呈现出来的河床被淤积,说明该时期上游来沙量大(雨水冲刷),而河段泄沙量较小(降雨过后,流量快速下降),携沙能力弱,河床被淤积。

3、游荡型河段(辫状河道)

(2019届全国一卷9-10题)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图3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

9、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

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

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

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

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10、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河水流量 ②支流汇入

③沿岸地貌 ④两岸岩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C

解析:该组题目其实应该先做10题。第10题先考查了断面横向冲淤平衡。横向来看,平坦河段竟然没有发生侧蚀与淤积问题,那只能与两侧地貌与岩性有关,该题目思维与三卷37题(1)题一模一样。第9题其实考了辫状河道成因,考了纵向冲淤平衡问题。辫状河道成因大致是该河段河流纵比降大,上游坡度大,而该河段地形平坦且河床较浅;洪水季节,流水就会从上游带来大量的泥沙,该河段流速减慢,泄沙量明显下降,泥沙沿深泓线堆积,形成水下浅滩;枯水季节,许多浅滩出露水面,成为沙岛,沙岛与沙岛之间是多股的河道,它们忽分忽合,交织如辫;洪水再来时,有些沙岛不被淹没,有些被淹没的可能被水流斜切而过,其上形成新的槽道。总之,沙与水互不相让地较量,丰水季节,水占上风,枯水季节,沙为主导。

4、河流交汇处

读我国北方某区域河流示意图。

1、支流含沙量较大,但支流汇入干流处,没有形成三角洲,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A.汇入处落差大

B.位于干流凹岸

C.冲刷作用强

D.支流流速慢

答案:D

解析:支流含沙量大,说明上游来沙量大。而如果该河段的泄沙量较少,支流汇入干流处应该发生淤积,从而形成三角洲。但地理事实是,该处没有形成三角洲,则说明该处来沙量还是小于水流挟沙力时,河床被冲刷。那么,为什么该处的水流挟沙力和泄沙量如此之大呢?落差大,水流急是有可能的;凹岸,流水速度快,冲刷作用强也是对的。支流速度慢,泥沙容易淤积,则是错的,不可能的。所以答案选了D。

( 2019届全国一卷11题)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图3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

11、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

A. 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

B.水流增大,流速加快

C. 水位上升,淤积增强

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

答案:C

解析:该题目思维与上题思维完全相反。上题是快速的干流水带走支流泥沙。这题是支流水与沙堵住了交汇处。导致顶托作用增强,流水不畅,干流水位上升,泥沙淤积。这犹如高速路上前方右侧有车辆汇入,车流量突然上升,车速减慢,发生堵车现象是一样的。改题目命题思维2020年备考过程中一定要重视。

5、三角洲地区

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下图为某扇三角洲示意图。

1.如果图示扇三角洲前缘每年向水体方向推进0.5米,则说明

A.图示河流年输沙量稳定

B.图示河流含沙量稳定

C.图示水体水位上升

D.图示河流年输沙量稳定增加

答案:D

磨刀门水道是西江的主要八海水道,多年来受上游来水来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其水沙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图1为磨刀门水道上游马口水文站1960-2007年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偏离平均值变化示意图。

9、 1994~2007年马口水文站

A.径流量持续增加

B.径流量持续减少

C.输沙量先增加后减小

D.输沙量呈波动性减小

10、造成1994--2007年马口水文站输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上游

A.植被破坏

B.降水量减少

C.河道采砂

D. 蒸发量增加

11.1994-2003年水、沙的变化会导致磨刀门水道

A.河床变宽

B.河床变深

C.弯曲度增加

D.分叉增多

答案:D C B

解析:题组第一问先问泥沙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然后再问为什么变少了。最后才问河流冲淤问题。泥沙减少,河床被冲刷。

图4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

12、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

13、推测1992-1997年期间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答案:D B

解析:题组第一问先让学生看清楚那段是冲刷那段是淤积。然后13题才开始设问92年-97年河床被冲刷的原因,所以答案最可能是上游来沙量少了。

14、读刚果盆地地形和水系图。

(1)三角洲由泥沙淤积而成。但G河并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请分析原因。(6分)

答案:来沙量少: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 2分),水土流失较轻 ;( 2分)

G河在 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2分)

