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下水课件pptx

根据埋藏条件和水文地质特性,地下水主要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三大类。

地下水的分类

地下水在地下流动,受到地层的渗透性和地形坡度的影响,形成复杂的流动系统。

地下水的运动

地下水类型

孔隙水存在于岩石或土壤颗粒之间的空隙中,如河流冲积平原的含水层。

孔隙水

岩溶水是指在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中流动的地下水,常形成复杂的地下洞穴系统。

岩溶水

裂隙水主要存在于岩石裂缝中,如石灰岩地区的喀斯特地形,常形成地下河流。

裂隙水

地下水循环

雨水和雪水渗透地面,补给地下水,是地下水循环的主要补给方式。

降水补给

地下水通过植物蒸腾和地表水体排泄等方式返回大气,完成循环过程。

蒸发与排泄

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通过渗透作用转化为地下水,是地下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表水转化

01

02

03

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

第二章

形成过程

雨水通过土壤层渗透,逐渐补给地下含水层,是地下水形成的主要途径之一。

降水入渗

在寒冷地区,冰川融水通过岩石裂缝和孔隙渗透,形成地下水。

冰川融水补给

地表水补给

分布特征

地下水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受地质结构、地形和气候等因素影响,形成不均匀的分布格局。

地下水的水平分布

01

根据地下水埋藏深度的不同,可划分为潜水和承压水,垂直分布特征对水资源开发至关重要。

地下水的垂直分布

02

不同地理区域的地下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如沙漠地区地下水稀缺,而河流三角洲地区则较为丰富。

地下水的区域差异

03

影响因素

地形地貌对地下水的分布有显著影响,如山谷地区地下水位较高,而高原地区则相对较低。

地形地貌

降水量、蒸发量和气温等气候因素决定了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影响其分布和运动。

气候条件

不同地质结构如岩石类型、裂隙发育程度等,决定了地下水的储存和流动特性。

地质结构

植被的类型和密度影响地表水的入渗,进而影响地下水的补给量和质量。

植被覆盖

地下水的工程意义

第三章

工程地质作用

地下水位变化可导致地基沉降或不均匀沉降,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地下水对建筑物的影响

水的渗流可改变土体的孔隙压力,进而影响土体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地下水对土体强度的作用

地下水流动可溶解岩石中的可溶性矿物,导致地下空洞形成,影响工程安全。

地下水引起的侵蚀作用

隧道施工中,地下水的涌出可能导致施工难度增加,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地下水对隧道施工的影响

地下水对建筑物影响

地下商场或车库等结构需考虑水压力,如东京地铁站采取防水措施以应对高水压。

水压力对地下结构的影响

03

例如,北京地铁建设中遇到的地下水流动问题,需采取措施防止基础侵蚀。

地下水流动对基础侵蚀

02

如上海陆家嘴地区因地下水抽取导致地面沉降,影响建筑物稳定。

地下水位变化导致的地面沉降

01

地下水管理与保护

可持续利用策略

01

合理规划地下水开采,确保水资源的长期稳定供应,避免过度抽取导致的水位下降。

污染防治措施

02

加强工业和农业污染源的监管,防止有害物质渗入地下,保护地下水不受污染。

监测与评估体系

03

建立地下水监测网络,定期评估水质和水量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环境问题。

地下水的勘察技术

第四章

勘察方法

通过钻探设备在地下不同深度取样,分析土层和水质,以评估地下水的分布和质量。

钻探取样

利用电阻率、地震波等地球物理方法,探测地下结构,确定含水层的位置和特性。

地球物理探测

通过地面调查和地图分析,识别水文地质单元,评估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

水文地质测绘

勘察设备

钻探设备

钻探设备是地下水勘察的核心工具,用于钻取土壤和岩石样本,以分析地下水的分布和质量。

01

02

地球物理探测仪器

地球物理探测仪器如电阻率仪、地震波探测器等,通过物理方法间接探测地下结构和水文地质条件。

03

水文地质测绘工具

水文地质测绘工具包括GPS定位仪、地形测量仪等,用于精确测量地形和地质结构,辅助地下水勘察。

数据分析与解释

通过长期监测地下水位变化,分析季节性波动、降雨入渗等对地下水位的影响。

THE END
0.地下水工程(精选十篇)其五, 使基坑支护压力大大增加, 由于基坑中存在大量地下水, 从而导致挡土墙结构中的水压增强, 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难度与施工费用也会随着增加。 2.2.4 地下工程 地下工程的施工通常在地下水水位下方进行, 因此, 地下水往往对地下工程具有极大的影响。地下工程在进行设计、施工以及后期使用时, 都必须对地下水进行综合jvzquC41yy}/5?5ygpsj0lto1h5dptj{v7~qn|t0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