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芮城:从“黄转绿”到“碳中和”的绿色革命芮城县黄土高原山西省黄河

人们对于黄河流域,尤其是黄河流经黄土高原中游地区的印象,往往是植被稀疏、赤地千里、黄沙漫天的“恶劣生态”环境,这种坏印象打消了一部分人去走近黄河、走近黄土高原去旅行的冲动。这块曾经孕育古文明,被称为“大地母亲”的区域,曾几何时,沦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生态脆弱区。

实不相瞒,当我在走近地处黄河流域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过渡地带的芮城之前,脑子里依然抹不去对于黄土高原固有的偏见,即便是我的芮城朋友曾发给我一些“芮城绿”的照片,我也固执地以为,那是先进的手机滤镜修复的效果。对于芮城的认知,是在真正走进芮城之后的一系列反差与冲突中改变的。

其一是圣天湖湿地。黄河从上游的高山深峡中一路奔流到此处,似乎是有些疲惫了,以舒展的姿态表现出不曾有过的温柔,划出一道圆弧,形成了内河和外河,外河依然保持黄河本色,内河经过沉淀变得清澈,内外河通过一道绿色堤坝相隔,颇似阴阳太极图,是一片黄河绿洲,每年冬天都有天鹅来此栖息过冬。能在冬天吸引天鹅越冬的地方,生态环境都不差。

黄河绿洲·圣天湖

其二是汉唐竹林谷。在一道南北长约十余里的高塬谷地,竟然延绵生长着1960亩竹林,置身其间,仿佛在江浙一带的秀山竹林中,这在北方,尤其是在黄土高原地带极为罕见。尤其有趣的是,在竹林谷两边的土塬上,还保留着很多曾经充满人间烟火的窑洞,两相对比,冲突感极其强烈。

汉唐竹林谷·北方面积最大的原生竹林

其三是虎庙山的高文毓。一个退休老干部,用自己的余生二十载,举家竭力,把160万株树苗精心植入8300亩荒山上,为中条山增添了一抹人为的绿色。如果说圣天湖和竹林谷更多地是自然所赐,那么高文毓的人工造林则是芮城人民对于生态环境的自发治理。芮城人称高文毓为“新愚公”,我认为称他为“新大禹”比较贴切,大禹治理的是水,而高文毓治理的是山,大禹精神与高文毓精神在芮城有了呼应。

治山“大禹”·高文毓

2021年3月底,高文毓老人去世,享年84岁,他留给芮城的不仅仅是一片绿山,还有一种更为可贵的生态治理精神。唯有这种生态治理的自发性精神植根民间,并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才能演变为一种可持续的生态力量。

这种认知冲突和生态治理的民间力量,让我逐渐相信,与中央生态涵养区大秦岭隔河相望的黄河流域的地标性城市——芮城,能高调喊出“生态芮城”是有底气的。

任何地方的发展,都不能脱离其地理空间结构,因为地理空间决定资源环境,而资源环境决定了发展路径,芮城也不例外。地处中条山和黄河之间的芮城,虽然地理地貌复杂,却呈现出清晰的“三阶梯四板块”的空间布局——

北部是中条山山地,巍峨延绵,植被较为丰茂,光及风力资源充沛;山地缓坡过渡带与黄土高原独特地貌“高塬”相接,塬高壑深,黄土断裂处落差高达几十米,尤其是在西部较为明显,几乎从中条山缓坡带一直延绵到黄河之畔;中部是平原台地,万亩良田,城乡村舍分布其间;南部是黄河下切、侵蚀造就的断崖和缓坡,之下就是黄河冲击的万亩河滩地,也是黄河流域现代农业示范区,黄河滩局部区域是沼泽地,黄河水经沉淀、净化后变成生态水产养殖区。

台地田园·万亩粮仓

在“三阶梯四板块”的空间中,芮城县构建起“四横二十一纵”交通体系,实现山区、塬区、园区和滩区的紧密贯通和串联。采取“多层次、微地形、园林式”营林模式,实现通道绿化全覆盖;探索通道绿化与美化、香化结合新模式,城乡“三季有花、四季常绿”;以风景廊道串联起城区—景区—乡村,实现了“车在林中行,人在画中游”的生态美景。

