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胡**(实名认证)
IP属地:安徽
下载本文档
1、 总则的1.0.1 为了在碗扣式脚手架的设计和施工中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生产规定,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保证质量,特制定本第十条。 1.0.2 本第十条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施工中脚手架和模板支架的设计、施工和使用。其他用途如:烟囱、水塔等总则构筑物及道路、桥梁、堤坝等工程可按本条X的原则实施。 1.0.3 当安装高度H20m时,落地式碗扣脚手架可以作为普通脚手架架设。当架设高度H20m及超高、超重、大跨度的模板支撑体系时,必须制定专门的施工设计方案,进行结构施工。分析计算。 1.0.4 其他结构型式与碗扣式脚手架类似的脚手架,可参照本规程X的原则实施。 1.0.5 碗扣式脚手架的设
2、计和施工除执行本第十条外,还应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术语、符号2.1术语2.1.1 Cuplok 脚手架用碗扣连接的钢管脚手架。2.1.2 Cuplok 接头脚手架碗扣连接的部分。2.1.3立管碗扣脚手架的垂直支撑杆。2.1.4上碗扣钟形帽沿杆滑动锁定碗扣接头部分。2.1.5碗形插座焊接在杆上的碗形接头部分。2.1.6极连接引脚 Pin垂直杆垂直延伸以连接特殊引脚。2.1.7限制引脚limitPin焊接在杆上,锁定上碗扣的定位销。2.1.8扁管交叉碗扣脚手架用水平杆。2.1.9插口横杆接头连接器焊接到横杆的两端。2.1.10专用面糊管:专用面糊管采用旋转横杆接头,斜拉压杆提高了框架平面
3、的稳定性。2.1.11水平斜管钢管两端焊接有塞子的水平连接斜杆。2.1.12交叉支撑双排脚手架用作垂直加强支撑的构件。2.1.13张开斜撑斜八字设置法。2.1.14横杆:中间扁管钢管两端焊接有插卡装置的横杆。2.1.15括号:括号脚手架工作平台的挑出部件分为宽挑梁和窄挑梁。2.1.16墙内连接锚与建筑物相连的脚手架组件。2.1.17可调底座:JackSupport高度可调节的底座。2.1.18可调支撑:U-Jack杆顶部可调节高度的顶部支撑。2.1.19楼梯建筑工人在脚手架上上下的梯子。2.1.20脚手板建筑工人走在脚手架上,用平台板工作。2.1.21走廊方式双排脚手架内外杆之间供人们上下行走
4、和运输建筑材料的通道。2.1.22几何稳定性杆结构构成几何不变的属性。2.2 符号2.2.1载荷和载荷效应M横杆弯矩;单腿立杆弯矩;N立杆的轴向力;N 0 受连接壁约束的脚手架面外变形产生的轴向力;NG1脚手架结构的自重;NG2脚手板及其构件的自重;NE欧拉临界力;N Q1施工荷载的轴向力;N Qi 施工荷载轴向力之和;N S风荷载作用下连接墙的轴向力;N W风荷载作用下连接墙的轴向力设计值;P作用在电杆上的垂直载荷;Pc作用在横杆上的集中载荷;Q1支撑框架模板自重标准值;Q 2新浇混凝土和钢筋的自重标准值;Q3施工人员和设备负荷标准值;Q4振捣混凝土产生的荷载;Wj 节点风荷载;W k 风荷
5、载标准值;W o 基本风压;W s节点风荷载作用下斜杆的内力;节点风荷载作用下的电杆内力;g 2脚手架的自重;横杆的抗弯强度。2.2.2材料和部件的设计指标E钢的弹性模量;Q b碗扣接头的极限抗剪强度值;Qc紧固件抗滑强度设计值;? 钢材的抗拉、抗压、抗弯强度设计值;横梁的内容挠度; max横杆的最大挠度;? g基础承载力设计值。2.2.3几何参数A极柱的横截面积;A c连接墙的净截面积;肢立杆底面面积;H框架高度;Hl墙片之间的水平间距;I钢管截面转动惯量L轴承的跨度;Ll墙体连接件的垂直间距;L x , Ly 支撑架立杆的纵横间距;W截面模量; 双排脚手架杆的纵向距离;c梁到支架的距离;m
6、脚手架的层数;n施工层数;h步距;i回转半径;l 0 计算长度。2.2.4计算系数有效弯矩系数; gz阵风系数; 截面塑性展开系数; s 脚手架风荷载的形状因数; z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轴压构件的稳定系数和挡风系数;长细比。3 主要结构及附件3.1碗扣节点组成:由上碗扣、下碗扣、立杆、横杆接头和上碗扣限位销组成(图3.1)。图3-1 碗扣节点组成图3.2脚手架杆碗扣节点应按0.6m模数设置。 3.3灯杆上应有加长和连接销孔的套管。 3.4附件的结构、类型、规格及用途(表3.4)表 3.4 碗扣脚手架的主要结构、配件种类、规格及用途姓名模型规格(毫米)市场重量(公斤)设计重量(公斤)站立竿LG
