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土壤肥力因素

认证主体:雷**(实名认证)

IP属地:湖北

下载本文档

1、 第三章第一节第三章第一节 土壤水分土壤水分 土壤水土壤水固态水固态水 冬季土壤结冰时存在冬季土壤结冰时存在液态水液态水气态水气态水 存在于土壤空气中存在于土壤空气中受土粒分子引力受土粒分子引力吸湿水吸湿水膜状水膜状水受毛管力作用受毛管力作用毛管悬着水毛管悬着水毛管上升水毛管上升水受重力作用受重力作用重力水重力水一、土壤水分形态及其有效性一、土壤水分形态及其有效性 n性质性质: 土粒吸持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后,土粒表面土粒吸持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后,土粒表面还有剩余的分子引力,这时如果土粒表面与液态水接触,还有剩余的分子引力,这时如果土粒表面与液态水接触,土粒能够进一步吸附液态水。土粒靠分子引

2、力吸持的液态土粒能够进一步吸附液态水。土粒靠分子引力吸持的液态水,在土粒吸湿水外围形成薄的水膜,水,在土粒吸湿水外围形成薄的水膜,称为膜状水称为膜状水。n膜状水被土粒吸持的力为膜状水被土粒吸持的力为0.6250.6253.1Mpa 3.1Mpa (31-6.2531-6.25大大气压)。气压)。n所受引力大于常态水。所受引力大于常态水。由于一般植物根的吸水力平均为由于一般植物根的吸水力平均为1.510106 6Pa Pa ,所以超过土粒吸持力,所以超过土粒吸持力1.51.510106 6PaPa的那部分膜的那部分膜状水就不能被植物利用。状水就不能被植物利用。 当土壤含水量减少到土粒对水分子的引

3、力等于或大于当土壤含水量减少到土粒对水分子的引力等于或大于1.51.510106 6PaPa时,植物会因无力吸水而发生永久性凋萎,土时,植物会因无力吸水而发生永久性凋萎,土壤对水分子引力等于壤对水分子引力等于1.51.510106 6PaPa(1515巴)时的土壤含水量巴)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永久萎焉点或凋萎系数。称为永久萎焉点或凋萎系数。 当膜状水达到最大量时土壤的含水量叫土壤最大分子持当膜状水达到最大量时土壤的含水量叫土壤最大分子持水量。水量。 土壤中所有毛管孔隙充满水后,再土壤中所有毛管孔隙充满水后,再有多余的水分不能被毛管孔隙所保持,而受重力有多余的水分不能被毛管孔隙所保持,而受重力作用

4、沿大孔隙向下移动,这种水分叫重力水。作用沿大孔隙向下移动,这种水分叫重力水。特点:性质与常态水一样,特点:性质与常态水一样,但很快渗掉,不能持续有效,若长期滞留会造成但很快渗掉,不能持续有效,若长期滞留会造成涝灾。涝灾。二、土壤水分的能量状态(自学) 指土壤水的重量占指土壤水的重量占干土干土重量的百分率。重量的百分率。 指土壤中水的容积占自然状态下土壤指土壤中水的容积占自然状态下土壤容积的百分数。容积的百分数。水水+气气=总孔隙容积总孔隙容积 土壤空气容积百分数土壤空气容积百分数=孔隙度水孔隙度水容容(%)土壤固相物质所占的容积百分数土壤固相物质所占的容积百分数=1一孔隙度一孔隙度水分体积 土

5、壤含水量(水容%)= 土壤体积 100%= 水重(%)土壤容重 (三)相对含水量三)相对含水量 指土壤自然含水量占田间持指土壤自然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水量的百分数 相对含水量相对含水量% 100 (四四)墒情:汪水、黑墒、黄墒、灰墒、干土墒情:汪水、黑墒、黄墒、灰墒、干土)田间持水量(水)土壤含水量(水重重 验墒验墒 - 土壤验墒法土壤验墒法 1、黑墒(饱墒):土色深暗发黑,手握成团,握后、黑墒(饱墒):土色深暗发黑,手握成团,握后手上留有明显水迹,感觉阴凉,落地后不碎。黑墒时一般手上留有明显水迹,感觉阴凉,落地后不碎。黑墒时一般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20-24%。黑墒水分虽多,但土壤温度

