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支穹顶结构报告图文

自弦支穹顶结构概念提出以来,国内外学者对该结构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日本,国内主要集中在天津大学、浙江大 学、 北京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对该类结构的研究内容涉及结构形态分析、初始预应力设计、静动力性能、结构的施工控制理论等方面。 2.3.1弦支穹顶结构形态分析

形态分析是基于柔性张拉结构的设计提出的,是力平衡分析的逆过程。国内外对柔性结构的形态分析研究较多,且较为成熟。而弦支穹顶结构不同于柔性结构,其未施加预应力之前已有一定的刚度,因此对其形态分析研究较少。郭云对弦支穹顶结构形态分析进行了初步研究 ,提出修正的张力补偿法来解决形态问题;郭佳民将弦支穹顶结构形态分析归纳为找形 找力、找形 +找力3 大类型,并提出了基于牛顿法的计算流程。张力补偿法思路清晰,易于编程实现,但收敛速度较慢,而基于牛顿法迭代算法,编程较为复杂,但是收敛速度较张力补偿法快,实际工程中应用较多是修正张力补偿法[4]。 2.3.2弦支穹顶结构预应力的设置

弦支穹顶结构之所以称为一种高效能的空间结构,主要原因就是其高强度拉索及其预应力的引入,通过施加预应力使结构形成自平衡体系。田国伟基于弦支穹顶中拉索预应力的两方面用途,即减小上部单层网壳结构的内力峰值和减小支座径向反力。利用各层拉索和撑杆之间的几何关系,推导出弦支结构预应力设定的简化计算公式。张明山采用局部分析法,利用平衡矩阵理论方法和线性静力分析法,先确定下部索杆张力体系初始态预应力分布,再将其加在上部被动张拉部分,从而得到结构整体的初始态预应力分布。通过局部分析法得到的整体结构的初始态是平衡的。石开荣根据自平衡性和按序逐圈分析的基本思想,提出预应力确定新方法―自平衡逐圈确定法。编制相应交互式计算程序,应用方便;具有更广泛适应性,可用于椭圆形或圆形弦支穹顶预应力确定[1]。

在弦支穹顶结构的预应力设计中,通常有两个原则:1) 在恒荷载和 0. 5 倍的活荷载作用下结构的支座反力最小 ;2) 在恒荷载和 0 . 5 倍的活荷载作用下弦支穹顶上部单层网壳的杆件应力的峰值最小。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结合工程应用,提出了如下几种

- 13 -

大跨空间结构小论文

预应力设计方法 :1) 试算法; 2) 基于力学平衡原理的简化公式;3) 局部分析法;4) 遗传优化算法;5) ANSYS 优化模块。

上述 5 种方法工程中都有使用,其中试算法思路简单,容易理解适用于仅布置单圈环索的弦支穹顶结构,而对于布置多圈环索的情况,其效率往往很低 ,且通常找到的不是预应力的最优解,是在弦支穹顶结构工程应用的初期阶段进行预应力设计的一种方法,主要的工程应用实例是日本光丘穹顶和聚会穹顶。基于力学平衡原理的简化公式是伴随国内第 1 座弦支穹顶―津市保税区国际商务交流中心大堂屋盖( 2001 年建成) 的设计提出的这种方法较试算法效率提高了很多,且具有一定的精度,因此在国内弦支穹顶工程设计中得到推广,并且已经写入地方标准。局部分析法也属于一种简化计算方法,其计算精度要比方法( 2) 高,但是要比方法( 2) 复杂,其已在济南奥体中心体育馆中得到应用。基于遗传优化算法和 ANSYS 优化模块的预应力设计方法需要利用软件并编写一定的程序,因此需要设计人员具有一定的有限元基础和优化理论基础,所以这两种方法通常在高校和科研机构配合设计单位进行预应力设计时采用[6]。 2.3.3弦支穹顶结构的静动力分析