7、-120483.512007.417.05LG-180483.5180010.6710.19LG-240483.5240014.0213.34LG-300483.5300017.3116.48水平的竿HG-30483.53001.671.32HG-60483.56002.822.47HG-90483.59003.973.63HG-120483.512005.124.78HG-150483.515006.285.93HG-180483.518007.437.08之间水平的竿JHG-90483.59005.284.37JHG-120483.512006.435.52JHG-120+30483.5(
8、1200+300)7.746.85JHG-120+60483.5(1200+600)9.698.16专精利用倾斜竿XG-0912483.51507.116.33XG-1212483.51707.877.03XG-1218483.521609.668.66XG-1518483.5234010.349.30XG-1818483.5255011.1310.04专精利用倾斜竿ZXG-0912483.512705.89ZXG-1212483.515006.76ZXG-1218483.519208.73十特点支持XZC-0912302.513904.72XZC-1212302.515605.31XZC-1
10、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92)或低压焊接钢管的Q235A级普通钢管。 压力流体输送”(GB/T3092)。材料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的规定。 3.5.2碗架用钢管规格为483.5mm,钢管壁厚不小于3.5-0.025mm。 3.5.3上碗扣、可调底座和可调支撑螺母应采用可锻铸铁或铸钢制造,材料的力学性能应符合GB9440中KTH330-08和GB11352中ZG270-500的规定。 3.5.4下碗扣、横杆接头和斜杆接头应采用碳素铸钢制造,材料力学性能应符合GB11352中ZG230-450的规定。 3.5.5钢板热冲压一体成型的下碗扣,钢板应符
11、合GB700标准中Q235A级钢的要求,板厚不小于6mm。并经600650C时效处理。严禁使用废旧腐蚀钢板进行再制造。 3.5.6立杆连接的外壳壁厚不小于3.5-0.025mm,内径不大于50mm,外壳长度不小于160mm,悬垂长度不小于110mm。 3.5.7棒材的焊接应在专用工装上进行,焊接部位应牢固可靠,焊缝高度不应小于3.5mm,焊接的形位公差应符合规定。表 3.5.7 的要求表 3.5.7 杆组件焊接公差要求序列号项目内容偏差(mm)1管口平面与钢管轴线的垂直度0.52杆下碗扣间距13下碗扣碗口平面与钢管轴线的垂直度14接头的接触弧面垂直于横杆的轴线15横杆两接头接触弧面轴线的平行度
12、13.5.8杆上碗扣应能上下移动,转动灵活,无卡阻现象;应采取措施防止杆顶端的上碗扣脱落。 3.5.9 12mm的连接销应能插入电杆与电杆的连接孔内。 3.5.10碗扣节点上同时安装1-4根单杠,上碗扣应能锁紧。 3.5.11构件外观质量要求: 1、钢管应无裂纹、凹痕、锈蚀,不得使用长钢管; 2、铸件表面应光滑,不得有气泡、缩孔、裂纹、残留浇冒口等缺陷。应清除粘沙。 3 冲压件不得有毛刺、裂纹、氧化皮等缺陷; 4 焊缝应饱满,焊剂应清洗干净,不得有未焊透、夹砂、咬肉、裂纹等缺陷; 5 结构件防锈漆涂层均匀牢固。 6 主体结构及附件上的制造商标志应清晰。 3.5.12可调底座和可调支撑螺钉、螺母
13、的长度不应小于4-5扣,插入垂直杆的长度不应小于150mm。4 负载4.1 负载分类4.1.1作用在脚手架和模板支架上的荷载可分为永久荷载(静荷载)和可变荷载(活荷载)两类。4.1.2脚手架的永久荷载总则包括以下荷载:1 、构成脚手架结构的杆件的自重,包括:竖杆、竖横杆、横横杆、斜杆、水平斜杆、八字斜杆、横撑等;2附件重量,包括:脚手架、栏杆、护脚板、安全网、附加部件等防护设施的自重;设计脚手架时,应根据脚手架的实际搭设情况计算其荷载。4.1.3脚手架的可变载荷,包括以下载荷:1脚手架的施工荷载,脚手架作业层上操作人员、器具、材料的重量。2风荷载。4.1.4模板支架的永久荷载总则包括以下荷载:
