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规范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3.1.3、钢管的尺寸和表面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2、钢管上严禁打孔。

5.3.5、立杆稳定性计算部位的确定符合下列规定:2、当脚手架搭设尺寸中的步距、立杆纵距、立杆横距和连墙件间距有变化时,除计算底层立杆段外,还必须对出现最大步距或最大立杆纵距、立杆横距、连墙件间距等部位的立杆段进行验算。

6.2.2、横向水平杆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折除。

6.3.2、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

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的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

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图6.3.2).6.3.5、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6.4.2、连墙件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字型、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不应大于4M(两步)。

6.4.4 对高度24M以上的双排脚扩架,必须采用刚性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

6.4.5、连墙件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2、连墙件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

6.6.2、剪刀撑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2、高度在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均必须在外侧立面的两端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6.6.3、横向斜撑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2、一字型、开口型双排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横向斜撑。

7.1.5、当脚手架基础下有设备基础、管沟时,有脚手架使用过程中不应开挖,否则必须采取加固措施。

7.3.1、脚手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两步。

7.3.4、立杆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严禁将外径48m与51m的钢管混合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Unified code for safety technology in construction2003-06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建设部[]号文件的要求,由北京中建建筑科学技术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对1956年国务院制定的《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56]国议周字第40号)进行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2001年月我国批准国际劳工组织(ILO)的167号公约—《建筑业安全卫生公约》,为与之接轨,本标准经反复修改而审查定稿。