自1993年弦支穹顶结构提出后,国内外学者就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性能分析与研究。结构提出者川口卫教授最先做了系统的结构性能分析与试验研究,其主要工作包括:1)对两个跨度3 m,矢高0.45 m的弦支穹顶模型和一个相应的单层球面网壳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静载实验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构一致,弦支穹顶中外圈环向杆件内力仅为单层网壳的1/3 左右,而径向杆件内力减小近一半;弦支穹顶结构失稳临界荷载约为相应单层 网壳结构的1.5倍,屈曲时位置更靠近穹顶 的中心。2 )以跨度为200 m,失高 30 m 的弦支穹顶为例,对施加拉索预应力和无预应力弦支穹顶结构以及对应的单层网壳杆件内力进行比较,结构表明预应力的施加使结构径向杆件内力减为单层球面网壳的一半,外围环向杆内力也有大幅降低。3 )设计并建成了第一座弦支穹顶―跨度35 m 的光穹顶。进行了实际结构的静力实验和动力实验,实验数据与有限元数据分析基本一致。4 )设计并建立了第二座弦支穹顶结构―跨度46 m 的聚光穹顶,对其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结果弦支穹顶的杆件内力明显小于单层网壳。5 )开发了适合弦支穹顶结构的鼓形节点[1]。

- 14 -

大跨空间结构小论文

国内对弦支穹顶结构的研究起步较晚,1999 年由天津大学田国伟对弦支穹顶结概念提出以来,国内学者对该结构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随后浙江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等各高校先后投入研究,并获得了一系列成果,代表性的有:1)天津大学首先进行了模型试验,定性的验证了该结构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得出了靠近外圈拉索作用较大的结论;静力分析表明弦支穹顶可以采用线性分析方法分析结构在静载作用下的反应;对结构进行了找形分析和初始预应力确定的工作,研究了矢跨比、初始缺陷、 预应力值及边界条件等参数对弦支穹顶稳定性能的影响;建成了国内第一座弦支穹顶结构―天津开发区商务中心大堂弦支穹顶,对实际工程与理论分析进行对比。2 )浙江大学的张明山对凯威特型弦支穹顶结构在竖向荷载下进行静力分析,得出弦支 穹顶结构刚度大于单层网壳是由结构体系的变化造成的;预应力改变 结构的内力分布、调节支座反力,选用适当的预应力值能很好的改善结构的静力性能。3) 清华大学的崔晓强对凯威特和联方型网格形式的弦支穹顶结构进行了系统的静力性能和稳定性研究,并重点研究了预应力布索层的局部参数和结构的整体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4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姚姝深入的分析了弦支穹顶结构的各结构参数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得出矢跨比、撑杆高度、拉索预应力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大,环索布置方式只对结构上部网壳内力有一些影响。5 ) 北京工业大学的刘学春系统地研究 了弦支穹顶结构网壳形式、网格密度、矢跨比、撑杆长度、 预应力值对弦支穹 顶结构构件内力、节点位移、 特征值屈曲、支座反力等的影响;提出了考虑施工偏差随机分布的概率法,由此法得到的带初始缺陷的整体稳定性可以反映结构 的实际情况且具备一定的安全储备。6)董石麟等对提出的16 种索杆布置形式 中的 11 种进行分析,了解了布索形式对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索杆体系对单层网壳结构静力性能有较好改善作用,在索杆圈数不变的情况下斜杆的对 静力性能影响较小。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李萌对考虑支撑结构的弦支结构进行了静力分析。对比周边固支、铰支和采用支撑结构这三种情况下对弦支穹顶结构的影响。8)刘慧娟等采用了动力稳定判别法研究了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结构的动力稳定临界荷载值是不同的,所以仅仅通过一条地震波来研究结构的动力稳定性是片面的[7]。

- 15 -

大跨空间结构小论文

2.3.4弦支穹顶结构施工过程全分析

弦支穹顶结构的施工全过程分析及其施工控制理论分析是其实现的关键过程之一,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国内外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多种理论,并分别在不同的工程中得到了应用和验证。

弦支结构在施工过程中要经历三个阶段:零状态、初始态、荷载态。预应力在结构中起重要作用,预应力的施工至关重要。施工过程必须控制各构件内力的变化,同时要确定各圈索杆施加预应力的大小。弦支结构的施工仿真计算可以保证施工过程中结构安全性,保证索力满足设计要求。因此对弦支弯顶的施工过程全过程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1]