14、1作用在模板支架上的结构荷载,包括新浇混凝土、钢筋、模板、支撑梁(波纹)等的自重。2 、构成模板支撑结构的杆系自重,包括:竖杆自重、纵横横杆、横竖斜撑等。3附件自重根据工程情况确定,包括:脚手架、栏杆、护脚板、安全网、附加构件等防护设施自重。4.1.5模板支架的可变载荷,包括以下载荷:1大量施工人员和施工设备。2混凝土振动时产生的荷载。3风荷载。4.2负载标准值4.2.1脚手架结构杆系自重标准值可按本规定表3.4采用。4.2.2脚手架附件的重量标准值可按下列规定采用。1脚手板自重标准值统一取为0.35KN/m2。2作业层栏杆、踏脚板自重标准值为0.14KN/m。3脚手架上密网安全网自重的标准值
15、为0.01KN/m2。4.2.3模板支撑架荷载标准值:1模板支撑架自重标准值 Q1:应根据模板设计图纸确定。总则带肋楼板和无梁楼板模板自重标准值可按表4.2.3-1采用。表 4.2.3-1 水平模板自重标准值(KN/m2)序列号模板组件的名称竹、木胶合板和木模板异型钢模板1扁平模板和小瓦楞0.300.502楼板模板(包括梁模板)0.500.752新浇混凝土(含钢筋)自重标准值Q2:25KN/m3可用于普通钢筋混凝土,特殊钢筋混凝土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3混凝土振捣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Q3:取2KN/m2。4.2.4脚手架的施工荷载标准值可按下列规定采用:1作业层均布施工荷载的标准值应根据脚手架的用
16、途按表4.2.4采用。表 4.2.4 作业层均匀分布施工荷载标准值脚手架使用载荷标准值(KN/m2)结构脚手架3.0装修脚手架2.02脚手架作业层数根据实际情况计算。4.2.5模板支撑架施工荷载标准值1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按均布活荷载计算的标准值为1.0 KN/m2。2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可以为2.0 KN/m2。4.2.6作用在脚手架和模板支架上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计算如下:W k = 0.7 z s W o (4.2.6)式中:W k 风荷载标准值(KN/m2); z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定X(GB50009-2001)采用,见附录A,表A; s 风荷载体形系
17、数,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定X(GB50009-2001)垂直面取0.8;W o 基本风压(KN/m2),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定X(GB50009-2001)采用,见附录A,图A;4.2.7密网安全网脚手架的挡风系数宜取0.8。4.3 分荷系数4.3.1计算脚手架和模板支撑框架构件强度时的荷载设计值,取其标准值乘以下列相应的分项系数:1永久荷载偏系数取1.2;计算结构倾覆稳定性时取0.9。2变载荷偏系数,取1.4。4.3.2计算构件变形(挠度)时的荷载设计值,各荷载分项系数取1.0。4.4 荷载效应的组合4.4.1设计脚手架和模板支架时,应按表4.4.1的荷载组合要求计算框架体
18、的稳定性和连接墙件的承载力。表 4.4.1 荷载效应组合序列号计算项目荷载组合1电杆稳定性计算 永久负载+可变负载 永久载荷+0.9(可变载荷+风载荷)2连接墙承载力计算风载+3.0KN3斜杆强度和连接扣件强度计算(防滑)风荷载5、结构设计计算5.1 基本设计要求:5.1.1本规程X的结构设计依据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XGB5009-2001和钢结构设计规范XGB50017- 2003和冷弯薄壁钢结构技术规程XGB50018-2002等国家标准。采用基于概率论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采用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5.1.2脚手架的结构设计应保证整体结构形成几何不
