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王**(实名认证)
IP属地:天津
下载本文档
1、1 总则 1.0.1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确保采用工具 式脚手架施工时,施工人员及国家财产的安全,依据国家现行的有关安全生 产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包括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单片、整体依靠手动、电动和液压升 降的架体) 高处作业吊篮 、外挂防护架的设计、制作、安装、拆除、使用及 管理。 1.0.3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施工中工具式脚手架的设计与施工。 1.0.4 工具式脚手架的设计、制作、安装、拆除、使用及管理除应符合本规 范外,尚应遵守国家现行的其他规范。 2 术语 符号 2.1 术 语 2.1.1 工具式脚手架 lmplementary sca
2、ffold 组成脚手架的架体结构和构配件为定型化标准化产品,可多次重复使用,按 规定的程序组装和施工,包括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高处作业吊篮和外挂防护 架。 2.1.2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 Inserted lift scaffold 仅需搭设一定高度并附着于工程结构上,依靠自身的升降设备和装置,可随 工程结构逐层爬升或下降,具有防倾覆、防坠落装置的外脚手架。 2.1.3 附着支承结构 Inserted supporting structural 直接附着在工程结构上,并与竖向主框架相连接,承受并传递脚手架荷载的 支承结构。 2.1.4 单片式附着升降脚手架 (Single) inserted li
3、ft scaffold 仅有两个提升装置并独自升降的附着升降脚手架。 2.1.5 整体式附着升降脚手架 holistic inserted lift scaffold 有三个以上提升装置的连跨升降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 2.1.6 架体结构 structure of the scaffold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组成结构,一般由竖向主框架、水平支承桁架和架体构 架等三部分组成。 2.1.7 竖向主框架 major vertical frame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架体结构主要组成部分,垂直于建筑物外立面,并与附着 支承结构连接。主要承受和传递竖向和水平荷载的竖向框架。 2.1.8 水平支承桁架 hori
4、zontal support truss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架体结构的组成部分,主要承受架体竖向荷载,并将竖向 荷载传递至竖向主框架的水平支承结构。 2.1.9 架体构架 hruss of the scaffold 采用钢管杆件搭设的位于相邻两竖向主框架之间和水平支承桁架之上的架体,是附着式 升降脚手架架体结构的组成部分。也是操作人员作业场所。 2.1.10 架体高度 scaffold height 架体最底层杆件轴线至架体最上层横杆(护栏)轴线间的距离。 2.1.11 架体宽度 width of the scaffold 架体内、外排立杆轴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2.1.12 架体支承跨度 sup
5、porting span of the scaffold 两相邻竖向主框架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 2.1.13 悬臂高度 cantilever height 架体的附着支承结构中最高一个支承点以上的架体高度。 2.1.14 悬挑长度 overhang length 指架体水平方向悬挑长度, 即架体竖向主框架中心轴线至架体端部立面之间的水平距离 2.1.15 防倾覆装置 prevent overturn equipment 防止架体在升降和使用过程中发生倾覆的装置。 2.1.16 防坠落装置 prevent falling equipment 架体在升降或使用过程中发生意外坠落时的制动装置。 2.
6、1.17 升降机构 lift framework 控制架体升降运行的动力机构,有电动和液压两种。 2.1.18 荷载控制系统 loading control system 能够反映、控制升降机构荷载的装置系统。 2.1.19 悬臂(吊)梁 cantilever beam 悬挂升降设备或防坠落装置的悬挑钢梁,一端固定在附墙支座上。 2.1.20 导轨 conductrail 附着在附墙支承结构或者附着在竖向主框架上,引导脚手架上升和下降的轨道。 2.1.21 同步控制装置 in - phase control equipment 在架体升降中控制各升降点的升降速度相等、即控制各点相对垂直位移的装
7、置。 2.1.22 高处作业吊篮 high altitude work nacelle 悬挑机构架设于建筑物或构筑物上,利用提升机构驱动悬吊平台通过钢丝绳沿 建筑物或构筑物立面上下运行的非常设施工设备。 2.1.23 电动吊篮 electrical nacelle 使用电动提升机驱动的吊篮设备。 2.1.24 吊篮平台 nacelle platform 四周装有防护栏杆及挡脚板用于搭载施工人员、物料、工具进行高处作业的平台装置 2.1.25 悬挂机构 append framework 安装在建筑物屋面、楼面,通过悬挑钢梁悬挂吊蓝的装置。由钢梁、支架、平衡铁 等部件组成。 2.1.26 提升机
8、elevator 安装在吊篮平台上,并使吊篮平台沿钢丝绳上下运行的装置。 2.1.27 安全锁扣 safety buckle 与安全带和安全绳配套使用的,防止人员坠落的单向自动锁紧的防护用具。 2.1.28 行程限位 range limit 对吊篮平台向上运行距离和位置起限定作用的装置,由行程开关和限位挡板组成。 2.2 符 号 2.2.1 荷载 GK 永久荷载(恒载)标准值 QK 可变荷载(活载)标准值 W K 风荷载标准值 Wo基本风压值 S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 R结构构件抗力的设计值 Sgk恒荷载效应的标准值 Sqk活荷载效应的标准值 Mmax 最大弯矩设计值 qk均布线荷载标准值 Pk