十余年来,芮城坚持“走生态文明之路”,经历了从“黄变绿”的生态环境巨变;又以新能源革命推动“碳中和”的领跑者,开创了生态文明建设和新能源革命的“芮城现象”,也为全域旅游的发展铺就了优质生态底色,并探索出以新能源科技与文旅相融合的发展路径。

芮城,正在自己独有的空间体系中,谱写着“生态芮城”的锦绣篇章。

黄河1号旅游公路

“黄转绿”——

生态立县,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

曾经,靠天吃饭的黄土高原地区的人有四怕:一怕晒,一晒就缺水,一缺水,生产、生活都是大问题;二怕雨,尤其是夏秋雨季极易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地基塌陷等洪涝灾害,危害人身及财产安全;三怕风,大风起兮土飞扬,飞尘影响人畜健康,也影响庄稼生长;四怕冰雹,诗人眼中的“大珠小珠落玉盘”对于农民而言那可是“大珠小珠砸心坎”,一场冰雹带来的危害是不可修复式伤残,很有可能一年辛劳颗粒无收。

只有生活在生态脆弱区的人,才深知生态恶劣之困苦,也才能在“苦则思变”的倒逼动力中,做出实实在在的改变生态之举。

被沟壑切割的田园绿地

从2006年始,芮城县委、县政府就提出“以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县为抓手,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的战略定位。2007年编制《芮城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规划》,以绿色发展为主线,以“增绿、增色、增景、增收”为目标,全面实施国土绿化。投资1860余万元,完成造林绿化6.4万亩,栽植各类苗木474余万株。“三荒”造林投资940余万元,造林1.8万亩,栽植各类苗木198余万株;发展干果经济林等其他造林,投资920余万元,造林4.6万亩,栽植各类苗木276余万株。

其中,生态景观大道工程绿化里程15.6公里,工程总投资5290万元,共栽植速生杨23000余株,雪松12000余株,栽植各种花灌木、绿篱700万株。项目绿化里程之长,投资规模之大,绿化效果之好是运城市县级通道绿化的典范。

城乡交通景观化改造

生态林业上集中发展沿山以花椒、红枣等为主的干果经济林带,投资700万元,实施花椒、红枣提质增效示范园项目建设,建成风陵渡镇花椒示范园、阳城镇红枣示范园两大经济林循环圈。经济林生态观光循环圈的建成,既绿化、美化了大地,又产生生态涵养效益。

在山地、塬地、滩地等生态脆弱区,严格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动员县直机关干部职工7500余人,进行义务植树活动,形成“义务植树全民参,基地建设树典范,林带环绕添景观,创森城市勇当先,助推旅游增绿景”的新局面。

全民参与植树造林

与此同时,全面实施“蓝天工程”,开展清洁空气行动,全县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连年保持在81%以上;全面实施“碧水工程”,努力提升水环境质量,全县水源地23项检测指标卫生合格率全部达到100%,全县10个乡镇的农村饮用水枯水期和丰水期水质卫生合格率均达到100%;全面实施“洁净工程”,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2017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100%;全面实施“美丽乡村工程”,重点整治“三环三沿,四治四无”,即环村、环景点、环城乡结合部,沿路、沿沟、沿河,治乱、治垃圾、治污水、治农业面污染,无乱搭乱建乱占、无垃圾杂物乱堆乱放、无污水废水乱排乱流、无农业生产废弃物乱丢乱埋,形成全域、持续、高效的环境治理体系。

学习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经验,先后整合涉农资金 7000 万元,重点整治沿黄公路两侧涉及的 7 个乡镇、24 个行政村,受益人口20余万人。高标准建设 9 个美丽宜居示范村,坚持“清、 拆、改、种、建”五字方针,突出“外在美”和“内在美”相结合,优化美丽乡居环境。

永乐宫·古魏故城遗址保护区

2017年,围绕“五城联创”的总体目标,县委、县政府提出打造生态、智慧、健康、平安、幸福“五个芮城”的总体目标,编制下发《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实施方案》《芮城县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芮城县全面封山育林实施方案》《芮城县饮用水源地保护方案》《芮城县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方案》《芮城县中条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方案》《芮城县圣天湖鲶鱼黄河鲤鱼国家级水产种植资源保护区保护方案》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和实施细则,全面推进,立体升级,全县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活、营商、旅游环境不断改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十年磨一剑,坚持结硕果。以“生态立县”为根本,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目标,芮城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久久为功,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5.59%,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分别达到42.18%和37.47%;无霜期达到200天,空气质量一级天数300天以上,山西省空气质量排名多次名列第一。