19、变的体系,并根据“结构计算图”进行结构计算。由脚手架垂直、水平和斜杆组成的节点被视为“铰接”。5.1.3由脚手架和横杆构成的网格系统的几何不变条件应保证(满足)每层网格有一根斜杆(图5.1.3)。图 5.1.3 网络结构几何不变条件5.1.4模板支撑架(全屋架)的几何不变条件应保证(是)有斜杆(图5.1.4),也可通过在其上加链杆与结构柱、墙体连接。侧面(如图5.1.4-1所示)或采用格柱法(图5.1.4-2)。图 5.1.4 满屋架几何不变系统图 5.1.4-1 侧边加支撑链的方法 图 5.1.4-2 格子柱法5.1.5双排脚手架沿纵轴x方向形成两个网格结构的几何不变条件可采用每层斜杆(图5
20、.1.5),应结合支撑效果y轴方向的连接墙分析:1当两个竖杆之间没有斜杆时(图 5.1.5a),竖杆的计算长度 l0 等于墙单元之间的垂直距离;2当在两根竖杆之间加斜杆时(图 5.1.5 b),计算的竖杆长度 l0 等于竖杆节点间的距离。3无受拉墙的竖杆应在受拉墙标高处加水平斜杆,形成内外大横杆之间的水平桁架(图5.1.5A-A剖面图)。图 5.1.5 双排外脚手架结构计算示意图5.1.6双排脚手架无风荷载时,立柱总则按竖向荷载计算,有风荷载时按弯曲构件计算。5.1.7横杆承受非节点荷载时,应进行抗弯强度计算。风荷载较大时,应验算连接斜杆两端的紧固件的承载力;5.1.8所有棒材的长细比 =l0
21、/i 不应大于 250。5.1.9当构件变形有控制要求时,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变形校核。5.1.10脚手架未挂密网时,可不进行风荷载计算;采用密网安全网或其他方法封闭脚手架时,应按挡风面积计算。5.2 施工设计5.2.1施工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1 、项目概况:说明服务对象的主要情况,外脚手架应说明拟建主体结构的高度、平面形状和尺寸;模板支撑架应按平面图说明标准层的梁板结构。2框架结构设计计算:第一步:制定计划;第二步:负荷计算;第三步:竖杆、横杆、斜杆最不利位置的强度校核计算,连接墙和基础的强度校核计算;第四步:画出框架结构计算图(平面、垂直、截面)。3确定各部位斜杆的连接措施和要求,并绘
22、制模板支撑架的顶部节点结构图;4讲解结构施工流程步骤,准备零部件的材料清单和供货计划;5 、框架的安装、使用和拆卸方法;六、保证质量安全的技术措施。5.2.2框架体的结构设计仍应符合本规程第六章的有关规定。5.3 双排脚手架结构计算5.3.1无风荷载时,单肢竖杆承载力计算1垂直杆的轴向力计算如下:N = 1.2 (N G1 +N G2 )+1.4N Qi (5.3.1-1)式中: N G1 脚手架结构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KN/m2);N G2脚手板及构件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KN/m2);N Qi 施工荷载产生的总轴向力,分为双排脚手架和模板支撑架两种情况(KN/m2)。2单肢杆的稳定性
23、计算如下:NA f (5.3.12)式中: A垂直杆的截面积;轴压构件的稳定系数,按长细比,查本条附录C;f钢材强度设计值,见本规程附录B表B2。5.3.2组合风荷载下单肢立柱承载力计算:1风荷载对杆产生的弯矩计算如下:M w = 1.4 al 0 2 W K / 10 (5.3.2-1)中:M w 单肢立杆弯矩(KNm);a 纵向竖直力矩(m);W k 风荷载标准值(KN/m2);l 0 计算的电杆长度(m);2单肢立杆的轴向力计算如下:N w =1.2(N G1 + N G2 )+0.91.4N QI (5.3.22 )3立杆的抗弯强度计算如下:N w /A+ 0.9M w / W (1-
24、 0.8N w /N E )f (5.3.2-3 )式中:有效弯矩系数,取1.0;截面塑性发展系数,钢管截面为1.15;W竖杆截面模数;NE欧拉临界力,NE=2EA/2( E为材料的弹性模量,为压缩杆的长细比)。5.3.3连接墙件计算1在风荷载作用下,连接墙的轴向力应按下式计算:N c =1.4 W K L 1 H 1 (5.3.3-1)式中:N c 风荷载作用下连接墙的轴向力设计值(KN);L 1 , H 1 连接墙片的纵横间距(m)。2连接墙件的强度和稳定性应按下式计算:Nc+No Acf (5.3.3-2 )式中: No受连接壁件约束的脚手架面外变形产生的轴向力,取3KN;Ac连接墙的总