9、跨中集中荷载标准值 N拉杆或压杆最大轴力设计值 2.2.2 材料、构件设计指标 V 受弯构件的允许挠度 lx毛截面惯性矩 E钢材弹性模量 F钢材强度设计值 S绳钢丝绳破断拉力 Smax钢丝绳承受的最大静拉力 Qk均布线荷载标准值 Pk跨中集中荷载标准值 N拉杆或压杆最大轴力设计值 Wn构件的净截面抵抗矩 A压杆的截面面积 D活塞杆直径 D螺螺杆直径 223计算系数 Ja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脚手架风荷载体型系数 挡风系数 :z 风振系数 G恒荷载分项系数 q活荷载分项系数 1 附加安全系数 2附加荷载不均匀系数 3冲击系数 2.2.4几何参数 l受弯杆件计算跨度 立杆纵距 Q 吊蓝钢丝绳所受拉力
10、,应先考虑吊蓝的荷载组合。 Q竖一一钢丝绳所受(考虑分项系数后的)竖向分力。 Q水一一风荷载(考虑分项系数后)作用于吊蓝的水平力。 N 结构楼板所受吊篮悬挂机构前支架的压力。 T 悬挂机构后支架平衡重所产生的拉力。 Li悬挂机构横梁上,吊蓝吊点至前支架长度。 L2悬挂机构横梁上,前支架至后支架平衡重长度。 h 前支架从悬挂机构横梁升起的高度,为悬挂机构横梁上皮至前后斜拉杆 支点的竖向距离。 43 3附着式升降脚手架 3.1构配件材料性能 3.1.1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架体用的钢管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 (GB/T13793)或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2)中的3号普通钢管, 其
11、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 且应满足下列规定: 1. 钢管推荐采用 48 3.5mm的规格,壁厚应符合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 的要求。 2. 钢管应具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和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拉伸试验方法(GB/T228) 有关规定的检验报告。 3. 钢管表面应平直,其平直度不得小于管长的1500 ;两端端面应平整, 不得有斜口;并严禁使用有裂缝、表面要求分层硬伤(压扁、硬弯、深划痕)、 毛刺和结疤等。 4. 使用过的钢管除符合上一款外,其锈蚀深度不得超过0.5mm。 5. 钢管在使用前应涂刷防锈漆。 3.1.2水平支承桁架、竖向主框架
12、、附墙支座、横吊梁、吊拉圆钢等,当使 用型钢、钢板和圆钢制作时,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 (GB/T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 3.1.3当冬季室外温度等于或低于 -20C时,宜采用Q235B、Q235C。承重 竖向桁架或承受冲击荷载作用的结构,应具有常温冲击韧性。当冬季室外温 度等于或低于-20C时,尚应具有-20C冲击韧性。 3.1.4钢管脚手架的连接扣件应采用可锻铸铁制作,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并在螺栓拧紧的扭力矩达到 65N.m时,不得发生破坏。 3.1.5架体结构的连接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手工焊接所采用的焊条,应符合
13、现行标准碳钢焊条或低合金钢 焊条的规定。所选择的焊条型号应与结构主体金属强度相适应,对于竖向 桁架结构宜采用低氢型焊条。 2. 自动焊接或半自动焊接采用的焊丝和焊剂,应与结构主体金属强度相 适应。焊丝应符合现行标准焊接用钢丝的规定。 3. 普通螺栓可采用现行标准普通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中规定的Q235。 4. 锚栓可采用现行标准普通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中规定的或低合 金结构钢技术条件中规定的 Q345。 3.1.6脚手板可采用钢、木、竹材料制作。其材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冲压钢板和钢板网脚手板,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 (GB/T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新脚手板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
14、;新旧板 面挠曲不得大于12mm和板面任一角翘起不得大于 5mm;不得有裂纹、开焊 和硬弯。使用前应涂刷防锈漆。钢板网脚手板的网孔应小于25mm。 2. 竹脚手板有三种即竹胶板、竹笆板和竹串片脚手板。可采用毛竹或楠 竹制成竹胶板、竹笆板,宽度不宜小于 500mm,板片厚不得小于8mm。但属 于腐朽、发霉的竹笆板不得使用;竹串片脚手板的厚度不应小于50mm。 3. 木脚手板应采用杉木或松木制作,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木结 构设计规范(GB50005)中儿级材质的规定。板厚应不小于 50mm,两端应 用4mm镀锌钢丝各绑扎两道。 4. 胶合板脚手板,应选用普通胶合板通用技术条件 (GB/T984
15、6.3) 中的U类普通胶合板,厚度应不少于18mm,底部木枋间距应不大于400mm, 木枋与脚手架杆件应用铁丝绑扎牢固,胶合板脚手板与木枋用钉子钉牢。 3.2荷载 3.2.1作用于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荷载可分为永久荷载(恒载)和可变荷载 (活载)两类。 3.2.2荷载标准值 1. 恒荷载标准值Gk应包括整个架体结构,围护设施、作业层设施以及 固定于架体结构上的升降机构和其它设备、装置的自重,按实际计算。其值 可按现行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附录A确定。对于木脚手板及 竹串片脚手板,可取自重标准值为0.35kN/m2。 2. 施工活荷载Qk应包括施工人员、材料及施工机具,应根据施工具体