6、较低,。黑墒水分虽多,但土壤温度较低,勉强能下地耕作播种小麦,但容易粘犁,出现泥条,干后勉强能下地耕作播种小麦,但容易粘犁,出现泥条,干后形成明基,导致土壤坚硬板结,播种粗放及出苗不全,并形成明基,导致土壤坚硬板结,播种粗放及出苗不全,并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2、褐墒(合墒):土色较黑墒浅,呈褐色,手握成、褐墒(合墒):土色较黑墒浅,呈褐色,手握成团,但落地后散成大土块,捏后手上留有湿印,感觉阴凉。团,但落地后散成大土块,捏后手上留有湿印,感觉阴凉。褐墒时一般土壤含水量褐墒时一般土壤含水量15-20%。褐墒易于耕作播种小麦,。褐墒易于耕作播种小麦,既有利于幼苗出土、生长,也能

7、满足小麦苗期对水分的要既有利于幼苗出土、生长,也能满足小麦苗期对水分的要求,是小麦播种最为理想的墒情。求,是小麦播种最为理想的墒情。3、黄墒:土色较褐色墒浅,一般发黄,手捏也能成、黄墒:土色较褐色墒浅,一般发黄,手捏也能成团,落地散碎,捏后手上微有湿印,有凉爽感。黄墒时一团,落地散碎,捏后手上微有湿印,有凉爽感。黄墒时一般土壤含水量般土壤含水量12-15%。黄墒虽能耕作播种小麦,但土壤。黄墒虽能耕作播种小麦,但土壤水分不足,必须及时搞好保墒工作。水分不足,必须及时搞好保墒工作。大多数旱田作物开始出现暂时凋萎时。大多数旱田作物开始出现暂时凋萎时。自然含水量(水重自然含水量(水重%)目前我国大部分

8、地区采用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采用畦灌、沟灌畦灌、沟灌方法,方法,而应推广而应推广喷灌、滴灌、渗灌、暗管灌喷灌、滴灌、渗灌、暗管灌等,既可节约水,等,既可节约水,又可提高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又可提高作物的产量与品质。 一、集水蓄水技术一、集水蓄水技术(一)沟垄覆盖集中保墒技术(一)沟垄覆盖集中保墒技术基本方法是平地(或坡地沿等高线)起垄,农田呈沟、垄相间状态,垄作后拍实,紧贴垄面覆盖塑料薄膜,降雨时雨水顺薄膜集中于沟内,渗入土壤深层。(二)等高耕作种植,截水增墒(二)等高耕作种植,截水增墒基本方法是沿等高线筑埂,改顺坡种植为等高种植,埂高和带宽的设置既要有效地拦截径流。一、集水蓄水技术一、集水蓄水技

9、术(三)微集水面积种植(三)微集水面积种植我国的鱼鳞坑就是其中之一;在一小片植物,或一棵树周围,筑高1520cm的土埂,坑深40cm,坑内土壤疏松,覆盖杂草,以减少蒸腾。二、节水灌溉技术二、节水灌溉技术(一)喷灌技术(一)喷灌技术 喷灌是利用专门的设备将水加压,或利喷灌是利用专门的设备将水加压,或利用水的自然落差将高位水通过压力管道送到田用水的自然落差将高位水通过压力管道送到田间,再经喷头喷射到空中散成细小水滴,均匀间,再经喷头喷射到空中散成细小水滴,均匀散布在农田上,达到灌溉目的。散布在农田上,达到灌溉目的。 喷灌可按植物不同生育期需水要求适时、喷灌可按植物不同生育期需水要求适时、适量供水,

