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标准对结构设计有哪些规定海南减隔震支座厂家

隔震层顶部楼盖宜符合下列规定:

1 隔震层顶部楼盖的刚度和承载力宜大于一般楼面的刚度和承载力;

2 隔震支座和阻尼装置与建筑结构之间的连接件,应能传递罕遇地震下隔震支座和阻尼装置产生的最大水平剪力和弯矩,遵循强连接、弱构件的原则;

3 与隔震支座相连的支墩、支柱及相连构件应计算抗冲切和局部承压,构造上应加密箍筋并应根据需要配置网状钢筋。

2一、二、三、四级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梁柱节点处,除顶层、柱轴压比小于0.15者及框支梁柱节点外,柱端组合的弯矩值应符合下式规定:

3一、二、三、四级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框支柱组合的剪力值应按下式调整:

4钢筋混凝土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框支柱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一、二级框支柱的顶层柱上端和底层柱下端,其组合的弯矩值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5、1.25,框支柱的中间节点应符合本标准第6.3.2条的规定;

5一、二、三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底层柱下端截面组合的弯矩值,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7、1.5、1.3。底层柱纵向钢筋应按上下端的不利情况布置。

6框架角柱及框支角柱经按本标准第6.3.2条~第6.3.5条调整后的弯矩、剪力值应乘以不小于1.1的增大系数,并应按双向偏心受力构件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设计。

7一、二、三级钢筋混凝上框架梁和抗震墙的连梁,其梁端部截面组合的剪力值应按下式调整:

8一级抗震墙的底部加强部位以上部位,墙肢的组合弯矩值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可取1.2;剪力应相应调整。

9一、二、三级的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其截面组合的剪力值应按下式调整:

10隔震结构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对基底隔震结构应从隔震层板算起;对中间层隔震结构,有地下室时应从地下室顶板算起,无地下室时应从基础面算起;

2 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底部两层和墙体总高度的1/10二者的较大值,对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及中间层隔震结构,尚应取至转换层及隔震层以上两层。

11短肢抗震墙的底部加强部位应按本标准第6.3.9条调整剪力值,其他各层一、二、三级的剪力值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4、1.2、1.1。

12隔震结构抗震计算时,侧向刚度沿竖向分布基本均匀的混凝土框架-抗震墙结构和框架-核心筒结构,任一层框架部分承担的剪力值,不应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20%和按框架抗震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计算的框架部分各楼层地震剪力中最大值1.5倍二者的较小值。

13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中框支柱承受的水平地震剪力标准值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 每层框支柱的数量不少于10根时,当底层框支层为1层~2层时,每层框支柱承受剪力之和应至少取结构基底剪力的20%;当底层框支层为3层及3层以上时,每层框支柱承受剪力之和应至少取结构基底剪力的30%。

2 当框支柱的数量少于10根时,当底层框支层为1层~2层时,每根框支柱所受的剪力应至少取结构基底剪力的2%;当底层框支层为3层及3层以上时,每根框支柱所受的剪力应至少取结构基底剪力的3%。

3 框支柱剪力调整后,应相应调整框支柱的弯矩及柱端框架梁的剪力和弯矩,但框支梁的剪力、弯矩、框支柱的轴力可不调整。

14双肢抗震墙中,墙肢不宜出现小偏心受拉;当任一墙肢为偏心受拉时,另一墙肢的剪力值、弯矩值应乘以增大系数1.25。

15竖向不规则的隔震结构应采用空间结构计算模型,刚度小的楼层的地震剪力应乘以不小于1.15的增大系数,其薄弱层应按本标准有关规定进行弹塑性变形分析,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时,该构件传递给水平转换构件的地震内力应根据烈度高低和水平转换构件的类型、受力情况、几何尺寸等乘以1.25~2.0的增大系数。

2 楼层承载力突变时,薄弱层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65%。

16隔震结构设计时,钢筋混凝土柱考虑设防烈度地震组合作用的轴压比应按式(6.3.16-1)计算,且不宜超过表6.3.16-1的规定;建造于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柱轴压比限值应适当减小。

17混凝土抗震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抗震墙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轴压比,抗震等级为一级时,9度不宜大于0.4,7、8度不宜大于0.5;抗震等级为二级、三级时,不宜大于0.6;

2 抗震墙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时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25%,抗震等级为四级时不应小于0.20%。

18抗震墙和开洞抗震墙下应设置转换梁,转换梁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转换次数不宜大于3。

2 梁上下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一级和二级分别不应小于0.6%和0.5%。

3 支座处距柱边1.5倍梁高范围内,以及抗震墙洞口处距洞口两侧1.5倍梁高范围内的箍筋应加密,箍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间距不应大于100mm。加密区含箍率不应小于1.3。

19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其余设计要求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的有关规定。更多精品 关注搜建筑

20钢结构柱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柱长细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2 上部结构底层不应采用偏心支撑,宜采用屈曲约束支撑或中心支撑。

22隔震结构抗震计算时,钢框架-支撑结构的框架部分按刚度分配计算得到的地震层剪力应乘以调整系数,达到不小于上部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25%和框架部分计算最大层剪力1.8倍二者的较小值。

23钢结构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其余设计要求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和《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的有关规定。

THE END
0.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现场应重点检查哪些内容?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搭设作业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结构设计应进行计算;脚手架提升超过规定允许高度(150),应组织专家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 2)安全装置: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应安装防坠落装置,技术性能应符合规范要求;防坠落装置与升降设备应分别独立固定在建筑结构上;防坠落装置应设置在竖向主框架处,与建筑结构附着;附着式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21372;8641;<79?82a;:78A=3;64tj}rn
1.中国建筑幕墙标准化现状和新规范介绍幕墙专区4.5.2 建筑幕墙高度大于 100m 时,不宜采用隐框玻璃幕墙;当采用隐框幕墙时,应在面板和支承结构之间采取除硅酮结构密封胶粘接以外的可靠构造措施。外倾或倒挂的玻璃幕墙区域不应采用隐框玻璃装配形式。 4.5.4 幕墙玻璃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玻璃幕墙的面板,除夹层玻璃外应选用钢化超白浮法玻璃(词条“浮法玻璃”由jvzq<84yyy464vvy0eun1rshq1813A27/4906=<72/7/j}r
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质量检查要点建筑法规新闻中心(三)构造柱、圈梁设置的数量、位置和构造做法; (四)预制板的支承长度、楼板与墙体的连接构造。 第十三条底部框架砌体结构抗震计算和构造,尚应重点检查下列内容: (一)房屋总高度和层数、底部框架的层数应在规定的限值之内; (二)上下楼层的侧向刚度比和墙体布置应符合规定; jvzquC41yy}/oj}ncy4dp8y/u|pkhux/ep5bt}{kgy5:3@;;44797A5
3.条文变异点与非官方解读——《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4.4.6 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普通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表4.4.6的规定值,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采用C60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时,受压构件全部纵向普通钢筋最小配筋率应按表中的规定值增加0.10%采用;2 除悬臂板、柱支承板之外的板类受弯构件,当纵向受拉钢筋采用强度等级500MPa的钢筋时,其最小配筋率应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774:934Bd324<22?9620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