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构造函数用来对类对象进行初始化,它完成对内存空间的申请、赋初值等工作。 2. 析构函数主要是用来做清理工作的。
补充:函数名或变量名前面有"::"但是没有类名,说明这是全局变量或公共函数,并且不属于任何命名空间。仅此而已。
1、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为什么没有返回值? 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是两个非常特殊的函数:它们没有返回值。这与返回值为void的函数显然不同,后者虽然也不返回任何值,但还可以让它做点别的事情,而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则不允许。在程序中创建和消除一个对象的行为非常特殊,就像出生和死亡,而且总是由编译器来调用这些函数以确保它们被执行。如果它们有返回值,要么编译器必须知道如何处理返回值,要么就只能由客户程序员自己来显式的调用构造函数与析构函数,这样一来,安全性就被人破坏了。另外,析构函数不带任何参数,因为析构不需任何选项。如果允许构造函数有返回值,在某此情况下,会引起歧义。如下两个例子class C{public: C(): x(0) { } C(int i): x(i) { }
private: int x;};
如果C的构造函数可以有返回值,比如int:int C():x(0) { return 1; } //1表示构造成功,0表示失败那么下列代码会发生什么事呢?C c = C(); //此时c.x == 1!!!很明显,C()调用了C的无参数构造函数。该构造函数返回int值1。恰好C有一个但参数构造函数C(int i)。于是,混乱来了。按照C++的规定,C c = C();是用默认构造函数创建一个临时对象,并用这个临时对象初始化c。此时,c.x的值应该是0。但是,如果C::C()有返回值,并且返回了1(为了表示成功),则C++会用1去初始化c,即调用但参数构造函数C::C(int i)。得到的c.x便会是1。于是,语义产生了歧义。使得C++原本已经非常复杂的语法,进一步混乱不堪。构造函数的调用之所以不设返回值,是因为构造函数的特殊性决定的。从基本语义角度来讲,构造函数返回的应当是所构造的对象。否则,我们将无法使用临时对象:void f(int a) {...} //(1)void f(const C& a) {...} //(2)f(C()); //(3),究竟调用谁?对于(3),我们希望调用的是(2),但如果C::C()有int类型的返回值,那么究竟是调(1)好呢,还是调用(2)好呢。于是,我们的重载体系,乃至整个的语法体系都会崩溃。这里的核心是表达式的类型。目前,表达式C()的类型是类C。但如果C::C()有返回类型R,那么表达式C()的类型应当是R,而不是C,于是便会引发上述的类型问题。
2、显式调用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include <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MyClass{public: MyClass() { cout << "Constructors" << endl; }
~MyClass() { cout << "Destructors" << endl; }};
int main(){ MyClass *pMyClass = new MyClass; pMyClass->~MyClass(); delete pMyClass;
return 0;}
int main(){ S s1(2); S s2(s1); return 0;}
当给s2初始化的时候调用了s2的拷贝构造函数,由于是值传递,系统会给形参st重新申请一段空间,然后调用自身的拷贝构造函数把s1的数据成员的值传给st。当调用自身的拷贝构造函数的时候又因为是值传递,所以...也就是说,只要调用拷贝构造函数,就会重新申请一段空间,只要重新申请一段空间,就会调用拷贝构造函数,这样一直下去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所以拷贝构造函数一定不能是值传递。 4、构造函数/析构函数抛出异常的问题构造函数抛出异常: 1.不建议在构造函数中抛出异常; 2.构造函数抛出异常时,析构函数将不会被执行;C++仅仅能删除被完全构造的对象(fully contructed objects),只有一个对象的构造函数完全运行完毕,这个对象才能被完全地构造。对象中的每个数据成员应该清理自己,如果构造函数抛出异常,对象的析构函数将不会运行。如果你的对象需要撤销一些已经做了的动作(如分配了内存,打开了一个文件,或者锁定了某个信号量),这些需要被撤销的动作必须被对象内部的一个数据成员记住处理。析构函数抛出异常: 在有两种情况下会调用析构函数。第一种是在正常情况下删除一个对象,例如对象超出了作用域或被显式地delete。第二种是异常传递的堆栈辗转开解(stack-unwinding)过程中,由异常处理系统删除一个对象。在上述两种情况下,调用析构函数时异常可能处于激活状态也可能没有处于激活状态。遗憾的是没有办法在析构函数内部区分出这两种情况。因此在写析构函数时你必须保守地假设有异常被激活,因为如果在一个异常被激活的同时,析构函数也抛出异常,并导致程序控制权转移到析构函数外,C++将调用terminate函数。这个函数的作用正如其名字所表示的:它终止你程序的运行,而且是立即终止,甚至连局部对象都没有被释放。概括如下: 1.析构函数不应该抛出异常; 2.当析构函数中会有一些可能发生异常时,那么就必须要把这种可能发生的异常完全封装在析构函数内部,决不能让它抛出函数之外; 3.当处理另一个异常过程中,不要从析构函数抛出异常; 在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中防止资源泄漏的好方法就是使用smart point(智能指针),C++ STL提供了类模板auto_ptr,用auto_ptr对象代替原始指针,你将不再为堆对象不能被删除而担心,即使在抛出异常时,对象也能被及时删除。因为auto_ptr的析构函数使用的是单对象形式的delete,而不是delete [],所以auto_ptr不能用于指向对象数组的指针。当复制 auto_ptr 对象或者将它的值赋给其他 auto_ptr 对象的时候,将基础对象的所有权从原来的 auto_ptr 对象转给副本,原来的 auto_ptr 对象重置为未绑定状态。因此,不能将 auto_ptrs 存储在标准库容器类型中。如果要将智能指针作为STL容器的元素,可以使用Boost库里的shared_p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