生态环保部授予芮城县委书记张建军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奖牌

2018年,生态环保部授予芮城县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芮城还先后获得“绿色名县”“著名文化旅游县”“生态文明先进县”等称号。

昔日一毛不生的荒地变成了果园,昔日黄土裸露的荒原变成了绿山,昔日杂乱无序的城乡环境变成处处是绿色景观,昔日靠天吃饭的生产方式,在生态红利基础之上的新型产业发展中,有了更多可探索的可能。

芮城实现了由“黄”转“绿”第一次转变,不得不说,这开创了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带生态综合治理的一个奇迹。

黄河滩水产养殖区

“碳中和”

光伏领跑,创建新能源示范区

随着全球气候的恶化为人类的生存和毁灭敲响警钟,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关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系统工程。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一个地方对于生态文明的实践,不仅是在为自身找出路,也是在为整个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生态芮城”的生态治理和新能源革命,率先自发地肩负起这个时代重任。

北依中条山,南临黄河,芮城地理空间处在北高南低的地势,全在阳坡,年日照时数2200-3000,平均日照时间约7小时,光能充足;黄河在这里拐弯,被中条山脉和秦岭余脉加持的黄河谷地,形成一个天然的风口,风能也充足。独特地理环境和空间格局,奠定了芮城选择新能源工业的基础。

满山尽披蓝金甲

2016年,芮城被确立为国家第二批光伏领跑技术基地。同年年底,总投资88亿元,总装机容量1020万千瓦的光伏基地正式开工,这里将建成山西省乃至全国最大的集中式光伏电站,全国唯一一家县级光伏领跑技术基地。其中,华能累计在芮城县完成投资约14亿元,实际装机规模34.75万千瓦,成为芮城县装机容量最大的新能源投资方。

如今,芮城光伏基地一期、二期项目装机规模达97万千瓦,已实现全容量并网。经中条山延绵40余公里的光伏板太阳能转化的电能,通过电网为千家万户输送光明和温暖。

光伏基地与农业基地遥相辉映

光伏基地有一句形象广告——“邀请太阳,点亮芮城”。当我们置身芮城的任何一个角落,北望中条山,都会被那“满山尽披蓝金甲”的壮丽景观所震撼,并对其抱有好奇,想走近一探究竟。没错,光伏基地已经成为芮城一道亮丽的新景观,新能源工业衍生出的工业观光和研学旅游,成为一种了解和体验“黑科技”的旅游新业态。

在不了解真相的人看来,漫山遍野的蓝盔甲,就像是中条山的一道“伤疤”,影响视觉层面的生态和谐。起初,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当我走进光伏基地,才发现,在连片的光伏板之下,种植的是油牡丹和中药材。光伏板不仅没有改变土地的生态和性质,反而使得土地效益有了最大化的价值产出。中医药是芮城发展康养产业的一大支撑,牡丹根本身也是一味名贵中草药,油牡丹的种植,不仅可以涵养生态,绽放景观,牡丹籽还能生产牡丹油,可谓一举多得,综合利用。

光伏基地里的农业休闲

在光伏基地规划建设之初,就考虑到光伏工业与生态环保的兼容,将光伏发电与中药材、灌木林业相结合,形成“上面发电、下面育苗、科学开发、综合利用”的农光互补、林光互补等生态互补建设模式,综合利用空间资源发展新能源,实现土地生态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带动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除中条山光伏基地之外,在中条山其他支脉,以及西部高塬荒地区、风陵渡等区域,还可以看到大规模的风车阵,它们是芮城新能源革命的风能采集点。而在圣天湖畔的庄上村,已经率先创建“零碳村”,建立“分布式光伏+储能+直流微网+柔性负荷+智能充电桩”的新型电力系统。目前,已自主解决庄上村村民生产、生活用电。

因为在庄上村可以鸟瞰国家4A景区圣天湖,尤其是想看到圣天湖与黄河干流演绎的天然太极图,庄上村是绝佳的观景平台。庄上村还建立直流电网观展厅,将原有废弃的窑洞改造成民宿、餐厅和展馆,一切用电皆采用直流电,给游客提供了一个生活化体验直流电的舒适空间,实为新能源技术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一次创新尝试。