目前国内的施工控制方法有正分析、反分析。李永梅基于有限位移理论提出了施工

模拟的循环前进分析法。张明山从弦支结构设计初始态出发,以成形时索、杆内力和几何状态为初值,按照一定施工顺序依次拆除各圈索杆,从而确定各个阶段的结构施工控制参数 (包括索力和坐标 ),最终确定结构的零状态。姜群峰运用索原长控制法,在确定弦支穹顶每根构件原长后,按次序组装杆件,然后依次张拉索到设计长度。郭佳民利用迭代计算法,将零状态下索杆单元所需的初始应变确定后,依据各单元在初始态与零状态下无应力长度之差确定的原则,提出了基于初始应变不变的施工模拟计算法,并在施工张拉模拟中进行了计算,验证公式的高效准确。张国发提出了变索原长法,先不考虑结构变形协调,使索在节点处发生滑移,求得每段索滑移平衡后的索原长,把新的索原长代入后再对 结构进行变形协 调计算,从而完成索段的一次滑移计算。此方法用于模拟考虑摩擦的索滑移问题中,计算方便快捷。常州体育馆施工中结合可滑动索夹的环 向索张拉法,和基于有限元软件对预应力拉索施工全过程的模拟分析,根据现场检测结果分析表明该张拉方法切实可行 。

预应力在弦支穹顶结构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而预应力的大小与分布又与施工方法紧密相连,因此对弦支穹顶进行施工全过程的分析与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弦支穹顶结构由上部单层网壳和下部索杆体系组合而成,其上部单层网壳的施工方法研究和实际工程经验已相对成熟。而弦支穹顶区别与刚性单层网壳的关键就在于其下部的索杆柔性体系,所以弦支穹顶施工全过程的研究可参考柔性体系,如索穹顶结构的施工分析。

- 16 -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10 元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