本规范主要规定的内容有:工地建设、土石方作业、高处作业、脚手架、模板、施工用电、施工机具、垂直运输机械、起重吊装、建筑拆除。

本规范将来可能需要局部修订,有关局部修订的信息和条文内容将刊登在《工程建设标准化》杂志上。

本规范以黑体书写的条文是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为了提高标准质量,请各单位在执行本标准的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意见和建议寄给北京中建建筑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南苑新华路1号,邮编100076)本标准主编单位:北京中建建筑科学技术研究院本标准参编单位:天津建工集团总公司上海市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总站深圳市施工安全监督站北京建工集团总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沈阳建筑工程学院杭州市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站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嘉福、邢孝仪、戴贞洁、姜敏、夏静、唐伟、徐崇宝、徐荣杰、戴宝荣、姜华目次1 总则┈┈┈┈┈┈┈┈┈┈┈┈┈┈┈┈┈┈┈┈┈┈┈┈┈12 术语、符号┈┈┈┈┈┈┈┈┈┈┈┈┈┈┈┈┈┈┈┈┈┈┈ 2 3工地建设┈┈┈┈┈┈┈┈┈┈┈┈┈┈┈┈┈┈┈┈┈┈┈┈┈4 3.1 一般规定┈┈┈┈┈┈┈┈┈┈┈┈┈┈┈┈┈┈┈┈┈ 4 3.2临时建筑、设施┈┈┈┈┈┈┈┈┈┈┈┈┈┈┈┈┈┈ 4 3.3 工地防火┈┈┈┈┈┈┈┈┈┈┈┈┈┈┈┈┈┈┈┈┈┈4 3.4 季节施工┈┈┈┈┈┈┈┈┈┈┈┈┈┈┈┈┈┈┈┈┈┈5 4 土石方作业┈┈┈┈┈┈┈┈┈┈┈┈┈┈┈┈┈┈┈┈┈┈┈ 64.1 一般规定┈┈┈┈┈┈┈┈┈┈┈┈┈┈┈┈┈┈┈┈┈6 4.2 施工准备┈┈┈┈┈┈┈┈┈┈┈┈┈┈┈┈┈┈┈┈┈ 6 4.3 土方挖掘┈┈┈┈┈┈┈┈┈┈┈┈┈┈┈┈┈┈┈┈┈ 7 4.4 基坑支护┈┈┈┈┈┈┈┈┈┈┈┈┈┈┈┈┈┈┈┈┈ 7 4.5 桩基施工┈┈┈┈┈┈┈┈┈┈┈┈┈┈┈┈┈┈┈┈┈ 8 4.6 地下水控制┈┈┈┈┈┈┈┈┈┈┈┈┈┈┈┈┈┈┈┈ 9 5 高处作业┈┈┈┈┈┈┈┈┈┈┈┈┈┈┈┈┈┈┈┈┈┈┈┈115.1 一般规定┈┈┈┈┈┈┈┈┈┈┈┈┈┈┈┈┈┈┈┈┈ 11 5.2 临边作业┈┈┈┈┈┈┈┈┈┈┈┈┈┈┈┈┈┈┈┈┈ 11 5.3 洞口作业┈┈┈┈┈┈┈┈┈┈┈┈┈┈┈┈┈┈┈┈┈ 11 5.4 攀登作业┈┈┈┈┈┈┈┈┈┈┈┈┈┈┈┈┈┈┈┈┈ 12 5.5 悬空作业┈┈┈┈┈┈┈┈┈┈┈┈┈┈┈┈┈┈┈┈┈ 125. 6 交叉作业┈┈┈┈┈┈┈┈┈┈┈┈┈┈┈┈┈┈┈┈┈┈126 脚手架┈┈┈┈┈┈┈┈┈┈┈┈┈┈┈┈┈┈┈┈┄┈┈┈┈146.1 一般规定┈┈┈┈┈┈┈┈┈┈┈┈┈┈┈┈┈┈┈┈┈ 14 6.2 落地式脚手架┈┈┈┈┈┈┈┈┈┈┈┈┈┈┈┈┈┈┈ 17 6.3 悬挑式脚手架┈┈┈┈┈┈┈┈┈┈┈┈┈┈┈┈┈┈┈ 18 6.4 吊篮式脚手架┈┈┈┈┈┈┈┈┈┈┈┈┈┈┈┈┈┈┈ 18 6.5 附着升降脚手架┈┈┈┈┈┈┈┈┈┈┈┈┈┈┈┈┈┈ 207模板┈┈┈┈┈┈┈┈┈┈┈┈┈┈┈┈┈┈┈┈┈┈┈┈┈ 227. 1 一般规定┈┈┈┈┈┈┈┈┈┈┈┈┈┈┈┈┈┈┈┈┈ 227. 2 设计计算┈┈┈┈┈┈┈┈┈┈┈┈┈┈┈┈┈┈┈┈┈ 227. 3 构造要求┈┈┈┈┈┈┈┈┈┈┈┈┈┈┈┈┈┈┈┈┈ 237. 4 模板拆除┈┈┈┈┈┈┈┈┈┈┈┈┈┈┈┈┈┈┈┈┈ 23 8施工用电┈┈┈┈┈┈┈┈┈┈┈┈┈┈┈┈┈┈┈┈┈┈┈┈ 258. 1 一般规定┈┈┈┈┈┈┈┈┈┈┈┈┈┈┈┈┈┈┈┈┈ 258.2 用电环境┈┈┈┈┈┈┈┈┈┈┈┈┈┈┈┈┈┈┈┈┈25 8.3 接地、接零┈┈┈┈┈┈┈┈┈┈┈┈┈┈┈┈┈┈┈┈ 26 8.4 配电线路┈┈┈┈┈┈┈┈┈┈┈┈┈┈┈┈┈┈┈┈┈ 28 8.5 配电箱及开关箱┈┈┈┈┈┈┈┈┈┈┈┈┈┈┈┈┈┈ 29 8.6 照明┈┈┈┈┈┈┈┈┈┈┈┈┈┈┈┈┈┈┈┈┈┈┈ 30 9施工机具┈┈┈┈┈┈┈┈┈┈┈┈┈┈┈┈┈┈┈┈┈┈┈┈ 31 9.1 中小型机械┈┈┈┈┈┈┈┈┈┈┈┈┈┈┈┈┈┈┈┈ 31 9.2 焊接设备┈┈┈┈┈┈┈┈┈┈┈┈┈┈┈┈┈┈┈┈┈ 32 10 垂直运输机械┈┈┈┈┈┈┈┈┈┈┈┈┈┈┈┈┈┈┈┈┈┈ 3510.1 一般规定┈┈┈┈┈┈┈┈┈┈┈┈┈┈┈┈┈┈┈┈ 35 10.2 塔式起重机┈┈┈┈┈┈┈┈┈┈┈┈┈┈┈┈┈┈┈ 36 10.3 施工升降机┈┈┈┈┈┈┈┈┈┈┈┈┈┈┈┈┈┈┈ 37 10.4 物料提升机┈┈┈┈┈┈┈┈┈┈┈┈┈┈┈┈┈┈┈ 38 11 起重吊装┈┈┈┈┈┈┈┈┈┈┈┈┈┈┈┈┈┈┈┈┈┈┈┈ 4111.1 一般规定┈┈┈┈┈┈┈┈┈┈┈┈┈┈┈┈┈┈┈┈┈ 41 11.2 索具设备┈┈┈┈┈┈┈┈┈┈┈┈┈┈┈┈┈┈┈┈┈ 42 11.3 起重机吊装作业┈┈┈┈┈┈┈┈┈┈┈┈┈┈┈┈┈ 43 11.4 扒杆吊装、滚杠平移作业┈┈┈┈┈┈┈┈┈┈┈┈┈┈ 45 11.5 混凝土构件吊装┈┈┈┈┈┈┈┈┈┈┈┈┈┈┈┈┈┈45 11.6 钢构件吊装┈┈┈┈┈┈┈┈┈┈┈┈┈┈┈┈┈┈┈ 46 11.7 大型墙板安装┈┈┈┈┈┈┈┈┈┈┈┈┈┈┈┈┈┈┈47 12 建筑拆除┈┈┈┈┈┈┈┈┈┈┈┈┈┈┈┈┈┈┈┈┈┈┈┈ 4812.1 一般规定┈┈┈┈┈┈┈┈┈┈┈┈┈┈┈┈┈┈┈┈ 48 12.2 高处拆除┈┈┈┈┈┈┈┈┈┈┈┈┈┈┈┈┈┈┈┈ 48 12.3 推倒法拆除┈┈┈┈┈┈┈┈┈┈┈┈┈┈┈┈┈┈┈ 49 12.4 爆破法拆除┈┈┈┈┈┈┈┈┈┈┈┈┈┈┈┈┈┈┈ 50 本规范用词说明条文说明1总则1.0.1 为了统一我国建筑施工各种安全标准、规范、规程的技术规定,特制定本规范。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1)搭拆脚手架必需由专业架子工担当,并经项目部认可后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上岗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凡不适于高处作业者,不得上脚手架操作。