25、横截面积(mm2);3使用钢管紧固件连接时,应检查防滑承载力。5.4 双排外脚手架搭设高度5.4.1双排外脚手架架设高度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1最不利杆的单肢承载能力(应为杆的最低断面);2施工荷载及层数及脚手架层数;3立杆的纵横间距和水平杆的步距;4 、拉墙件的间距;5风荷载等的影响5.4.2最不利杆单肢承载力计算,最不利单支杆计算长度按5.1.5条两种条件确定;单肢杆的承载能力应确定为:NAf。5.4.3计算竖杆轴向力,根据施工条件确定脚手架的荷载等级和层数、层数,计算竖杆轴向力(图5.4.3) .图 5.4.3 架设高度计算图1脚手板载荷对立杆产生的轴向力:层数m;脚手板的自重载荷G2。N
26、 G2 = mG 2 ab/2 (5.4.3-1 )2施工荷载:层数n;施工荷载 Q3。 .N Q1 = nQ 3 ab/2 (5.4.3-2 )5.4.4计算脚手架每一步的自重N G1 = ht 1 +0.5t 2 +t 3 +t 4 (5.4.4 )式中:h步距(m);t 1每米杆的重量(KN);t 2 一根走廊横杆的重量(KN);t 3 一根纵横梁的重量(KN);t 4 内外立杆间斜杆或横撑的重量(KN)。5.4.5架设高度计算不合并风荷载时,采用以下公式计算:H = N s - ( 1.2N Q2K +1.4N QK ) h/1.2N Q1 (5.4.5 )式中:N s单肢立杆承载力,
27、按式(5.3.1-2)计算。组合风荷载下的H值应按(5.3.2-3)竖杆压缩弯曲公式校核计算。5.5 基础承载力计算5.5.1立杆最小底面积计算Ag = N / f g (5.5.1)式中: Ag支撑单肢杆的底面积(m2);f g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Kpa)根据地质调查报告选取,地基回填时,乘以地基承载系数5.5.2地基为岩石或混凝土时,可不进行计算,但应保证电杆底座与底座均匀传递荷载。5.5.3地基回填时,必须分层压实,并考虑雨水入渗的影响。地基承载系数:砾石土、砂土和回填土为0.4;粘土为 0.5。5.5.4脚手架搭设在构筑物的楼板或平台上时,立杆底座应铺设垫板,并检查楼板或平台的承载力。
28、5.6 模板支撑架计算5.6.1单肢杆承载力计算1单肢立杆轴力计算公式N = 1.2Q 1 + 1.4 (Q 3 +Q 4 ) L x L y +1.2 Q 2 V (5.6.11)中:L x 、L y 单肢立柱的纵向和横向间距(m);x和Ly截面的混凝土体积(m3)。2 、单肢撑杆承载力计算公式同(5.3.1-2)。5.6.2横杆承载力和挠度计算1当梁由梁支撑时(图 5.6.2),梁的弯矩计算如下:应计算横杆的抗弯强度,可将作用在横杆上的均布荷载换算为两个集中荷载P。横杆的弯矩计算如下:M=PcC (5.6.2-1)式中:M横杆弯矩(KNm);Pc-梁混凝土和模板重量的1/2;C-梁边与立杆
29、的距离。2横杆的抗弯强度计算如下:M /W f (5.6.2-2)式中:W钢管截面模数。图 5.6.2 横杆弯矩计算示意图3横杆的挠度应符合下列要求:式中: max 横杆的最大挠度;内容挠度按设计要求确定。5.6.3碗形扣接头的承载能力按下式校核:Pc Q b (5.6.3)式中:Q b 下碗扣的抗剪强度设计值,为60KN。5.6.4模板支撑架高度大于8米且有风荷载时,应计算斜杆内力,校核连接紧固件的防滑能力(图5.6) .4)。图 5.6.4 斜杆内力计算示意图1计算框架内力时,将风荷载分解为各节点的集中荷载W;2 W在竖杆和斜杆中产生的内力WV和Ws计算如下:3上下叠加斜杆最大内力为n1W
30、s,校核斜杆两端连接紧固件的防滑强度:(5.6.4-3)式中:Q C紧固件的防滑强度,取8KN。4当底部没有安全网时,只需要计算顶部模板的风荷载。5.6.5高度超过8米的模板支撑架承受风荷载时,应校核计算迎风立杆产生的拉力,不得超过立杆的轴向力荷载,即PW V0 ,否则应采取措施保证框架体整体稳定。应将另一侧电杆内相应风荷载产生的压力叠加在电杆的轴向力上,并校核其强度。5.6.6索风绳用于保持架体整体稳定性时,应将索风绳在竖杆中的初张力值叠加在竖杆的轴向力上;索风绳的张拉和拆除应对称,否则应计算其偏心效应。6 施工要求6.1 双排外脚手架6.1.1双排脚手架的结构设计尺寸应根据使用条件和荷载要