10、且具有明显的增产、节水作用,与适量供水,且具有明显的增产、节水作用,与传统地面灌溉相比,还兼有节省灌溉用工、占传统地面灌溉相比,还兼有节省灌溉用工、占用耕地少、对地形和土质适应性强,能改善田用耕地少、对地形和土质适应性强,能改善田间小气候等优点。间小气候等优点。二、节水灌溉技术二、节水灌溉技术(二)地下灌技术(二)地下灌技术把灌溉水输入地下铺设的透水管道把灌溉水输入地下铺设的透水管道或采用其他工程措施普遍抬高地下水位,或采用其他工程措施普遍抬高地下水位,依靠土壤的毛细管作用浸润根层土壤,依靠土壤的毛细管作用浸润根层土壤,供给植物所需水分的灌溉技术。地下灌供给植物所需水分的灌溉技术。地下灌溉可减

11、少表土蒸发损失,水分利用率高,溉可减少表土蒸发损失,水分利用率高,与常规沟灌相比,一般可增产与常规沟灌相比,一般可增产10%30%。二、节水灌溉技术二、节水灌溉技术(三)微灌技术(三)微灌技术 微灌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节水灌溉工程微灌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包括滴灌、微喷灌和涌泉灌等。技术,包括滴灌、微喷灌和涌泉灌等。二、节水灌溉技术二、节水灌溉技术(四)膜上灌技术(四)膜上灌技术 这是在地膜栽培的基础上,把以往的地这是在地膜栽培的基础上,把以往的地膜旁侧改为膜上灌水,水沿放苗孔和膜旁侧灌膜旁侧改为膜上灌水,水沿放苗孔和膜旁侧灌水渗入进行灌溉。膜上灌投资少,操作简便,水渗入进行灌溉。膜上

12、灌投资少,操作简便,便于控制水量,加速输水速度,可减少土壤的便于控制水量,加速输水速度,可减少土壤的深层渗漏和蒸发损失,因此可显著提高水分的深层渗漏和蒸发损失,因此可显著提高水分的利用率。利用率。二、节水灌溉技术二、节水灌溉技术(五)植物调亏灌溉技术(五)植物调亏灌溉技术 调亏灌溉是从植物生理角度出发,调亏灌溉是从植物生理角度出发,在一定时期内主动施加一定程度的有益在一定时期内主动施加一定程度的有益的亏水度,使作物经历有益的亏水锻炼的亏水度,使作物经历有益的亏水锻炼后,达到节水增产,改善品质的目的,后,达到节水增产,改善品质的目的,通过调亏可控制地上部分的生长量,实通过调亏可控制地上部分的生长

13、量,实现矮化密植,减少整枝等工作量。现矮化密植,减少整枝等工作量。三、少耕免耕技术三、少耕免耕技术(一)少耕(一)少耕少耕的方法主要有以深松代翻耕,以旋耕代翻耕、间隔带状耕种等。(二)免耕(二)免耕国外免耕法一般由三个环节组成:利用前作残茬或播种牧草作为覆盖物;采用联合作业的免耕播种机开沟、喷药、施肥、播种、覆土、镇压一次完成作业;采用农药防治病虫、杂草。四、地面覆盖技术四、地面覆盖技术(一)沙田覆盖(一)沙田覆盖沙田覆盖是由细沙甚至砾石覆盖于土壤表面,起到抑制沙田覆盖是由细沙甚至砾石覆盖于土壤表面,起到抑制蒸发,减少地表径流,从而起到增墒、保墒作用。蒸发,减少地表径流,从而起到增墒、保墒作用