(2)搭拆脚手架时工人必需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

(1)对脚手架的搭设场地应进行清理、平整。

(2)不配套的门架与配件不得混合使用于同一脚手架。

(3)门架安装应自一端向另一端延长,并逐层转变搭设方向,不得相对进行。

搭完一步架后,应检查并调整其水平与垂直度。

(4)交叉支撑、水平架或脚手板应紧随门架的安装准时设置。

(5)连接门架与配件的锁臂,搭钩必需处于锁住状态。

(6)水平架或脚手板应在同一步内连续设置,脚手板应满铺。

(7)底层钢梯的底部应加设钢管并用扣件扣紧在门架的立杆上,钢梯两侧均应设置扶手,每段梯可跨越两步或三步门架再行转折。

(8)栏板(杆)、挡脚板应设置在脚手架操作层外侧、门架立杆的内侧。

(9)脚手架应沿建筑物四周连续、同步搭设上升,在建筑物四周形成封闭结构;如不能封闭时,在脚手架两端应增设连墙件。

(10)通道洞口高不宜大于2个门架,宽不宜大于1个门架跨距。

(11)通道洞口应按以下要求实行加固措施:当洞口宽度为一个跨距时,应在脚手架洞口上方的内外侧设置水平加固杆,在洞口两个上角加斜撑杆;当洞口宽为两个及两以上跨距时,应在洞口上方设置经特地设计和制作的托架,并加强洞口两侧的门架立杆。

(12)门式立杆离墙面净距不宜大于150㎜;大于150㎜时应实行内挑架板或其他离口防护的安全措施4、拆除(1)脚手架经单位工程负责人检查验证并确认不再需要时,方可拆除。

