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叶强等. 柔性足压反馈训练系统对卒中患者脑区功能重塑的纵向研究[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40(40):563-569.
[2] 叶强等; A dual-modal attention-enhanced deep learning network for quantification of Parkinson’s disease characteristics.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Systems and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 2019.
[3] 叶强等, Structural exercise-based intervention for health problems in individual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 pilot study[J]. 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2019, 23(10): 4313-4320.
[4] 叶强等. Classification of gait patterns in patients with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using adaptive neuro-fuzzy inference system[J]. Computational and Mathematical Methods in Medicine, 2018.
[5] 叶强等. 一种用于步态分析的足印提取算法[J]. 传感技术学报,2018(10):34-39.
[6] Ye Qiang, Seyedi M H, Cai Z, et al. Force-Sensing Glove System for Measurement of Hand Forces during Motorbike Rid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tributed Sensor Networks, 2015, 11:1-9.
[7] 叶强等. 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构建与实践[J]. 体育文化导刊, 2018,03:124-128.
第二指导老师陆青:
[1] 陆青,张驰,杜长亮.微时代我国体育文化传播的模式创新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06):51-55.
[2] 陆青.浅析游泳教学中表象训练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3,3(35):17-18.
[3] 陆青.游泳运动员体能训练若干理论问题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4,4(33):20-21.
[4] 陆青,丁铁.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0(04):114-115.
[5] 陆青.200m仰泳体能合理分配的训练方法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3(05):73-76.
[6] 陈建新,陆青.对游泳运动员采用传统腰腹力量训练与核心力量训练效果的比较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0(05):57-59.
[7] 陆青.游泳运动员力量训练的针对性、均衡性、选择性及其相关安排的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95-97.
(1)PJT是竞技体育中较为常见的训练方法,本研究将总结PJT在不同运动项目训练中的运用成果及计划安排,制定针对游泳运动员下肢训练的计划安排并运用于实践,进一步证实其对游泳运动训练与练习的效果。
(2)研究对比专项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PJT训练前后跳跃能力、出发速度、短距离项目运动速度与水下腿运动表现的影响,分析PJT对改善不同人群游泳运动能力与表现的效果,总结在PJT训练期间的负荷安排与需要注意的问题。
(3)研究将利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式,尝试对PJT训练在游泳爱好者等不同基础水平的群体中进行推广应用。力图通过结合科学化的训练手段,推进游泳运动的科学化水平,为大众体育的训练手段应用提供依据。
1、研究对象:选择40名大学生为实验对象,20名为有3年以上游泳训练经历,20名为会游泳但没有训练经历,将有训练经历与无训练经历的受试者各分为两组,有训练经历组的实验对象每周能够进行4-6小时训练,2小时陆上训练,在试验前三个月内需无外伤史,无慢性疾病,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两类实验对象之间在成绩、身体素质、外部特征上无显著差异,并对基本身体情况进行统计。
2、干预方法:制定适合大学生游泳专项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的的陆上增强式跳跃训练计划,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受试者进行为期8周的训练。每周进行两次,每次增强式跳跃训练间隔48小时以上,保证充分恢复,每次增强式跳跃的训练时间控制在30-40分钟。开始前以陆上徒手操为主进行热身,活动关节与肌肉,防止受伤。训练结束后进行拉伸、使用泡沫轴放松等手段进行放松。