14、。(二)秸秆覆盖(二)秸秆覆盖利用麦秸、玉米秸、稻草、绿肥等覆盖于土壤表面利用麦秸、玉米秸、稻草、绿肥等覆盖于土壤表面。(三)地膜覆盖(三)地膜覆盖有提高地温,防止蒸发,湿润土壤,稳定耕层含水量,有提高地温,防止蒸发,湿润土壤,稳定耕层含水量,起到保墒作用,从而有显著增产作用。起到保墒作用,从而有显著增产作用。(四)化学覆盖(四)化学覆盖利用高分子化学物质制成乳状液,利用高分子化学物质制成乳状液,喷洒到土壤表面,形成一层覆盖膜,抑制土壤蒸发,喷洒到土壤表面,形成一层覆盖膜,抑制土壤蒸发,并有增湿保墒作用。并有增湿保墒作用。五、保墒技术五、保墒技术 1适当深耕适当深耕 生产实践中,通过打破犁底层

15、,增厚耕作层,生产实践中,通过打破犁底层,增厚耕作层,可以增加土壤孔隙度和土壤空气孔隙度,达到提高土壤畜水可以增加土壤孔隙度和土壤空气孔隙度,达到提高土壤畜水性和透水性的目的。如果深耕再结合施用有机肥,还能有效性和透水性的目的。如果深耕再结合施用有机肥,还能有效地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植物生活的土壤环境条件。地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植物生活的土壤环境条件。 2中耕松土中耕松土 通过适期中耕松土,疏松土壤,可以破坏土壤通过适期中耕松土,疏松土壤,可以破坏土壤浅层的毛管孔隙,使得耕作层的土壤水分不容易从表土层蒸浅层的毛管孔隙,使得耕作层的土壤水分不容易从表土层蒸发,减少了土壤水分消耗,同时又可消除杂草。特

16、别是降水发,减少了土壤水分消耗,同时又可消除杂草。特别是降水或灌溉后,及时中耕松土显得更加重要。能显著提高土壤抗或灌溉后,及时中耕松土显得更加重要。能显著提高土壤抗旱能力。农谚旱能力。农谚“锄头有水锄头有水”就是这个道理。就是这个道理。 3表土镇压表土镇压 对含水量较低的沙土或疏松土壤,适时镇压,对含水量较低的沙土或疏松土壤,适时镇压,能减少土壤表层的空气孔隙数量,减少水分蒸发,增加土壤能减少土壤表层的空气孔隙数量,减少水分蒸发,增加土壤耕作层及耕作层以下的毛管孔隙数量,吸引地下水,从而起耕作层及耕作层以下的毛管孔隙数量,吸引地下水,从而起到保墒和提墒的作用。到保墒和提墒的作用。五、保墒技术五

17、、保墒技术4创造团粒结构体创造团粒结构体 在植物生产活动中,通过增施有机肥料,种在植物生产活动中,通过增施有机肥料,种植绿肥,建立合理的轮作套作等措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再植绿肥,建立合理的轮作套作等措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再结合少耕、免耕等合理的耕作方法,创造良好的土壤结构和适宜结合少耕、免耕等合理的耕作方法,创造良好的土壤结构和适宜的孔隙状况,增加土壤的保水和透水能力,从而使土壤保持一定的孔隙状况,增加土壤的保水和透水能力,从而使土壤保持一定量的有效水。量的有效水。5植树种草植树种草 植树造林,涵养水分,保持水土植树造林,涵养水分,保持水土。树冠能截留部分。树冠能截留部分降水,通过林地

18、的枯枝落叶层大量下渗,使林地土壤涵养大量水降水,通过林地的枯枝落叶层大量下渗,使林地土壤涵养大量水分。同时森林又能减少地表径流,防止土壤冲刷和养分的流失。分。同时森林又能减少地表径流,防止土壤冲刷和养分的流失。森林还可以调节小气候,增加降水量。森林具有强大的蒸腾作用,森林还可以调节小气候,增加降水量。森林具有强大的蒸腾作用,使林区上空空气湿度增大。据测定,森林上空空气湿度一般比无使林区上空空气湿度增大。据测定,森林上空空气湿度一般比无林区高林区高12%15%,因而增加了林区降水量。,因而增加了林区降水量。6水肥耦合技术水肥耦合技术 通过对土壤肥力的测定,建立以肥、水、作物通过对土壤肥力的测定,