16、情 况按使用、升降及坠落三种工况确定控制荷载标准值,但是其值不得小于表 3.2.2-1的规定值 表3.2.2-1施工活荷载标准值 工况类别 按同时作业 层数计标 每层活荷载 标准值kN / m2 注 使用工况 结构施工 2 3.0 装修施工 3 2.0 升降工况 结构施工 2 0.5 施工人员全部撤离 升降工况 装修施工 3 0.5 施工人员全部撤离 坠落工况 结构施工 2 0.5 ; 3.0 在使用工况下坠落时,其瞬间标 准荷载应为 3.0 kN /m2升降工 况下坠落标准值应为 2 0.5 kN/m 装修施工 3 0.5 ; 2.0 在使用工况下坠落时,其标准荷 2 载为2.0 kN/m
17、;升降工况下 坠落其标准值应为 0.5 kN/m2 3. 风荷载标准值WK应按下式计算 Wk 二 B zU aU sW0(322-1) 式中:Wk 风荷载标准值kN/m2 U a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 的规定采用 亠一脚手架风荷载体型系数按表3.2.22采用 表3.2.2 2脚手架风荷载体型系数 背靠建筑物状况 全封闭 敞开开洞 1.0* 1.3* 表中:为挡风系数 脚手架挡风面积 =脚手架迎风面积(322-2) Wo 基本风压值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附表0.4中 N=10年 的规定采用。非工作状态和工作状态均应按 6级风即风速为每秒1
18、3m计算。 一风振系数 z=1 (一般可取1,也可按实际情况选取。) 3.2.3计算结构或构件的强度、稳定性及连接强度时,应采用荷载设计值(荷 载标准值乘以荷载分项系数);计算变形时,应采用荷载标准值。 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rG )采用1.2,当对结构进行倾覆计算而对结构有利时, 分项系数应采用0.9。 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rq)采用1.4。 风荷载标准值的分项系数(rQW )亦采用1.4。 3.2.4当采用容许应力法计算时,应采用荷载标准值作为计算依据。 3.2.5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应按最不利荷载组合进行计算,其荷载效应组合应按 表3.2.5采用: 表3.2.5荷载效应组合 计算项目 何载效应
19、组合 纵、横向水平杆,水平支承桁架,使用 过程中的固定吊拉杆和竖向主框架,附 墙支座、防倾及防坠落装置 永久荷载+施工活荷载 竖向主框架 脚手架立杆稳定 永久何载+施工何载 永久何载+0.9 (施工荷载值+风何载)取二种组合,扌按 计算 选择升降动力设备时 选择钢丝绳及索吊具时 横吊梁及吊拉杆计算 永久荷载+升降过程的施工活荷载 连墙杆及连墙件 风荷载+5.0kN 不考虑风荷载S = Y gSgk + Y qSQk(325 1) 考虑风荷载 S = 丫 gSgk+ 0.9( y qSQk+ 丫 qSwk)(3.2.5 2) 上述二公式中: G 恒荷载分项系数g=1.2; Y q 活荷载分项系数
20、 丫 q=1.4; Sgk 恒荷载效应的标准值; Sqk 活荷载效应的标准值; Swk 风荷载效应的标准值。 3.2.6水平支承桁架上部的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计算立杆稳定时,其设计荷载 应乘以附加安全系数丫 i =1.43 3.2.7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上的升降动力设备、吊具、索具,在使用工况条件 下,其设计荷载值应乘以附加荷载不均匀系数2 =1.3 ;在升降、坠落工况 时,其设计荷载应乘以附加荷载不均匀系数2 =2.0 3.2.8计算附墙支座时,其设计荷载值应乘以冲击系数3 =2.0 3.3设计计算基本规定 3.3.1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9)、冷弯薄
21、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混凝土结构设计 规范(GB50010)、以及其它相关的国家与行业标准的规定。 3.3.2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架体结构、附着支承结构、防倾、防坠装置的承载 能力应按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的要求采用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应 进行下列设计计算。 1)竖向主框架构件强度和压杆的稳定计算; 2)水平支承竖向桁架构件的强度和压杆的稳定计算; 3)脚手架架体构架构件的强度和压杆稳定计算; 4)附着支承结构构件的强度和压杆稳定计算; 5)附着支承结构穿墙螺栓以及建筑物混凝土结构螺栓孔处局部承压计 3.3. 3竖向主框架、水平支承框架,架体构架,应根据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 要求
22、验算变形。 3.3.4附着升降脚手架的索具、吊具应按有关机械设计规定,按允许应力法 进行设计。 3.3.5脚手架结构构件的长细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竖向主框架压杆入 150 脚手架立杆入 210 横向斜撑、剪刀撑中的压杆入 250 竖向主框架拉杆入 300 其它拉杆入 350 3.3.6受弯构件的挠度不应超过表3.3.6的规定: 表3.3.6受弯构件的挠度限值 构件类别 挠度限值 脚手板、纵向、横向水平杆 1/ 150和10mm (L为受弯杆件跨度) 水平支承桁架 1/ 250 (L为受弯杆件跨度) 悬臂受弯杆件 1/ 400 (L为受弯杆件跨度) 3.3.7螺栓连接强度设计值应按表 3.3.7采
23、用: 2 表3.3.7螺栓连接强度设计值(N/mm ) 钢材标号 抗拉fcb 抗剪fv Q235 170 130 3.3.8扣件承载力设计值应按表3.3.8采用: 表3.3.8扣件承载力设计值(kN) 项目 承载力设计值(kN) 对接扣件(抗滑)(1个) 3.2 直角扣件、旋转扣件(抗滑)(1 个) 8.0 3.3.9钢管截面特性及自重标准值见表3.3.9-1 表3.3.9-1钢管截面特性及自重标准值 外径d 壁厚t 惯性矩1 截面模量W 回转半径i 每米长自重 截面积A mm mm 2 mm 2 mm 3 mm mm N / m 48 3.5 489 121900 5080 15.8 38.