水流携沙力(河段泄沙量)大:入海口附近 ,河流落差大 ,流速大,泥沙不易沉积。 (2分 )

6。海岸线

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读某中纬度海岸线历史变迁图。

2、图中靠近现代大河的地点最可能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图中A处的海岸线自15世纪至现代,几乎没有任何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

A.修建有护海大堤

B.大河河口不断摆动

C.红树林保护了海岸

D.海平面不断下降

答案:C A

解析:第2题先考查了河流带来大量泥沙而导致冲淤不平衡,然后第3题又反过来考查人类活动引起的冲淤平衡。

( 全国1卷高考题)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l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

4.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5.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答案:C B D

解析:第4题先考查了黄河改道后,河流来水来沙量减少的情况下,海岸线保持冲淤平衡。第5题开始考查冲淤不平衡。由于黄河又杀回来了从该处入海。黄河河流带来大量泥沙而导致冲淤不平衡,海岸线又开始往海洋推进。第6题同样考查冲淤不平衡,不过时间尺度比第5题大。第5题考查了一条河岸线的冲淤变化,第6题考查了三条海岸线的冲淤变化。

江苏拥有漫长的海岸线,但海岸线上少有城市分布,即使是一些临近海洋的城市,也大都距离海岸线几十千米远。江苏省沿海缺少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海港,而河流运输则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下图示意江苏省海岸线及交通、城市分布。

7. 江苏南部海岸线与北部相比位置更偏东,造成这一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洋流搬运

B.河流沉积

C.地球自转

D.海浪侵蚀

8. 造成江苏省海岸线少有城市分布合理原因是

A. 保护湿地生态环境需要

B. 盐碱地不利城市建设

C. 缺少海堤,海水倒灌严重

D. 河流强大的造陆能力

答案:B D

解析:第8题考查了黄河改道后,夺淮入海导致冲淤不平衡问题。如下图所示:

熟能生巧

1. 河段的冲淤量是输入沙量和输出沙量的差值。黄河干流内蒙古段按水文站可划分为三段:石一巴河段、巴一三河段、三一头河段,该河段冲刷的临界水沙条件大致在洪水期平均流量>2000m³/s,含沙量<10kg/m³。河道的冲淤调整主要发生在汛期,1987年以来,上述河段汛期水沙量占全年比例均大量减少。左图为黄河干流内蒙古段示意图,右图黄河干流内蒙古各河段多年平均冲淤量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断黄河干流内蒙古段冲淤量达到最大的年份大致是( )

A. 1979年

B. 1989年

C. 1999年

D. 2009年

(2)1973年-2017年黄河干流内蒙古段( )

A. 石一巴河段冲淤状况与水沙量关联明显

B. 巴一三河段先冲刷后淤积

D. 全河段先冲后淤最后平衡

(3)影响石巴河段冲淤状况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河道采沙增加

B. 河段落差较大

C. 水利枢纽建设

D. 河流补给减少

【答案】 1. D 2. D 3. C

【解析】

(1)河段的冲淤量是输入沙量和输出沙量的差值。通过计算可知,2010-2017年为0左右,说明冲於达到平衡,故黄河干流内蒙古段冲於量达到最大的年份大致是2009年。

故本题选D。

(2)该河段冲刷的临界水沙条件大致在洪水期平均流量>2000m³/s,含沙量<10kg/m³,从图中可以看出,1973-2007年河流干流内蒙古段石一巴河段冲淤明显,说明其与水沙量关联小,A错误;巴一三河段先冲刷后淤积再冲刷,B错误;三一头河段冲於明显小于全河段冲於量,说明与汛期流量不呈正相关,C错误;全河段先冲后淤最后平衡,D正确。

故本题选D。

(3)石巴河段冲淤量为正值,说明淤积严重,河道采沙增加、河段落差较大、河流补给减少淤积量都应减少,ABD错误;水利枢纽建设使水流速度减慢,淤积量增加,C正确。

故本题选C。

2. 深圳河发源于牛尾岭,在深圳湾入海,是深圳和香港的界河,其干流中下游地势低平,因河底低于海平面导致潮流可上溯,排水不畅易引发洪涝,研完发现河道淤积是洪涝灾害多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深圳河河道的冲淤变化受潮流涨落和径流变化的共同影响。2018年12月深圳市对部分河通进行了清淤。2019年12月研究人员发现河道回淤明显。图一为深圳河中下游干流及主要支流示意图,图二为回淤期间三类沙源对总淤积量的贡献率统计图。