19、建立以肥、水、作物产量为核心的耦合模型和技术,合理施肥,培肥地力,以肥调水,产量为核心的耦合模型和技术,合理施肥,培肥地力,以肥调水,以水促肥,充分发挥水肥协同效应和激励机制,提高抗旱能力和以水促肥,充分发挥水肥协同效应和激励机制,提高抗旱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水分利用效率。7化学制剂保水节水技术化学制剂保水节水技术 合理施用保水剂、抗旱剂等物质,减合理施用保水剂、抗旱剂等物质,减少水分蒸发,增强作物根系贮水利用的一种保水节水技术。少水分蒸发,增强作物根系贮水利用的一种保水节水技术。六、水土保持技术六、水土保持技术(一)水土保持耕作技术(一)水土保持耕作技术主要有两大类:主要有两大类: 一是以改

20、变小地形为主的耕作法,包括等一是以改变小地形为主的耕作法,包括等高耕种、等高带状间作、沟垄种植(如水平沟、高耕种、等高带状间作、沟垄种植(如水平沟、垄作区田、等高沟垄、等高垄作、蓄水聚肥耕垄作区田、等高沟垄、等高垄作、蓄水聚肥耕作、抽槽聚肥耕作等)、坑田、半旱式耕作、作、抽槽聚肥耕作等)、坑田、半旱式耕作、水平犁沟等。水平犁沟等。 二是以增加地面覆盖为主的耕作法,包括二是以增加地面覆盖为主的耕作法,包括草田带轮作、覆盖耕作(如留茬覆盖、秸秆覆草田带轮作、覆盖耕作(如留茬覆盖、秸秆覆盖、地膜覆盖、青草覆盖等)、少耕(如少耕盖、地膜覆盖、青草覆盖等)、少耕(如少耕深松、少耕覆盖等)、免耕、草田轮作

21、、深耕深松、少耕覆盖等)、免耕、草田轮作、深耕密植、间作套种、增施有机肥料等。密植、间作套种、增施有机肥料等。 六、水土保持技术六、水土保持技术等高耕作等高耕作又称横坡耕作技术。是指沿等高线,垂直于坡面倾向,进行的横向耕作。它是坡耕地实施其他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基础。沿等高线进行横坡耕作,在犁沟平行于等高线方向会形成许多“蓄水沟”,从而有效地拦蓄了地表径流,增加土壤水分入渗率,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从而达到高产。六、水土保持技术六、水土保持技术 等高沟垄耕作 1、水平沟种植又称套犁沟播。具体作法为:在犁过的壕沟内再套耕一犁,然后将种子点在沟内,施上肥料,结合碎土,镇压覆盖种子,中耕培

22、土时仍保持垄沟完整。 2、垄作区田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采用的蓄水保土耕作法。具体作法是在坡地上从下往上进行,先在下边沿等高线耕一犁,接着在犁沟内施肥播种,然后在上边浅犁一道,覆土盖种,再空出一道的距离继续犁耕施肥播种,依次进行,直至种完。这样使坡面沟垄相间,有利于拦蓄地表径流。为了防止横向水土流冲刷,在沟内每隔12m横向修一道小土档。 3、平播起垄 平播起垄是用犁沿等高线隔行条播种植,并进行镇压,使种子和土壤密接,以利于出苗、保墒;在早期保持平作状态,在雨季到来以前,结合中耕,将行间的土培在作 物根部,形成沟垄,并在沟内每隔1-2m加筑上挡,以分段拦蓄雨水。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在春旱地区,它可以避