24、4 表3.3. 2脚手板自重标准值(kN/mm2) 类别 标准值 冲压钢脚手板 0.3 竹笆板 0.06 木脚手板 0.35 2 3.3.10栏杆、档脚板线荷载标准值见表 3.3.10,安全网0.005kN/m 表3.3.10栏杆、档脚板线荷载标准值(kN/m) 类别 标准值 栏杆、冲压钢脚手档板 0.11 栏杆、竹串片脚手板挡板 0.14 栏杆、木脚手板挡板 0.14 3.4构件,结构计算 3.4.1受弯构件计算 1. 抗弯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m a x. Wn (341 1) 式中:M max最大弯矩设计值: f钢管强度设计值 Wn构件的净截面抵抗矩; 2、挠度应按下式验算: V V(3.
25、4.12) 式中:V构件的计算挠度简支情况下按下式 384Elx( 3.4.13) 或一汕宜 384EIx 48EIx( 3.4.14) 3.1.6条选取 V受弯构件的容许挠度按 qk 均布线荷载标准值; Pk 跨中集中荷载标准值; E钢材弹性模量; Ix 毛截面惯性矩; 计算跨度。 342受拉和受压杆件计算 N An 1中心受拉和受压杆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342 1) 式中: N拉杆或压杆最大轴力设计值; An拉杆或压杆的净截面面积。 f钢材的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 2压杆稳定应按下列计算 伕 + 是 f (3422) 式中: N 见公式3.4.2 1 A 压杆的截面面积; 中心受压压杆稳定
26、系数,根据长细比查表 Mx压杆的弯矩设计值; Wx压杆的截面抗弯模量。 f 钢材强度设计值 343水平支承桁架设计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平支承桁架上部脚手架立杆的集中荷载必须作用在桁架上弦的节点 上; 2水平支承桁架应构成空间几何不变体系的稳定结构; 3水平支承桁架与主框架的连接应设计成铰接并应使水平支承桁架按静 定结构计算; 4. 水平支承桁架设计计算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节点荷载设计值; (2) 杆件内力设计值; (3) 杆件最不利组合内力; (4) 最不利杆件强度和压杆稳定性;如果有受弯构件还要验算变形; (5) 节点板和节点焊缝或螺栓连接时其强度。 5 水平支承桁架的外桁架和内
27、桁架应分别计算,其节点荷载应由架体 构架的立杆传来的;在操作层内外桁架荷载的分配应通过小横杆支座反力求 得。 3.4.4竖向主框架设计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竖向主框架应是空间几何不变体系的稳定结构,且受力明确; 2. 竖向主框架内外立杆的垂直荷载 内外水平支承桁架传递来的支座反力; 操作层纵向水平杆与竖向主框架相邻者直接传递的支座反力; 3风荷载按每根纵向水平杆挡风面承担的风荷载,传递给主框架节点上 的集中荷载计算; 4. 竖向主框架设计计算应包括下列内容: (1)节点荷载标准值的计算; (2)分别计算风荷载与垂直荷载作用下,竖向主框架杆件的内力设计值; (3)将风荷载与垂直荷载组合计算
28、最不利杆件的内力设计值; (4).最不利杆件强度和压杆稳定性;以及受弯构件的变形计算; (5).节点板及节点焊缝或螺栓连接时螺栓强度计算。 (6).作为支座和连墙件强度计算,不考虑塑性发展系数。 3.4.5附墙支座设计应遵守下列规定: 1. 每一楼层处均应设置附墙支座,而每一附墙支座均应能承受该机位范 围内的全部荷载的设计值,并乘以荷载不均匀系数2或冲击系数丫 3 = 2; 2. 应进行抗弯、抗压、抗剪、焊缝强度,稳定性(平面内外)、锚固螺栓 计算和变形验算。 3.4.6附着支承结构穿墙螺栓计算 1. 穿墙螺栓应同时承受剪刀和轴向拉力,其强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3.4.6-1) 式中:Nv,
29、Nt 个螺栓所承受的剪刀和拉力设计值; Nv,Ntb 一个螺栓抗剪、抗拉承载能力设计值 (346-2) 式中 D螺一螺杆直径 .b v 螺栓抗剪强度设计值一般采用 Q235 取 f? = 130N/mm 2 式中d。-螺栓螺纹处有效截面直径 fb_fb=170N2 ft -螺栓抗拉强度设计值一般采用 Q235取 tmm 3.4.7.穿墙螺栓孔处混凝土承压强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Rj、Rz ER(347-1) 式中:R螺栓孔处的混凝土局部承压、承载力设计值: R 1 . 3-5fcAm(347-2) 混凝土局部承压提高系数,采用 1.73; fc -爬升龄期的混凝土试块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珞-
30、一个螺栓局部承压净面积,Am =dbi或Am =db2( d为螺栓杆直 径,有套管时为套管外径): b混凝土外墙的厚度; bi、b2孔壁压力Ri、R2沿外墙厚度方向承压面的长度。 c爬架附墙连接件(钢板)的厚度的 1/2+3mm 空隙; Nv 一个螺栓所承受的剪力设计值 Ri、R2 螺栓对穿孔处下部和上部混凝土产生的压应力之合可按下式计算 R2b _N(bc)二0 (347-3) R _R2 _N =0 R(b -0)七0 =0 混凝土墙 3.4.8导轨(或导向柱)设计应遵守下列规定: 1. 荷载设计值应根据不同工况分别乘以相应的荷载不均匀系数; 2. 应进行抗弯、抗压、抗剪、焊缝强度,稳定(
31、平面内外)、锚固螺栓 计算和变形验算。 3.4.9防坠装置设计应遵守下列规定: 1. 荷载的设计值应乘以相应的冲击系数。并应按升降工况一个机位范围 内的荷载取值; 2. 应依据实际情况分别进行强度和变形验算; 3. 防坠装置不得与横吊梁设置在同一附墙支座上。 3410主框架底座框和吊拉杆设计应遵守下列规定: 1. 荷载设计值应依据主框架传递的反力计算; 2. 结构构件应进行强度和稳定验算,并对连接焊缝及螺栓进行强度计算。 3.4.11悬挑(吊)梁设计应遵守下列规定: 1. 荷载应按升降过程的设计值并应乘以冲击系数2选取; 2. 应进行强度和变形计算。 3.4.12升降动力设备选择应依据: 1.