(2)深圳河汛期中下游淤积量大,分析其原因。

(3)清淤后枯水期潮流的涨落加剧了河道淤积,请说明其过程。

(4)结合材料信息,说明深圳市为防治深圳河洪涝灾害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

(1)2~6月前以潮流来沙为主,6~11月主要以上游地表来沙为主。

(2)汛期(以上游地表来沙为主),上游降水多且强度大,雨水和地表径流侵蚀能力强,导致河流含沙量高;河流流量大,对泥沙搬运能力强;深圳河中下游地势低平,流速慢,且受潮流顶托,导致大量泥沙淤积在河道。

(3)清淤后河床降低,枯水期河流水位低;涨潮时,潮流从海洋带来更多泥沙,上溯到河流中下游;退潮时,潮流流速减慢,利于泥沙在河道中淤积。

(4)上游地区加强植树造林等生态工程,减少水土流失;中下游河道定期清淤;修整河道,加高堤坝;下游河口修建拦沙坝,减少潮流来沙;利用下游湿地,建设滞洪区;设立专门机构,进行港深协调,共同防治洪灾。

【解析】

本题考查了洪灾的成因及防治措施,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问题的能力,渗透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1)该小题属于描述类试题,结合图二信息进行概括既可作答,6月以前潮流输沙为主,6月之后以上游地表来沙为主。

(2)读图可知,深圳河汛期6-11月以上游地表来沙为主,此时段上游降水多且多暴雨,降雨和地表径流的侵蚀能力强,河流含沙量大;此时河流流量大,对泥沙的搬运能力强;中下游地势低平,水流缓慢,再加上潮水的顶托作用,泥沙大量沉积,导致河道淤积。

(3)由材料可知,深圳河下游地势低平,且河底低于海平面导致潮流可上溯,清淤后河床降低,且枯水期河流水位低;涨潮时潮流从海洋可带来更多泥沙,上溯到河流中下游地区;落潮时潮流流速减慢,泥沙大量沉积,导致河道淤积。

(4)深圳市防治深圳河洪涝灾害的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结合以上各题分析,工程措施:上游地区加强植树造林等生态工程,减少水土流失;修建水库,调蓄汛期河流水量;中下游河道定期清淤,疏浚河道;加固大堤;利用下游湿地建设分洪蓄洪区;河口处修建拦沙坝,减少潮流来沙。非工程措施:加强洪灾的预警;提高居民的防洪意识;加强港深合作,共同防治洪灾。

黄河临河段地处河套平原,河床宽浅,河道横向变化幅度大。河流左、右两岸的侵蚀和淤积面积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河道宽度的变化。下图示意“1988~2014年黄河临河段左、右岸侧向侵蚀与淤积面积的变化(正数为侵蚀,负数为淤积)”。据此完成1~3题。

1.该河段河道明显变宽的年份是(  )

A.1989年 B.1991年

C.2000年 D.2013年

2.2006~2007年期间,该河段(  )

A.流速增快

B.输沙量增大

C.结冰期延长

D.径流量变小

3.2001年后,该河段河道宽度变化幅度小的主要原因是(  )

A.上游流域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B.上游流域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C.上游水库对河流的调节作用增强

D.宁夏平原灌溉引黄河水增多

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的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在出山口处形成扇形堆积体——冲积扇。冲积扇在平面上呈扇形,可分为扇顶、扇中、扇缘三部分,扇顶伸向谷口,在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下面左图为“干旱地区冲积扇平面示意图”,右图为“湿润地区冲积扇平面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干旱地区冲积扇形态较湿润地区冲积扇形态显著的原因是(  )

A.干旱地区冲积扇面积大

B.干旱地区河流落差小

C.湿润地区地形起伏大

D.湿润地区流水作用强

5.干旱地区的聚落适宜布局在(  )

A.冲积扇扇缘

B.冲积扇扇中

C.冲积扇扇顶

D.山谷中

拦门沙是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沙坎),受径流与海洋共同作用形成的。下图为“我国华南某河口区拦门沙甲、乙两时期位置变动示意图”。据此回答6~8题。