干预
时间/分钟
训练内容
组数x次数
准备活动
10
前踢腿、弯腰摸脚尖、弓步下蹲转体、侧步蹲、蜘蛛爬、小步爬、跳跃伸展
1x20
增强式跳跃训练
1-4周
20
双脚障碍跳、双脚侧向障碍跳、单脚障碍跳
3x8
深蹲跳箱
3x8
交替分腿蹲跳
3x12
增强式跳跃训练
5-8周
25
双脚障碍跳、双脚侧向障碍跳、单脚障碍跳
4x10
连续立定跳远
3x12
跳深后接进阶式纵跳
4x8
3、测试方法:在试验前后进行陆上CMJ、SJ、立定跳远、最大负重背蹲测试,对受试者跳跃能力与下肢力量进行记录。通过水上测试,如跳出发后至5米速度、25米自由泳速度、15米水下腿速度对受试者专项能力进行记录。最后进行整合对比分析,总结增强式跳跃训练对大学游泳专项运动员的跳跃能力、水中专项能力的影响。
测试内容
测试方法
测试目的
反向运动跳(counter movement jum,CMJ)
在测试垫上进行,受试者双手放于髋关节旁,身体直立,听到口令后进行反向跳跃动作,膝关节屈曲度控制在90度。
对比受试者训练前后跳跃能力的差异
深蹲跳(squatjump,SJ)
在测试垫上进行,受试者双手放于髋关节旁,双腿呈深蹲姿势,膝关节屈曲度控制在90度,听到口令后全力向上跳跃。
1RM最大负重背蹲测试
首先进行两组下蹲热身,第一组在强度60%重复8-10次,休息1分钟。第二组增加上一次重量的15%重复3-5次,休息2分钟。第三组增加上一次重量的15%重复2-3次,休息4分钟。第四组在上一次重量的15%重复1次,若成功,再次进行第三组的流程,若不成功,则减少上一次增加重量的一半再进行测试。受试者最好在5次达到1RM的负荷重量。
立定跳远测试
受试者双脚与肩同宽站立,脚尖位于测试线后,膝盖微弯,双臂摆动后向前全力跳跃,双脚落地并保持身体稳定。测量从起跳线至落地后脚后跟位置的距离。
游泳跳出发后至5米速度
受试者在跳台上做出发动作,听到口令后迅速出发跳入水后全力游至5米,纪录完成成绩。
对比受试者游泳运动表现能力的差异
水下蹬边25米自由泳测试
受试者在水中做好准备姿势,听到口令后迅速以自由游至25米,纪录完成成绩。
水下蹬边15米水下腿测试
受试者在水中做好准备姿势,听到口令后迅速以水下腿至15米,纪录完成成绩。
游泳是一项体能主导类竞技运动项目,属于全身周期重复性运动,以多个动作为循环完成其中一种泳姿,在运动时处于无固定无支撑状态,使用的肌肉数量相较其他项目偏多。其成绩受生理、肌肉形态、技术动作等多方面的影响,主要通过体能、力量、速度、耐力等方面来提高运动表现。尤其在短距离游泳竞技项目中,肌肉力量与成绩表现呈高度相关性。近几年在各大国际赛事中,游泳项目的记录不断被刷新,其中伴随而来的是对游泳技术特点与肌肉活动规律的不断深入了解、训练手段的不断创新。如今的游泳训练已经不仅仅重视水中训练,而是结合不同的路上训练手段帮助运动员提高在水中的运动表现。增强式训练也称“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或“超等长训练,作为通过缩短离心收缩和向心收缩之间的肌肉拉长-缩短周期来发展下肢爆发力的一种陆上训练方式,以动态运动加强身体肌肉力量,被广泛运用于球类、田径等陆地项目。近年来,对于增强式跳跃训练(plyometric jump training,PJT)的研究均反映在加入该训练后对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呈积极影响,验证了此训练方式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许多研究将PJT结合游泳项目运动特点运用于游泳运动员的陆上训练后,得到了腿部爆发力及水中短距离速度的提高。
(1)传统下肢力量训练与增强式跳跃训练区别
近几年来,由于当前科技的快速发展,训练手段也越来越科学化。有许多学者发现以杠铃负重为代表的传统力量训练虽然是现代体能训练体系的基础,但由于过于追求大运动量训练、单肌肉力量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导致一般力量训练脱离专项需求,造成运动损伤或出现一般力量素质向专项素质转化的障碍。为了能够进行更加高效的训练,学者李丹阳开始对不同的训练方式进行深入研究。经过在实践中的积累,他们发现增强式训练相比传统力量训练更注重多关节、多肌群的运动,以克服自身重量为主进行训练,更有利于促进专项素质的形成。学者姚文翔在2018年以12名短跑运动员为实验对象,运用快速伸缩复合训练与传统抗阻训练进行12周的对比试验,他发现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相比之下能够更有效的提高受试者的快速力量与跳跃能力。
(2)增强式跳跃训练在实际应用下的训练原则
随着当前社会运动水平的提高以及对运动训练认识的不断深入,绝大部分训练计划都需要遵循相应的训练原则,以此将训练过程中可能受到的伤害降低到最小,增强式跳跃训练也不例外。在增强式跳跃训练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受试者在实验前的陆上爆发力、跳跃能力测试,制定相应的障碍高度,避免在训练初期因强度过大导致的运动损伤。作为主要以腿部弹跳、障碍跳等方式为主的训练手段,对运动员心肺能力、腿部跳跃能力、肌肉耐力、障碍高度设置都有相应的要求。部义峰在对增强式训练进行研究后建议,在超等长训练过程中应遵循渐进、系统、超负荷的原则,同时认为该训练的最佳的跳深高度应该0.6-0.8米之间。同时,王力男在对增强式训练的研究中提出,该训练需保证组内动作的连贯与组间的充分休息以此来确确保练效果,且保持场地平坦性与松弛度,避免事故发生。
(3)增强式跳跃训练有助于爆发力水平的提升
