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结构的评估及肌筋膜手法处理思路

如何纠正异常足踝力线问题?

1.口头询问症状

2.触诊七项评估

3.下肢张拉整体结构调整逻辑

4.肌筋膜手法处理流程

新生儿出生时都是平足,这是因为足底有厚的脂肪垫,到3~4岁足弓逐渐开始形成。足弓形成是一个生理过程,多形成于7岁左右,一般认为2岁以内的婴幼儿100%是扁平外翻的,在学龄期约50%为平足。正常足弓成型并固定下来的时间报道不一,约为6~8岁。

想要更好的建立足踝的三维动态运动思维,那么肌肉、骨骼、韧带张力缺一不可,肌肉韧带好比钢筋混凝土,肌肉无力,韧带松弛,再好的“砖瓦”也会倒塌,建不起大楼。

一、口头询问:问题前置

是第一次发现这种症状吗?之前发生过吗?什么时候发生过?频率?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

损伤是怎么发生的?

疼痛是出现出现还是缓慢出现的?

损伤机制?是突然拉伤?扭伤?或者足部的撞击?

疼痛的位置?踝关节?足跟?跟腱?足趾?

疼痛的类型?

是否存在肌无力?

活动时关节是否会出现弹响、爆裂声或撵发音?

感觉功能是否有异常?

患者可以准确的指出疼痛的位置吗?

什么时候疼痛会加重或减轻?

运动员训练时的地面类型?

训练时穿的鞋子的类型?鞋子是否适合训练?脱掉鞋子时是否会更舒服?

评分标准:

-2 分:距骨头外侧可触及,内侧不能触及;

-1 分:距骨头外侧可触及,内侧可轻微触及;

0 分:距骨头内侧与外侧表现相一致;

1 分:距骨头内侧可触及,外侧可轻微触及;

2 分:距骨头内侧可触及,外侧不可触及。

外踝的三种情况:

1.外踝下曲线呈直线或凸状,表明距骨外倾内翻,胫距关节面压力增大,距骨偏移,最大位移位于距骨体外侧,导致距下关节内翻、内收,则后足处于旋后姿势

2.外踝上下弧度趋于一致。距骨及距下关节姿势及受力正常,则后足处于中立姿势。

3.外踝下曲线明显大于上曲线。表明距骨内倾外翻,距骨偏移,最大位移位于距骨后部,导致距下关节外展、外翻,则后足处于旋前姿势。

-2 分:外踝下曲线呈直线或凸状;

-1 分:外踝下曲线呈现凹状,比外踝上曲线平浅;

0分:外踝上下弧度趋于一致;

1 分:外踝下曲线比上曲线更凹;

2 分:外踝下曲线弧度程度明显大于上曲线。

3.跟骨二等分线

评估方法

跟骨额平面位置-跟骨在额状面的偏转程度,判断距下关节表现,确定后足姿势。

根据跟骨在额平面位置的视觉评价,对足部姿势评分。评估时,受试者站姿,评估员位于受试者后侧,正视受试者足踝部位,对跟骨偏转程度进行评估。

跟骨位于后足下方,是构成距下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上常用跟骨外翻与内翻来评估距下关节的运动,反映足部姿势。

三种情况:

距下关节翻转,跟骨在顺时针方向沿距下关节轴移动,跟骨在额平面内翻。

表明跟骨外倾内翻,导致距下关节内翻,重心及受力向外侧偏移,则后足处于旋后姿势。

跟骨处于垂直位置。

表明跟骨及距下关节姿势及受力正常,则后足处于中立位置。

跟骨在额平面外翻。

表明跟骨内倾外翻,导致距下关节外翻,重心及受力向内侧偏移,则后足处于旋前姿势。

-2 分:超过 5°内翻;

-1 分:垂直与5°内翻之间;

0 分:垂直;

1 分:垂直和 5°外翻之间;

2 分:超过 5°外翻。

评估原理

通过内侧纵弓高度和弧度,判断前足骨骼、关节姿势及受力,确定前足姿势。足弓高度是评价足踝姿势、运动能力及下肢病痛的重要指标,内侧纵弓结构影响足的功能及分散足底压力的能力

三种情况:

内侧纵弓高而尖锐,弧顶向后倾斜。

表明距舟关节部位内收、内翻,足舟骨外倾内翻,导致足前掌跖屈程度增大,足舟骨向肢体近侧端及后部移动,则前足处于旋后姿势;

内侧纵弓高度正常,呈圆弧状。

表明距舟关节及足舟骨姿势及受力正常,则前足处于中立姿势;