6.与甲相比,乙时期河口区(  )

A.径流量大,来沙量多

B.河流的堆积作用强

C.海水侵蚀作用强

D.盐度低,水位高

7.由甲时期到乙时期,拦门沙(  )

A.外坡受侵蚀

B.高度降低

C.向外海推移

D.体积增大

8.对河口拦门沙进行整治,产生的影响是(  )

A.利于海水自净

B.增强航行安全

C.阻碍鱼类洄游

D.不利泄沙排洪

为了解决黄河洪涝问题,国家在黄河与渭河交汇处潼关下游规划建设三门峡水电站。1960年9月三门峡水电站建成蓄水之后,原本潼关以上的渭河下游是冲淤平衡河段,就逐渐转变为淤积河道。下图示意1910~2010年渭河下游自然裁弯的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渭河下游由冲淤平衡河段转变为淤积河道的主要原因是( )

A. 河床岩石坚硬,不易侵蚀

B. 流域降水增多,下泄受阻

C. 流域植被破坏,泥沙增加

D. 水库水位抬升,落差减小

10. 修建三门峡水库后,渭河下游裁弯取直( )

A. 弯道数量增加,裁弯速度减慢

B. 弯道数量增加,裁弯速度加快

C. 弯道数量减少,裁弯速度加快

D. 弯道数量减少,裁弯速度减慢

11. 渭河下游最容易产生自然裁弯的月份是( )

A. 2月

B. 5月

C. 7月

D. 11月

【答案】1.B 2.D 3.C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1991年左岸与右岸均为正值,说明河流两岸均受侵蚀作用,河道变宽,故选B。第2题,读图可知,2006~2007年期间,该河段左岸侵蚀减弱,右岸淤积增强,说明外力以淤积作用为主,径流量变小,D对;流速增快,河流携带泥沙能力强,应以侵蚀作用为主,A、B错;结冰期长短与气温变化有关,与淤积和侵蚀关系不大,C错。第3题,读图可知,2001年后,该河段河道宽度变化幅度小,是河流流量的年际变化变小所致,极有可能与上游地区修建水库或者植被恢复有关,故选C。

【答案】4.D 5.A

解析 第4题,干旱地区冲积扇形态明显,主要原因是冲积扇形成后受到的流水作用弱,沉积物主要留在了河流出山口,而不会被流水搬运更远。而湿润地区河流流量更大,流水搬运能力更强,所以湿润地区的冲积扇形态不显著。故选D。第5题,根据流水机械沉积分异规律可知,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因此冲积扇扇缘的土壤颗粒小。冲积扇的出山口(扇顶)地势高,地下水会向扇缘部分流动,导致扇缘地下水较充足,因此,在干旱区,土壤条件和水源条件较好的冲积扇扇缘有利于形成绿洲,聚落多分布于此。故选 A。

【答案】6.C 7.A 8.B

解析 第6题,甲时期的沙坎位置更偏向外海说明河流径流作用更强,内侧粗泥沙为陆地径流流水侵蚀形成,外侧细泥沙为沉积形成,故沙坎向外海移动。而乙时期,沙坎离海岸更近,且外侧为粗泥沙,表明径流作用小于海水作用,证明河流流量减少,因此河流的堆积作用弱,带来泥沙减少,A、B错误;海流增强,海水的侵蚀作用较强,C正确;河口受海水影响更明显,盐度上升,D错误。第7题,从图中可读出,由甲时期到乙时期,拦门沙向内陆推移,高度升高,外坡由细泥沙变为粗泥沙,说明海水作用强,外坡受侵蚀,体积减小,A正确。第8题,整治拦门沙能够增强航行安全。故选B。

【答案】9. D 10. B 11. C

【解析】【9题详解】由材料可知,水库建成前,渭河下游冲淤平衡,水库建成后,河段转变为淤积河道,其原因主要是水库水位抬升,落差减小,河流冲淤能力减弱,泥沙淤积严重,D正确。河床岩石与淤积无关,A错误。降水增多,流量加大,冲淤能力强,B错误。流域植被没有发生破坏,C错误。故选D。

【10题详解】由图可知,水库建成后,弯道增多,但裁弯取直的速度加快,所用时间缩短(线段的长度对比可以得出),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由图可知,自然裁弯月份主要发生在7月,7月流域降水量大,河流容易形成洪峰,容易出现决堤,产生裁弯取直,C正确,ABD错误。故选C。

END

人间骄阳正好风过林稍

成为更优秀的人 请务必加油(•̤̀ᵕ•̤́๑)ᵒᵏᵎᵎ

哥哥“穷”得娶不起,妹妹“丑”得嫁不出,两人一凑合,生下儿子成近代名人,影响全中国!