“零碳村”·庄上村

创建全国能源革命示范县和全国“碳中和”示范县,是芮城迈向“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新起点。据悉,2021年,华能将全速启动64万千瓦风、光、储项目建设,力争完成年度投资20亿元。“十四五”期间,华能将大力推动芮城县“风、光、水、储、氢、生、热”、“源网荷储”两个一体化建设,进一步优化存量,做强增量。

到“十四五”末,华能芮城基地总规模将达到195万千瓦,总投资约150亿元,具体包括平价风电、平价光伏、抽水蓄能、化学储能、氢能、生物质能、供热改造、智慧中心。按照芮城县“十四五”布局,充分发挥集约化、基地化的优势,打造全新的芮城示范基地。

芮城未来五年战略定位是,以系统保护为核心的黄河文明遗址公园,以休闲康养为核心的黄河风情体验园,黄河金三角新兴产业聚集区,黄河流域能源革命引领区,黄河流域现代农业先行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区。

这一切战略布局,都与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互为支撑,相互转化,为芮城全域旅游的创新发展铺就底色,夯实根基,也为芮城“生态固本,业态增效”的发展理念,注入新活力,衍生出多业态融合、综合性转化的创新可能。

西侯度取火仪式

180万年以前,古人类在西侯度点燃第一缕火焰,引发人类改造自然的技术革命;180万年后的今天,芮城以新能源之火终结了损耗生态的“人间烟火”,这是一种“火的传承”,文明的进步,也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智慧呼应。

在这个过程中,芮城实践着由“黄”转“绿”,再由“绿”转“蓝”的生态技术革命,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先行者,成就自己,也成全世界。

芮城,有风度!

孙小荣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硕士导师

文化管理协会文化旅游专业委员会 副会长

特别说明

欢迎转载,注明出处~

“小荣说”所发文稿除特别标注作者署名外,其他文稿均为“孙小荣·工作室”原创稿,欢迎转载,但请注明作者、出处。

“小荣说三部曲”系列作品之《旅游的变革力量》、《旅游“515战略”系列访谈录》和《旅游营销的新价值时代》,聚焦旅游产业创新发展变革,以媒体视角对旅游产业进行系统解读,新观点讲述旅游转型故事,新视角研究旅游品牌营销,新笔法批判旅游困境与出路。新华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京东、当当、亚马逊等有售。