23、免因早起垄而增加蒸发面积造成缺苗现象,影响产量。它还能在雨季充分接纳和拦蓄雨水,故蓄水保土和增产作用较显著。六、水土保持技术六、水土保持技术 区田也叫掏钵种植。是我国一种历史悠久的耕种法。具体作法是在坡耕地上沿等高线划分成许多1平方米的小耕作区,每区掏1-2钵,每钵长、宽、深各约50cm。掏钵时,用铣或镢,先将表层熟土刮出,再将掏出的生土放在钵的下方和左右两侧,拍紧成埂,最后将刮出的熟土连同上方第二行小区刮出的熟土全部填到钵内,同时将熟土与施入的肥料搅拌均匀,掏第二行钵时将第三行小区的表层熟土刮到坑内,依次类推。六、水土保持技术六、水土保持技术 草田轮作草田轮作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将不同品种的

24、农作物或牧草按一定原则和作物(牧草)的生物学特性在一定面积的农田上排成一定的顺序,周而复始地轮换种植就是轮作。在轮作的农田上,把作物安排为前后栽植顺序是轮作方式,轮作方式之中或全部栽植农作物,或按一定比例栽植作物与多年生牧草即草田轮作,种植一遍所历经的时间称为轮作周期。轮作有空间上的轮换种植与时间上的轮换种植,空间种植是将同一种农作物(或牧草)逐年轮换种植,而时间轮作是在同一块农田上在轮作周期内,按轮作方式栽植不同品种的农作物或豆科牧草。从时间和空间的关系上来看,在作物安排上最简单的是三年轮作周期与三区轮作方式。六、水土保持技术六、水土保持技术 间作、套种与混种间作、套种与混种六、水土保持技术

25、六、水土保持技术(二)工程措施(二)工程措施主要有:山坡防护工程(梯田、拦水沟埂、水平沟等)、山沟治工程(沟头防护工程、谷坊等)、山洪排导工程(排洪沟、导流等)、小型蓄水工程(小水库、蓄水塘坝等)。六、水土保持技术六、水土保持技术(三)林草措施(三)林草措施 主要有:封山育林,荒坡造林(水平沟造林、鱼鳞坑造林),护沟造林,种草等措施。 一、土壤空气的组成及肥力特点:一、土壤空气的组成及肥力特点:与近地面大气成分近似但又有其自己的特点。与近地面大气成分近似但又有其自己的特点。(一)土壤空气的组成(一)土壤空气的组成1、土壤空气中、土壤空气中O2的数量较大气为少,的数量较大气为少,CO2的数量较大

26、气的数量较大气为多为多;2、土壤空气中水汽含量比大气高、土壤空气中水汽含量比大气高;3、土壤空气中含有少量还原性气体、土壤空气中含有少量还原性气体;4、土壤空气的组成不稳定、土壤空气的组成不稳定;(二)土壤空气与作物生长和肥力的关系(二)土壤空气与作物生长和肥力的关系1、土壤空气影响种子萌发和根系的发育、土壤空气影响种子萌发和根系的发育种子萌发需水分与氧气、氧气不足烂种;根系生长需一定氧气种子萌发需水分与氧气、氧气不足烂种;根系生长需一定氧气,氧气含量低不长新根,氧气少烂根;不同作物缺氧的忍耐力不,氧气含量低不长新根,氧气少烂根;不同作物缺氧的忍耐力不同。同。2、土壤空气影响土壤养分状况、土壤

27、空气影响土壤养分状况氧气多少影响矿化,影响养分供给;影响根对养分吸收,如玉氧气多少影响矿化,影响养分供给;影响根对养分吸收,如玉米缺氧对养分吸收能力依下列次序递减:米缺氧对养分吸收能力依下列次序递减:KCaMg N P;影响养分存在形态,一般氧化态养分易被作物吸收利用。影响养分存在形态,一般氧化态养分易被作物吸收利用。3、土壤空气影响植物抗病性、土壤空气影响植物抗病性通气不良产生还原性气体通气不良产生还原性气体H2S、CH4、H2、PH3等会严重危害作物生等会严重危害作物生长,长,CO2过多致使土壤酸度增高,致使霉菌发育,植株生病。过多致使土壤酸度增高,致使霉菌发育,植株生病。三、土壤空气的交

