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钢管材质要求:钢管应采用国家标准GB/T13793或GB/T3091中规定的Q235普通钢管, 型号应采用φ48.3×3.6mm, 材料进场应提供产品合格证且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扣件外观检查无裂纹,在螺栓拧紧力钜达到65N·M时,不得发生破坏。
(3)木脚手板型号3000(6000)X200(250)X50,两端采用φ1.6mm镀锌铁丝绑扎; 钢筋网片式脚手采用φ6/HPB235钢筋制作截面1200X800,钢筋格栅竖向间距400mm, 横向40mm间距, 用φ1.6mm镀锌铁丝固定在小横杆上。
(4)扣件进入施工现场应检查产品合格证,并应进行抽样复试,技术性能应符合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5831的规定,扣件在使用前应逐个挑选,有裂缝、变形、螺栓出现滑丝的情况严禁使用。
(5)脚手架安装与拆除人员必须是经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架子工应持证上岗。
1.1落地外脚手架基础
1.1.1 落地式外脚手架基础应垫平夯实,在基础上沿外脚手架长度方向设置50mm厚木脚手板,基础垫板要求符合地方标准。
1.1.2 在立杆下部150mm处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在上,横向扫地杆在下,均与立杆相连。
1.1.3 脚手架四周设置排水沟,采取有组织排水。
1.1.4脚手架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
杆固定,高低差不大于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图1.1.1 落地式脚手架基础立面图
图1.1.2 落地式脚手架基础剖面图
图1.1.3 落地式脚手架扫地杆剖面图
1.2 外脚手架正面防护
1.2.1脚手架的钢管应横平竖直,转角位置的大横杆不能超过转角200mm,小横杆外露部分应长短均匀。
1.2.2脚手架立杆应分布均匀,一般为1500mm,大横杆应保持水平,一般为1800mm,每步脚手架应设置拦腰杆,一般为600mm和1200mm高。
1.2.3脚手架外侧满挂密目安全网。网体竖向连接时采取用网眼连接方式,每个网眼应用16#铁丝与钢管固定;网体横向连接时采取搭接方式,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00mm。架体转角部位应设置木枋作内衬以保证架体转角部分安全网线条美观。
1.2.4脚手架外排立杆表面刷黄色油漆,每隔一组或二组剪刀撑设置一道200mm高踢脚板,固定在立杆外侧,踢脚板表面刷红白警示色油漆。具体尺寸见图示。
1.2.5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道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
图1.2.1 外脚手架防护立面图
图1.2.2 踢脚板示意图
1.3外脚手架水平防护
1.3.1主体施工阶段,施工层、拆模层、第二层必须满铺脚手板或竹笆,并铺至建筑物结构,脚手板或竹笆应铺满铺稳,离墙面距离不应大于150mm,大于150mm时,必须采用脚手板或安全平网进行封闭。
1.3.2 使用脚手板时,纵向水平杆应作为横向水平杆的支座,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脚手板应设置在横向水平杆上,两端与横向水平杆可靠固定,严防倾翻。铺设时严禁出现探头板,脚手板端头应用φ1.2mm镀锌铁丝固定在小横杆上,采用对接平铺或搭接铺设。
1.3.3 使用竹笆时,纵向水平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横向水平杆上,并应等间距设置,间距不应大于400mm。竹笆应按其主竹筋垂直于纵向水平杆方向铺设,并对接平铺,四个角应用φ1.2mm镀锌铁丝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
1.3.4从第二层起,应每隔12米设置一道硬质隔断防护,并在其中间部位张挂水平安全网。