游泳运动表现受到力量、耐力、爆发力、动作技术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其中爆发力的强弱对于游泳运动员,尤其在短距离选手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游泳运动员的爆发力与出发离台速度、蹬边速度、打腿质量等方面之间有高度相关性。随着运动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与对人体机能了解,对于游泳运动员的训练手段不仅限于水上力量训练与路上抗阻训练等传统训练方式。通过结合田径、球类等体能主导类项目的不同训练方法,发现增强式跳跃训练作为一种下肢爆发力训练,可以有效提高人体下肢肌肉爆发力及速度能力,其主要提高爆发力的生理学机制主要在于牵张反射和肌肉的弹性能量的贮存与释放。
发达国家对增强式跳跃训练训练手段接触较早,许多国外学者在20世纪末开始对于有关增强式训练在竞技体育中对人体下肢力量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对其在提升下肢肌肉性能方面进行了探究及训练计划的制定。以短跑、跳跃为主要验证手段,Markovic G在对现有增强式训练进行了总结,他发现增强式跳跃训练可使神经肌肉功能产生多个适应性变化,如降低运动员下肢受伤风险,增加对主动肌的神经驱动性、提高下肢爆发力与敏捷性等诸多积极反应,并建议使用次此训练手段运用于针对特定运动的训练计划当中。王力男对增强式训练研究后认为,爆发力和弹跳力通过增强式训练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另外提出在采用增强式训练时应优先考虑其动作频率与速度,以达到发展快速力量的目的。车同同等人在2020年对20名18-21岁男子篮球运动员进行7周的训练后认为快速伸缩复合训练能够显著提高篮球运动员的上肢、下肢爆发力。
(4)增强式跳跃训练有助于跳跃与敏捷能力的提升
游泳项目中,出发阶段主要以前后脚站立运用腿部肌肉力量快速向前方跃出,在空中迅速调整腿部姿势后入水,对于运动员跳跃能力及敏捷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目前许多国内外学者对增强式跳跃训练进行了多维度、多角度的探索与研究,证实该训练能够有效的提升腿部跳跃能力与敏捷能力。国外学者Ramirez-Campillo R在进行增强式训练对足球运动员下肢能力影响的评估时,纳入了33项研究,包括1499名参与者,综合分析后认为增强式跳跃训练可以提高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的跳跃与短跑表现[。Stojanovi? E在2017年纳入了16项有关女大学生增强式训练的研究,进行荟萃分析后得出,增强式跳跃训练是提高年轻女性垂直纵跳能力的有效训练,认为该训练对于反向跳跃能力最有可能产生影响,并在大于10周的训练干预后获得显著得纵跳能力提高。曹礼对28名篮球运动员进行7周的双脚跳、深跳等增强式训练,他发现在垂直跳跃能力测试及T型敏捷性测试中均有提升,得出该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的动态平衡与弹跳能力。
(5)增强式跳跃训练适用于不同运动水平及不同年龄段人群
许多研究学者在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和不同运动水平人群进行增强式跳跃训练,以此探索这一新兴的训练方法对基础跳跃能力、冲刺能力、专项运动表现及运动成绩中的影响。白杨在对136名男大学生进行15周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后发现受试者的50米跑、立定跳远等能力均有显著提升,认为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是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李鹏辉分别对24位16-18岁有运动等级与无运动等级的跆拳道运动员进行8周增强式训练,发现进行干预训练后的运动员在下肢爆发力指标以及灵敏素质指标上有显著提高。Oxfeldt对增强式跳跃训练进行研究后得出,对不同训练经历的成年人进行4-12周的增强式跳跃训练后,在跳跃能力、速度水平等运动表现上均有显著提高。Senda Sammoud在对22名9-11岁女子游泳运动员进行8周的双侧脚踝跳等增强式跳跃训练后,受试者在水中短距离速度能力与陆上跳跃能力均有提高。美国国家力量和体能协会在2009年更新的声明文件中指出在正确的指导和恰当的负荷下使用增强式训练对青少年来说可以成为一种安全且有价值的训练方法,并且定期使用增强式训练还可以降低年轻运动员发生相关运动损伤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增强式跳跃训练作为侧重发展运动员下肢肌肉爆发力、跳跃能力、敏捷性等能力的训练方式,已有不少研究基于增强式跳跃训练对人体下肢力量的影响中呈现明显提高的效果,并显示该训练方法的价值与安全性。一般通过7周以上的深蹲、跳箱、脚踝跳、障碍跳等方式进行训练,使用垂直跳跃、立定跳跃等方式对受试者进行能力测试。此外,综合上述文献后发现,增强式跳跃训练的运用对象分布较广,主要集中针对18-22岁的大学生,有少数部分针对9-11岁及16-18岁的青少年,且适用于不同运动水平的人群。同时在训练过程中需要注意障碍的高度设置以及休息时间的安排,避免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产生运动损伤。