内侧纵弓极低,中间部位严重扁平。

表明足弓与地面接触,距舟关节外展、外翻,足舟骨下降并内倾外翻,足部受力向内侧偏移,足舟骨下降,跗骨和跗跖关节打开,则前足处于旋前姿势。

评分标准

-2 分:距舟关节内侧明显凹陷

-1 分:距舟关节内侧略微凹陷

0分:足弓高度正常,呈圆弧状,平坦,无偏移;

1 分:距舟关节内侧略微凸起

2 分:距舟关节内侧明显凸起

评估方法

患者站立。首先,治疗师标记出舟骨粗隆。接着,治疗师测量距下关节中立位置以及对侧肢体承受的大部分重量时舟骨的高度。最后,让患者两只脚均匀负重,再次测量舟骨的高度。记录第一次测量和第二次测量之间舟骨高度下降的差异。

负重位和非负重位的落差说明:

当差异>10mm时,认为患者存在过度的足内翻(旋前)。

当差异<5mm时,认为此时舟骨下降可能与脚型狭窄或外旋足有关。

评估方法

内侧纵弓高度和弧度指内侧纵弓高度、弯曲程度及足弓前后偏移程度评估时,受试者站姿,评估员位于受试者体侧,对内侧纵弓进行评估。通过内侧纵弓高度和弧度,判断前足骨骼、关节姿势及受力,确定前足姿势。

足弓高度是评价足踝姿势、运动能力及下肢病痛的重要指标,内侧纵弓结构影响足的功能及分散足底压力的能力。

三种情况:

内侧纵弓高而尖锐,弧顶向后倾斜。

表明距舟关节部位内收、内翻,足舟骨外倾内翻,导致足前掌跖屈程度增大,足舟骨向肢体近侧端及后部移动,则前足处于旋后姿势;

内侧纵弓高度正常,呈圆弧状。

表明距舟关节及足舟骨姿势及受力正常,则前足处于中立姿势;

内侧纵弓极低,中间部位严重扁平。

表明足弓与地面接触,距舟关节外展、外翻,足舟骨下降并内倾外翻,足部受力向内侧偏移,足舟骨下降,跗骨和跗跖关节打开,则前足处于旋前姿势。

评分标准

-2 分:足弓过高而尖锐,并向后部偏移;<3mm

-1 分:足弓中等高度,轻微的尖锐及后移;4-6mm

0分:足弓高度正常,呈圆弧状,无偏移;6-8mm

1 分:足弓低,中间部位略扁平;9-11mm

2 分:足弓极低,中间部位严重扁平,足弓与地面接触。>12mm

通过足趾在基准线两侧的可见度,判断前足旋转情况,确定前足姿势。

三种情况:

无外侧脚趾可见,内侧脚趾明显可见。

表明足部跖面偏向身体中心线,足前掌内收、内翻,则前足处于旋后姿势;

内侧和外侧脚趾两侧可见度一致。

表明足部姿势及受力正常,则前足处于中立姿势;

无内侧脚趾可见,外侧脚趾明显可见。

表明足部跖面偏离身体中心线,足前掌外展,外翻,则前足处于旋前姿势。

评分标准

-2 分:无外侧脚趾可见,内侧脚趾明显可见;

-1 分:内侧脚趾可见度比外侧更明显;

0分:内侧和外侧脚趾可见度一致;

1 分:外侧脚趾可见度比内侧更明显;

2 分:无内侧脚趾可见,外侧脚趾明显可见。

评估方法:

被检查者赤脚站立,检查者屈膝下蹲在受试者脚旁。被检查者将重量转移到要测试的一侧,方法是将非测试脚轻轻抬离地面。然后,检查者讲食指轻轻地放在大拇指的远端下方。 接下来,尝试抬高背屈大脚趾。阳性试验表现为无法达到 15° 的背屈。

第一跖趾关节代表大部分下肢伸展动作的原支点。大脚趾底也是内侧足底筋膜(足底筋膜最大的部分)的嵌入点。

足底筋膜附着于跟骨和跖趾关节。步态中推进期的背屈会缩短足底筋膜的两个附着点——跟骨与跖骨头之间的距离,有时会导致足底筋膜跖屈(或下降)碰触到足部矫形辅具的足弓内,从而引起疼痛和不适。

评分标准

-2 分:承重侧大拇指背屈角度>56°

-1 分:承重侧大拇指背屈角度>31-55°

0分:承重侧大拇指背屈角度>11-30°

1 分:承重侧大拇指背屈角度>5-10°

2 分:承重侧大拇指背屈角度>0-5°

评估结束,将分值相加,得分为整个足部姿势的评估值。应是-14~14 之间的整数。

14≥FPI≥ 7,表示足处于重度旋前姿势;

-14≥ FPI≥ 7,表示足处于重度旋后姿势;