32、 应按升降工况一个机位范围内的总荷载,并乘以荷载不均匀系数2选 取荷载设计值; 2. 升降动力设备应满足 NsW Nc (Ns为荷载承力值,Nc为额定值)。 3.4.13液压油缸活塞推力计算 液压油缸活塞推力应按下列公示计算: p液-1.2 p-i(3.4.13 1) 式中 P活塞杆的静工作阻力也即是起重计算时一个液压机位的荷载设计值 1.2 活塞运动的摩阻力系数 P液 活塞杆设计推力 : d 2 F液=P液(3.4.13 2) 4 D活塞直径 p液液压油缸内的工作压力KN 2 3.4.14位于建筑物凸出或凹进结构处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应进行专项设计。 3.5结构构造 3.5.1附着式升降脚手架
33、由竖向主框架、水平支承桁架、架体构架、附着支承结构、 防倾、防坠装置组成。 3.5.2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结构构造的尺寸应符合以下规定: 1. 架体结构高度不应大于5倍楼层高; 2. 架体宽度不应大于1.2m; 3. 直线布置的架体支承跨度不应大于7m,折线或曲线布置的架体中心线处 支承跨度不应大于5.4 m; 4.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架体的水平悬挑长度不应大于2 m,且不得大于跨度 的 1/2 。 5. 架体全高与支承跨度的乘积不应大于 110 m2。 6. 两主框架之间架体的立杆的纵距 La作结构施工架时应不大于1.5m,纵 向水平杆的步距应为 1.8m。 3.5.3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必须在附着
34、支承结构部位设置与架体高度相等的与墙 面垂直的定型的竖向主框架, 竖向主框架应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的竖向桁架并 能与其它杆件、构件共同构成有足够强度支撑刚度的空间几何不变体系的稳定 结构。 竖向主框架结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竖向主框架可采用整体结构或分段对接式结构。 结构型式应为竖向桁 架或门型刚架式等。各杆件的轴线应汇交于节点处,并应采用螺栓或焊接连 接,如不交汇于一点,必须进行附加弯矩验算。 2. 架体升降中心吊时,在吊装悬挑梁行程范围内竖向主框架内侧水平杆 去掉部分的断面,必须采取可靠的加固措施。 3. 主框架内侧应设有导轨。 3.5.4 在竖向主框架的底部应设置水平支承竖向桁架,其宽
35、度与主框架相同, 平行于墙面,其高度不宜小于1.8m,用于支撑架体构架。 水平支承桁架结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桁架各杆件的轴线应相交于节点上, 并宜用节点板构造连接, 节点板的 厚度不得小于 6mm。 2. 桁架上、下弦应采用整根通长杆件,或于跨中设一拼接的刚性接头。腹 杆上、下弦连接应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 3. 桁架斜腹杆宜设计成拉杆。 4. 架体构架的立杆底端必须放置在上弦节点各轴线的交汇处。 5. 内外两片水平桁架的上弦和下弦之间应设置水平连接杆件,各节点必须 是焊接或螺栓连接。 6. 水平支承桁架的两端与主框架的连接,可采用杆件轴线交汇于一点,且 能活动的铰接点;或将水平支承桁
36、架放在竖向主框架的底端的桁架框中。 3.5.5 附着支承结构应包括附墙支座、悬臂(吊)梁及斜拉杆,其构造应符合下 列规定: 1. 每个竖向主框架所覆盖的每一楼层处应设置一道附墙支座。 2. 使用工况,应将竖向主框架固定于附墙支座上。 3. 升降工况,附墙支座上应设有防倾、导向的结构装置。 4. 附墙支座应采用锚固螺栓与建筑物连接, 受拉螺栓的螺母不得少于两个, 螺杆露出螺母应不少于3扣和10mm,垫板尺寸应由设计确定,且不得小于 100mmX 100mmX 10mm。 5. 附墙支座支承在建筑物上连接处混凝土的强度应按设计要求确定,但不 得小于 C10。 3.5.6架体构架宜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
37、架, 其结构构造应符合JGJ130的规定。 架体构架应设置在两竖向主框架之间, 并以纵向水平杆与之相连, 其立杆应设置 在水平支撑竖向桁架的节点上。 3.5.7水平支承桁架最底层应设置脚手板并铺满铺牢, 与建筑物墙面之间也应设 置脚手板全封闭。在脚手板的下面应用安全网兜底。 3.5.8架体悬臂高度不得大于架体高度(H )的2/5和4m; 3.5.9 当水平支承桁架不能连续设置时,局部可采用脚手架杆件进行连接,但 其长度不得大于2.0m。并且必须采取加强措施,确保其强度和刚度不得低于原 有的桁架。 3.5.10 物料平台不得与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各部位和各结构构件相连,其荷载 应独立的直接传递给建筑
38、工程结构。 3.5.11 当架体遇到塔吊、施工电梯、物料平台需断开或开洞时,断开处应加 设栏杆和封闭,开口处应有可靠的防止人员及物料坠落的措施。 3.5.12 架体外立面必须沿全高连续设置剪刀撑,剪刀撑跨度不得大于6.0m; 其水平夹角为4560,并应将竖向主框架、水平支承桁架和架体连成一体;剪 刀撑应与所覆盖架体构架上每个主节点的立杆或横向水平杆伸出端扣紧; 悬挑端 应以竖向主框架为中心成对设置对称斜拉杆,其水平夹角应不小于45o。 3.5.13 架体结构在以下部位应采取可靠的加强构造措施: 1. 与附墙支座的连接处; 2. 架体上提升机构的设置处; 3. 架体上防坠、防倾装置的设置处; 4
39、. 架体吊拉点设置处; 5. 架体平面的转角处; 6. 架体因碰到塔吊、施工电梯、物料平台等设施而需要断开或开洞处; 7. 其它有加强要求的部位。 3.5.14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安全防护措施应满足以下要求: 1. 架体外侧必须用密目安全网(绘000目/100 cm2)围挡;密目安全网必须可靠固 定在架体上; 2. 作业层外侧应设置防护栏杆和180 mm高的挡脚板。 3. 作业层应设置固定牢靠的脚手板, 其与结构之间的间距应满足建筑施工扣 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 3.5.15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构配件的制作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具有完整的设计图纸、工艺文件、产品标准和产品质量检验规