31、求选择。横筋的步距宜为1.8m,廊道的宽度(横距)宜为1.2m,竖筋的竖向间距宜从一系列不同规格的尺寸中选择。 .6.1.2双排外脚手架采用曲线布置时,应采用不同长度的内外横杆按曲率要求形成框架,曲率半径应大于2.4米。6.1.3双排外脚手架拐角成直角时,应采用横杆直接形成框架(图6.1.3a);当转角不成直角时,可用钢管紧固件构成框架(图6.1.3b)。(a) 横杆总成 (b) 钢管紧固件总成图 6.1.3 角框图6.1.4脚手架首层竖杆应按不同长度交错排列。底部水平杆(扫地杆)不得拆除,杆上应装有可调节底座(图6.1.4)。图 6.1.4 一层竖杆布置6.1.5脚手架专用斜杆的设置应符合下
32、列要求:1斜杆应设置在碗扣节点上,有纵向和走廊横杆;2 、脚手架的拐角和端部必须设置垂直高度斜杆(图6.1.5);3当脚手架高度小于等于20m时,每隔5跨设置一组竖向高度斜杆;当脚手架高度大于20m时,每隔3跨设置一组竖向高度斜杆;斜杆必须对称设置(图 6.1. 5);4斜杆临时拆除时,应调整斜杆位置,严格控制同时拆除的次数。图 6.1.5 专用斜杆设置示意图6.1.6钢管紧固件用作斜杆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 、斜杆每一步都应与竖杆紧固,紧固点与碗扣节点的距离应150mm;不能固定在垂直杆上时,也可以固定在水平杆上,固定点要牢固;2 、斜杆应设置成八字形,斜杆的水平倾角应在4560之间,纵向斜
33、杆间距可以为12跨(图6.1.6) ;3脚手架高度超过20m时,斜杆应在内外排对称设置。图 6.1.6 钢管扣件斜杆安装示意图6.1.7连接墙杆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连接墙杆与脚手架立面、墙体应保持垂直,每层连接墙杆应在同一平面上,水平间距不大于4跨;2 、连接墙杆应设置在与走廊横杆的碗扣节点处。钢管扣件作为连接墙杆时,连接墙杆应采用直角扣件与竖杆连接,连接点与碗扣节点的距离应150mm;3 、连接墙杆必须采用能承受拉伸和压缩载荷的刚性结构。6.1.8当连接墙部件的竖向间距大于4m时,连接墙部件的内外竖杆之间必须设置走廊斜杆或横撑(图6.1.8)。图 6.1.8 廊道斜杆及横撑示意图6.
34、1.9脚手架高度超过20米时,水平斜杆必须设置在20米以下的上部连接墙水平。6.1.10脚手板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钢脚手板的挂钩必须完全落在走廊横杆上,有自锁装置,严禁漂浮;2放置在横杆上的脚手板必须与脚手架连接牢固,可适当增加横杆,脚手板探头长度应小于150mm;3 、工作层脚手板框架外侧应设置脚踏板和护栏,护栏应设置两根单杠。6.1.11人行坡道坡度可1:3,在坡道脚手架下加横杆,可将坡道拆散(图6.1.11)。图 6.1.11 人行坡道设置示意图6.1.12 人行梯架应设置在尺寸为1.81.8m的脚手架内,梯架宽度为走廊宽度的1/2,梯架可折线升起在一帧高度内。梯架拐角处应安装脚
35、手板和扶手(图6.1.12)。图 6.1 .12 人行梯设置示意图6.1.13脚手架上延伸作业平台的悬臂梁应设置在建筑物的侧面,根据脚手架与建筑物的距离和荷载选择窄悬臂梁或宽悬臂梁。 .宽悬臂梁上可铺设两块脚手板,宽悬臂梁上的竖杆应通过横杆与脚手架连接(图6.1.13)。图 6.1.11 扩展操作平台示意图6.2 模板支撑6.2.1模板支撑架应根据施工荷载选用水平杆和选择步距,并根据支撑高度组装立杆、可调支架和可调底座。6.2.2模板支撑架高度超过4m时,四个角应设置专用斜杆或八字斜杆,每排应设置一组双高横撑或专用斜杆和列(图 6.2.2)。图6.2.2 模板支撑架斜杆设置示意图6.2.3模板
36、支撑架的高宽比不得超过3,否则下架体尺寸放大(图6.2.3),或按有关规定计算,并采取加装电缆、风绳等加固措施。图 6.2.3 下框放大示意图6.2.4房屋建筑模板支撑架可采用竖杆支撑楼板、横杆支撑梁的梁板组合方式。当梁的荷载超过梁的设计承载力时,可采用独立支撑的方式,并与楼板支撑一体化(图6.2.4)。图 6.2.4 建筑模板支撑架6.2.5人行通道应符合下列要求:1搭设双排脚手架的人行通道时,应在通道上部架设专用横梁,通道两侧的脚手架应设置斜杆。 (图 6.2.5-1)。图6.2.5-1 双排外脚手架走道设置示意图2人行通道安装模板支撑架时,应在通道上部架设专用梁,梁结构应按设计计算确定。