4>FPI>-4,表示足处于中立姿势。

旋前姿势为:足外翻   外展   背屈

旋后姿势为:足内翻   内收  跖屈

适度的旋前、旋后使足能够适应不同地面和运动速度的变化,发挥承重及缓冲作用。

足部姿势影响足踝功能,足姿异常导致各关节产生代偿性损伤,步态及身体姿势改变。通过综合评估值所处范围,可了解受试者足部姿势、足踝功能及损伤风险等内容。

1.小孩子5岁之前,载距突未开始骨化,所以看起来脚底都是扁平的状态;最早4岁半之后才可以外界干预。(在此不包含其他发育、神经等疾病)

2.  5-7岁载距突开始骨化,大约1-2年骨化完成;也就是说,5-7岁可以尝试过外界的干预刺激足弓的发育。除了专业的矫正鞋垫,建议这个年龄段的小朋友多参加户外运动,减少赤脚踩硬地面的频率。

3.  再大一点,到青少年;和扁平足联系紧密,并且发病率比较高的就是青少年脊柱侧弯或体态问题;一般情况下,脊柱的问题都会伴随骨盆及以下的代偿;需要早日介入系统的康复治疗。

②足部结构向上影响到膝盖的位置/足部与膝关节异常模式(X型腿/O型腿)如何相互影响

THE END
0.干货!地铁车辆构造之—受电弓企业动态单臂受电弓结构简单,尺寸小,重量轻,调整容易,具有良好的动特性,高速时动态跟随性及受流特性较好,故而被现代电力机车广泛采用。 单臂受电弓 动作原理 电力机车上安装有两台受电弓,正常运行时一般只升后弓,前弓备用。 (1)升弓:压缩空气经电空阀均匀进入传动气缸,气缸活塞压缩气缸内的降弓弹簧,此时升弓弹簧使下jvzq<84yyy4drnr0qtm/ew4nkuz229462:840qyon
1.受电弓的结构简介及故障处理.doc毕业设计(论文) 受电弓结构简介及故障处理 *** 2018年12月 毕业设计(论文) 受电弓结构简介及故障处理 姓名 : 指导教师 : 专业 : 铁道机车(电力机车)专业 学院 : 铁道机车学院 答辩日期 : 2018年12月 单位 : *** Abstract(Times New Roman 小5号字) 摘 要 PAGE 21 - - - 1 - - 摘 要 随着国民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41644<472374595652654980ujzn
2.从影像解剖到影像诊断,高清影像图解肩关节肩袖、肱二头肌长头腱、肩峰下滑囊、喙肩弓、肩峰和肱骨头在综合征中起重要作用。 (1)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1)病因:肩峰或喙肩弓结构异常、退行性变、创伤。 2)临床表现:肩关节外展至一定范围即有肩部和上臂疼痛,而在此幅度以内活动时则无疼痛。 3)诊断:肩峰下间隙注入1%利多卡因10ml,如肩关节疼痛消失且可自由jvzquC41ecxekxqqi{4ngmxek0io1jwvkerf1|mqyagsvrhng0jpAri?g8g6g>5:62h9
3.跟痛症(后附经验方)8.足弓结构发育异常 高弓足、扁平足或内翻足等发育异常。 9.跟腱炎 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过度使用可导致跟腱内的纤维发生慢性损伤,如超负荷的运动、频繁在硬性地面如公路上奔跑、爬山等,均可引起跟腱炎。 跟痛验方 药物组成 红花50g;当归50g;制乳香50g;,制没药50g;伸筋草50g;透骨草50g;五加皮50g;威灵仙50g;丝瓜 jvzquC41yy}/eqzp{wjuqjpi0ipo8ue1vuqkl4726;5:8
4.轨道交通系统实训虚拟现实解决方案1、受电弓结构认知VR实训系统 2、沉浸式高速动车组转向架三级修多人协同实训系统 3、单车制动虚实结合训练平台 4、动车组转向架结构认知系统 二、典型案例 案例一:动车组技术教学考核虚拟仿真实训系统 实验室自主独立开发的动车组技术教学考核虚拟仿真实训系统,通过结构认知、科学原理、虚拟拆装、检修实训四个层次系统科jvzq<84iflz/glovw0kew7hp1ktgq862:7528@90jvs
5.足部骨骼结构图及名称足部是由26块骨骼,搭配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构建而成,能够用来维持关节稳定和足弓结构,其中包括跟骨、舟骨、骰骨、跖骨等。 结构 足部是由26块骨骼,搭配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构建而成,能够用来维持关节稳定和足弓结构,其中包括跟骨、舟骨、骰骨、跖骨等。 1、跟骨 jvzquC41yy}/orfqujuv0wjv1cxuklqg1QXW\ApZyxkm4T~|70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