40、程;制作单 位应有完善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2制作构配件的原、辅材料的材质及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按规定对其 进行验证和检验; 3加工构配件的工装、设备及工具应满足构配件制作精度的要求,并定期 进行检查。工装应有设计图纸; 4构配件应按照工艺要求及检验规程进行检验。对附着支承结构、防倾、 防坠落装置等关键部件的加工件必须进行 100%检验。构配件出厂时,应提供出 厂合格证。 3.5.16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必须在每个竖向主框架处设置升降设备,升降设备宜采 用电动葫芦或电动液压设备; 1. 升降设备必须与建筑结构和架体有可靠连接; 2. 固定电动升降动力设备的建筑结构必须安全可靠; 3.6安全装置
41、3.6.1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必须具有防倾覆、防坠落和同步升降控制的安全装置方 准使用。 3.6.2防倾覆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防倾覆装置中必须包括导轨和两个以上与导轨连接的可滑动的导向件; 2. 防倾覆导轨的长度不应小于竖向主框架,且必须与竖向主框架可靠连接; 3. 在升降和使用两种工况下,最上和最下两个导向件之间的最小间距不得小 于2.8 m或架体高度的1/4; 4. 应具有防止竖向主框架前、后、左、右倾斜的功能。 5 .应用螺栓与附墙支座连接,其装置与导轨之间的间隙应小于5mm。 3.6.3防坠落装置必须符合以下规定: 1. 防坠落装置应设置在竖向主框架处并附着在建筑结构上,每一升降设备
42、处 不得少于一个,在使用和升降工况下都能起作用; 2. 必须是机械式的全自动装置,严禁使用每次升降都需重组的手动装置; 3. 技术性能除应满足承载能力要求外,还应符合表3.6.3的规定: 表3.6.3防坠落装置技术性能 脚手架类别 制动时间 (秒) 制动距离 (mm) 整体式升降脚手架 0.2 80 单片式升降脚手架 0.5 12 5.4.14 钢桁架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应按照经批准的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加工制造。 2. 用于制造防护架的材料,应有材料生产厂的出厂合格证并按批量取样试验。 若出现焊接缺陷,应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3. 焊条和焊丝,应符合碳钢焊条GB/T 5116的规定和焊接用钢
43、丝GB1300 的规定,选择焊条型号应与结构与构件的材料强度以及焊缝所受作用的类型相适 应,焊丝和焊剂的选配应与主体材料的强度相适应。 4. 焊接接头型式应符合碳钢焊条 GB 5117的规定。 5. 焊接件在焊接前,应除锈除油。 6. 外露并需拆卸的销轴、垫圈等连接件表面,应镀锌、钝化、发蓝、磷化处 理或进行其他表面处理。 7. 钢结构涂漆前应除油除锈。 5.4.15 竖向桁架相邻两立杆的垂直度应小于 8mm。 5.4.16 竖向桁架的弯曲度应小于长度的 1/750 。 5.4.17 竖向桁架与三角臂、拉杆的连接,应转动灵活、限位准确、可靠。 5.5 安装 5.5.1 使用外挂式防护架必须编制
44、专项施工方案;作业前向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 底。 5.5.2应按JGJ13C要求对钢管、扣件、脚手板等材料进行检查验收,合格的材料 应按品种、规格分类堆放整齐,并按要求进行油漆防腐。 5.5.3 应根据施工专项方案的要求, 在建筑结构上设置预埋件。 预埋件应经验收 合格后方可浇注混凝土,并应做好隐蔽工程记录。 5.5.4 安装防护架悬空作业时,应先搭设安装平台 ( 辅助架 ) 。 5.5.5 防护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 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二 步。 5.5.6 每搭完一步架后,应校正步距、纵距、横距及立杆的垂直度,合格后应再 进行下道工序。 5.5.7 竖向桁架安装宜在起重机械辅
45、助下进行。 5.5.8 同一片防护架的相邻立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 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 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5.5.8 纵向水平杆必须通长设置,严禁搭接。 5.5.9 当防护架施工操作层高出辅助架二步时, 应搭设临时连墙件, 防护架提升 时方可拆除。 5.5.10 剪刀撑应随立杆同步搭设。 5.5.11扣件的螺栓拧紧扭力矩不应小于 40Nm且不应大于55N- m 5.5.12 在主节点处固定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剪刀撑等用的直角扣件、旋 转扣件的中心点的相互距离不应大于 150mm。 5.5.13 对接扣件开口应朝上或朝内。 5.5.14 各
46、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长度不应小于 100mm。 5.6 提升 5.6.1 提升防护架应使用经检验合格的钢丝绳作为提升索具。钢丝绳直径应不小于12.5mm起重设备能力应满足提升防护架重量的需要,提升防护架的起重设 备公称起重力矩值不得小于400kN.m,其额定起升重量的90灿大于架体重量。 5.6.2 等。 5.6.3 5.6.4 5.6.5 钢丝绳与防护架的连接点应在竖向桁架的顶部,连接处不得有尖锐凸角 提升钢丝绳的长度应能保证提升平稳 。 提升速度不得大于 3.5m/min 。 在防护架提升期间(包括从准备到提升到位交付使用前) ,除防护架作业 班组外, 禁止其余人员从事临边作业。 操作