37、通道两侧支撑横梁的立柱应按计算加密,通道周围的脚手架应一体化。通道宽度应4.8m(图6.2.5-2)图6.2.5-2 模板支撑架行人开口设置3开口顶部必须设置封闭盖,两侧应设置安全网。机动车通行口必须安装防撞设施。7 安装和拆除7.1 施工准备7.1.1脚手架施工前必须制定施工设计或专项方案,以保证其技术可靠性和安全使用。经技术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7.1.2脚手架搭设前,工程技术负责人应根据脚手架施工设计或专项规划的要求,向搭设人员和使用者进行技术交底。7.1.3进入现场的脚手架附件质量应在使用前进行复检。7.1.4元器件应按其品种、规格放置在堆放区或堆放在专用架上,并清点数量备用。脚手架堆放
38、场地排水应畅通,不得有积水。7.1.5连接墙件采用预埋方式的,应事先与设计协商,预埋件应在混凝土浇筑前预埋。7.1.6脚手架场地必须平整、坚固、排水良好。7.2 地基及地基处理7.2.1脚手架的地基必须按施工设计施工,并按地基承载力要求验收。7.2.2基础高差较大时,可通过立杆0.6m节点位置差进行调整。7.2.3土基上的立杆必须采用可调式底座。7.2.4脚手架基础验收合格后,应按施工设计或专项规划的要求进行布置和定位。7.3 脚手架7.3.1底座和背板应准确放置在定位线上;垫板应为木垫板,长度不少于2跨,厚度不少于50mm;底座的轴线应垂直于地面。7.3.2脚手架搭设应按竖杆、横杆、斜杆、连
39、接墙片的顺序逐层搭设,每次高度不大于3m。底部横框纵向直线度应L/200;水平条之间的水平度应L/400。7.3.3脚手架的搭建应分阶段进行。第一级的高度总则为6m。架设完成后,必须经过验收,方可正式投入使用。7.3.4脚手架的搭设应与建筑物的施工同步抬高,每次搭设的高度必须高于待施工楼层1.5m。7.3.5脚手架全高垂直度应小于L/500;最大内容偏差应小于100mm。7.3.6脚手架内外加悬梁时,悬梁的X围护结构只内容承受行人荷载,严禁堆料。7.3.7连接墙件必须随着货架高度的升高及时设置在规定位置,严禁随意拆除。7.3.8操作层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脚手架必须全覆盖,外侧应设置护脚
40、板和护栏;2 、车身栏杆可在立杆0.6m和1.2m碗扣接头处设置两根横杆;3作业层下的水平安全网应按的规定设置。7.3.9钢管扣件用作加强件、墙体附件和斜撑时,应符合扣件式钢管脚手架X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GJ130-2002的有关规定。7.3.10脚手架搭到顶时,应组织技术人员、安全人员和施工人员对整个框架结构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及时解决存在的结构缺陷。7.4 脚手架拆除7.4.1应全面检查脚手架的连接、支撑系统是否符合结构要求,按技术管理程序批准后方可进行拆除作业。7.4.2脚手架拆除前,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应对在职操作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7.4.3拆除脚手架时,必须划定安全区域,设置警
41、示标志,并安排专人看管。7.4.4拆除前应清理脚手架上的器具及多余材料和杂物。7.4.5拆除作业应从顶层开始,一层一层向下进行。严禁上下层同时拆除。7.4.6连接墙到达本层方可拆除,严禁提前拆除。7.4.7拆下的零部件应用起重设备成捆吊起或人工搬运至地面,严禁抛掷。7.4.8脚手架分段、分面拆除时,必须事先确定边界的技术处理方案。7.4.9拆下的零部件应分门别类堆放,便于运输、维修和存放。7.5 模板支撑架的安装与拆除7.5.1模板支撑架的架设应与模板施工相协调,底部模板标高应采用可调节底座或可调节支架进行调整。7.5.2按施工方案定位弹力线,放置可调底座后,按先竖杆、后水平杆、后斜杆的架设顺
42、序进行架设。7.5.3建筑楼板多层连续施工时,应保证上下支撑杆在同一轴线上。7.5.4架设在结构的楼板或平台上时,应检查楼板或平台的承载能力。7.5.5模板支撑架的拆除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X(GB50204-2002)中混凝土强度的有关规定。7.5.6框架体的拆除应按施工方案设计的拆除顺序进行。8 验收8.1进场碗扣结构配件应具备以下证明材料:1主要部件应有产品标识和产品质量证明书2供方应提供管材、零件、铸件、冲压件等配套材料及产品性能检验报告。8.2零部件质量检验要点:钢管壁厚;焊接质量;外观质量;可调底座和可调支撑螺钉的直径,螺母的配合间隙和材料。8.3脚手架质量应分阶段检