(2)拆除脚手架前,应清除脚手架上的材料、工具和杂物。

(3)拆除脚手架时,应设置警戒区和警戒标志,并由专职人员负责警戒。

(4)脚手架的拆除应在统一指挥下,按后装先拆、先装后拆的挨次及下列安全作业的要求进行:a.脚手架的拆除应从一端走向另一端、自上而下逐层地进行;b.同一层的构配件和加固件应按先上后下、先外后里的挨次进行;c.在拆除过程中,脚手架的自由悬臂高度不得超过两步,当必需超过两步时,应加设临时拉结;d.连墙杆、通长水平杆和剪刀撑等,必需在脚手架拆卸到相关的门架时方可拆除;e.工人必需站在临时设置的脚手板上进行拆卸作业,并按规定使用安全防护用品;f.拆除工作中,严禁使用榔头等硬物击打、撬挖,拆下的连接棒应放入袋中内,锁臂应先传递至地面并放室内堆存;g.拆卸连接部件时,应先将锁座上的锁板与卡钩上的锁片旋转至开启位置,然后开头拆除,不得硬拉,严禁敲击;h.拆下的门架、钢管与配件,应成捆用机械吊运或由井架传送至地面,防止碰撞,严禁抛掷。

gb51210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解读培训总则1.0.1 为统一建筑施工脚手架设计、施工、使用及管理,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制定本标准。

【释1.0.1】本标准规定了各类脚手架的设计、施工、使用及管理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其目的是使应用的各类脚手架能够确保安全,满足施工要求,并符合国家技术经济政策的要求。

条文中所述管理,包含对脚手架安全管理、搭设质量管理、日常使用维护管理和对脚手架材料、构配件的保养管理等。

1.0.2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施工用脚手架的设计、施工、使用及管理。

【释1.0.2】本条规定了标准的适用范围。

本标准所规定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适用于各类脚手架的设计、搭设、拆除、使用和管理。

如:对脚手架设计而言,本标准规定了脚手架设计计算模型的建立应遵守的规则、各种基本变量的取值原则、荷载取值及组合的规则等,但对脚手架设计中各基本变量的取值、计算参数的确定、外力作用下的荷载效应、结构抗力的计算等,应由各类脚手架规范和其他脚手架相关标准作出具体规定。

1.0.3 建筑施工脚手架的设计、施工、使用及管理,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附:常用到的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及其适用范围:1、《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1.0.2本规范适用于房屋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中采用门式钢管脚手架搭设的落地式脚手架、悬挑脚手架、满堂脚手架与模板支架的设计、施工和使用。

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11)1.0.2本规范适用于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等施工用落地式单、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满堂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型钢悬挑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满堂扣件式钢管支撑架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3、《建筑施工木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4-2008)1.0.2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一般多层房屋和构筑物施工用落地式的单双排脚手架的设计、施工、拆除、管理。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宣讲稿一、规范修订的背景《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的编写工作于1986年开始,经历了调研、统计、实验研究、结构分析、总结和讨论后,于1993年定稿上报,2001年修改后批准实施。

规范使用期内国家的建设规模、建筑工地的安全管理和脚手架使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规范内容应适应变化。

施工现场高大支架和模板工程数量增多,事故频发。

在技术上亟待给予指导和规范。

2005年开始对《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规范的修订工作。

二、本次规范修订的主要内容1、修订了钢管规格。

取消φ51×3.0钢管;为符合《焊接钢管尺寸及单位长度重量》(GB/T 21835-2008)的规定,将原标准中φ48×3.5的脚手架用钢管改为φ48.3×3.6。

2、对钢管壁厚的下差更严格。

将原规定壁厚下差限值为0.5mm 改为0.36mm。

当所用钢管的壁厚不符合规范规定时,可以按钢管的实际尺寸进行设计计算。

3、双管立杆脚手架的经济性不好,在施工现场已经很少使用,本次修订中予以取消。

4、脚手架柔性连墙件的做法粗糙,可靠性差,不符合安全要求,本次修订中予以取消。

5、与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内容统一。

将作用于脚手架上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公式形式由:w k=0.7μz·μs·w0(w0取n=50)修改为:w k=μz·μs·w0(w0取n=10)。