47、人员必须使用安全带。 严禁操作人员 站在提升的防护架上操作。 5.6.5 每片架体均应分别与建筑物直接连接;严禁在提升钢丝绳受力前拆除连墙 件。在施工过程中,严禁拆除与结构连结的连墙件。 5.6.7 当采用辅助架时, 第一次提升前必须在钢丝绳收紧受力后, 才能拆除连墙杆 件和辅助架相连接的扣件,严禁非持证人员指挥防护架提升。指挥工、操作工应 统一指挥、协调一致,不得缺岗。 5.6.8 提升时,必须按照 “提升一片、固定一片、封蔽一片” 的原则进行,严禁 提前拆除两片以上的架体、分片处连接杆、立面及底部封蔽设施。 5.6.9 每次提升后, 必须检查扣件紧固程度; 所有连接扣件必须逐一检查、 紧固
48、。 5.7 拆除 5.7.1 拆除防护架的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全面检查防护架的扣件连接、 连墙件、竖向桁架、三角臂等是否符合构 造要求。 2 应根据检查结果补充完善专项施工方案中的拆除顺序和措施。 经主管部门 批准后 方可实施。 3 应由单位工程负责人进行拆除安全技术交底。 4 应清除防护架上杂物及地面障碍物。 5.7.2 拆除防护架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用起重机械把防护架吊运到地面进行拆除。 2 各构配件严禁抛掷。 3 拆除的构配件应按品种、规格随时码堆存放。 6 管理 6.1 基本规定 6.1.1 从事工具式脚手架工程的施工单位必须取得相应的专业承包资质,并在规 定的范
49、围内承担工具式脚手架的设计、制作、安装和施工。 6.1.2 工具式脚手架产品必须经过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部门组织鉴 定或项目验收后方可使用。 6.1.3 新研制的工具式脚手架应符合本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并到当地建设行 政主管部门办理试用手续,经审查合格后,只可批准在一个工程上试用,试 用期间必须随时接受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试用合格后, 再按 照 6.1.2 条的规定进行鉴定,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使用。 6.1.4 施工总承包单位必须将工具式脚手架专业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等 级的专业承包队伍,应签订专业工程承包合同, 并应明确双方的安全生产责任 6.1.5 工具式脚手架
50、专业承包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制订相应 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检验规程,加强对设计、制作、安装、升降、使用、拆卸和 日常维护保养 等环节的管理。 6.1.6 工具式脚手架安装前, 应根据工程结构、 施工环境等特点编制专项施工方 案并经总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审定,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审核后实施。 6.1.7安装、升降、使用、拆卸等作业前,应向有关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6.1.8 施工总承包单位必须对施工现场的使用的工具式脚手架进行监督检查,主 要内容应包括: 1应对工具式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审查; 2应对工具式脚手架专业承包单位人员配备和有关人员的资格进行审查; 3工具式脚手架安装、升降
51、后,应组织专业承包单位、监理单位进行验 收; 4应定期组织对工具式脚手架使用情况进行安全检查。 6.1.9 工程监理单位应对工具式脚手架专业工程进行安全监理。主要内容应包 括: 1应对工具式脚手架专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进行审查; 2对专业承包单位的资质及有关人员的资格进行审查; 3参加总承包单位组织的验收和定期检查; 4在工具式脚手架的安装、升降、拆除等作业时应进行旁站监理。 5发现存在隐患时,应要求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的,应及时向建设 单位报告。 6.1.10 建设单位接到监理单位报告后,对拒不整改的应责令立即停工整改。 6.1.11 从事工具式脚手架安装、升降、拆卸作业的人员,必须经专门
52、培训,经考 核合格后方准上岗操作。 6.1.12 专业承包单位应设置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挥并配备架子工、操作工等。 6.1.13 遇到雷雨、六级和六级以上大风、雾、雪、雨和能见度很低的天气时,必 须停止施工。停工前做好架体固定工作和作好防上翻措施,架上人员撤离前,应 对设备、工具、零散材料、可移动的铺板等进行整理、固定并作好防护,全部人 员撤离后应立即切断供电电源。 6.1.14 工地临时用电线路的架设及工具式脚手架接地、避雷措施等,应符合施 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的有关规定执行。 6.1.15工具式脚手架使用的钢构件的材料应选用Q235钢。 6.1.16工具式脚手架架体使用的钢
53、管、扣件、脚手板应符合JGJ130建筑施工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 6.1.17 雨、雪后上架作业前应有防滑措施,并应扫除防护架上的积雪。 6.2 高处作业吊篮 6.2.1 制造高处作业吊篮设备应有完整的图纸资料和工艺文件。 其产品应符合高 处作业吊篮 GB 19155-2003等国家标准的要求。 6.2.2 生产高处作业吊篮的企业应具备加工主要部件的设备、技术力量,具备提 升机、安全锁、电器柜的检验测试设备和吊篮整机检验检测能力。 6.2.3 与吊篮产品配套的钢丝绳、索具、电缆、电器元器件、安全绳等均应符合 相应国家标准要求。 6.2.4 高处作业吊篮用的提升机、安全锁应有
54、独立标牌,标明产品型号、技术参 数、出厂编号、出厂日期、标定期、制造单位。 6.2.5 吊篮设备出厂前,必须按规定逐件逐项进行检验,并附产品合格证和使用 说明书。高处作业吊篮使用说明书应详细描述安装方法、 作业注意事项和严禁事 项。 6.2.6 吊篮产品的研发、重大技术改进、改型应提出设计方案,并有图纸、计算 书、工艺文件; 提供样机由相应能力的检验机构进行型式检验; 产品投产前应进 行产品鉴定。 6.2.7高处作业吊篮安装和使用时,在 10米范围内如有高压输电线路按照 JGJ46 2005 的要求,采取隔离措施。 6.2.8在沿海地区以及多风、 多雨、 大雾、 风沙、 雷电、高温高湿等不良气