小荣说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金秋好“丰”景有“智”又有“质”“智慧农业”成农民“靠地生金目前,威宁县苹果挂果面积超过15万亩,有早、中、晚熟品种十余个,年产量约28万吨。 河南新郑:万亩红枣丰收 蒸馍打枣野趣多 眼下,河南郑州新郑市万亩红枣迎来丰收。当地依托红枣园打造丰富的文旅体验项目吸引大量游客互动体验。 河南新郑市常年种植红枣 6.5万亩 ,品种达80多个。在新郑孟庄镇一个400余亩的枣园内,游客jvzquC41o0pw}m0ep5ry}}1zzr049772;5u49772;6:a:;447?437mvo
1.[第一时间]山东蓬莱:38万亩苹果陆续成熟果农采摘忙正在播放[第一时间]山东蓬莱:38万亩苹果陆续成熟 果农采摘忙 本期内容 [第一时间]健康第1线 秋冬季流感来袭 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随之增多 00:01:23 [第一时间]健康第1线 秋乏爱打盹 警惕甲状腺发出“报警”信号 00:02:17 [第一时间]新疆和田:沙漠水产迎来收获季 00:01:45 [第一时间]福建福鼎:紫菜迎来下jvzquC41vx4de}{0ep532;:1325398[KFG8YJBZI:oOBh[nLMP[bUJ7732880|mvon
2.滨城区滨北街道两年造林2万亩植树80余万棵滨州要闻滨州滨城区滨北街道两年造林2万亩植树80余万棵 齐鲁网滨州5月25日讯滨城区滨北街道坚持干字当头,将林水会战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两年建设片林1万亩、农田林网1万亩,打造美丽乡村31个,栽植各类树木80余万棵。高标准完成了济滨东高速、德大铁路绿色通道建设工程,205国道改jvzquC41dkt{jxz0ksomw7hqo1h{{jtygp532:=127861<>4:4;:0|mvon
3.第25号台风海鸥将登陆越南app官网版下载据介绍,加工后芦苇扎进沙地的成功率更高,还能减少30%耗材,现已制作15万米,可治理沙地1200亩。工程固沙方法升级,植树造林也有新招。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艾西曼区域是绿洲内最后一块风沙策源地,“县域内需要人工造林19万亩才能提高1%的森林覆盖率”,阿瓦提县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蒋丽丽告诉记者,艾西曼区域生态jvzq<84j70?5;ƒjh0ktgq8Ftvkimg8=868:30Qyo
4.陕西“三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种草6000余万亩森林覆盖率从12.9%46年来,陕西“三北”工程建设累计完成造林种草6000余万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超过58%。沙化土地面积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600万亩减少到1835万亩,流动沙地由860万亩减少到5.13万亩,累计建成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示范带、陕蒙边界防风固沙带、陕北长城沿线防风锁沙带、白于山区绿色生态带、渭北台塬绿色防护带、关中北山绿色jvzq<84pgyy/ew|guv4dqv4uzz}0c872465248541489;;;880nuou
5.卫星遥感+移动APP山西精准核查880余万亩造林成效山西精准核查880余万亩造林成效 本报记者 郭丽菲 近日,山西省林业和草原资源调查监测中心召开会议,正式启动2025年度全省营造林工程综合核查工作。此次核查将覆盖881.46万亩造林工程,重点评估“双重”工程、“三北”工程等10类重点项目实施成效。 本次核查的国家工程包含2024年“双重”工程、中央财政“三北”工程保护修复等jvzq<84yyy4tzzsd0eun0ls1jvsm1|}spd532;:294706=;:30nuou
6.退役军人黄国治带领团队植树造林1.7万余亩,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600苦心人,天不负。首批19.8万棵白杨树在荒滩上扎了根,黄国治植树造林的事业,一举成功。 小黄洲,薛家洼,长江大堤护堤地……截至2011年,黄国治已在长江岸线造林1.7万余亩,栽种各种树木105.5万棵,将当地的森林覆盖率提高2.7%。这位曾经的“明星厂长”,在全新“战场”再次干出“好样子”,成为人们心目中的“造林先锋”jvzq<84ndt4bjwjyu0ipo7hp1pkxu872475158831ee7;;>3;0nuo
7.30余个家庭65载守护长江最大人工防护林那是一段难忘的岁月。云阳党政领导把办公点搬到了山上,青年人把窝棚搭在了山上。多种树,让长江两岸绿起来,成为云阳第一代造林人共同的目标。 20年,以柏树、松树为主,累计在长江两岸造林30余万亩——这是长江林场交出的答卷。 破世界难题 十余年虫害终根治 jvzq<84es0vfqyqg0eun0ls1p4532;8134871l8898?9/=58;3=797mvon
8.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荒漠变绿洲的“生态奇迹”第一个10年完成人工造林3.3万亩,第二个10年完成人工造林6.55万亩……如今,柯柯牙生态工程区累计造林120余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86年的8%提高到2020年的73%,年平均风速较生态工程区外风速低了43.7%,年平均沙尘暴日数由4天减少到1.65天,年平均扬沙天数由18.38天减少到8.57天。 jvzq<84yyy4dl|y0et0z€4zlz}04975335u49753384a:<6;:83;7mvon