THE END
0.弦支穹顶的逐层找形及找力方法——李俊安弦支穹顶结构也称为预应力网壳结构,一般由上层刚性穹顶、下层悬索体系以及竖向撑杆组成。上层穹顶结构一般为单层网壳;下层悬索体系由环索和径向索组成;索系与上层穹顶通过竖向撑杆联系起来。 目前国内圆形弦支穹顶结构的代表性工程为北京工业大学羽毛球体育馆。其上层穹顶为单层焊接球网壳,外环为三角桁架。最大跨度达93mjvzquC41yy}/frwgevypn~ykqp4dqv3ep1tfy|nphq56;?:6;54ivvq
1.茌平体育馆大跨度弦支穹顶叠合拱复合结构体系期刊摘要:分析了茌平体育中心体育馆工程的建筑造型,根据屋盖造型提出了四种结构体系并进行了初步的对比分析,确定出了各方面性能较好的弦支穹顶结构体系作为屋盖结构体系,采用三维建模技术得到了钢拱的空间曲线.结合建筑使用功能和结构受力的要求,分别调整了弦支穹顶的结构布置并局部修改了建筑造型,进而提出了本工程采用的大跨jvzquC41f0}bpofpifguc7hqo0io1yjtkqjjejq1l|ph495;29617
2.《新型弦支穹顶结构分析与设计科学出版社》简介书评当当四川新华书店教育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新型弦支穹顶结构分析与设计 科学出版社》。最新《新型弦支穹顶结构分析与设计 科学出版社》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新型弦支穹顶结构分析与设计 科学出版社》,就上当当四川新华书店教jvzq<84rtqjve}3fcpmecwl0eqs03@=645;86;3jvor
3.体育馆弦支穹顶钢结构体育馆弦支穹顶钢结构 体育馆总建筑面积约24383平方米,赛时座位数7500个。体育馆主要包括比赛馆和热身馆两部分,比赛馆高25.9米,热身馆高15.5米。体育馆前方的人行广场以灰、绿、黄三色的彩色透水混凝土为底,给人以轻松愉悦的感觉。奥运会后,体育馆将成为北工大的文体活动中心、周边社区健身中心和国家羽毛球队的训练jvzquC41dgokkwl0epio0lto1looimncp1hfksnpiiuoi‚jfcz{fvr~wiwgo1rshqa719><0jvs
4.2008奥运会羽毛球馆新型弦支穹顶预应力大跨度钢结构设计研究【摘要】: 2008奥运会羽毛球馆屋盖钢结构采用弦支穹顶结构体系,由上弦单层网壳、下弦环索与径向拉杆、竖向撑杆组成。在设计中建立屋盖钢结构和下部看台结构整体有限元计算模型进行结构分析。在综合考虑工程的重要性、结构几何力学特点、预应力损失、施工缺陷等多种因素的基础 jvzquC41yy}/ewpk0eun0ls1Ctzjeuj1ELLEVxycn/P[LK7229672970jvs
5.北方学院体育馆弦支穹顶撑杆上节点构造优化分析【摘要】:由于弦支穹顶结构的撑杆上节点耳板处将承受较大的拉杆拉力,本文基于北方学院体育馆弦支穹顶结构实际工程背景,对其撑杆上节点的构造进行了优化分析,主要针对节点两方面的构造进行了优化,并重点针对拉杆拉力的主要传递焊缝,进行了节点使用性能以及极限承载状态的对比 jvzquC41erle0lsmk0ipo7hp1Cxuklqg1EVGF]TVCN3RZS]423<19953247/j}r
6.双向空间张弦弦支穹顶管内索悬索索穹顶拉索拱斜拉结构幕墙索中国索结构典型工程集(2013-2022)单向张弦结构双向空间张弦弦支穹顶管内索悬索索穹顶拉索拱斜拉结构幕墙索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大家评 店铺 商品详情 售后保障 推荐 进店逛逛 联系客服 进店逛逛 商品详情 店铺 浊度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1 ISBN 1916996105748 商品编码 jvzquC41kvkn0si0eqs039623779;=>8434ivvq
7.北工大体育场竣工先做奥运赛场后服务大学(图)93米弦支穹顶结构创世界记录 每平米用钢60公斤 走进工大体育馆,穹顶似天宁静致远。房顶5道环向钢索和每环56根径向钢拉杆在空中编织成鱼网状——张弦穹顶结构。这种结构的上部是一个球冠顶面的单层网壳,由很多钢管组成,下部用钢索撑起来。整个穹顶的内侧直径为93米,外侧直径为98米,再加上两侧悬挑出来的两翼,总用jvzquC4142690|tjw0ipo87229712A4p47863<57:a7/uqyon
8.索穹顶结构由柔性拉索和互不相连的刚性撑杆组成、通过施加预应力成形、整体外形呈穹顶状的大跨度结构。 英文名称 cable dome structure 所属学科 土木工程 索穹顶结构构件包括脊索、斜索、环索和撑杆。脊索和斜索必须锚固在周边刚性圈梁或基础上,索穹顶才能够通过施加预应力成型。 jvzquC41yy}/|pgm0eun1nhrj1}ptmxAUkzfKMB3(KJ>4=;;44
9.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精选5篇)该工法在径向管桁架与弦支穹顶结构屋盖施工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该工法成功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安装质量、减少了用钢量,为同类工程提供了一种可靠、可行的施工方法,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郭正兴,石开荣等.武汉体育馆索承网壳钢屋盖顶升安装及预应力拉索施工[J]jvzquC41yy}/3vnujw4dqv4jcq}fp87447650qyon
10.catia中壳体的底部厚度怎么修改同时考虑到节能,天窗底部需布置遮阳帷幕,如果结构本身的构造层次太过复杂,叠加遮阳帷幕若影若现的光影效果,会显得结构特别乱,因此轮辐式结构也不适合。 轮辐式方案 最终选择弦支穹顶,上弦钢梁呈肋环型布置,增加方向性;下弦遮阳帷幕布置于拉索空挡,在减少构造层次的同时,结构构件与遮阳帷幕虚实结合,既表现结构又不刻意表jvzquC41dnuh0lxfp0tfv8|gkzooa<5;69>6;8ftvkimg8igvcomu86346763?7