43、验:1首段(底段)的检验验收应在首段高度6米处进行;2 、架体应随施工进度定期检查;达到设计高度后进行全面检查验收;3 、遇到6级及以上大风、大雨、大雪后的特殊情况检查;4停机1个月以上方可恢复使用。8.4整体脚手架应进行以下检查:1是否设置斜杆、连接墙件、横撑等,以保证框架体的几何不变性;2基础是否有不均匀沉降,杆座与基础面接触是否松动或悬空;3杆上的碗扣是否锁紧;4 、立杆连接销是否安装,斜杆连接点是否符合要求,紧固件的拧紧程度;8.5架设高度小于20m(含20m)的脚手架时,项目负责人应组织技术、安全和监督人员进行验收;上级安全生产部门负责人应当组织框架设计、监理人员进行验收。8.6脚手
44、架验收时,应提供以下技术文件1施工组织设计及变更文件;2、20m以上脚手架的特殊施工设计方案;3 、用于周转的脚手架配件使用前的复检记录;4 、施工记录和安装质量检验记录;8.7高度大于8m的模板支架的验收要求与脚手架相同。9 安全管理与维护9.1工作层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脚手架上不得堆放模板、钢筋等材料。9.2混凝土输送管、铺设吊杆和塔架系缆、风绳不得固定在脚手架上。9.3大模板不得直接放置在脚手架上。9.4遇到6级及以上大风、雨、雪、大雾时,应停止搭建和拆除脚手架。9.5脚手架在使用过程中,严禁擅自拆卸框架体的结构构件。如需拆除,须报技术主管批准,并确定并实施补救措施。9.
45、6严禁在脚手架基础及其附近进行挖掘作业。9.7脚手架应与架空输电线路保持安全距离。施工现场临时电力线路的架设和脚手架的接地防雷措施,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X(JGJ461)的相关规定执行。9.8使用过的脚手架配件应清除表面的灰渣,纠正杆件变形,使用前对表面进行防锈处理。附录 A:风荷载计算系数A1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对于平坦或轻微起伏的地形,风压高度的变化系数应根据地面粗糙度类别按表A1确定。地面粗糙度可分为A、B、C、D四类:A类是指近海和岛屿、海岸、湖岸和沙漠地区;B类是指田野、村庄、丛林、丘陵以及房屋相对稀疏的乡镇和城郊;- C类是指建筑物密集的城市地区;- D类是指
46、建筑物密集、房屋高的市区。表 A 1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高于地面或海平面的高度粗糙地面类别一个乙CD51.171.000.740.62101.381.000.740.62151.521.140.740.62201.631.250.840.62301.801.421.000.62401.921.561.130.73502.031.671.250.84603.121.771.350.93702.201.861.451.02803.271.951.541.11902.342.021.621.191003.402.091.701.271502.642.382.031.612003.832.612.301
47、.922502.992.802.542.193003.122.972.752.453503.123.122.942.684003.123.123.122.91/4503.123.123.123.12A2 阵风系数表 A2:阵风系数离地高度(男)粗糙地面类别一个乙CD51.691.882.303.21101.631.782.102.76151.601.721,992.54201.581.691.922.39301.541.641.832.21401.521.601.772.09501.511.581.732.01601.491.561.691.94701.481.541.661.89801.471.531.641.85901.471.521.621.811001.461.511.601.781501.431.471.541.672001.421.441.501.602501.401.421.461.553001.391.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