图1.3.1 脚手板对接示意图图 1.3.2 脚手板搭接示意图
图1.3.3 采用竹笆防护时杆件示意图 1.3.4 外脚手架水平防护示意图
1.4外脚手架杆件布置
1.4.1架体阴阳转角处应设置4根立杆,大横杆应连通封闭。
1.4.2内外立杆的连线应垂直于建筑物结构边线,紧贴每一组立杆必须设置小横杆。
1.4.3立杆除顶层顶部外必须采用对接,大横杆在架体转角外可以搭接,剪刀撑必须搭接。
1.4.4剪刀撑、连墙件必须随外脚手架同步搭设、同步拆除。严禁后搭或先拆。
图1.4.1 外脚手架杆件设置平面图
图1.4.2 大横杆搭接示意图 图1.4.2 立杆对接示意图
1.5剪刀撑
1.5.1 每道剪刀撑应跨越5-7根立杆,与地面夹角为45°-60°,杆件接长采用搭接,剪刀撑的两根斜杆均与立杆或相近的小横杆相连。
1.5.2 24米以下的双排落地式脚手架, 在架体外侧两端、转角及中间间隔不超过15米的立面上设置剪刀撑。
1.5.3 24米以上的双排落地式脚手架及悬挑脚手架,在架体外侧搭设连续剪刀撑。
图1.5.1 剪刀撑搭设示意图
图1.5.2 24米以下外架剪刀撑示意图 图1.5.3 24米以上外架及悬挑脚手架剪刀撑示意图
1.6斜撑
1.1.1 一字型、开口型双排架两断口必须设置横向斜撑,24米以上架体在架体拐角处及中间每六跨设置一道搭接斜撑。
1.1.2 横向斜撑应在同一节间,由底到顶呈“之”字型布置,斜撑交叉和内外大横杆相连到顶。
图1.1.1 24米以下外架剪刀撑示意图 图1.1.2 24米以上外架剪刀撑示意图
1.7连墙件设置
1.7.1 连墙件是保证脚手架稳定最重要的杆件,连墙件应从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 在“一字型”、“开口型”两端必须加强设置连墙件。
1.7.2 连墙件应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
1.7.3 连墙件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高度24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应采用刚性连墙件。
1.7.4 连墙件设置数量应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落地式双排脚手架不应大于三步三跨,悬挑双排脚手架不应大于两步三跨。
图1.7.1 刚性连墙件示意图 图1.7.2 刚性连墙件示意图
图1.7.3 连墙件布置最大间距
1.8悬挑脚手架
1.8.1 悬挑脚手架的悬挑梁必须选用18号的工字钢,悬挑梁的锚固端应大于悬挑端长度的1.25倍,悬挑长度按设计确定。
1.8.2 楼层预埋φ20mm的U型环,每道钢梁设置不小于φ16mm的钢丝绳作为保险绳。
1.8.3 脚手架底部应按规范要求沿纵横方向设置扫地杆,悬挑梁上表面应加焊钢筋以固定立杆,在横杆上方沿脚手架长度方向铺设木枋,并满铺模板进行防护。
1.8.4 脚手架底部立杆内侧应设置200mm高踢脚板;底部应采用硬质材料进行全封闭。
1.8.5 杆件搭设及防护同前述落地式外架。
图1.8.1 悬挑脚手架剖面示意图
图1.8.2 悬挑脚手架工字钢基础设置示意图
图1.8.3 悬挑脚手架效果示意图
1.9悬挑卸料平台
1.9.1 卸料平台须经设计计算方可制作,须编制方案方可安装使用。
1.9.2 卸料平台应采用型钢焊接成主框架,主挑梁型号不得小于18号槽钢,两侧应分别设置
前后两道斜拉钢丝绳。锚固端预埋ф20U型环,不宜埋设在结构悬挑部位。
1.9.3 钢丝绳直径应根据计算确定且不小于ф18,斜拉钢丝绳与平台间夹角应控制在45°~ 60°,绳卡数量、间距按照规范设置。每层预埋的钢筋锚环既是平台梁锚固环,也是斜拉钢丝吊环。
1.9.4 卸料平台底部应满铺脚手板,并固定牢固,与外架之间的间隙也应封闭良好。
1.9.5 卸料平台两侧面设置固定的防护栏杆,其立杆与主挑梁焊接固定。
1.9.6 防护栏杆内侧应采用钢板网封闭,并挂设限载标志牌。
1.9.7 外架平台处的横杆应采用搭接方式,以便拆改后,卸料平台能顺利安装和使用。
1.9.8 卸料平台每次安装后均应进行验收,并作好记录。
图1.9.1 悬挑卸料平台剖面示意图 图1.9.2 悬挑卸料平台平面示意图
图1.9.3 悬挑卸料平台效果图 图1.9.4 悬挑卸料平台限载标识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