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构造地貌课件pptx

地第一级:全球构造地貌(大陆、大洋属之)

分第二级:大地构造地貌(大陆、大洋之内)

级第三级:地质构造地貌(向斜谷等)

构造地貌是以内力作用为主导而成的地

貌。三级构造地貌关系是以第一级为基础,

第二和第三级分别叠加上去,最后组成了地

貌的总体。

第一节全球构造地貌

大陆和大洋是全球二种最巨型的地貌,大陆是

高出海平面的正地貌,大洋是低于海平面的负地貌,

它们不仅形态不同,而且地质构造上也有本质的差

别。

(二)大洋特征

面积:361.06亿km²

组成:大陆架大陆坡洋底

主体:洋底

水深:3000至於6000m占全球面积54.7%

占大洋面积77.2%

洋底的次级地貌有海岭、海底平原、深海

丘陵、深海平原、海底峡谷等。

大洋是指海平面之下的水底地形。大洋的构造可分

为二部分:水深由0—2500m(或3000m)处为陆壳与洋

壳之间的过渡带,称为大陆边缘,此处陆壳厚度逐渐减小。

水深2500m(或3000m)至6000m以下属洋壳构造,地貌

上称为洋底。整个大洋,从大陆边缘至洋底可连成一条下

凹形的起伏曲线,它基本上反映了大洋的轮廓。洋底的起

伏也很大,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11034m)与最高

的海底山脉(夏威夷岛的冒纳罗亚火山海拔4170m)相比,

高差达15000多m。大洋平均深度为3800m。

夏威夷

二、大陆与大洋成因

(一)地壳厚度与地壳结构

地壳:位于岩石圈的表面层,

并位于莫霍面以上的坚硬固体

外壳。属于岩石圈的一部分。

莫霍面(M--界面)——由

莫霍洛维奇依据地球内部不同

部分的地震波传播速度的资料

所得出。大陆第一个间断面位

于地表以下33km处,此间断

面称为莫霍面。(大陆地壳的

平均厚度也由此而来。)

陆厚度(一般30—50,最厚70,平均33km)

壳上层:沉积岩、变质岩

结构

中层:花岗岩(2.7克/cm³)

下层:玄武岩(2.9克/cm³)

地壳

17KM洋厚度(一般5—10,平均7km)

上层:末固结的松散沉积岩

构中层:火山岩层

下层:玄武岩(2.7克/cm³)

陆壳厚度大而轻,洋壳厚度薄而重。

(二)大陆与大洋成因

2、海底扩张——板块构造说

该学说应用海底扩张及板块运动理论,解释了大陆及

大洋的生成及其演变过程。该学说认为:大洋生成的前期

出现板块分裂,产生大陆裂谷,如东非裂谷。以后随着裂

谷的扩大,形成了狭长的海洋,如红海。再后,海底不断

扩张,海洋扩大成为广阔的大洋,如大西洋、太平洋。在

海底扩张和板块运动过程中,大陆也可能下沉,成为海洋,

如现代各大洋中存在的海底高原,即为沉没时的陆块。如

果二板块互相靠拢时,海洋则逐渐收缩,如欧亚板块与非

洲板块之间的古地中海西部,缩小至现代的地中海。最后,

当二板块发生碰撞时,海洋则消失,变为新大陆,如欧亚

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的古地中海东部,变为现代的喜马

拉雅山大陆。由此可见,海底扩张与板块运动是大陆与大

洋生成、发展或消亡的主要力量。

大洋底约2—3亿年更新一次

年轻

地球年龄50—60亿年

老老

大洋底2亿年

古老的海水年轻的洋底

侏罗纪

以前?65-38

140-65

26-7

26-7

7-0

海沟

板块划分的依据

板块构造学说囊括了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

说,转换断层,大地碰撞等概念和学说,为解释

地球地质作用和现象提供了极有成效的模式,是

当代最有影响的全球构造理论。

(三)

平安喜乐网络服务,专业制作各类课件,总结,范文等文档,在能力范围内尽量做到有求必应,感谢

THE END
0.《活动构造地貌》.ppt文档介绍:该【《活动构造地貌》 】是由【相惜】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3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活动构造地貌》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二章活动jvzquC41o0zbqmteu0ipo8u/32<2;=:2624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