9.全力推进绿化造林,泉州一季度完成造林5.87万亩4月16日,记者从泉州市林业局获悉,今春以来,泉州抢抓大好时机,全力推进绿化造林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造林5.87万亩,完成全年计划任务的103.26%。 据了解,今年以来,市林业局把造林绿化列为全年重点工作事项,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高标准开展2023年造林绿化。 高质量精选马占相思、杉木、香樟、木荷、木麻黄、建柏等本土优势树种种植;jvzquC41yy}/jiud0ipo8mvon5dqwygpv5r|8hdgghe7;:dg7::go>37c?1e<66;cid;?3ujvsm
10.中共山东历史大事记(1921会上,朱瑞作了《山东五年工作总结及今后任务》的报告。山东分局扩大会议的召开及《山东五年工作总结及今后任务》文件的形成,标志着山东党组织对敌斗争和根据到1960年12月底,渤海垦区共有包括垦利与渤海农垦局合并的20个国营农、林、渔场和10个人民公社,人口27万,面积600余万亩。 本年 毛泽东对山东的纠“左”jvzquC41yy}/lwsgyu4ux8lwcp€iw8u14282/9<123594;7450nuou
11.济南“种树愚公”开山修路造林30余年万亩荒岭变青山【解说】近年来,王安得到了当地林业部门和政府的支持,投资金、给树苗,按荒山造林验收。王安介绍,这万亩林地以防风固沙的生态公益林为主,只有1000余亩栽种了果树,未来将保持好生态公益林,朝着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方向发展。 【同期】王安 通过这些年绿化荒山,也得到了很多荣誉,我也很自豪。我觉得人这一辈子毕竟得jvzq<84yyy4djrscpg}t0lto1o5tj8xjkroo1lsu14634864/2?0pn|u;6;45@3ujvsm
12.张家口已完成造林绿化攻坚500余万亩张家口已完成造林绿化攻坚500余万亩 图为义务植树造林现场。记者高振发摄 河北新闻网讯(记者高振发、李艳红)日前,在张家口崇礼区太子城冬奥赛区景观区秋季造林绿化现场,载重几十吨树苗的卡车刚开到半山腰,立即有人转卸到铲车上,再由铲车轰鸣着开到山顶,卸下后由30多名工人立即栽植。放眼望去,大片新栽种的樟子松、jvzquC41jghfk7mgdpkxu7hp1462:65;1380exsvgpz`997:9:;/j}r
13.林业调研报告以桐柏县为例,1999年以来,全县非公有制林面积达18.5万亩,占全县五年来造林总面积的67%,参与经营的企业、单位、个人2452家,累计吸引投资3800余万元,占同期全县林业总投资的70%。 (二)盘活了林业资产,优化了资源配置 在林权流转前,宜林荒地、四旁隙地等长期闲置不用,或分配给无力经营者,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土地jvzquC41yy}/qq6220ipo8f142842=487774::3jvor
14.三北工程区已完成2000余万亩造林种草三北工程区已完成2000余万亩造林种草   昨天,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4年第二季度例行发布会召开。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三北”工程建设是今年我国林草工作重点之一。“三北”工程攻坚战自2023年下半年启动以来,截至目前,“三北”工程区已开工项目40个,完成造林种草2000多万亩。相关省区积极探索光伏jvzq<84yyy4ykwmwcpku0lto1nudcu4424:16:>127>79;6fc:<46@f9:8i88@9e9899fk:41e4ivvq
15.南召县累计完成飞播造林50余万亩飞播造林因其独特的优势已成为绿化荒山的主要方式之一,为南召县造林绿化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途径。南召县自1981年开始实施飞播造林以来,先后在马市坪乡、崔庄乡、板山坪镇、留山镇、乔端镇、小店乡等乡镇完成飞播造林50余万亩,为加速南召国土绿化,培育后备森林资源,加快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农牧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积jvzquC41yy}/jwyx0v|0pn|u12526:7437?:3?<459=46=
16.《山东社会科学》杂志社新闻动态乡村振兴融合化水发集团带着总投资10亿元的豪气来了,山东水发现代农业产业园犹如它气派温室的玫瑰,一登场就绚丽迷人。 从滨德高速庆云出口下来,沿着祥云大道,一会功夫,眼前一亮,那西侧就是园区了。花卉智能玻璃温室内,20万盆各色微型月季花争相绽放,仿佛无数的仙女顾盼生姿,张张巧嘴连珠似的说着城乡融合的妙处。 jvzquC41yy}/umxjmz4dqv4ctv532;51345268ftva873:59a3685@3jvor
17.邯郸完成矿山修复治理面积26余万亩中山绿化抓增效,邯郸7个涉林县发展优质核桃、花椒等特色经济林29万亩,增加经济效益21亿元,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涉林企业达50多家。深山绿化抓扩量,通过飞播造林、封山育林,实施集中连片荒山规模化治理,完成飞播作业面积200余万亩。(记者刘剑英)jvzq<84jg0vfqyqg0eun0ls1p4532;6128751l6;4496/<9997;587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