11.结构工程研究所江苏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主要从事混凝土结构基本性能、高性能FRP材料及其应用、钢框架结构抗倒塌评估等问题的研究以及各类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服务课题。本研究所现有教师1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博导和硕导12人,骨干教师均在国内知名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水平,先后涌现了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jvzquC41eo4vl|3gfw4dp8nphq522>8162<20qyo
12.空间结构中混合结构体系分为()。张弦梁结构是一种由刚性构件上弦、柔性拉索、中间连以撑杆形成的混合结构体系。()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以下哪种结构形式属于柔性结构体系()? A.悬索结构 B.膜结构 C.弦支穹顶结构 D.索网结构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关于预应力斜拉桥的索塔,斜拉索和主梁三者结合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漂浮体系 B.支承体系 C.刚构体系 D.悬吊体系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jvzquC41yy}/z~juck4dp8xqwvo0\Q7JKYKU0qyon
13.刘学春[2]2008奥运羽毛球比赛馆新型预应力弦支穹顶结构体系创新与应用,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9 [3]新型大跨度弦支穹顶结构体系创新研究与奥运工程应用,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1 [4]新型大跨度弦支穹顶结构体系创新研究与奥运工程应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012 jvzquC41{ct{jjt0dl{u0niw0et0kwkq13:9:864;69/j}r
14.力学与工程学院关于开展第十三届力学创新实验大赛的通知由竞赛工作组提供800mm×800mm尺寸工作板,PVC管、竹条、胶水、尼龙绳等必要材料及相关制作工具,参赛队通过合理的规划与方案设计,在工作板尺寸范围内设计制作出:弦支穹顶结构作品。 3)相关要求 ①、由于工程结构实例中弦支穹顶结构上层网壳或网架结构较复杂,本次竞赛对结构的复杂程度不做要求,只要做出完整作品即可。jvzquC41nk~vg7xylv{/gmz0ep5jpot132711?65:0nuo
15.姜正荣[5] 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12KB30),大跨度弦支穹顶结构的缺陷稳定性研究及工程应用,主持人。 [6]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启动项目(10451064101005087),大跨度弦支穹顶结构的非线性屈曲研究,主持人。 [7] 揭阳理工学院首期工程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广工揭阳理工学院首期工程项目)—体育馆jvzquC41yy}30|hwv0kew7hp1lzy{87245517981e5=:4>f7229688ucig4ivv
16.为中国建筑立“脊梁”2024年5月,董石麟被查出脑部黏膜下有血肿,经历了两次危急的手术。大病初愈,浙大建筑工程学院教授邓华探望时,他半靠在病床上,却毫无倦意,反而兴致勃勃,“小邓,你来啦,我们正好聊聊,怎么把索穹顶和弦支穹顶的优点融合起来。” 谁也没想到,手术后才不久,他又回到了索穹顶的世界里——他不能再骑自行车了,就让家jvzquC41|ltfy|3|lqr/exr0ep5{lwjyu1814>621v814>6237e43;=679?/uqyon
17.YanRenzhangHome博达教师个人主页系统弦支穹顶结构精细化分析关键技术[M]. 重庆大学出版社. [2] Renzhang Yan*, Ziyan Yu, Shuai Wang, Jiaqi Liu. Influence of welding residual stress on bending resistance of hollow spherical joints[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Steel Research. [3] Renzhang Yan, Chunling Yan, Shuai Wang, ChongjvzquC41vggdjnw0espuw7jfw0io1‚fptgt{jjsi1gt0kwigz0nuo
18.访中航工业规划首席专家葛家琪航空产业项目团队坚持产、学、研、用合作创新发展,共同完成科研课题13项,新体系大比例模型试验7项,工程项目15项,在此基础上对理论方法、创新体系、新节点、新产品成果进行集成创新,形成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产业链成套技术,建成了世界首个大跨度弦支穹顶结构和国内首个大跨度索穹顶结构等几十项工程,编制了我国首都《jvzq<84yyy4dg7hp1cksq87238621;>1v4628964;a>76:=490y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