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施工中,脚手架的搭设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而扫地杆的正确搭设则是确保脚手架稳定性的关键因素。首先,在搭设脚手架之前,施工现场的地基需要平整且坚实,这样才能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同时,应设置底座与垫板,以分散立杆的受力,并确保其能有效抵抗地基沉降带来的影响。此外,施工现场还必须具备可靠的排水措施,防止积水浸泡地基,导致脚手架不稳定。
在搭设过程中,扫地杆的设计和安装也是重中之重。所有支模架在进行力学计算时,必须以设置扫地杆的支模架为计算模式,立杆底脚的力学计算则应按固定铰计算。合理的基础处理和扫地杆的设置是脚手架安全搭建的先决条件。
二、脚手架与模板支架的区别
脚手架和模板支架在使用和材料上存在显著的区别。首先,从使用方式来看,脚手架主要是按照水平运输的方式搭设,通常设在高空位置,以便于工人进行施工作业。而模板支架则是针对板梁结构的支撑,主要用于固定模板的浇筑,确保混凝土成型。其次,脚手架的制作材料一般使用钢管、竹子或木头等多种材料组合而成,而模板支架则多以钢管为主,具备更好的承重能力。
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施工人员在选择材料和搭设方式时做出更合理的决策,从而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
三、脚手架的安装施工工艺流程
脚手架的安装施工流程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施工人员需进行脚手架的定位,按照基本构造进行搭设,通常是以一排一跨的方式进行。如果是矩形脚手架,则需将其中一个角部向另外两个方向延伸。接下来,摆放扫地杆,立杆竖起后,底部与扫地杆应保持一定的间距,直至校正垂直后扣结牢固为止。
在搭设过程中,需优先搭建位于角落两侧的架子,并按照要求向架子两边设置斜杆或剪刀撑,确保整体架子的稳定性。待周边都搭好后,再分步向上搭设。在设置第一层连墙件之前,除了角部之外,每隔10-12米就要设置一个斜撑杆,角度保持在45-60度,待墙杆设置完成后,便可拆掉斜撑杆。如果使用的是门式脚手架,由于其横竖刚度较差,建议加设水平横杆,以增强结构的稳定性。
最后,脚手架的底部需要铺设相等数量的脚手板,以确保其平稳性,避免出现探头板等安全隐患。如果在某些情况下无法铺设落脚板,施工人员可用落脚或抓握等作为临时构架件,但需特别注意着力点和构架节点的距离应保持在0.8米,且垂直距离要大于1.5米。此外,切忌将立杆接头上的自由立杆当作持杆使用,以确保脚手架的安全性。
在整个安装过程中,所有施工人员必须穿着防滑鞋,并佩带好安全带,以确保在高空作业时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