28、换与调节三、土壤空气的交换与调节(一)土壤通气性(一)土壤通气性 土壤接受热量后,土温升降的速率及变化幅度主要决土壤接受热量后,土温升降的速率及变化幅度主要决定于土壤的热性质,定于土壤的热性质, 影响土壤热容量大小的因素主要为影响土壤热容量大小的因素主要为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 土壤矿物的导热率最大,土壤矿物的导热率最大,约为空气导热率约为空气导热率100倍,水导热率比空气大倍,水导热率比空气大25倍。倍。表 6 16 土 壤 各 组 成 成 分 的 导 热 率 土 壤 组 成 矿 物 质 水 分 空 气 干 燥 土 壤 导 热 率 cal/( cm s ) 0.004 0.005 0.0014

29、 0.00005 0.0003 0.0005 土壤热扩散率与导热率和热容量的土壤热扩散率与导热率和热容量的关系如下:关系如下: 土壤热扩散率的大小反应土壤导热引起土壤温度变化土壤热扩散率的大小反应土壤导热引起土壤温度变化性能的强弱,性能的强弱, K K = = C Cv v 压紧土壤,破碎土块,保温保墒等。压紧土壤,破碎土块,保温保墒等。 清晨和夜间,土表增温,中午前后降温,土表日变幅清晨和夜间,土表增温,中午前后降温,土表日变幅 小。小。 镇压可使坷垃破碎,弥合土壤裂缝,在寒流袭击时可有镇压可使坷垃破碎,弥合土壤裂缝,在寒流袭击时可有效防止冷风渗入土壤危害植物。效防止冷风渗入土壤危害植物。增大受光面积,提高土壤温度,排除渍水,土松通气。在温暖季节,垄作可以提高表土层温度,有利于种子发芽和出苗。暖季增温,冷季降温;高纬度地区增温效应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THE END
0.节水灌溉综合技术应用推广系列讲座节水、增产、增效综合效果:山西省山地和黄土丘陵区通过发展集雨节灌,农业单产超过3000千克/公顷;搞好以培肥改土和蓄水保墒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坡耕地修梯田,挖丰产沟、水平沟和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增施有机肥,平衡施化肥,可减少径流70.7%,多蓄水600~750立方米/公顷,减少泥沙93%,水分利用率提高47.2%,增产20%jvzq<84yyy4kupl0eqs/ew4ekfjda|fxkpmxc}jtengtu8Npfg~6a;3jvo
1.节水技术(精选5篇)是一种有希望的节水灌溉方法。我国90年代初开始有一些单位对此作了研究与试点,不过为了达到间歇放水的目的在田间就要布置可控制间歇放水的装置(有机械阀和电子控制阀两种)。要生产出工作可靠,价格低廉的间歇放水装置是推广本技术的关键。4.尾水回收系统在土壤入渗速度较小时,每条沟的入流量大一些容易灌得均匀一些,但是jvzquC41yy}/3vnujw4dqv4jcq}fp86383:80qyon
2.节水技术创新范文2.5覆盖垄作技术 该技术主要有水平等高垄作(也称作横坡耕种或等高种植),水平沟垄作,区田垄作(沟垄带状区田),垄沟种植法,抗旱丰产沟垄作,蓄水覆盖丰产沟垄作,覆盖垄作,小麦沟播集中施肥技术等多种形式。该技术主要适用于陕西,山西,而河北,河南,山东,黑龙江,内蒙古等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也可参照使用。采用该技术,不仅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575;/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