6、将荷载效应组合表中的可变荷载组合系数由0.85提高为0.9。

7、将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由单排架取3kN改为2kN,双排架取5kN改为3kN ;表4.3.1荷载效应组合8、根据施工现场脚手架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全封闭的安全管理规定,此次修订内容中弱化了开敞式脚手架,对常用脚手架的允许搭设高度做了调整。

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规范 目 次 1 总则………………………………………………………………………………1 2 术语和符号………………………………………………………………………2 2.1 术语………………………………………………………………………2 2.2 符号………………………………………………………………………4 3 基本规定…………………………………………………………………………9 3.1 种类划分…………………………………………………………………9 3.2 基本要求…………………………………………………………………9 3.3 安全等级和安全系数……………………………………………………10 4 材料、构配件的性能及几何参数………………………………………………12 4.1 材料、构配件……………………………………………………………12 4.2 几何参数…………………………………………………………………13 5 荷载………………………………………………………………………………14 5.1 荷载的分类及标准值……………………………………………………14 5.2 荷载组合…………………………………………………………………16 6 设计………………………………………………………………………………18 6.1 一般规定…………………………………………………………………18 6.2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23 6.3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31 7 结构分析和试验…………………………………………………………………32 7.1 一般规定…………………………………………………………………32 7.2 节点分析与试验…………………………………………………………33 7.3 架体分析与试验…………………………………………………………33 8 构造………………………………………………………………………………35 8.1 一般规定…………………………………………………………………35 8.2 作业脚手架………………………………………………………………36 8.3 承重支架…………………………………………………………………37 8.4 高处作业吊篮……………………………………………………………38 9 安装、使用与拆除………………………………………………………………39 10 质量控制…………………………………………………………………………40 11 安全管理…………………………………………………………………………43 附录A 计算用表 …………………………………………………………………45 附录B 脚手架用索具、吊具………………………………………………………49 附录C 脚手架力学性能试验 ……………………………………………………50 C.1 一般规定…………………………………………………………………50 C.2 构配件力学性能试验……………………………………………………50 C.3 架体结构力学性能试验…………………………………………………54 本规范用词说明 ……………………………………………………………………57 引用标准名录 ………………………………………………………………………58 附:条文说明…………………………………………………………………………601 总则 1.0.1 为统一建筑施工脚手架设计、施工、使用及管理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施工金属类脚手架的设计、施工、使用和管理。 1.0.3 建筑工程施工使用的金属类脚手架技术标准和其他相关标准应遵守本标准规定的基本准则。 1.0.4 建筑施工脚手架的设计、施工、使用及管理,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脚手架 由杆件、构配件通过相关连接,构成具有防护、支撑功能,并为建筑施工作业提供操作平台的固定或活动式架体。 2.1.2 作业脚手架 由单排或双排立杆或门架与构配件组成,附着于建筑结构上,为建筑施工提供具有防护和操作平台功能的架体。 2.1.3 承重支架 纵横向由多排多列立杆或门架与水平杆、构配件组成,以斜杆或剪刀撑等杆件加固,可承受建筑结构和各种施工荷载的支撑架。 2.1.4 高处作业吊篮 悬挂机构架设于建筑物或构筑物上,依靠提升机钢丝绳迁引的沿建筑物外立面上下运行的悬吊篮式操作平台。 2.1.5 悬挑脚手架 搭设在水平悬挑结构上,由水平悬挑结构将架体竖向荷载传递给建筑主体结构的作业脚手架。 2.1.6 全封闭脚手架 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钢丝网等材料沿架体外侧立面全高度封闭的作业脚手架。 2.1.7 局部封闭脚手架 采用密目安全立网、钢丝网等材料,将架体外侧立面每层局部封闭,封闭面积小于外立面面积30%的作业脚手架。 2.1.8 半封闭脚手架 采用安全立网、钢丝网等材料,将架体外侧立面每层不低于1.2m的高度封闭,封闭面积占外立面面积30%~70%的作业脚手架。 2.1.9 敞开式脚手架 沿脚手架外侧立面无封闭遮挡的作业脚手架。 综合安全系数 脚手架架体结构或构配件总的安全系数。 稳定结构单元 由杆件、构配件组成的脚手架的最小几何不可变单元体。一般情况下,作业脚手架为水平和上下相临连墙件间的单元体;承重支架为纵、横竖向剪刀撑与上、下水平剪刀撑间的单元体。 几何参数的标准值 设计规定的几何参数公称值,或根据实测结果经统计概率分布确定的某一分位值。 脚手架的整体稳固性 架体结构整体能保持稳固,且不出现与起因不相称的破坏后果的能力。 架体构造 脚手架架体杆件的组成形式、方法、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形状及相互连接方式的总称。 架体结构分析 确定架体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效应的过程。 架体结构试验 通过施加荷载评定架体结构或架体构件的性能或预测其承载力的试验。 架体原形试验 采用与实际使用架体相同的材料和构配件,相同的架体构造和搭设方法,而搭设的试验单元架体所进行的架体结构试验。 设计计算模型 反映架体结构或架体结构件在荷载作用下的效应,说明各变量相互关联关系的计算公式。 2.2 符号 2.2.1 荷载、荷载效应 KG——吊篮及钢丝绳等自重标准值;