(1) 探究结合田径短跑、足球、篮球、排球等对下肢要求较高的陆地项目,制定针对提升游泳下肢爆发力的训练方式。许多研究证实增强式跳跃训练具有安全性较高、受伤概率小的特点,能够较大幅度保证训练的系统性,并且有效发展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与短距离成绩表现。由于增强式跳跃训练较少应用于游泳项目,本次研究将进一步证实该训练手段对游泳运动表现的影响与效果。
(2) 实验对象的选择以大学游泳专项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增强式跳跃训练对不同水平人群的跳跃能力、游泳出发、水下腿及短距离冲刺能力的影响。对比结果分析不同水平人群在进行训练后各项能力的改善效果,证实该训练对不同水平人群的有效性与可行性,为不同水平人群的训练负荷提供依据。
(3) 力图推进游泳运动训练的科学性及多样性,丰富对不同基础水平人群的训练手段应用。大众体育作为竞技体育的基础,将竞技体育训练经验结合对不同水平人群训练后的实验结果,尝试将增强式跳跃训练对游泳爱好者等群体进行推广应用,进一步发展大众体育训练的专业性与运动表现能力。
通过8周的增强式跳跃训练验证此方法对大学游泳专项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的跳跃能力、出发速度、水下腿速度、短距离游泳成绩的影响,帮助不同水平游泳人群与教练员进一步了解不同训练手段的作用,增加训练方式的多样化,重视对游泳训练的手段创新,提高大众对游泳训练的认识,促进训练方法的针对性、科学性,运用到训练实践中,找到适宜不同水平人群的爆发力负荷强度,为游泳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2023年1月-2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一步完成训练计划安排。
2023年3月-4月:招募受试者。
2023年4月-6月:对受试者进行测试、训练。
2023年6月:整理实验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
2023年7月-10月:撰写论文与研究报告。
[2] 姚文翔.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男子短跑运动员快速力量影响的实验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8.
[4] 部义峰,李世明,成武刚.超等长训练的影响因素及应用研究[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1):85-90.
[6] Markovic G, Mikulic P. Neuro-musculoskeletal and performance adaptations to lower-extremity plyometric training[J]. Sports medicine, 2010, 40(10): 859-895.
[8]车同同,李志远,王硕,宋彦梁,杨铁黎.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大学生篮球运动员上下肢爆发力的影响效果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20,34(03):63-69.
[9] Ramirez-Campillo R, Castillo D, Raya-González J, et al. Effects of plyometric jump training on jump and sprint performance in young male soccer player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Sports Medicine, 2020, 50(12): 2125-2143.
[10] Stojanovi? E, Risti? V, McMaster D T, et al. Effect of plyometric training on vertical jump performance in female athlet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Sports Medicine, 2017, 47(5): 975-986.
[14] Oxfeldt M, Overgaard K, Hvid L G, et al. Effects of plyometric training on jumping, sprint performance, and lower body muscle strength in healthy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es[J].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2019, 29(10): 1453-1465.
[15] Sammoud S, Negra Y, Bouguezzi R, et al. The effects of plyometric jump training on jump and sport-specific performances in prepubertal female swimmers[J]. Journal of Exercise Science & Fitness, 2021, 19(1): 25-31.
已具备的条件
学校支持学生进行创新训练实践,并给予一定配套经费和相关扶持政策。指导本次实验开展的叶强老师与陆青老师有丰富的带队训练经验及运动训练的科研经历,同时本校拥有许多游泳优秀运动员并且开展游泳专项课,满足实验受试者需要。学校实验室的实验测试设备具备CMJ反运动跳跃测试仪、SJ深蹲跳测试仪、25米游泳池,标准陆上训练场地、跳跃障碍栏、跳跃障碍箱等器材,能够帮助完成实验所需测试。