THE END
0.区域水平衡的基本原理示意区域水平衡基本原理及理论体系 . 本文全文图片区域水平衡概念和内涵框架 区域水平衡的基本原理示意 区域水平衡的理论体系框架 相关文章水文科学的基本问题及当代前沿 2020, 31(5): 685-689.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0.05.005 计算河流动力学理论体系框架探讨 2016, 27(1): 152-164. DOI: 10.14jvzq<84umzp{0wmtk0io1ls1uwvqnnrgpv5d;o<242g.hjh6/6;f;6>ceh39;9;2d3h9:9g
1.如图为水平衡的调节机制示意图.据图回答:(1)当吃食物过咸时.就会7.如图为水平衡的调节机制示意图,据图回答:(1)当吃食物过咸时,就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升高/下降),使B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并传至大脑皮层.(2)图中字母B、C表示的结构分别是下丘脑、垂体;字母D表示抗利尿激素.(3)调节水分平衡的中枢是下丘脑,产生渴觉的中枢是大脑皮层. 试题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h|||1ujoukhnfa4j:cmke6:g18>j2g9952kf;53>7dk>ch
2.水平衡图范例.pdf仅供个人参考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方案实施前水平衡图 8990 167450 66980 26566 33600 24610 制水 纯水 锅炉 加热消毒 排空 100470 1288 668 排污 668 浊水 损耗 8123 进入产品 雨水管网 22376 损失2238 清洗 20138 6415 蒸发5775 制冷 640 1400 损失140 实验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41663?4725734<7462654<50ujzn
3.化学除盐水系统水平衡图流程图模板606.5-2024 化学除盐水系统水平衡图 火电厂水平衡图 火电厂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冲洗水 离子交换 除盐水箱 超滤 超滤产水箱 中和水池 汽水损失 真空泵及定冷水箱补水 浓水 除盐水泵 精处理前置过滤器用水 生水箱 闭式水系统 氨区用汽 再生及冲洗水 化学水池 反洗水 蒸汽至生水加热器 闭式膨胀水箱jvzquC41yy}/r{teguypp7hqo1|jg€48:9>b5B
4.水平衡图流程图模板水平衡图是一种用于描述人体水分摄入和排出关系的图表。它通常以一个水平线表示人体的水分摄入量,包括饮水、食物中的水分等;另一个水平线表示人体的水分排出量,包括尿液、汗液、呼吸等。两条线的交点即为人体的水分平衡点,表示人体摄入和排出的水分达到平衡状态。如果摄入的水分多于排出的水分,人体会出现水肿;反之,jvzquC41yy}/r{teguypp7hqo1|jg€47;;k:8;
5.水量平衡思维导图这是一篇关于水量平衡思维导图,原理:某个区域在某一时间段内,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等于该地区的储水变化量。 万兴脑图原创思维导图社区提供海量优质的思维导图模板资源,一个各类脑图创意思维绘制,整理知识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 用思维导图来表述水量平衡思维导图jvzquC41oo4ff{fyuqlu0ls1vgsqnjyg1377;9<2
6.水量平衡图流程图模板自来水公司日均水量平衡图 工具推荐 基础版式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①反冲洗用水 取水量:40000m³ 漏失水:0m³ 销售水:39952.38m³ ④销售水 用水量 反冲清洗用水:0m³ 注:日均用水量其中(1)反冲洗用水 (2)办公及绿化保洁用水 (3)漏失水 (4)销售水 ③漏失水 ②办公及绿化保洁用水 jvzquC41yy}/r{teguypp7hqo1|jg€486hh5h>9hfeldf=h:3:i75m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