FWKM——风荷载作用在作业脚手架立杆中产生的力偶矩;

GSKM——永久荷载产生的弯矩标准值总和;

KM——水平杆件弯矩标准值;

QSKM——可变荷载产生的弯矩标准值总和;

SM——受弯构件弯矩设计值;

SWM——风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

WSKM——风荷载产生的弯矩标准值总和;

dN——荷载设计值;

FWKN——作业脚手架由风荷载产生的架体立杆轴向力标准值;

JGKN——架体结构件及附件自重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总和; JQKN——承重支架除施工荷载以外的可变荷载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总和;

KN——架体立杆的轴向力标准值; lN——风荷载及其他作用对连墙件产生的轴向力设计值;

lwN——风荷载产生的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

0N——连墙件约束架体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设计值;

QjKN——第j个可变荷载标准值;

rN——荷载的标准值;

SN——计算单元立杆段(门架)的轴向力设计值;

SGKN——承重支架上除结构件和附件外的永久荷载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总

和; SQKN——施工荷载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

SQKN——架体作业层施工荷载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总和;

SWKN——承重支架计算单元立杆(门架)风荷载作用的最大附加轴力标准

值; vN——连墙件与脚手架、连墙件与建筑结构连接的抗拉(压)承载力设计

值; P——脚手架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

DQ——动力钢丝绳所受拉力设计值;

KQ——吊篮施工荷载标准值;

TQ——吊篮悬挂机构后支架配重自重标准值;

WKQ——吊篮所承受的风荷载标准值; R——作用于连接节点的弯矩、扭矩、拉(压)力、剪切力、滑移力设计值; Rc——脚手架连接节点的抗弯、抗扭、抗拉(压)、抗剪切、抗滑移承载力设计值; dR——架体结构或架体结构件的抗力设计值;

•R——结构或构件的抗力函数;

dstdS——架体的倾覆力矩设计值;

stbdS——架体的抗倾覆力矩设计值;

SR——架体原型试验或架体构配件力学性能试验承载力极限值;

S——钢丝绳破断拉力总和;

fcuS——试件强度标准差;

PS——折减后的钢丝绳破断力;

Kw——风荷载标准值;

0w——基本风压值;

——应力值;

w——由风荷载产生的应力值。

maxv——永久荷载标准组合作用下架体结构或构配件的最大变形值;

2.2.2 材料、构件物理性能和抗力 af——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THE END
0.施工脚手架设计+施工脚手架构造要求建筑工程一级建造师施工脚手架设计+施工脚手架构造要求是建筑工程的建筑工程的重要内容,属于2025年的重要考查内容。2.施工脚手架设计脚手架承受的荷载应包括jvzquC41yy}/4<80eqs0lƒx31|njuqnmw197;86356=20qyon
1.《施工脚手架通用规范》GB55023    4  附着或支承在工程结构上的脚手架,不应使所附着的工程结构或支承脚手架的工程结构受到损害。 2.0.2  脚手架应根据使用功能和环境进行设计。 2.0.3  脚手架搭设和拆除作业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编制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并应经审批后实施。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75;=:59d335=35B8440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