55、候、 环境条件下使用吊篮,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6.2.9 每台吊篮应建立设备技术档案,其内容应包含:机型、编号、出厂日期、 验收、检修、试验、检修记录及故障事故情况。 6.2.10 吊篮的整机检测和安全锁的标定应按期进行。安全锁的标定期不得超过 1 年。安全锁受冲击载荷后应进行解体检验、标定。 6.2.11吊篮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经检验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应予 以报废。 6.2.12 现场使用的吊篮应设备履行日常例保,应制定吊篮的现场维护、维修、检 查制度,建立吊篮施工日志。 6.2.13 吊篮施工遇有雨雪、大雾、风沙及 5 级以上大风等恶劣天气时,应停止作 业,并将吊篮平台
56、停放至地面,对钢丝绳、电缆进行绑扎固定。 6.2.14 施工中发现吊篮设备故障和安全隐患时,必须及时排除,可能危及人身安 全时,必须停止作业。 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维修。 维修后的吊篮应重新进行验收检 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6.2.15 下班后不得将吊篮停留在半空中。 人员离开吊篮、 进行吊篮维修或每日收 工后必须将主电源切断, 电气柜中各开关至于断开位置并加锁, 并将吊蓝放至地 面。 6.3 外挂 防护架 6.3.1 搭设防护架人员必须戴安全帽、 系安全带、穿防滑鞋,严禁酒后上岗作业。 6.3.2 临街搭设防护架时,外侧应有防止坠物伤人的防护措施。 6.3.3 搭拆防护架时, 地面应设围栏和警戒
57、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 员入内。 6.3.4 在防护架使用期间,严禁拆除下列杆件: 1 架体杆件。 2 连墙件。 6.3.5 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不得将模板支架、 缆风 绳、泵送混凝土和砂浆的输送管等固定在防护架上;严禁悬挂起重设备。 6.3.6 在防护架上进行电、气焊作业时,必须有防火措施和专人看守。 6.3.7 四级以上大风和雨天禁止提升防护架。 6.3.8 禁止任何人攀爬防护架,在防护架固定工况下,禁止塔吊等运动机具牵挂 防护架。 6.3.9 防护架在使用中应有专人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对不符合操作规程和 存在的安全隐患,经整改后,才能使用。 7验收
58、7.1附着式升降脚手架 7.1.1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装前应具有下列文件: 1从事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工程施工的单位应取得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相 应资质证书及安全生产许可证; 2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必须具有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鉴定或验收的证 书; 3其他资料: 1)产品进场前的自检记录 2)特种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岗位证书; 3)各种材料、工具和设备应有的质量合格证、材质单、测试报告; 4)主要部件及提升机构必须具备的合格证。 7.1.2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应在下列阶段进行检查与验收: (1)安装使用前; (2)提升或下降前; (3)提升、下降到位,投入使用前。 7.1.3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装及使用
59、前,应按表 7.1.3进行检验,合格后方能 使用。 7.1.4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提升、下降作业前应按表7.1.4进行检验,合格后方 能实施提升或下降作业。 7.1.5防坠、防倾装置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使用、提升和下降阶段均应进行检 查,合格后,才能作业。 7.1.6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所使用的电气设施和线路应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 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的要求。 表7.1.3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装及使用检查表 序 号 检 查 内 容 检查 项 目 标 准 1. 主要 结构 安装 要求 相邻竖向主框架的咼差 20mm 2. 竖向主框架、防倾装置的垂直偏差 5%o且w 60mm 3. 预留穿墙螺
60、孔和预埋件中心误差 2处 12. 最上和最下防倾覆支承点间最小距 2.8m或架体全高的1/4 13. 导向间隙 5mm 14. 连接方式 螺栓或滑套(与建筑结构连 接) 15. 防坠 装置 设置部位 竖向主框架 16. 设置方法 防坠装置与升降设备必须分 别设置在两套附着支撑结构 上 17. 架体 结构 杆件 搭设 架高: 5倍层咼 18. 架宽: 1.2m 19. 架体全高X支承跨度 2 110m 20. 支承跨度 直线型 7m 21. 折线或曲线型 5.4m 22. 水平悬挑长度 2m且不大于1/2跨度 23. 升降作用状态悬臂高度 6m且不大于2/5架体高度 24. 架体外立面剪刀撑跨度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